你會在覺得沮喪和壓力時,忍不住的一直狂吃東西嗎?你會一直說要節食減肥,卻一直失敗嗎?其實吃東西跟「情緒」有著很深的關聯,我們在吃東西上很不理性?就是因為「情緒」在搞鬼。
歡迎來到不小品書,這次要來聊聊的書是《飢餓信號,一次解開身心之謎的飲食心理學》。
這本書談的是,人類吃東西的這件事,是如何被情緒給影響了。看到這個議題的時候,我想到我自己其實也常常很不受控,每次只要身上的錢足夠多,都會不自覺的很想吃吃到飽,而且那種情緒強烈到,我反應過來時就已經坐在吃到飽的店裡面了。
然後就會因為覺得很亂花錢,一定要逼自己吃到回本。
我原本以為這沒救了,但看完這本書以後,發現有一些方法可以試試看。這個就後面再跟大家分享交流。
對於人體機制設計的奧妙,直到20世紀,科學家才開始深入研究。這很有趣喔,為什麼人類缺乏養分,會感受到飢餓,胃就會咕嚕咕噜叫、手腳發冷、覺得疲倦又想生氣?也會難以抗拒對於食物的誘惑?
如果說情緒可以控制吃東西的行為,吃東西又是如何反過來影響情緒?我們這樣的飲食行為在恐懼、憤怒和悲傷的影響下,會怎麼變化?
不過在開始談這些問題以前,我想先花點時間聊聊什麼是「情緒」。
情感和情緒瀰漫在我們生活之中,沒有他們,人類的行動就無法被理解。所以,什麼是情緒?有哪些情緒?為什麼我們會感受到它們?它們與吃東西又有什麼關聯?
「情緒」有著許多表現的面向,根據著名情緒心理學家 Klaus Scherer提出的「情緒生成理論」,情緒分成許多正面與負面的類別。這些類別各自有對應的「反應模式」,從感受的不同、身體的反應、認知、思考與行為的變化。
因為情感有一個特性,他會影響一整個人,像是肢體語言、臉部表情、行動意願等等。像是我們在害怕的時候,會感到身體癱軟;憤怒的時候,會覺得全身僵硬。但同時,情緒也會引導我們的思想和行為,恐懼有助於應對危險,憤怒有助於維護權益。
每一個情緒背後都有目的,這些目的就是每一個行動的原因。
好的,聊完了情緒,我們終於可以聊聊吃的了。
在吃東西表現開心,是人類的本能反應。
像是在嬰兒的舌頭上滴一滴糖水,嬰兒就會微笑起來,神情放鬆的張開嘴,把舌頭輕輕往前推,表現出想要再多吃一點的樣子。這代表了人類在吃到甜的、苦的、酸的和鹹的東西時,都會自然的感受到某些情感。
人類會有這樣的情感天性,來自我們是雜食動物。為了避免我們吃到難以消化、有毒物質,最好的辦法就是,基因裡帶著認識食物的感覺出生。
除了對食物的認識之外,身體也會因為缺乏某些元素,而對某些食物產生渴望。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女生在月經期間會想吃巧克力,來對抗荷爾蒙帶來的情緒波動;或是懷孕期間,女性會更想吃平常不想吃的食物,這看起來像是飲食失調,卻是保護胎兒免受毒物或病毒侵害的辦法。
所以吃東西帶來的感受是一種信號,吃東西前的飢餓感、吃飽後的飽足幸福感,告訴我們該不該吃的美味可口、令人想吐,都會引導我們下意識的做出下一步行動。
特別的是,「葡萄糖」因為是大腦的主要能量來源,而大腦又是人類自我控制的中心。所以補充足夠的葡萄糖能讓情緒保持穩定、降低壓力。這也是為什麼巧克力被稱為「安慰性食物」的代表,除了具有足夠的葡萄糖、有精神活性物質,還有過去吃下巧克力時的幸福回憶。
吃東西可以帶來快樂的感受之外,還可以增加情緒的控制力。但假如你無法控制的一直吃東西,或是一直不吃,就可能是因為吃東西燴給你帶來情緒障礙。
首先說的,是為什麼「節食總會失敗」。
在現代中,節食可以說是日常生活的一部份,大概有三分之二的女性和百分之五十的男性,有過節食的經驗。通常節食代表的是減少吃東西的量,少吃碳水化合物,只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
但「飢餓」在潛意識裡會影響情緒,變成一種你好想吃東西,卻知道自己不該吃的矛盾裡,這時候只要好吃的東西一下肚,就會打破最後的平衡。你之前越是告訴自己不要吃,現在就會吃得越多。這種情緒要是再嚴重一點,吃完就會有罪惡感,想要跑去廁所催吐,這時就變成「進食障礙」的心理疾病了。
這些飲食失調的背後,是因為這些人覺得自己的尊嚴,受到了挑戰、動搖。
這些人覺得自己不夠好,害怕自己變得沒人認同。這給了他們很大的恐懼,而恐懼是改變一個人行為的最強情緒。厭食症與暴食症患者,就是這種心理的受害者。
他們會一直感受到憤怒、沮喪、孤獨或絕望,這時暴食或是絕食會帶來一種暫時的自我控制感,可以增加自己內心的安全感。但這只是暫時的,過了一陣子後他們會更加愧疚,也為自己無法改變慾望而更加自責。結果,為了讓自己好過一點,只好更加暴食、絕食,讓自己再好過一點。
變成一場讓人精疲力盡的情緒起伏,就像做一次又一次的雲霄飛車一樣。
如果你有這樣的問題,也不要緊張,這是可以改善的。
首先要知道,這不是你的錯,而是生理機制決定的,面對這種問題,就像是一個齒輪掉了的時鐘,你一直敲打它是沒用的,不要一直給自己設定很嚴格的規範,而是要想辦法更了解自己是哪裡的齒輪掉了。
記錄自己在什麼時候吃了多少東西、吃下東西時是不是有什麼事情刺激了你、有什麼心情或想法等等。
在這過程中,找到什麼情緒是影響你的關鍵,嘗試不要壓抑或是逃避的與情緒共存。要是很難受,也練習看看深呼吸、冥想、散步、運動或是打電話給朋友。
不過對大部份人來說,吃東西還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所以最後,聊聊怎麼樣能好好享受食物。
吃好吃的東西本來就會帶來快樂感,但享受其實也需要練習,這是一種儀式感。是一種用思想對快樂、吃東西進行加工的過程,也是在告訴大腦,要準備開始享受了喔。
所以其實操作上很簡單,先了解你要吃的食物,如果可以自己煮那就更好了,煮好之後認真擺盤,跟你覺得值得的朋友、家人一起享用,大家一起好好的吃頓飯,開心的說著東西很好吃,那就是一天中最棒的享受了。
而且這種經驗還有累積效應,會隨著大家嘗試越來越多次而更加投入,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享受小驚喜。
所以,在影片的最後,如果你已經很久沒有享受到吃飯的快樂,那你錯過太多次簡單卻美好的享受了。去尋找你的快樂吧,不在世界的盡頭,就在你家餐桌。也歡迎你留言分享自己快樂的吃飯經驗,希望這次的不小品書有啟發新的觀點,我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