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電動車的補助到底有哪些?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網絡上很多人傳的"補助",而對岸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補助到底是哪些?有多少?

這邊要稍微提一下很多人提到的補助問題,補貼的部分可以粗略分成兩塊,一塊大家比較熟悉的買車補貼錢錢,直接補助到消費者手中。

這裡又可以再簡單分成補貼錢錢和上車牌的問題,補貼錢很好理解,上牌照可能對台灣的朋友來說比較陌生,簡單解釋一下,對岸大多的一線城市你汽車買了之後通常要「搖號」,會限制車牌的數量以免城市內的車子太多(最難拿的車牌應該是北京)而排到你之後通常上牌還需要繳錢(幾千幾萬人民幣不等),但新能源汽車不需要而且搖號也不是跟油車一樣(新能源汽車的車牌是綠牌一般油車是藍牌),所以對一線城市的買車人來說,綠牌在排號的優惠其實比省幾千幾萬的補助更加實在。

而對新能源車的補貼已經在2023結束,不能說沒有影響但看2023的銷量來說確實有一點點影響,而牌照的部分許多一線城市也都在研擬縮緊的政策(還沒執行),例如新能源車也開始要繳各種稅和跟著油車一起排隊等待。

另一塊是是政府補貼給產業,包含貸款、土地、人才培育等等,這些基本上任何產業在發展期政府都是會幫忙的,像台灣以前的光電半導體,韓國的汽車半導體等等都是有政府的協助。而這塊其實很多人以為對岸只是這幾年因為特斯拉帶起來的風口才開始補貼,但實際上這塊補助已經長達10幾年,最直接受惠的就是比亞迪,其實比亞迪很早就已經量產電動車巴士銷往世界各地,不過如同我前面說的,我其實認為這塊不應該叫補貼更像是政府對產業的投入。

那為什麼明明投入了幾十年卻是在這幾年才噴發?

特斯拉功不可沒,有長期關注特斯拉的朋友一定知道,老馬入主特斯拉之後遇到更黑暗的時刻,曾經睡過工廠、面臨量產地獄、傳統車廠的看衰等等,最終在長達多年的努力後終於開花結果(也是碰到大環境的影響),在全世界掀起了電動車的風潮,也是因為電動車在全世界能見度的提升,這也讓對岸許多新能源廠商抓住這個風口。

那相信大家都知道在這種風口浪尖,會有很多人想賺快錢,所以對岸有多達幾十上百家的新能源車廠如雨後春筍般成立,許多車廠想的說乘著這波浪潮能多撈一點是一點,而最終當激情退去,越來越多廠商紛紛投降,有種90年代美國汽車工業的即視感,當年美國汽車工業成為全球霸主到現在只剩下兩巨頭(GM、Ford、Chrysler)如今少了新能源補貼加上全球電動車市場的疲軟,最後對岸新能源車廠應該只會剩下大家知道的那幾家,當然傳統車廠合作的電動車也會在(像華為跟賽力斯合作推出的問界賣的相當好),而剩下的也都是佼佼者,可能是技術不錯或是價格很優,總體來說都是有自己的優勢。

這對剩下的新能源車廠來說不見得是壞事,當消費者的選擇漸漸的收緊,這些剩下來的佼佼者們就會吞併那些消失公司剩下的訂單。

全世界的電動車市場還沒開發完畢,全世界每年汽車銷售大約8000多萬台,而電動車目前大概只佔到20%。

之前很多人說歐美對電動車發展投降其實我認為不是這樣的,雖然目前歐美有放緩電動車的發展節奏,但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總體目標沒有改變,隨著電池、快充/超充等技術繼續突破,整體的大方向依然值得期待。

140會員
28內容數
此專輯主要探討元宇宙相關的技術,包含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物理引擎和各種生成虛擬影像內容的算法,歡迎大家來坐坐聊聊並留言發表你的看法,如果覺得阿財寫的不錯也不要吝嗇你們的愛心~當然也可以贊助阿財,讓阿財更有寫作的動力唷~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韓國TMI:韓國店舖等近年逐漸流行貼士文化⋯⋯但為何引發了民眾之間反對的爭議?】無論於歐美國家,或是在香港,當於高級餐廳用膳時,職員都會提供非常貼切的服務時,或於繳付帳單時暗示希望得到客人的貼士 (書面語為「小費」,tips)作為報酬。這種文化從歐美帶起,在不同國家或地方均有適用。唯獨於韓國,直至現今為止都不存在這種文化的規制。不過近年韓國亦逐漸流行給貼士的文化,而在網上亦因各
Thumbnail
avatar
伍麒匡 Cyrus Ng
2023-12-07
藍白配民調算法之爭:民眾黨、國民黨各執一詞,誰對誰錯?民眾黨主席和國民黨在藍白配的問題上發生爭執,觀察雙方的直播影片後可以發現,兩者比較的方式存在明顯的落差。然而,這並非單純的正負6或3百分比的問題,而是在算法就有問題。事實上,雙方都沒有錯,因為算法完全不同。公布原文報告是必要的,只有查看當初制定的計算方法,才能確定誰對誰錯。
Thumbnail
avatar
Dr. Rover
2023-11-18
[阿虛的電子銀杏] 面對中國柔性文化統戰,台灣準備好了嗎?本文是筆者截至2022年中為止,對近年來中國對台文化統戰的觀察與整理的記錄。
avatar
Kyon Smith
2023-02-16
中國的停電限電的理由當然不是什麼對美國下大棋中國的停電限電的理由當然不是什麼對美國下大棋,宣稱要讓美國買不到中國的製造品,於是美國將會有通膨,然後有聯準會的升息,也會有美元的貶值⋯。這些推敲表面上是經濟邏輯,但卻是說不通的。我分析了中國限電停電背後的可能原因,再聯繫到最近台股的走勢~
Thumbnail
avatar
吳嘉隆
2021-10-09
美中對抗,美國是否會動用金融核彈?美中對抗,美國是否會動用金融核彈?對中國出手的邏輯,又是如何?
Thumbnail
avatar
吳嘉隆
2020-08-24
美中對抗,美國是否會動用金融核彈?美中對抗,美國是否會動用金融核彈?對中國出手的邏輯,又是如何?
Thumbnail
avatar
吳嘉隆
2020-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