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我是 VK~
這期來介紹美國新創加速器 Y Combinator 最新一梯(W24),他們收了哪些新創團隊?這些團隊正在做的題目是什麼?
喜歡這期的內容,歡迎分享給朋友一起訂閱《VK科技閱讀時間》,祝你今天一切順利~
YC 基本上可以說是矽谷新創搖籃的代名詞。Airbnb、Stripe、Reddit、Dropbox 和 Coinbase 等,都在草創時期加入 YC,最後成為獨角獸、大家熟悉的知名企業。
自然每年 YC 招收哪些新創團隊、做什麼題目都會成為一種關注未來科技趨勢的指標。這件事在近兩年的生成式 AI 浪潮下又有更多的關注。
YC 在近三個梯次中(W23、S23、W24)收了越來越多以 AI 為題目的新創團隊。每年 YC 會在夏季、冬季招收兩梯次,並為期 3 個月的專案。分別是從 1 月到 3 月,另一個從 7 月到 9 月。(通常梯次的命名方式是夏季 S/冬季 W + 當年的雙尾數)
到了最新一梯的 W24,他們從 2.7 萬多份的申請中,選出了 260 家新創團隊,之中至少有 50% 的團隊產品,都是圍繞在 AI 上進行建構。
「是不是做 AI 題目就更容易被 YC 投資?」「為什麼 YC 投資這麼多 AI 團隊?」YC 合夥人分享,他們投資世界上最優秀的創業團隊,而現在許多團隊都選擇在 AI 領域打造產品。
簡單來說,以 AI 題目的團隊想要進 YC 越多,他們也有機會收得越多。這就像是每個時代的浪潮(1990 年代的網路、2000 年代的 mobile 等),我想 AI 也創造了一個充滿機會的時代。
下面這張圖在去年的時候蠻紅的,上面是 YC W23 招收以生成式 AI 為題目的團隊。主要從用途面分成商業、工程用途兩大類,之中又涵蓋了金融、行銷、資料分析和開發者工具等應用。
在這張圖中的新創團隊比較多主要是 GPT wrapper,也就是這類產品是串接 OpenAI 的資源。這容易讓新創團隊很大程度會受到 OpenAI 的牽制,像是 OpenAI 推出自家產品(如:GPT store 等)、漲價等,都可能讓以 GPT wrapper 的新創難以生存。
如果要說 W23 和近來的新創團隊(S23、W24)有什麼樣的轉變?
(1)從通用、普遍化的應用轉向更專注解決垂直行業的具體問題
(2)有更多新創團隊透過生成式 AI 來解決硬體產業的問題
(3)開始出現人形機器人題目的團隊。
以下挑 5 家 W24 的新創團隊來介紹:
HeyGen 能將影片主角所說語言轉換成其他語言,除了嘴型,人物表情、聲音、語氣等都能夠一致。最經典的案例就是他們讓 Taylor Swift 的訪談可以流暢地說出中文。
入選 W24 的團隊 Sync Labs 也在做類似的事。讓畫面中的人物可以直接對嘴說出另一種語言,他們的示範影片就是讓 Tim Ferris 講印地語、《神鬼戰士》的 Russell Crowe 講中文等。
試用了一下 Sync Labs,除了提供要對嘴的影片外,還要提供想要翻譯的音檔或文字,才能夠完成。整體來說,對嘴畫面和聲音大致都有對上。偶爾在講英文之外的語言,會出現沒這麼自然的情況,但過一陣子應該可以修正。
Sync Labs 因為在早期階段,目前的功能都比較簡單。和 HeyGen 相比這可能是一大劣勢。 HeyGen 只要上傳一段影片,選擇翻譯語言,幾分鐘後就能有一支同內容不同語言的對嘴影片,當然也可以選擇只輸出音檔即可。
對於想要將內容製作成不同語言的創作者等,HeyGen 可能是個較為理想的選擇。有趣的是,Sync Labs 花了更多的重心在打造 API 上,讓他們的模型可以更容易整合到其他應用程式、平臺和服務中。
Marr Labs 號稱要打造無法區分為人類的 AI 語音助手(agent)。可以把他們的產品想像是種真人客服,可以做到基本應答與溝通。
他們目前的第一個產品 Vox 是專門提供給承包商、水電工等家庭修繕業者。會選擇這作為初步的市場,我想這有更多機會驗證 AI 語音助手的可行性,畢竟這些業者如果沒接到任何電話,就會失去訂單,但如果有 AI 語音助手的幫助下,就有機會留下這些潛在客戶。
在 Vox 示範影片中,客戶來電說因為水管爆裂需要請水電工來修繕,這時 Vox 可以在了解客戶的需求,給對方初步的解決方案-切掉水閥,確認是否需要水電工的需求、住址等。就單純聽影片的聲音,我真的會以為是真人,對答上都太自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