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背景創業者的成功之路 | Y Combinator 創業學院 | 09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這篇中會介紹的:

  • 科技背景創業者
  • 你要在每個階段中做什麼
  • 科技背景創業者如何參與

科技背景創業者

科技背景創業者 在指在整個創業的旅程中,需要高度密集的投入 科技背景創業者帶領整個產品,並且跟用戶互動

可能是 CEO 或是 CTO 這也跟產品類型、產業類型有關

在新創前期,他的角色會像是領導工程師 建構產品,並且為技術選擇方向

責任:

  • 前端
  • 後端
  • 運維
  • 網頁
  • 使用者體驗
  • IT / 各式各樣的供給(ex. Google 帳號)

除了關於科技的事情,也要負責和使用者對話 並且做到迭代

你必須要以完成產品為優先,而非做到完美的架構 並且要能夠快速的迭代 用不完全的資訊來做決定 你必須要習慣於技術債、不效率的過程、醜陋的代碼和混亂

總而言之,必須要為組織的成功做出承諾 必須要做任何事讓產品成功 不能有"這不是我的工作"的態度

Idea 階段

做出原型,越快越好 用 figma 做出原型,並且讓使用者試用 如果是硬體產品,可以用 3D 建模做出來 甚至是一段腳本代碼

做原型時候常犯的錯誤

  • 過度設計
  • 沒有跟用戶對話
  • 沒有放棄錯誤的想法

很多創業者會覺得要做到某一個階段才能給別人看 但其實你可以在任何階段都可以給別人看 因為這只是要驗證你的想法

MVP 階段

MVP 的目標是建構來發布 應該要在一週內完成(硬體和高科技除外) 在這個階段的目標是:讓使用者願意承諾會使用(怎麼代表承諾?->他們願意付錢)

很多人在有人願意用後會想要開始“徵人” 但實際上“徵人”反而有可能會拖慢你的速度 在這段時間找人是非常混亂和困難的
也可能會讓你們行動變慢

也可能會喪失你某方面的 insight 因為不是全部由你來做了

raw-image

Justin TV 一開始有 4 位創辦人(三位技術背景)
一開始就是由 3 位技術背景的創辦人來做,其實他們做的事就是工程師的事情 Kyle 勇敢的承擔所有串流的開發,其他人也各司其職
他們就這樣做完後發布了

raw-image


找到一個方式,你可以用 10% 時間去完成 90% 你需要完成的事。
一個 90% 完成的狀態是可以馬上運作,比起 100% 完成的狀態要好的多 by. Paul Buchheit

raw-image

Door dash 的 MVP

一開始他們並沒有後端,就是一頁前端頁面 用 Google 表單來收集訂單,也附上了創辦人的電話去讓他們可以聯絡 一開始他們只為史丹佛的學生服務,並且把範圍限制在 Palo Alto

不像 Grabhub 一開始就選擇大城市做,Door dash 一開始就選擇小城市做

選擇技術棧

保持簡單,不要找那些新的程式語言或是技術
尋找那些可以加速迭代的技術棧 盡量選擇可以快速使用的技術和第三方庫

Auth: Auth0
Payment: Stripe

raw-image

先用簡單的技術做玩具車
先用 JS,PHP 做一些可以快速迭代的東西
!所有技術選擇只有一個目標:完成你對於用戶的承諾

發布階段

在這個階段,發布的目標是為了找到 product-market fit

技巧:

  • 用軟/硬資料去做快速迭代
  • 不斷發布,不斷迭代
  • 平衡"新功能"和"維護"
  • 除了做客戶用的產品,也要做成長用的"功能"

用軟/硬資料去做快速迭代

硬資料: 去追蹤和分析,已達成 KPI 選擇可以快速做分析的技術棧:GA, Amplitude, Mixpanel 像是 Prometheus 這種需要花很多時間去設定的就不適合

軟資料: 在發布之後,持續跟用戶對話

用這些資料去了解使用者的問題、了解他們為什麼停留、為什麼離開

raw-image

WePay 是 YC 中的一家 b2c 支付公司(類似 Venmo)
他們做完 MVP 後發現沒什麼人在用,並且最大的客戶是 GoFoundMe
並且他們只關心支付功能 後來 WePay 就轉做 API(和 GoFoundMe 合作)
並且用 API 服務找到 product-market fit


另一個例子是 Segment,他們一開始想要做教學分析工具

raw-image

後來他們轉成做單純後端 API,在 HN 上獲得熱烈迴響
之後他們每週發布新版本 並且找到 product-market fit 後來他們也成為了獨角獸

raw-image

平衡"新功能"和"維護"

你必須要再做新功能、處理問題、解決技術債之間找到平衡 技術債其實完全沒有問題,當成長的時候,你會有更多的資源去處理它 你要去擔心真正重要的事:找到 product-market fit

很多項目在早期都是壞的 但並不影響他們未來的成功

pokemon go 一開始甚至無法登入 但在 2022 年他們有數十億營收

raw-image

在一開始他們的架構並沒有到那麼好 所以他們會出問題是非常正常的 他們在第一個月就達到 Twitter 10 年的用戶量

raw-image

傷心的 CTO 狗狗

總之重點就是:不要想著像大公司一樣搞,你沒有那麼多資源

除了做客戶用的產品,也要做成長用的"功能"

你要建構能夠讓你的產品成長的功能 很多成長駭客都是用這些功能來做成長

ex. 邀請朋友、分享、推薦

科技背景創業者如何參與

假設你已經找到 product-market fit 你會開始需要把產品做的可擴展,因為技術或架構一定會出現問題

你會需要去決定和建構工程團隊的文化

招募:

  • 要管理小型工程團隊
  • 一開始找目的多半是朋友
  • 你的角色會持續變動(2-5 個人:你還會有 70% 時間花在工程上,5-10 個人:你會有低於 50% 時間花在工程上,並且要花更多時間在架構和處理"人"有關的事情上)


對我來說 人生就是一個遊戲 活得開心,活得漂亮,活得成功,活得有意義 都是這場遊戲的一個個任務 我想要把這個遊戲打通關 在這裡我會分享一些我自己的經驗 把遊戲打通關的一些技巧 打通關的過程 和我自己發現的小 bug,或捷徑 遇到的喜怒哀樂 遇到的困難 遇到的挫折 歡迎大家一起來摸透和想受 這場人生遊戲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很多創業者以為只有一次機會,其實越快越好。透過早期推出產品,可以驗證理論並學習改善。文章介紹了多種發布方式,包括向家人朋友展示、門戶網站發布等,並強調持續發布的重要性。
給自己時間限制,如果你不寫的話,很可能不小心就花了幾個月 寫下自己的 spec(不要每次想到什麼就加什麼,當你有寫下後,就可以專心的花時間在建構,而非懷疑和重複思考什麼要做什麼不要) 減少要做出的 spec 不要熱愛你的 MVP (因為 MVP 是會一直迭代的)
創辦人應該學習怎麼銷售 需要了解用戶(不然你不知道怎麼銷售) 讓你掌握自己的命運(你不能外包"工程"和"銷售",這應該存在創業者的 DNA 之中) 你不該聘用銷售團隊,除非你知道怎麼做(如果你不自己出去銷售,你不會知道自己的產品有多爛) 不要擔心自己不會銷售,你可以學習
創業者常常會焦慮於擔心沒辦法拿到投資 因為這樣他們的業務就不會成長 很大一個原因是,因為他們沒有使用"被驗證過的"商業模式 目前大部分成功的公司都是使用一些被驗證過的商業模式 比起自己重複發明輪子,使用被驗證過的商業模式可以讓你的公司更容易被投資人看好
大部分人對於新創的點子完全錯誤,他們覺得創業就是花很多時間在寫程式,但是這是錯誤的,創業的第一步是要找到一個好的點子,而不是寫程式。 社交網路那部電影完全錯誤的描繪了 Facebook 成長的過程 好的創業者甚至在產品還未出現時,就在跟未來用戶對話 好的創業者,必須要向客戶學習
尋找共同創業者是創業中最重要的事之一,很多新創的成功或失敗都源自於共同創業者 共同創業者是在剛開始或是非常早期就加入你的創業,並且跟你一起打造公司 當然也可以從自己開始到完成,但這個非常難 創業的旅程很艱辛,自己一個人比起兩個人難上不只兩倍
很多創業者以為只有一次機會,其實越快越好。透過早期推出產品,可以驗證理論並學習改善。文章介紹了多種發布方式,包括向家人朋友展示、門戶網站發布等,並強調持續發布的重要性。
給自己時間限制,如果你不寫的話,很可能不小心就花了幾個月 寫下自己的 spec(不要每次想到什麼就加什麼,當你有寫下後,就可以專心的花時間在建構,而非懷疑和重複思考什麼要做什麼不要) 減少要做出的 spec 不要熱愛你的 MVP (因為 MVP 是會一直迭代的)
創辦人應該學習怎麼銷售 需要了解用戶(不然你不知道怎麼銷售) 讓你掌握自己的命運(你不能外包"工程"和"銷售",這應該存在創業者的 DNA 之中) 你不該聘用銷售團隊,除非你知道怎麼做(如果你不自己出去銷售,你不會知道自己的產品有多爛) 不要擔心自己不會銷售,你可以學習
創業者常常會焦慮於擔心沒辦法拿到投資 因為這樣他們的業務就不會成長 很大一個原因是,因為他們沒有使用"被驗證過的"商業模式 目前大部分成功的公司都是使用一些被驗證過的商業模式 比起自己重複發明輪子,使用被驗證過的商業模式可以讓你的公司更容易被投資人看好
大部分人對於新創的點子完全錯誤,他們覺得創業就是花很多時間在寫程式,但是這是錯誤的,創業的第一步是要找到一個好的點子,而不是寫程式。 社交網路那部電影完全錯誤的描繪了 Facebook 成長的過程 好的創業者甚至在產品還未出現時,就在跟未來用戶對話 好的創業者,必須要向客戶學習
尋找共同創業者是創業中最重要的事之一,很多新創的成功或失敗都源自於共同創業者 共同創業者是在剛開始或是非常早期就加入你的創業,並且跟你一起打造公司 當然也可以從自己開始到完成,但這個非常難 創業的旅程很艱辛,自己一個人比起兩個人難上不只兩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Hi 我是 VK~ 這期電子報來聊聊身為科技樂觀主義者的 a16z 共同創辦人 Marc Andreessen、前 Coinbase CTO 的 Balaji Srinivasan 他們對於科技進步的思考、科技的終極目的是什麼和創新的最大敵人。 今天會深入聊 Marc 的最新文章 〈The Te
Thumbnail
meta 與 Google 開始阻擋加拿大的新聞內容,為什麼?加拿大的《線上新聞法案》規定了什麼,讓科技巨頭認為它破壞了網路自由?內容創作者與平台的談判機制,是否需要法律介入?
Thumbnail
新聞連結: 1.[討論] 系統廠真的像大家說的那麼缺人? 2.[新聞] 台積電4月調薪傳8% 3.[新聞] 聯詠分紅「破千萬」!薪資明細外流瘋傳 員工下場曝光 科技業缺人 看了這幾篇討論串,第一篇提到科技業系統廠很缺人,一堆人往IC廠跳 要錢還是要命? 科技業常見的薪資水平 高工時 薪資保密政策
Thumbnail
在 2021 年的年尾,科技巨頭解碼將帶大家一起來回顧,在今年科技產業商業世界裡面,發生的最重要的五件事,以及我對這些事件的一些 extra-thoughts。
Thumbnail
我們常會看到科技大企業會併購上百家新創小公司的消息。但這樣的併購究竟有什麼意義、對企業的競爭力有什麼幫助、對整體市場會有什麼影響?DAO的出現,是否會讓監管更加困難?
Thumbnail
人文社會學科的魅力在於,我們的所學以人為本,試圖剖析和了解人性相關的一個個謎題,最後也將回歸至人們身上。 人文訓練以商業角度來看似乎是做無用功,恰恰相反的是,我們因此對人性、對當下的社會、以及在歷史洪流之中的定位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而這些是現今科技化對於人性化追求的根本,也是人類對未來展望的立足點。
Thumbnail
什麼是熱情經濟,為何推特、臉書、蘋果都開始探索這個方向?當科技巨頭紛紛跳入這個領域之後,會對於全世界的創作者造成什麼影響?本期科技巨頭解碼,就來帶著大家一起理解,這股由 Substack 帶起的創作者經濟熱潮。
Thumbnail
翻開人類的政治歷史,從封建、集權到民主共和,走了幾千年;科技產品的誕生、成長,也同樣經歷封建、集權到民主化。這是一個不從技術層面來探討的新視角,讀者們不妨以創新的心態來看待本文。
Thumbnail
Exxon公司進軍資訊市場大敗而歸,再次證明了「策略在有問題的企業文化面前不堪一擊」這句話,而這堂課的學費則是40億美元。為什麼Exxon花大錢請來的顧問公司,沒辦法先警告他們這麼明顯的文化衝突問題?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Hi 我是 VK~ 這期電子報來聊聊身為科技樂觀主義者的 a16z 共同創辦人 Marc Andreessen、前 Coinbase CTO 的 Balaji Srinivasan 他們對於科技進步的思考、科技的終極目的是什麼和創新的最大敵人。 今天會深入聊 Marc 的最新文章 〈The Te
Thumbnail
meta 與 Google 開始阻擋加拿大的新聞內容,為什麼?加拿大的《線上新聞法案》規定了什麼,讓科技巨頭認為它破壞了網路自由?內容創作者與平台的談判機制,是否需要法律介入?
Thumbnail
新聞連結: 1.[討論] 系統廠真的像大家說的那麼缺人? 2.[新聞] 台積電4月調薪傳8% 3.[新聞] 聯詠分紅「破千萬」!薪資明細外流瘋傳 員工下場曝光 科技業缺人 看了這幾篇討論串,第一篇提到科技業系統廠很缺人,一堆人往IC廠跳 要錢還是要命? 科技業常見的薪資水平 高工時 薪資保密政策
Thumbnail
在 2021 年的年尾,科技巨頭解碼將帶大家一起來回顧,在今年科技產業商業世界裡面,發生的最重要的五件事,以及我對這些事件的一些 extra-thoughts。
Thumbnail
我們常會看到科技大企業會併購上百家新創小公司的消息。但這樣的併購究竟有什麼意義、對企業的競爭力有什麼幫助、對整體市場會有什麼影響?DAO的出現,是否會讓監管更加困難?
Thumbnail
人文社會學科的魅力在於,我們的所學以人為本,試圖剖析和了解人性相關的一個個謎題,最後也將回歸至人們身上。 人文訓練以商業角度來看似乎是做無用功,恰恰相反的是,我們因此對人性、對當下的社會、以及在歷史洪流之中的定位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而這些是現今科技化對於人性化追求的根本,也是人類對未來展望的立足點。
Thumbnail
什麼是熱情經濟,為何推特、臉書、蘋果都開始探索這個方向?當科技巨頭紛紛跳入這個領域之後,會對於全世界的創作者造成什麼影響?本期科技巨頭解碼,就來帶著大家一起理解,這股由 Substack 帶起的創作者經濟熱潮。
Thumbnail
翻開人類的政治歷史,從封建、集權到民主共和,走了幾千年;科技產品的誕生、成長,也同樣經歷封建、集權到民主化。這是一個不從技術層面來探討的新視角,讀者們不妨以創新的心態來看待本文。
Thumbnail
Exxon公司進軍資訊市場大敗而歸,再次證明了「策略在有問題的企業文化面前不堪一擊」這句話,而這堂課的學費則是40億美元。為什麼Exxon花大錢請來的顧問公司,沒辦法先警告他們這麼明顯的文化衝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