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行為模式來自於感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過多的文字語言與詞彙,也就是感受的來源,

這表現在一個成年人身上,錯綜複雜的腦神經架構。


【我怎麼思考,就會怎麼行動】

我是我說過的話、現在說的話。

我是我的行為、過去的行為。

我有怎樣的感受,那我將移動在這空間裡,



文字語言是【詞彙與詞彙反覆地移動】

【詞彙】本來就有一個定位的空間。


愛、希望、無助、懦弱、恐懼、亢奮、努力、快樂、消沉....

(非自然現象)

我只是反覆地在詞彙中移動,空間與空間感的移動。

我就是詞彙。

我就是感受。



自然現象本身就是物質現象

當物質現象,反覆不間斷的被分裂,

這是【非自然現象】



【光】這個詞彙要表達的是【那個自然現象】,

所以【光】就是【那個自然現象】



這裡要注意的是,

非自然現象也就是物質現象,也是自然現象【整合點】

當【光】這個詞彙再一次被反覆不間斷的分裂,

創造的假說理論、學術...科學用語。數字符號、強烈的方程式,

這是非自然的現象。

也就是說非自然的現象,是偏離自然現象本身的。

我陷在無止境的敘述當中.....



這是科學的思考方向,這是科學存在的位置。

當科學的思考方式,落入到我的思考時,

我是沒有辦法解決問題的。


因為科學思考的方式,並不是解決問題,

而是持續的破壞分裂,組合穩定后再一次分裂破壞.....

目的在尋找更多的可能。




很遺憾的,科學思考的方式深植人心。

當科學解決問題時,科學不存在。



思考是持續不間斷的運作,

思考猶如物體掉落無底洞般,

反覆不間斷的移動,掉入時間。








當我創造「獨立」這個詞彙時

文字語言必然有它身為工具的作用,

否則文字語言、詞彙必然混亂,沒有方向感。

那麼這樣的工具就是限制,這是簡單易懂的現象。


再一次定位「文字語言、詞彙」並非改變與創新,

而是讓物質世界裡的內容,

能有一個遵循的方向,修正膨脹的文字語言所分裂出的微妙空間感。

混亂是層層堆疊的限制,這是思考所在的位置。



「獨立」是我獨立出來,從哪獨立出來?

「獨立」是我獨立出來,與「那個地方」不同嗎?

還是


「獨立」不是我從哪獨立出來?

「獨立」不是我與「那個地方」不同?


獨立的對立面是依賴,

獨立從依賴衍生而出、依賴從獨立衍生而出,

這是「那個地方」整體的現象。



自然現象也就是物質世界。


raw-image

「獨立」要表達的是「那個現象的本質、移動狀態」,

並非我獨立出來後,於【本質】不同。

一個成熟獨立的思考,基於我與眾不同時,

那麼這是思考的侷限。



思考的運作來自於文字語言詞彙移動

【文字語言、詞彙】並不是我可以隨意扭曲、創造。

否則文字語言將失去方向感。



【危險】要表達的是那個現象

「危險」這個詞彙的定位空間感,

並非我的危險與你的危險不同。



人與人無法溝通,這是物質的現象

卻時常交會在危險、被震撼在危險當中,這是自然的現象。

震撼是沒有任何敘述的。

當我扭曲事實,自然造成危險。


扭曲事實來自於我過多的敘述,物質現象是所有的可能。

然而事實,並非所有的可能,而是確定。



[獨立]並非我與你不同

文字語言詞彙(思考)的混亂是物質世界內容持續膨脹的原因。



一個成熟獨立的思考,

是基於貼近事實與避開危險在運作的

然而事實與危險,如同【光】的存在,方向感。









3會員
60內容數
【自然現象】是我無法抗拒、也無法改變。【我的觀點】隨時能被我破壞后重新組合,也能被另一個破壞再一次組合;這是思考。 這並不是知識的敘述。那麼生命所有可能的內容,就是我對自然現象的敘述、思考。 反覆被你我扭曲。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老莊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我們知道自己可以做出什麼樣的行為,促使事情產生正面結果,我們的態度就是: 「邁步向前走吧。」-最後的演講現在常常有人說要給孩子信心,可是信心不是你可以給他們的東西,而是必須由他們自己建立。實際上只有一種方法: 交給他們一件他們做不到的任務,讓他們努力練習,直到做得到為止,然後持續不段重複這項過程。 我們讓孩子參與組織化的運動,通常不是因為我們真的渴望他們精通那樣運動,而是間接學習。我們希望孩子學
Thumbnail
avatar
Josh Daily
2024-02-29
行為科學家告訴你:八大類思考偏誤如何影響我們的判斷,教你幫思維模式debug--《思考101》《思考101》作者安宇敬任教於耶魯大學,在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支持下專攻認知偏誤相關主題研究。她堅信「認知心理學能讓世界變得更好--更好的世界是更公平的世界,而為求公平,人們需要更不帶偏見的思考。」 書中挑選了八個日常生活高度相關的思考偏誤主題,將成因與可行的解法逐一展開,讓讀者察覺自身迷思所在。
Thumbnail
avatar
我是老查
2023-07-19
日誌(2022.09.20)-提了離職、我的行為模式根本是一場悲劇、就算我是百萬富翁我的生活也是像屎一樣的不懂花錢突然想通一件事。每天上班,我也沒多少時間與精力學習英文。 很多人都出國玩了,我一直追求英文學習,是要學到什麼時候?我可能大部分時間也沒在學,只是在罵自己 “怎麼還沒再學”。 就算我是個有錢人,我也不一定能被 雇用啊! 就算我是個有錢人,我的語言能力也不一定能被當地人認可,並雇用啊! 我無意識在做的,
Thumbnail
avatar
丁丁
2022-09-24
我們的行為都被精準紀錄與分析你放在臉書與其他小說平台的文章,可能平時沒有打賞收入或觀眾,但只要複製到馬鈴薯部落格上,每天卻可以有1~100、甚至更高的稿費收入進帳! 直接點擊這邊註冊馬鈴薯部落格吧,收不到驗證碼就要多按幾次:https://landing.potatomedia.co/?invite=Zse3hAU6h
Thumbnail
avatar
紫色竹子(寫小說的)
2022-08-20
《我們的行為是怎樣被設計的》善用日常中的隱喻,最好的設計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從心理學的角度閱讀_《我們的行為是怎樣被設計的》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產品大多是帶來便利與輕鬆,較少在使用上的不正確會直接導致人員傷亡。在可能面臨到較高風險或是使用上認知負荷程度比較大的產品,設計上就必須要更加小心。起司理論:要有層層的把關,確保錯誤不會輕易發生。使用者沒有錯,錯的是不友善的產品設計。
Thumbnail
avatar
Jamie.K
2022-06-15
那些新科技如何憑設計進入你的生活 ︳儲思《我們的行為是怎樣被設計的》設計的本質是為人類帶來更美好的生活體驗,而這樣的體驗唯有對人類本身的了解,無論是習慣、文化或是年齡經驗,從這裡出發,貼近生活最真實的樣貌,才有可能被稱為一個「好的設計」,正式走進人們的生活之中。
Thumbnail
avatar
三千
2021-08-22
回顧:我們的行為是怎樣被設計的?世界閱讀日五本好書推薦在 2021/04/23「世界閱讀日」時,我推薦了五本自己認為獲益良多的書,給身邊的朋友,在此也同時紀錄與重新編輯,分享給方格子的讀者,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Thumbnail
avatar
阿肯
2021-07-27
我看《領導者的數位轉型》:打造嶄新的商業模式我看《領導者的數位轉型》:打造嶄新的商業模式 說到數位轉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這兩年,許多人的工作與生活模式都受到偌大的衝擊、影響,對各個企業來說,數位轉型不能只是紙上談兵,而是勢在必行! 但是,到底什麼是數位轉型呢?有人認為,但凡企業開始使用新科技、新技術來優化原有的商業模
Thumbnail
avatar
鄭緯筌
2021-05-24
他髒髒、你髒髒,還是我髒髒?對疫情的心理想像,決定你的行為模式絕大多數人都是「他髒髒」這一類,但是有些人很容易意識到「我髒髒」。例如醫護人員、例如機場員工、例如返台旅客。但最難意識到的通常是「你髒髒」,因為我們的信任圈就是自己認識的人。「我髒髒」只需要對衛生條件夠敏感,又有自我反省能力;但是「你髒髒」需要能夠反省自己對世界的信任感來源。
Thumbnail
avatar
麟左馬
2021-05-17
決策方式如何影響我們的行為?我們平常並不會意識到決策方式會影響我們的行為。然而,它們確實有某種程度的影響,甚至影響不少。我甚至可以說,我們在美國以及許多其他國家所看到的分歧,某種程度上是由決策方式(如多數決)所引起的,但其他決策方法也有其不好之處。
Thumbnail
avatar
栗子南瓜
2020-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