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結束一段工作關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正職工作的情況下,並不會在剛入職時就知道這份工作將在哪一天結束。

更多時候,是因為被動因素而離職,好比公司有異狀,造成資遣,或者是工作環境高壓、與主管/同事不和、難有升遷/加薪的機會等等(而這些原因往往在離職信件中都被簡化寫成「另有職涯發展的需求」)。

屬於主動因素的情況,在自己過往看過的案例中其實是少數。

這裡的「主動」指的是員工對於自己在工作上的成長與發展,抱持著積極的意識,隨時都在留意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是否在這個組織中發揮得當,而自己也因此能夠持續提升能力,有所成長。

是一個雙方互利共生、較為平等的合作關係,而非傳統,以時間換取金錢、具有高從屬性的僱傭關係。


最難的是覺察

雖然這麼說,我自己過往的離職經驗也有不少前述的被動情境。

說真的,在工作中,要能夠持續地對自己的學習成長保持高度意識,其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壓力與工作量大的情況下,光是下班後就已筋疲力竭,很難有時間去反思自己的工作狀態,而時間一久,隨著彈性逐漸疲乏,自我反思的空間也會隨之壓縮。

我是直到工作四五年以後,才開始有定期反思的習慣,會去檢視自己在工作中的學習,去反問自己原有的能力是否有逐漸深化,甚至是到能夠指導他人的程度;也會問問自己有沒有學習到新的能力、知識與見解,不只是涉獵變廣,也要能夠把新的學習內化成自己的語言,或是融入原有的工作中。

當前述的情況,不如預期甚至是停滯時,意味著自己的學習成長趨緩。這代表著,是時候重新檢視自己與公司的合作關係。


協助判斷的方式

然而,除了反思學習成長以外,也有其他的方式可以幫助判斷,這段工作關係是否到頭了。像是:

  • 面對重複著類似的工作,會開始出現厭煩、負面的情緒。(補充說明:每個人追求的並不相同,如果你是喜歡高度規律、穩定的工作內容,那麼重複性的工作並不會成為你的參考指標)。
  • 公司裡的實習生、剛加入的社會新鮮人是否能做得到你目前的工作內容。(如果是,那麼意味著你所負責的工作範疇具有高取代性,隨著公司成長或是環境需求變化,你很有可能會需要新的能力與技術來為自己站穩腳跟)。
  • 在堅持努力超過兩年後,仍然不斷地面對失敗,卻鮮少有累積成就的經驗:很有可能顯示這個職場賽道與你的能力特質不完全匹配,雖然逆流而上看起來很有氣勢,然而未能夠順應並且發揮個人能力特質的工作,長期而言造成的損耗遠高過帶來成就感。


下一步

當你有以上任何一點的發現時,先說聲恭喜,因為你對自我的狀態和需求有所覺察。

在覺察到這些徵兆後,可以開始逐一地檢視個人的價值觀(整體來說,我最在意什麼?)、工作觀(我期待花費高度時間投入的工作是什麼模樣?),以及需要的學習與成長後,會得出一個結論,來幫助自己看看,距離這段工作關係的結束點大概還有多遠,是更接近終點,還是有更多東西仍在追求、累積的階段。

如果擔心當局者迷,也鼓勵帶著這些想法去找自己信賴的朋友,或者是 mentor, 職涯諮詢師聊聊,來幫助自己更好的梳理想法,剔除盲點。


總結

現在回頭來看,如果我有機會回到剛開始工作的那段期間,我會期待自己能夠更頻繁地反思工作狀態,甚至是在展開每一段工作關係的初始,便為未來的離開設定好一個門檻或是標準,來作為後續衡量工作轉換的重要依據。

我希望能為自己的工作保有更高的主導權,而不是順著環境的外部因素,來決定去留。

以上,與每個在工作中思索去留的你分享,

也在此與你擁抱,

祝福你時常處於符合期望的工作狀態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艾瑪的職涯筆記
22會員
112內容數
願你在人生的聚散離合中,都能帶著相信與禮物。
艾瑪的職涯筆記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有時候,比起答案,我們更需要的是一個好問題。 能讓我們停下來,重新看見自己所在的位置。 我從《這一生,你要知道的五個祕密》,整理並調整出 15 個提問。
Thumbnail
2025/04/30
有時候,比起答案,我們更需要的是一個好問題。 能讓我們停下來,重新看見自己所在的位置。 我從《這一生,你要知道的五個祕密》,整理並調整出 15 個提問。
Thumbnail
2025/04/25
「一邊思考著想離職的原因,一邊說服著自己再等等、再忍忍,心裡也在懷疑,這樣真的好嗎?」 「一邊瀏覽職缺,一邊在糾結到底要不要投遞?」 「一邊找工作,一邊懷疑真的會有公司要錄取自己嗎?」 我近期遇到不少個案有類似的困擾,會冒出非常多的問號,然後帶著它們來諮詢。
Thumbnail
2025/04/25
「一邊思考著想離職的原因,一邊說服著自己再等等、再忍忍,心裡也在懷疑,這樣真的好嗎?」 「一邊瀏覽職缺,一邊在糾結到底要不要投遞?」 「一邊找工作,一邊懷疑真的會有公司要錄取自己嗎?」 我近期遇到不少個案有類似的困擾,會冒出非常多的問號,然後帶著它們來諮詢。
Thumbnail
2025/04/15
「我想要找到未來不會被取代的工作」 這句話,我從不少個案口中聽過。他們的年齡、背景不同,但語氣背後的那種緊繃與焦慮,卻意外地相似。 在這些諮詢的對話中,聽起來似乎是在談職涯,但我所感受到的是強烈的生存焦慮。
Thumbnail
2025/04/15
「我想要找到未來不會被取代的工作」 這句話,我從不少個案口中聽過。他們的年齡、背景不同,但語氣背後的那種緊繃與焦慮,卻意外地相似。 在這些諮詢的對話中,聽起來似乎是在談職涯,但我所感受到的是強烈的生存焦慮。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在職場的第一週總是充滿挑戰和疑惑。對於工作及同事的期望與現實之間的落差,讓人感到困惑。透過這段經歷,作者反思了自己在職場遇到的問題,並最終做出了放下這份工作而尋找更適合自己的道路的決定。
Thumbnail
在職場的第一週總是充滿挑戰和疑惑。對於工作及同事的期望與現實之間的落差,讓人感到困惑。透過這段經歷,作者反思了自己在職場遇到的問題,並最終做出了放下這份工作而尋找更適合自己的道路的決定。
Thumbnail
員工可能離職時(員工尚未提出,只是我覺得該員怪怪的),多半我會先單獨約來聊聊,有些人可以在對談中把心結打開,然後回歸正軌,有些人則不行。 大部分離職員工在決定提出離職當天講述的原因都不是真正的原因。因此等到當天才想到要慰留,多半會抓錯方向。 當團隊成員提離職時,我還是會詢問原因,主要是確認對方已
Thumbnail
員工可能離職時(員工尚未提出,只是我覺得該員怪怪的),多半我會先單獨約來聊聊,有些人可以在對談中把心結打開,然後回歸正軌,有些人則不行。 大部分離職員工在決定提出離職當天講述的原因都不是真正的原因。因此等到當天才想到要慰留,多半會抓錯方向。 當團隊成員提離職時,我還是會詢問原因,主要是確認對方已
Thumbnail
調解時,很多民眾會無法接受「勞基法第11條第5款」(即「不能勝任工作」)作為終止契約事由,其中很多人會主張,以該事由終止契約會影響未來謀職;事實上,終止契約事由你不說、我不說,根本不會有人知道,但前東家面對「背景調查」時會不會幫你修飾,其實大多是看雙方過往相處與關係。
Thumbnail
調解時,很多民眾會無法接受「勞基法第11條第5款」(即「不能勝任工作」)作為終止契約事由,其中很多人會主張,以該事由終止契約會影響未來謀職;事實上,終止契約事由你不說、我不說,根本不會有人知道,但前東家面對「背景調查」時會不會幫你修飾,其實大多是看雙方過往相處與關係。
Thumbnail
延續在上一篇文章中談論到,如何判斷結束一段工作關係。然而,在真正做了決定之後,又該如何為一段工作關係劃下句點呢?
Thumbnail
延續在上一篇文章中談論到,如何判斷結束一段工作關係。然而,在真正做了決定之後,又該如何為一段工作關係劃下句點呢?
Thumbnail
在正職工作的情況下,並不會在剛入職時就知道這份工作將在哪一天結束。 更多時候,是因為被動因素而離職,好比公司有異狀,造成資遣,或者是工作環境高壓、與主管/同事不和、難有升遷/加薪的機會等等(而這些原因往往在離職信件中都被簡化寫成「另有職涯發展的需求」)。
Thumbnail
在正職工作的情況下,並不會在剛入職時就知道這份工作將在哪一天結束。 更多時候,是因為被動因素而離職,好比公司有異狀,造成資遣,或者是工作環境高壓、與主管/同事不和、難有升遷/加薪的機會等等(而這些原因往往在離職信件中都被簡化寫成「另有職涯發展的需求」)。
Thumbnail
#離職程序 各公司所規範的人員離職程序可能有些不同,以過去的經驗來看,多半會是人員跟直屬主管提出離職,經過一些主管的基本了解,然後就會請人事提供離職申請單。又或是有的人員會直接找人事拿離職單,甚至自己從系統列印單據。 如果還沒有單位主管的確認,雖然離職的發起權在員工身上,通常還是會再
Thumbnail
#離職程序 各公司所規範的人員離職程序可能有些不同,以過去的經驗來看,多半會是人員跟直屬主管提出離職,經過一些主管的基本了解,然後就會請人事提供離職申請單。又或是有的人員會直接找人事拿離職單,甚至自己從系統列印單據。 如果還沒有單位主管的確認,雖然離職的發起權在員工身上,通常還是會再
Thumbnail
最近公司離職的人很多,光是我們部門就半個月一個。離職本身不是一件壞事,但我工作多年也確實看過不少人把離職變成了不愉快的事,包括我自己在內。我總結了一下,離職要注意以下7個方面:意向確認、不要裸辭、告訴直屬長官、做好工作交接、低調慎言、想好離職說辭、記得感謝。
Thumbnail
最近公司離職的人很多,光是我們部門就半個月一個。離職本身不是一件壞事,但我工作多年也確實看過不少人把離職變成了不愉快的事,包括我自己在內。我總結了一下,離職要注意以下7個方面:意向確認、不要裸辭、告訴直屬長官、做好工作交接、低調慎言、想好離職說辭、記得感謝。
Thumbnail
從不適合的職場離開,為何可惜? 一般企業離職轉換,是很稀鬆平常的事,為何公職與企業間的流動阻礙重重? 考公職的時間精力固然是成本,留在不適合的工作不也是成本嗎?
Thumbnail
從不適合的職場離開,為何可惜? 一般企業離職轉換,是很稀鬆平常的事,為何公職與企業間的流動阻礙重重? 考公職的時間精力固然是成本,留在不適合的工作不也是成本嗎?
Thumbnail
常因在意他人、不滿公司文化而想離職的職場新鮮人,如何調整心態? 面對官僚文化、雜事、人際關係等挑戰,讓自己從目標出發,主動精進能力,才能在工作中更有主導權和自信。
Thumbnail
常因在意他人、不滿公司文化而想離職的職場新鮮人,如何調整心態? 面對官僚文化、雜事、人際關係等挑戰,讓自己從目標出發,主動精進能力,才能在工作中更有主導權和自信。
Thumbnail
又到了在職場上離別的季節,同事開始紛紛離職,你是否也想離職呢?利用檢核表一起來思考自己是否應該離職吧!
Thumbnail
又到了在職場上離別的季節,同事開始紛紛離職,你是否也想離職呢?利用檢核表一起來思考自己是否應該離職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