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純粹的人同行:《與瓦爾澤一起散步》

與純粹的人同行:《與瓦爾澤一起散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用德語寫作的瑞士作家羅伯特·瓦爾澤(Robert Walser,1878—1956)是誰?他寫過什麼作品?

不知道耶,而且我也不準備找來看,因為在《與瓦爾澤一起散步》一書裏,他把自己的作品說得一文不值。

那麼,這個人這本書跟散步又是什麼意思呢?

原來,瓦爾澤跟長期居住在瑞士的德國作家赫曼·赫塞同屬一個年代。赫塞說:

瓦爾澤躲進病院,從此不問世事,是有道理的。他要麼自救於瘋人院,要麼被瑞士的教授和電臺經理活活餓死。這些人雖然有好差事,卻寫不出半句瓦爾澤那樣漂亮的文章。

瘋人院?活活餓死?新的線頭又出現了。

1929年,瓦爾澤躲進精神病院,此後餘生,不問世事。1936年起,他的好朋友編輯卡爾·澤利希開始隔三差五的在週末,去找瓦爾澤散步並且請他吃好的喝好的。

但是,那已經是「手術後」了。「手術前」發生了什麼事呢?

閱讀這本尊重尊敬並且懂得欣賞瓦爾澤的編輯的寫的書,我們才發現,原來瓦爾澤在德國跟瑞士的底層討過生活,他把自己所見所聞轉化成小說散文與詩。

因為真實,所以能吸引人。因為有才氣,所以得到討論。但是,他是個純粹的人,當他發現自己已經沒有想說的事,更沒有想說的動力時,他停筆了。

可江湖還有他的傳說,邀稿跟活動邀約還有,他只能一一拒絕,變成一個大家心目中難搞的「曾經的咖」。所以,他躲進精神病院,而且不想被討論。

我們看到這二十年裏,他永遠對大自然保持好奇,永遠對生活裏的人事物有興趣。

他喜歡散步,喜歡沉思。跟這種純粹的人同行,金句源源不絕。我最愛的是:

文學作品必須像一套漂亮的西裝,讓人心動到想要買下。
如果一個藝術家缺乏愛,他的天賦有什麼用?

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曾用長文深情的去探究,19世紀德國詩人荷爾德林的一句詩,「人充滿勞績,但還詩意地棲居在這片大地上。」

瓦爾澤的照片,完全有資格當這句話的配圖。

*一年挑戰100本書之28

avatar-img
李立亨的李想世界的沙龍
23會員
171內容數
大眾閱讀跟小眾閱讀在這裡交會,看文學看社會看心理看歷史更要看,李想世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有個在英國讀書,後來在普羅旺斯生活多年,距離梵谷生前最後生活地阿爾勒50英哩路的英國女士,發現她有二事不明.....
專注在「私漫畫」跟成人漫畫(不要想歪,是指主題黑暗)的柘植義春,真會寫遊記呀!
 普林斯頓大學社會系教授馬修·德斯蒙德,所寫的普立茲獎得獎作品《掃地出門:美國城市的貧窮與暴利》,記錄8個家庭在租房苦海中的掙扎。必須說的是,這本作者博士論文發展而成的書,要社會學、文化學、人類學的理論,有。要可讀性,有。要讓人反思,有。
被《華爾 街日報》形容是“當代小說封面中最具辨識度與代表性的設計”的,世界最頂尖的書籍裝幀設計師,彼得·門德爾桑德(Peter Mendelsund),寫了《當我們閱讀時,我們看到了什麼》,從開頭、時間、生動性、部分與整體等方面來談,他心目中的閱讀,可以讓我們看到什麼。
這位資產超過300億美金的AI產業領頭羊英偉達創辦人兼CEO說:「接下來,年輕人應該關注的是---生物學!」
「答案就靜靜的躺在某個地方,我們要做的工作就是去找到他們。」蒂姆·英戈尔德如是說。這樣的思維,跟歷史學還有文學,甚至是古典學的研究者所心心念念的去發現,去感受,去思考,去讓自己變得豐富,的研究初衷跟研究終極目標,似乎是相通的。
有個在英國讀書,後來在普羅旺斯生活多年,距離梵谷生前最後生活地阿爾勒50英哩路的英國女士,發現她有二事不明.....
專注在「私漫畫」跟成人漫畫(不要想歪,是指主題黑暗)的柘植義春,真會寫遊記呀!
 普林斯頓大學社會系教授馬修·德斯蒙德,所寫的普立茲獎得獎作品《掃地出門:美國城市的貧窮與暴利》,記錄8個家庭在租房苦海中的掙扎。必須說的是,這本作者博士論文發展而成的書,要社會學、文化學、人類學的理論,有。要可讀性,有。要讓人反思,有。
被《華爾 街日報》形容是“當代小說封面中最具辨識度與代表性的設計”的,世界最頂尖的書籍裝幀設計師,彼得·門德爾桑德(Peter Mendelsund),寫了《當我們閱讀時,我們看到了什麼》,從開頭、時間、生動性、部分與整體等方面來談,他心目中的閱讀,可以讓我們看到什麼。
這位資產超過300億美金的AI產業領頭羊英偉達創辦人兼CEO說:「接下來,年輕人應該關注的是---生物學!」
「答案就靜靜的躺在某個地方,我們要做的工作就是去找到他們。」蒂姆·英戈尔德如是說。這樣的思維,跟歷史學還有文學,甚至是古典學的研究者所心心念念的去發現,去感受,去思考,去讓自己變得豐富,的研究初衷跟研究終極目標,似乎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