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芳療到底是中醫還是芳療?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最近,父親的血壓一直不太穩定,為了幫助他緩解症狀,我調製了一瓶針對心臟保養的按摩油。這是一個午後,父親的血壓來到了150 mmHg 左右。我使用按摩油在他的雙手從手臂到手指頭輕輕的來回按摩。短短幾分鐘後,父親很舒服地打了個小盹。到了傍晚,血壓竟然回到120 mmHg,而且是在沒有吃降壓藥的情況下。

當時我覺得這個配方真好,於是接連試了好幾天,發現血壓一直維持平穩。但隨著我休假結束離開後,父親的血壓問題又開始不太穩定。這讓我反思,如果當時只用一般的植物油,結果會不同?這個問題,我還在驗證當中。

但可以被確定的是透過被舒服的按摩過程,人體內的化學物質如多巴胺和催產素會被釋放出來。多巴胺帶來的愉悅感和催產素增強的安全感,讓人能感到心情愉快,壓力減輕。這些效應是否真的可以替代葯物來穩定血壓,還有待更深入的探討。

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我開始看見與聽見有關中醫芳療的相關訊息。市面上有許多關於這兩者的書籍與網絡資源,然而,這些資料中提到的精油在中醫理論中的歸經依據,大多沒有一個中心思想。一些作者試圖將精油與中醫的經絡、臟腑理論掛鉤,將植物精油等同於草藥整株,但這些解釋往往顯得牽強附會,缺乏系統性和一致性。

中醫和芳療,雖然都強調自然療法,但它們的理論基礎和應用方式還是有很大的不同。中醫多以葯材的煎煮/科學中葯粉服用來達到經絡、氣血和臟腑調理,芳療則是以植物經過不同方式萃取而得的精油中所含的芳香分子透過嗅吸或經皮近入血液達到對身體和情緒的影響。這兩者之間的橋樑似乎還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實踐來建立。

但不論是中醫還是芳療,都讓我感受到自然療法的魅力。

我也體會到陪伴和關懷的重要性。或許,這正是自然療法最大的力量所在——它讓人們回歸到最本真的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在繁忙的生活中,我們不妨多停下來,透過陪伴給家人多一點關愛,也記得好好呵護自己。無論是中醫的理論,還是芳療的實踐,最重要的,是我們用心去感受和體驗。這樣,才能真正找到適合自己的健康之道。

4會員
5內容數
致敬我們那自律身軀裡的那顆自由靈魂,只要是美好的,一切都不為過~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