嗷嗚,這個部分,我會列舉寫作上的開頭手法,但「故事」(小說、散文等)真的用不上的就不介紹了,因為這些手法主要都是為「論說」而生,說白了就是作文那類的,針對一個「主題」的。
開頭的寫法有:破題法、冒題法、喻題法、設問法、回憶法、觸景生情法、懸疑法、舉例法、倒敘法、引述法。
那麼我左思右想真的沒辦法硬扯、太有主題性的,冒題法、設問法、懸疑法、舉例法,以及上一篇說過的倒敘法,我這邊就不提了,最後上個簡介就好。
那麼,由於這些東西,基本都需要一個標題,所以我會附上標題,沒附的表示可以不需要。至於簡介,主要還是在說論說文的,所以會跟示範有點出入。
※※※以下提到的這些,不見得要用在一部作品、一個章節的開頭,也可以用在一個段落的起頭,新的事件出來、新的角色出來,多方嘗試也都能有不錯的呈現,首先要知道這段的「重點是什麼」。新事件的記敘順序,亦適用上一篇的各種手法※※※
❈❈❈
《聶小狗》
聶小狗是聶小花自詡為守門犬而有的自稱。聶小花曾經的家養了很多狗,他也很喜歡狗,人人又都說他鼻子靈,他就把自己喊成狗了。
➤用在小說上,《聶小狗》可以是一個章節,該章節內容直接點出聶小狗,而非慢慢鋪陳、敘述,帶出聶小狗是個什麼東西。
➤也可以是書名,一部作品的開場即揭露聶小狗的存在,甚至有所介紹。
《聶小花》
聶小花像一隻麻雀,吱吱喳喳的;又像一顆圓潤的石頭,外表圓滑,內心卻硬梆梆的;也像一朵真的小花,會綻放,會凋萎,柔軟的外表下是屹立不搖的根本。
➤用在小說上,章節名為人或為物,加以比喻形容。用在人物上,可快速建立人設。
➤跟樓上的聶小狗示範其實差不多,但通常比較少用在長篇作品上,單篇作品可以視為一個章節所以沒問題。
《小哥哥》
聶小花很小的時候,去了一個家,那個家有個安靜又冷淡的小哥哥,聶小花不喜歡他,卻默默將他放進了心裡。如今,聶小花發現自己心中的思念一發不可收拾,卻找不回也想不起小哥哥是誰了。
(標題可有可無,這整段可直接當成故事開頭,而整個故事的主旨就會被鎖定在「尋找小哥哥」這件事上。)
《洞簫》
聶小花看著手上那只六孔洞簫,他已經長成了可順利品奏的年紀,洞簫不會顯得太長,手指不會顯得太短,吐氣不會顯得太弱。可他想的並非小時候的自己,而是當初那個,分明身高與體型也與洞簫不相襯、卻仍堅持吹幾個音的小哥哥。他想小哥哥了,想那冷漠的眼神,想那嬌小又英偉的身姿。他還記得……(略)
(六孔洞簫為景物,帶出思念為情感,後面怎麼接都行,被略過的是回憶殺。)
《人心》
唐小蝶曾與聶小花說過:「若要說世間能毒過我的,興許只剩人心了吧。」
人心乃萬惡之源,世間蠱蟲再毒,也不過蠱物,如何能與人相提並論?
這話兒由不落俗流的百毒聖手來說,好有說服力。當時的聶小花肅然起敬,把這話一直記在了心裡,之後看了太多形形色色的人們,聶小花總不斷認同著那段話。
(第三段是小說用的,第二段才是不該省略的,引用要佐以明確的認同。這邊使用激問法,增加認同的力度,有讓人不置可否的意味。拋出觀點後印證。)
❈❈❈
※冒題法:又稱「埋兵伏將法」,和破題完全相反,通常以小故事或生活經驗開頭,最後得出主題的結論,有拋磚引玉的概念。但用在小說上,容易造成鋪陳過長,而且很吃主題。
※設問法:使用疑問的口吻引導出主題,能快速讓讀者陷入主題,進而拉近距離。小說開頭若用疑問的語氣,也很難與整個故事的主旨連接上,影視反而更合適,一般運用於散文,但是很吃主題。
※懸疑法:敘述一個情境,不直接說明原因,留下疑問,吸引讀者繼續看下去。跟設問一樣,用在小說上很難與整個故事的主旨連接上,一般用於散文,情境內容很吃主題。
※舉例法:在開頭舉出實例增加說服力,能讓主題更具體。這要用在小說,大概只能是一種情節了,而主題通常是較為虛無縹緲的,才需要例子印證。
❈❈❈
好的,開頭可用的手法就到這邊。建議小夥伴們在寫有適合的主題的單篇時,可以先想好故事,然後多多思考敘述手法喔!用不同的方式都能呈現不同的效果,不妨都試試看!
另外,在主題需要被自定義的時候(像是筆名),還是建議直接破題,不要將主題的意義放到後面,不然容易顯得前面的鋪陳變成「離題」,看著看著就沒耐心了,相當不好掌握的,而且非常吃主題的適合度。
因為字太多了,小說的開頭有哪些方面可以下手,就下一個主題再說嚕。
聶小花:「媽咪呀……我感覺這篇的示範太溫柔了,我要哭了喔(TдT)」
你想吃小哥哥還是雞腿?
聶小花:「這問題廢到我不想回答,把我的感動還給我!」
好喔,可是你的感動是小哥哥。
聶小花:「我被我自己坑了(⊙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