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夠善良的我們》影評2 - Rebecca與簡慶芬的「不配得感」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承如在上篇所探討到關於「新時代思想」的「限制性信念」對於意識顯化實相的重要性,而此篇將針對兩位女主角Rebecca與簡慶芬的心中因爲「限制性信念帶來不配得感」做為分析的核心。



Rebecca 的笨重感:不願意與世道磨合的石頭

編導徐譽庭在多個訪談中提及,她發現有些女孩身上總是有種和簡慶芬一樣輕盈感,因為身段柔軟、甜美可人,任何事情在她們身上好像都能游刃有餘,做錯事別人不容易怪罪,事情總是能輕輕鬆鬆解決,但是這世界上還有另一種女孩像她(徐譽庭本人)一樣,身上堆砌著笨重感而躊躇難行,出了錯別人容易怪罪,雖然做事總是特別認真,但卻很難得到相等的回報,而這和簡慶芬的輕盈感的形成強烈對比的正是 — 工作總是特別認真,但卻處處不討好的 Rebecca



Source:My Vedio

Source:My Vedio


Rebecca的限制性信念:覺得自己要很努力才能得到

因為原生家庭的缺憾,工作總是過份認真的Rebecca,總覺得自己要很努力才能得到,進而羨慕簡慶芬的輕盈,好像只要逢迎哈腰事情自然在她身上能迎刃而解,而Rebecca卻顯得像像石頭一樣,笨重不懂得討好,認為什麼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實力和努力才能得到,而「覺得自己要很努力才能得到」,無疑就成了Rebecca的限制性信念,成了她笨重感的來源。


「天道酬勤」的道理,相信至今仍是影響許多人的「限制性觀念」,埋頭苦幹的努力並無不好,但在職場上打滾多年的人,應該也未嘗不知這未必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道路。我們總覺得成功只能依靠自己的能力,但事實並非如此,有些人可能靠運氣、人脈等因素獲得成功,而限制性思維卻將我們局限在某種模式下,阻礙了發展。


有些人相信必須付出極大努力「才配」獲得成功 ; 而有些人則看法相對輕鬆,對於像簡慶芬這樣輕盈的人而言,即使事情未能達到100%完成,只要能完成60%,他們也能感到自在,他們願意接受他人的幫助,也並不會將錯誤看得太重。他們認為靠別人解決,和靠「自己的能力解決」,最後還是把問題解決了,也因此他們心中並不會有「一定要靠自身能力和努力解決」而產生的不配得感和限制性。


據我觀察下來,我發現其實像簡慶芬這樣的人確實更容易獲得幸運,因為他們就像水一樣的輕盈,能將自己裝進任何的容器之中,上善若水,她逢迎世道、其實也迎合天道,不將自己受限於任何形式,留一個缺口,允許生命流進,結果自成。


而這也是上篇裡提及「意識決定實相」限制性的消除。在工作上簡慶芬確實沒有像Rebecca那樣想要積極證明自己的企圖,或許也源自於簡慶芬出生在一個較為完整的家庭,工作與生活並未是簡慶芬的缺口,而哥哥的疼愛,總是願意幫她買保單換業績等等跡象,更是證明簡慶芬對於事業並不認為非得要靠自己很努力才能賺得到錢,請別人幫忙、偶爾使用偷吃步也能把錢給掙了,就如同在「新文化思想」中的顯化原則,你的意識若是認為要很努力才能得到,那宇宙也只能給你與之匹配的顯化。


Source:My Vedio

Source:My Vedio


Rebecca的不配得感:不夠完美不配得

但為什麼Rebecca認為自己一定要很努力才能得到?從主管Christine總是指責Rebecca事情都喜歡拖到最後一刻,什麼事情都攬在自己身上,就可以看得出來,Rebecca其實有完美主義的傾向。完美主義傾向的人大多都有拖延症,對任何事也都不放心,故此希望大小事都能親力親為、盡善盡美,然而Rebecca的完美主義其實正是來自於「原生家庭的不完美」。


就因為原生家庭的缺憾,讓Rebecca過分在意自身的完整性和無止境對完美的追求,認為自己「要完整且完美才值得被愛」,因此也造就她非常不願意改變自己的形狀跟對方磨合,以此保留自身的完整性。


反之簡慶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姿態,甚至討好何瑞之的母親也在所不惜,但Rebecca就像一塊石頭,逢迎討好做不來,堅信自己的原則,不願意改變自己形狀也不願意與世道磨合,這也是她與何瑞之最終無法走下去的根本理由:她無法與對方磨合,也不希望改變自己的形狀。


這就是Rebecca與簡慶芬在限制性思維中最大的歧異之處,對於Rebecca而言,堅硬的外殼,使她面臨的是像「石頭一樣的磨合」; 反之,像水一樣的簡慶芬,在做的則是「像水一樣的融合」,而融合不同於磨合的地方在於,當你認定是「磨合」時,就必須要磨損自己的形狀,才能跟對方結合 ; 但相反,當你認定是「融合」時,則是在擴大自己。


所以對於於Rebecca而言,何媽媽的討厭就像一根刺一樣,一再的提醒著她原生家庭的缺憾,逼她照見自己不夠完整的地方,這對於有完美主義並致力保留自身完整性的Rebecca而言,無疑成了她心中最大的阻力,也是造就她選擇離開的關鍵。





Source:My Vedio

Source:My Vedio


Rebecca 的善與不夠完善?

Rebecca每一次的分手場面,其實都稍顯壯烈,甚至可說粗糙和不成熟,從幾場的分手戲之中,就不難看得出來,躲藏在完美主義背後的還有Rebecca的好強、自尊心高,這通常也是完美主義的人會共有的特質心理,自尊心高的人往往是低自尊的,凝視的總是自己不夠完善的缺角,於是缺乏轉換成了好強的堅硬武裝,與其說Rebecca是逃避,不如說是「輸不起」的低自尊。


Rebecca的不夠完善:心中的缺角,成了傷人傷己的利器

每一次的頭也不回的離開,Rebecca都採取主動且帶有撕裂性質的任性,她未必只是逃避或未社會化使然,這其實也是很多好強、自尊心高的人為了保持「贏家心態」擅用的分別,因為不能接受自己輸,所以先選擇離開這場比賽 ; 就像好勝心強的小孩,明知道自己可能在這場遊戲吃下敗局,就說自己要退出比賽、不想玩了的做法。Rebecca面對簡慶芬已經贏得何媽媽喜愛,知道自己終將有可能成為競爭之下的敗者,固然就選擇先與何瑞之分手,就好比有些人知道自己要被辭退,就選擇先行離職,要被感情對象拋棄時,就先選擇自己斬斷感情的做法一致。



所以與其說Rebecca想成為何瑞之「心裡的微笑」,不如說想成為那份「心裡的遺憾」,因為當未盡完成的感情成為遺憾,「遺憾」就沒有完不完美之分,遺憾永遠是最美的那一塊,遺憾之所以會美,緣於我們認為他是心中的缺角,終其一生的提醒著我們想要將其填補的渴望,不只何瑞之想要補上缺憾,填補空缺的渴望同樣也包含了Rebbeca,相同的道理,Rebecca能理解「遺憾」造成缺角的不夠完美之美,卻始終欣賞不了自己心中的那塊缺角。


這是Rebecca不夠善良的地方,因為心中的缺角揭示著自己的不夠完美,使缺角變成了傷人的利器,刺向了別人,更反傷了自己。導致多年以後,被利器反傷的傷疤依然隱隱作痛。



➋ Rebecca的善良:不想要改變自己的形狀,也不希望對方改變自己的形狀

如同前述所言,Rebecca就像一塊石頭為了保留自身的完整性,非常不願意改變自己的形狀跟對方磨合,但反之,她也不樂見對方為了她改變自己的形狀


從她要嫁給何瑞之之前,就先打電話詢問何媽媽的意見 ; 發現得乳癌之前,就詢問于向立能不能接受就可以看出:「這正是她善良之處,因爲不想要改變自己的形狀,所以也不希望對方改變自己的形狀」,就好比她知道她無法放棄他哥哥,故此她也不希望何瑞之放棄自己的媽媽。






Source:My Vedio

Source:My Vedio


簡慶芬:知道自己要什麼,卻不知道是什麼?

看似手腕高明的簡慶芬,對於想追求的目標總是展現積極的企圖,但是她雖然很清楚知道自己要什麼,但卻不知道自己是什麼? 她可以像水一樣身段柔軟,將自己塞在任何一個容器中,但水卻是最沒有固定形狀也毫無邊界的介質,她今天將自己塞進牛奶瓶中,變成了牛奶瓶的形狀,隔天又可以將自己塞進啤酒杯內,成為了啤酒杯的形狀,但至於自己究竟是什麼形狀,成了她最大的迷茫。


其實許多身段柔軟、迎合性高的人都有這樣迷茫的特質,她不像Rebecca一樣是石頭,有清楚的界線、有自己的形狀,簡慶芬的形狀總是仰賴著她裝進的容器而形變,這也是為什麼她需要一個情敵,透過對比來認識自己的原因



《與神對話》中指出,造物主創造了二元性,其目的不在於創造對立,而是透過「對比」來認識自身。舉例來說,假如每個燈泡都存在於一個充滿燈泡的世界中,彼此皆亮如白晝,那麼沒有人會知道自己會發光。反而是將燈泡置身於黑暗之中,它才會發現自己會發亮的特質。



就因為簡慶芬是一個像水一樣沒有邊界感的人,所以她更需要一個像Rebecca這樣有菱有角的人,透過對比去定義自己。這也是為什麼簡慶芬需要一直偷偷觀察Rebecca的原因,不僅僅只是需要透過Rebecca來定義自己,裡面多多少少有她想成為Rebecca一樣的渴望,這也是為什麼明明年輕時的簡慶芬對工作並沒有太大的企圖,但婚後卻堅持不肯辭掉工作,極力想鞏固「職場新時代女性」的標籤,因為職場新時代女性正是Rebecca的模樣。


Source:My Vedio

Source:My Vedio


簡慶芬的限制性信念:覺得自己是第二選擇「沒魚蝦也好的輸家」

Rebecca的率性離開,無疑讓慶芬覺得何瑞之之所以選擇自己,是因為Rebecca的棄權導致,自己是沒魚蝦也好的蝦。再加上何瑞之那句:「永遠都不會放棄Rebecca」,就成了簡慶芬心中的鬼,就算兩人已經結婚多年,但她還是認定何瑞之愛的是Rebecca,Rebecca也永遠比自己優秀的錯覺,認定紅葉蛋糕是因為Rebecca愛吃才買的,婚戒也是買Rebecca的尺寸,社群上短短幾行字的發文,明明是是Rebecca還需要存1800萬,但簡慶芬卻認為是Rebecca賺了1800萬,她的限制性信念,就像困住她的牢籠,讓她只看得見何瑞之不夠愛她的實相。


簡慶芬的不配得感:不是第一選擇的不配得

不同於Rebecca的主體性強,簡慶芬就是一個需要透過對照關係去證明自己、定義自己的人,Rebecca認為「不夠完美的不配得感」,限制性始終都來自己於「自己」,完不完美是自己認定的算,就算何瑞之給她滿滿的愛,只要她認為她還不夠完美,心中的缺憾就永遠都在,但簡慶芬的「不配得感」,是仰賴著Rebecca所建立,因為認定自己是第二選擇,所以只要超越Rebecca,自己就能成為第一選擇,這也是為什麼簡慶芬需要情敵並與之競爭的原因。


Source:My Vedio

Source:My Vedio


簡慶芬的善與不夠完善?

也正因為簡慶芬的「不是第一選擇的不配得感」產生的競爭意識使她不斷將自己強迫塞進各種容器中,過度消融自己便成為她的課題。她為了嫁給何瑞之,甚至在不知道戒指是否故意買小的情況下,硬塞下了婚戒,或是被迫辭去工作全心照顧何媽媽。儘管許多人討厭她這種投機逢迎的個性,但必須承認,她的過度討好也讓她犧牲了許多。


➊ 簡慶芬的不夠完善:過分消融帶來的不平衡

水雖然能迎合萬物,並與之融合,但同時水也是最容易不平衡的東西,總是因為討好,隨意將自己塞進一個容器中,卻發現自己不甘於一直處於這樣的形狀之中,久而久之就產生了心理不平衡,認為自己過分的消融,卻得不到該有的回報,不平衡感催生出的報復心理,爾後才釀製一連串的荒誕。


這或許也是許多為了愛委曲求全的人的通病,我們往往因為自己的沒有界線、過分退讓,不知不覺發現自己已經形變成自己不樂見的形狀,才開始產生心態上的不平衡,進而有了抱怨的藉口、報復的念頭,若處理不好,這杯因為不平衡產生的搖晃,終將釀成翻天覆地的驚濤駭浪。



簡慶芬的善良:永遠願意當那個願意先釋出善意的人,並作出調整的人

雖然簡慶芬容易不平衡,但她的輕巧也帶給她很大的彈性,雖說簡慶芬也有她的限制性信念,但相較於Rebecca的固執,簡慶芬有較大的彈性願意給自己機會去做調整,從一開始不願意去照顧婆婆,但為了何瑞之,也逼迫自己妥協辭去工作全心照料,在照顧的過程,雖然也有過度妥協的不平衡感和抱怨,但看著婆婆的復健過程一點一點的進步,她欣慰的表情,就足以說明她的善良。


簡慶芬的彈性也不僅僅只是展現在自我退讓的部分,還有自我療癒。


永遠願意當那個願意先釋出善意的人,不只是風度的展現,更是留下更多廣度給自己,簡慶芬就是如此,從一開始在天臺跟Rebecca主動搭話,到最後跑去與Rebecca和解,無論是源於好奇,還是競爭心使然,簡慶芬都是那個願意先釋出善意的人。


從她開始照顧Rebecca開始,默默承受Rebecca像孩子對媽媽一般的任性撒野,就可以看得見,簡慶芬本性中願意付出與包容的特質,或許這也源自於她出身在一個相較完整的家庭,導致她有較為完熟的人格特質,去面對處理自己心中的死結。


這也是最終為什麼是簡慶芬留在了故事裡,因為根據「新時代思想」中「積極正向」「相信改變限制性思想就能改變創造的實相」的原則,她主動改變了自己的限制性信念,並積極的面對問題,找出心中的解答,去和Rebecca和解,也和自己和解。


所以可以說簡慶芬是在最後,選擇了一個看似對別人善良的決定,但同時也是對自己善良的選擇。







🎙歡迎收聽【再不台就悲劇】的Podcast,聽我們完整的分析《不夠善良的我們》!

🎙並關注我們的 IG粉絲專頁,掌握更多關於台劇和國片的資訊!


#EP42《不夠善良的我們》上集:徐譽庭逼哭所有人的最強新作,連量子力學和宇宙法則都用上了!意識真的能顯化實相嗎?Rebecca成為心裡的微笑其實是因為輸不起的贏家心態?!

#EP43《不夠善良的我們》下集:簡慶芬是因為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才需要一個情敵?!何瑞之對簡慶芬是被責任過渡成的愛,還是被愛偽裝的責任?于向立的其實做了一個最負責也最不負責的選擇?

❝ 對內,讓影視成為我們找回認知的載體; 對外,讓戲劇成為我們輸出文化的導體。 ​ ❞ ➟ 一個只聚焦台劇與國片 的 𝐏𝐨𝐝𝐜𝐚𝐬𝐭 ➟ 合作邀約:𝐭𝐚𝐢𝐰𝐚𝐧𝐞𝐬𝐞𝐟𝐢𝐥𝐦𝟐𝟎𝟐𝟏@𝐠𝐦𝐚𝐢𝐥.𝐜𝐨𝐦 ➟ 各大平台搜尋【再不台就悲劇】來聽最新的一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