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的姿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上課前十分鐘,諾大的瑜伽教室裡學員們紛紛進入教室,找到自己屬意的位置鋪好瑜珈墊,拉拉筋或調息做上課前的準備,教室的後方角落傳來些交談聲,正在專注吐納與拉筋的當下,自然地聽著聲音的來源。


「你這樣用脖子的力量是不對的,小心會受傷!」

「我都是這樣練,沒事的!」

「你這樣用力不對,脖子會受傷!」

「不會,我有我自己的方法。」


一位年紀約莫70 的長輩,正在跟身旁的一位50多歲正在做橋式暖身的大叔,做善意的提醒,學員們的互相關心與交流應該是個還蠻溫馨的片刻,但幾分鐘之後,雙方對話的音量卻愈來愈大聲,教室開始有些躁動。


「我是好心提醒你,到時候脖子受傷我可救不了你!」

「我又沒什麼事不需要你來救我!」

「我是盡量能救一個算一個,受傷了可沒人來救你!」


好心提醒的長輩有些惱怒,被提醒的大叔也很堅持,這時大叔請來了剛進課堂的老師來確認他剛才做橋式的動作,大叔屈膝躺在墊上雙手貼平地板身體用力一頂,完成了他的橋式動作,老師說「很ok沒什麼大問題,用頭頂輔助也沒什麼不對,自己抓到自己身體的力量完成都是可以的。」接著大家就開始今天的課程。


「那你位子往前挪一點,老師才救的到你。」

「快往前靠近老師讓老師看著你,才可以救你!」


熱心過人的長輩更加強力調度著身旁的大叔,從鏡子裡看著不領情也不為所動的大叔,自己先做了幾個深呼吸將思緒擱置一旁,開始於課堂中的練習,一個鐘頭的課程結束後,才開始回想著先前這一段插曲,似乎也呼應著生活周遭常遇到的情景。

我思考著,當送出一個善意的提醒,但對方卻沒有要領受的意願,堅持原有的做法時,該如何因應?為何明明是善意但卻不被接受?我是為你好你還不領情?

試想若我是那位被身旁好意提醒的大叔,我會如何回應?其實這場景之前也有遇過,大多是年長者居多,當時以禮貌性微笑示意並表達感謝,以自己練習多年對身體的了解應該可掌握每個動作的極限,再以當下身體的狀況來完成,尤其瑜伽運動就是強調「不比較」「沒有對錯」的個人練習,但確實是常會有因施力錯誤或硬要完成而受傷的情形。

我理解那位長輩或許是自己有經歷過受傷的經驗,所以多了一份對身邊學員的提醒,但在無形中傳達出一種強勢的氛圍,反而讓人無法領受,這可能是她自己無法覺察的部分。

就我上課一段時間的觀察,之前大叔也是堅持拒絕老師特別拿給他輔助的瑜伽磚,應該是自我意識和防衛心較重的關係,此時也應該給予互相的尊重,但若真的受傷了也是他自己要面對的結果,那這份善意依然不會因此而減損,反而更突顯出更崇高的價值。

善意的提醒和表達還真的是一門人際間的學問,有情感連結的家人朋友都有要學習的拿捏尺度,更何況於萍水相逢的人?(之前格友「文青先生」的文章「善意與信任」也讓我對此思考許多。)

想起多年前曾經因為自以為的好意送人一份禮物,造成自己裡外不是人的狀況,當時的我覺得自己滿滿的委屈,但經過這幾年的成長回頭看,其實也是一種強加讓人不舒服且無法拒絕的善意,現在懂了善意的「施」與「受」,同時也要顧及對方感受,雙方感到「愉悅」才會有真心的「感謝」。

也曾因為家人過度關心自己買賣房屋的狀況,那個擔心我們價位賣太低的強勢善意,也讓我在交易過程中困擾不已,造成心中很大的壓力,善意的界線頓時變成綑綁緊勒的韁繩。

當我們送出一個真誠的「建議」和「提醒」或「幫助」之前,應該要先做好對方有「不同意」和「不接受」的選項,這樣的心理建設也是認同對方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同樣要尊重對方的想法和所處的身心狀況,有時是我們沒看到的視角和面向,我們的善意是以自己為出發點,所以也要預留選擇給對方的空間。

在生活中這樣的情境還有很多,以往大多都是以自己的感受來定義,埋怨對方的不領情與無知,但經由「覺察」與「轉化」也漸漸體察出人的多樣化,才造就出多元的世界,有時也是因為自己的未進化就急著強加些東西在別人身上,造成別人的困擾,我相信著人間絕對有善良的溫情,但善意的表達也需因應著界線的拿捏,以不同的樣貌與姿態呈現。

該如何送出善意與連結?以開放的心理解「施與受」之間的智慧,相信會看到更開闊的世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閒人|Kuiza-avatar-img
2024/05/28
好寫實的場景!很喜歡艾莉結尾前的提醒:「我們的善意是以自己為出發點,所以也要預留選擇給對方的空間。」
艾莉的小日子-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5/28
閒人|Kuiza 謝謝~這些年來的體認,有些面向真的和自己的認知有很大的落差,所以要有更彈性的思惟來調整因應。
Angela Chen-avatar-img
2024/05/28
我也遇過類似的情況,善意的提醒,點到為止幾好,過多,就不識相了!
艾莉的小日子-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5/28
Angela Chen 是啊~真的不接受也無法勉強,只能盡力就好。
普普文創-avatar-img
2024/05/28
說過就是了,不接收就不接受,不用再費心了。
艾莉的小日子-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5/28
普普文創 真的是如此,每個人有自己的思惟與做法,接受與否也需回歸到對方,但我們也無需因此而氣結,祝福就是了。
野口夏-avatar-img
2024/07/03
是小日子裡頭美好的生活啟發!
艾莉的小日子-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8/15
野口夏 想妳了,一切安好喔~😊
就~ 50年(18250天)及70年(25550天)的生活日子是自己印象的累積。旁人才一分鐘,怎抵得過人家18000~25000天的自我認知呢?
艾莉的小日子-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5/28
曹滴掉~ 寬廣vs渺小 謝謝提醒喔~我也是就自己的觀察來看待這段小插曲,但也從中得到些啟發。
avatar-img
艾莉小姐的沙龍
90會員
120內容數
生命是一場壯烈的旅行,生活就是沿途的風景。 帶著心出發,創造未知的旅程~❤️
艾莉小姐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24
「童話故事下集」影評:剖析婚姻現實,引發世代共鳴,探討婚姻制度與現代女性的困境。
Thumbnail
2025/02/24
「童話故事下集」影評:剖析婚姻現實,引發世代共鳴,探討婚姻制度與現代女性的困境。
Thumbnail
2024/12/15
這篇文章記載了一位母親與女兒於東京及橫濱的短暫旅行,展現了兩代女性在旅途中互動的美好時光。從機場的自助報到,到淺草的風景,再到橫濱的各式景點,母女之間的關係在新奇的環境中似乎又回到當年的親密。這趟旅程不僅是觀光,更是彼此情感的重建,留下許多珍貴的回憶與心靈的滿足。
Thumbnail
2024/12/15
這篇文章記載了一位母親與女兒於東京及橫濱的短暫旅行,展現了兩代女性在旅途中互動的美好時光。從機場的自助報到,到淺草的風景,再到橫濱的各式景點,母女之間的關係在新奇的環境中似乎又回到當年的親密。這趟旅程不僅是觀光,更是彼此情感的重建,留下許多珍貴的回憶與心靈的滿足。
Thumbnail
2024/11/27
臺灣在2024年11月24日於世界十二強棒球賽中驚豔登場,最終以4:0完封日本隊,成功奪得冠軍。這個不被看好的隊伍,憑藉團隊的信任和努力,創造出歷史性的奇蹟。特別是隊長陳傑憲的感人表現,展現了信念和堅持的力量。整個賽事讓臺灣人民凝聚在一起,共同見證這個高光時刻。
Thumbnail
2024/11/27
臺灣在2024年11月24日於世界十二強棒球賽中驚豔登場,最終以4:0完封日本隊,成功奪得冠軍。這個不被看好的隊伍,憑藉團隊的信任和努力,創造出歷史性的奇蹟。特別是隊長陳傑憲的感人表現,展現了信念和堅持的力量。整個賽事讓臺灣人民凝聚在一起,共同見證這個高光時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每一次帶領『瑜珈睡眠與身心復原工作坊』,都讓我有滿滿的感觸和看見。打從這次準備課程開始,我就不斷地反思自己這段時間的生活,而聽見工作坊中學員們的分享,更讓我深深地體認到:「也許我們都不夠善待自己!」 我們時常都把關愛給了家人、朋友,甚至是學生,鼓勵他們要好好寬容及善待自己,但卻似乎不是那樣對待
Thumbnail
每一次帶領『瑜珈睡眠與身心復原工作坊』,都讓我有滿滿的感觸和看見。打從這次準備課程開始,我就不斷地反思自己這段時間的生活,而聽見工作坊中學員們的分享,更讓我深深地體認到:「也許我們都不夠善待自己!」 我們時常都把關愛給了家人、朋友,甚至是學生,鼓勵他們要好好寬容及善待自己,但卻似乎不是那樣對待
Thumbnail
因為一輩子很長,這中間會發生很多很多事情,我們控制得了的、我們控制不了的,但無論怎麼樣的轉變,都願我們在這個過程中能好好和自己相處,用無條件的愛去滋養自己。
Thumbnail
因為一輩子很長,這中間會發生很多很多事情,我們控制得了的、我們控制不了的,但無論怎麼樣的轉變,都願我們在這個過程中能好好和自己相處,用無條件的愛去滋養自己。
Thumbnail
觀察了多年的瑜伽大團課,發現在這樣的環境中,不同類型的學生和老師展現出不同的特質和態度。從初學者到資深學生,從年輕老師到資深老師,每個人在課堂中都有自己獨特的表現和感受。
Thumbnail
觀察了多年的瑜伽大團課,發現在這樣的環境中,不同類型的學生和老師展現出不同的特質和態度。從初學者到資深學生,從年輕老師到資深老師,每個人在課堂中都有自己獨特的表現和感受。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瑜伽課前一段插曲,一位老者善意地提醒大叔在練習時要小心受傷,但大叔拒絕接受,這引發了作者對於善意的交流與協助的反思。作者提到善意的交流應該要預留選擇給對方的空間,並且要先做好對方有不同意和不接受的心理建設。文章深入探討了人際間的互動以及善意的界線。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瑜伽課前一段插曲,一位老者善意地提醒大叔在練習時要小心受傷,但大叔拒絕接受,這引發了作者對於善意的交流與協助的反思。作者提到善意的交流應該要預留選擇給對方的空間,並且要先做好對方有不同意和不接受的心理建設。文章深入探討了人際間的互動以及善意的界線。
Thumbnail
所謂修身養性,或許這也是其中一環。不牽連、不過度,隨著一個一個瑜珈動作,感謝這個容納我們的空間,包容一切伸展,也涵括輕鬆的笑語或低落的汗珠,好的累的,一概承受。
Thumbnail
所謂修身養性,或許這也是其中一環。不牽連、不過度,隨著一個一個瑜珈動作,感謝這個容納我們的空間,包容一切伸展,也涵括輕鬆的笑語或低落的汗珠,好的累的,一概承受。
Thumbnail
喜歡瑜珈,是真正的專注。還搞不清楚太多姿勢的名稱,隨著老師的口令,左腳右腳、點地抬起,身體嘗試從未做過的動作,延展的、痠痛的,是已知脆弱無力的舊傷部位,或從未動用過的肌群,在自己的極限內,緩緩復健也好、開拓未知也有,一點一點探索藏在身體裡的更多可能性,覺知自己並不是真的那麼認識自己,即使是物理層面上
Thumbnail
喜歡瑜珈,是真正的專注。還搞不清楚太多姿勢的名稱,隨著老師的口令,左腳右腳、點地抬起,身體嘗試從未做過的動作,延展的、痠痛的,是已知脆弱無力的舊傷部位,或從未動用過的肌群,在自己的極限內,緩緩復健也好、開拓未知也有,一點一點探索藏在身體裡的更多可能性,覺知自己並不是真的那麼認識自己,即使是物理層面上
Thumbnail
隨著年紀的增長,開始意識到柔軟度的重要性,於是我再度報名了瑜珈課。
Thumbnail
隨著年紀的增長,開始意識到柔軟度的重要性,於是我再度報名了瑜珈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