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諾.拉圖——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哲學家之一,激勵了新一代關注「生態災難補救問題」的知識分子、藝術家與激進分子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股傳遞與解釋的熱望,也為了自我解釋。在某種程度上,他所探討主題表面上的分散性與多元性,掩蓋了思想的連貫感。布魯諾.拉圖在他巴黎的公寓裡,以一種質樸、歡欣、力量滿盈的姿態,投入這一系列訪談。只有在我們深知生命(尤其是精神生命)已經來到了某種凝縮精煉的時刻,方能達致此等狀態。這是一種出自緊迫感的寧和,一股與集中、概括、揭示一切的迫切需求密不可分的內在性。對明晰的關切、對話的歡悅、表演的藝術,彷彿隨著終點將至,一切漸趨清晰明白。布魯諾.拉圖於2022年10月9日去世,享壽七十五歲。他是同代人中最重要的法國知識分子之一。2018年10月25日,《紐約時報》曾如此寫道:「法國哲學家當中最知名、也最被誤解的一位。」

布魯諾. 拉圖在海外聲名卓著、備受關注(célèbre et célébré),他曾因全部作品成就榮獲「郝爾拜獎」(prix Holberg, 2013)與「京都獎」(prix de Kyoto, 2021),但他在法國也確實一度被誤解,因為他的研究對象似乎如此迥異不一(disparate)。必須承認,他的研究幾乎涉及所有知識領域:生態學、法律、現代性、宗教,當然還有科學與技術,以及他對實驗室生活的開創性與爆炸性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拉圖與米榭.塞荷(Michel Serres) 共同完成的訪談錄《孤獨的博學者》(Éclaircissements, François Bourin, 1992, Le Pommier〔再版〕,2022)之外,法國哲學界通常與科學的思想和實踐保持距離。社會學家布魯諾.卡森提(Bruno Karsenti)回憶道:「他是第一個意識到政治思想挑戰之關鍵完全在於生態問題的人。」1999 年出版的《自然的政治》(Politiques de la nature, La Découverte) 可資證明,該書與米榭.塞荷的《自然契約》(Le Contrat naturel, 1990)先後呼應。

打破偶像迷思的社會學家

不過,當然是下列兩本以提問形式撰寫而成的生態學專著《著陸何處》(Ou atterrir?, La Découverte, 2017)及《身處何方?》(Où suis-je?, La Découverte, 2021),讓一般大眾更廣泛地認識這位「打破偶像迷思」(iconoclaste)的社會學家。

拉圖於1947 年6 月22日出生於博訥(Beaune)(科多爾省〔Côte-d’Or〕)一個布爾喬亞酒商大家庭,現已成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哲學家之一,激勵了新一代關注「生態災難補救問題」的知識分子、藝術家與激進分子。

raw-image


自從哲學家伊莎貝爾. 斯登格絲(Isabelle Stengers)提出「蓋婭入侵」以來(拉圖與斯登格絲在思想方面有多年的友誼合作關係,菲利普.皮格納〔Philippe Pignarre〕於《拉圖-斯登格絲,交叉花式雙飛》〔Latour-Stengers, un double vol enchevêtré, Les Empêcheurs de penser en rond, 2021〕書中描述過),拉圖從未停止過對我們所處之「新氣候體制」(le nouveau régime climatique)的思考(Face à Gaïa〔《面對蓋婭》〕, La Découverte, 2015)。他曾說過:因為「我們已經改換了世界」。自從我們進入「人類世」時代,人類已然成為一股地質力量。他也斷言:「你我不住在同一座地球上。」

自十七世紀開始,「現代人」認為自然與文化、客體與主體之間的分離是確實無疑的。人們堅持,「非人類」(les non-humains)是與我們格格不入的事物,儘管人類不斷與之相互妥協。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從未現代過」──一如布魯諾.拉圖在同名著作(La Découverte, 1991)中所宣稱。

——摘自臉譜出版《何處安居?》




76會員
363內容數
離開地面,是永恆的現代性,理當有文學來捕捉人類心靈最躍動的一面。 --詹偉雄×臉譜出版 山岳文學書系 meters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巴多諾夫。百年魯翁橋-花蓮玩不膩🍂🍂🍂🍂🍂🍂🍂🍂🍂🍂🍂🍂🍂🍂🍂🍂🍂🍂🍂🍂🍂🍂🍂🍂🍂🍂 20240203-04 週日清晨看著民宿窗外陰鬱的天空, 花蓮地區都埋在厚厚的雲層裡,但幸運的是 魯翁山一帶天氣很可以!Lucky~ 7點通過太魯閣牌樓,沿著峽谷抵逹慈雲橋
Thumbnail
avatar
Yvonne
2024-03-22
萬聖活動《十日談》評論回饋:布魯諾故事中有不少雙方交戰的情節,有些文字呈現的畫面稍微血腥,在意這部分的讀者閱讀前可能需要斟酌或做好心理準備。
Thumbnail
avatar
江凜
2023-12-15
[布魯牽牛(Ipomoea holubii)旋花科番薯屬塊根植物。俗稱"貴族級紅薯",你都見過了嗎?]布魯牽牛(Ipomoea holubii)是旋花科番薯屬塊根植物。俗稱"貴族級紅薯",到底這種植物多有趣呢?看完本文就一清二楚了!
Thumbnail
avatar
林佑
2023-09-13
【哲人過世】布魯諾·拉圖爾,人類面對蓋亞,自然作為政治【簡介】 法國當代最重要的哲人之一,布魯諾·拉圖爾(Bruno Latour),於十月八日至九日晚間過世, 拉圖爾一生融會多種學科,創造嶄新的思想工具-蓋亞神話科學,生存敘述社會學,新環保階級抗爭,作為人類面對地球,一種超越自身,追尋整體的愛。
Thumbnail
avatar
陳潔曜
2022-10-09
人間煙火味的捷克布魯諾值得一遊的布魯諾 捷克第二大城:布魯諾(Brno)。雖然不是觀光必遊城市,但也是有著悠長歷史,值得一遊。有著捷克最重要的文化景點:聖彼得保羅教堂、13世紀城堡、包心菜廣場底下的中世紀地下迷宮、存放數十具乾屍的卡普欽教堂及地穴,以及近郊可以坐船進去看的鐘乳岩洞,若時間允許,可以考慮一遊。
Thumbnail
avatar
東歐一姐
2022-10-04
拉波代里納 布魯奈羅蒙塔奇諾 2016La Poderina-Brunello di Montalcino 2016, Brunello di Montalcino DOCG, Italy
Thumbnail
avatar
小資喝蝦 葡萄酒🍷
2022-09-30
【JOJO/布加拉提×喬魯諾】Spring Breeze 羅馬競技場一役後,成為熱情組織教父的喬魯諾與小男孩布羅諾的短篇故事。
avatar
幼犬攸
2022-04-29
一份你絕對錯過的艾德華諾頓特餐《布魯克林孤兒》至成文的今日(12/13),這部片在全球票房慘澹,票房甚至沒有達到成本2600萬美元的一半,而在近期的各大獎項中,其更是只有入圍金球獎最佳電影配樂,當然爵士樂是非常好聽,但電影本身其實也值得一看,作為艾德華‧諾頓第二部導演作品,這部他自編自導自演自監的作品,充滿了黑色電影該有的韻味以及艾德華諾頓
Thumbnail
avatar
Lizard
2019-12-13
(2011小說)莎拉格魯恩【巴諾布的呼喚】我要我的家人回家  「這些年來,牠們增添了人味,我也沾染了巴諾布猿的性情。」科學家伊莎貝爾向記者約翰這樣說明,「牠們是家人」。就像約翰,面對面初見人猿能夠回應他這個人類的驚喜,我從莎拉‧格魯恩的新書《巴諾布的呼喚》裡,意外驚覺人猿的魅力
Thumbnail
avatar
優雅下決心
2011-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