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為什麼哲學思考?》談那無法被理解的,就是它可被理解的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本書作者為後現代主義之父─李歐塔(Lyotard, 1924-1998),副標題為:「法國哲學家利歐塔給大一學生的四堂講課」,看完的第一個感想是,這是給哲學研究生的四堂課吧XD。哲學本身是一門後設的學科,本書試圖後設哲學思考的思考、試圖找到哲學的「合法性」(Inprinciple,由哲學把關,成為知覺的來源)。關於《為什麼哲學思考》的四堂課分別為:1.為什麼欲望。2.哲學與起源。3.關於哲學的言說。4.關於哲學與行動。以下依序說明之:


  1.為什麼欲望。


  李歐塔受拉岡(Lacan, 1901- 1981)精神分析的影響(曾在拉岡的課堂上研讀佛洛伊德),以「欠乏」作為哲學思考的欲望。何謂欲望?李歐塔認為:「欲望的本質乃建基於合併了『現前』與『不在』的結構中。」、「欲望正是那將『現前』與『不在』併合一起但又不讓它們彼此混淆的那個力量。」、「欲望同時是男人與女人,亦即是生與死併存重疊。」由此可知,正是欠乏、不在、缺席的欲望,讓「存有」、「存在」有被思考、追求、現前呈顯的可能。欲望的運動(過程)所併合的「不在」與「現前」,不是統一,而是互為因果、互為表裡的併合。而哲學作為一愛智的欲望,該欲望合併了愛智的「不在」與「現前」。智慧的「不在」與「現前」在於,智慧(欲望)永遠無法確切地理解自身,它總是丟失(欠乏、死)的狀態且需要再次被尋獲(思考、生)。哲學思考,思考(呈顯)愛智的欲望,愛(欲望)正是哲學的根源與開展。


  2. 哲學與起源


  然而,欲望又是如何開始的?何謂欲望的欲望、「第一因」的欲望?李歐塔認為:「因為統一性已經喪失,所以有了哲學思考的必要性,哲學的起源,就是『一』的喪失,就是意義的死亡。」、「二分法就是人們對哲學需求的起源。」這邊的統一性宛如李歐塔在《後現代狀態─關於知識的報告》中的大敘事(grand narration),即「完整」的知識、作為一切小敘事合法化的基礎。當「一」(如黑格爾的精神化)失去了,於是產生了「統一性」的欲望,即因為統一性的不在,而追求統一性的存在、現前。統一性的喪失、將統一性二分為不在與存在,便是欲望的動機、哲學的起源。哲學思考不同於學習哲學,學習哲學是學習哲學家對愛智欲望的結果,哲學思考則是每個人自身面對欲望的行動。我們都是永恆的哲學思考初學者,藉由不斷將思想拆解又重新開始,思考著其身處時代的問題(欠乏)與精神(現前)。哲學(思考)就是歷史,哲學(思考)的起源就是在今天。


  3. 關於哲學的言說


  李歐塔認為:「講述某事物、為它命名,就意味著正在創造該事物。」、「在對話中,對方的存在,及其理性與激情也在在參與其中。」、「共同對話的『他者』也同時是我。」哲學的言說是意義的言說,即與他者共構的言說。在言說之前,意義尚不存在、是醞釀著存在。正是哲學的言說創造了哲學、創造了意義。並隨即在與他者的對話中,共同改變意義、補充意義、延續意義。愛因斯坦認為:「在宇宙中,那無法被理解的,就是它可被理解。」正是因為「不理解」(不在)才有透過哲學的言說、對話(現前)被理解的可能。


  4. 關於哲學與行動


  哲學的行動除了言說,還有哪些?李歐塔認為:「哲學能夠在這『欠乏』中建築一個不屬於人間的,也就是形而上的世界,亦即一個另外的地方、超越的彼岸。」、「當改變世界的思潮言論正在滋生、反省;正在蠢蠢欲動時,世界本身已經開始變革了。」思想=言說=意義。透過哲學思考解釋世界(意義),便是改變世界(意義)。哲學思考在「欠乏」中創造一個形上學的世界、後設的世界,以反省、解釋、賦予世界意義。而哲學思考不同於意識形態的差別在於,意識形態是哲學思考的死亡,意識形態不再有變化、不再欠乏,意識形態提供答案而不提供問題(欠乏)的思考(現前)。故哲學思考是永遠的欠乏、永遠無法沉澱出肯定結論的論述、永遠的丟失語尋獲、永遠的解構與重構、永遠的行動。


  綜上,為什麼哲學思考?我想李歐塔想對小大一生說的是,學習哲學不一定就是哲學思考。哲學課第一堂課常問的「什麼是哲學?」的哲學不過是一個既定的、描述性的答案。然而,哲學思考卻是真真實實的行動。面對我們逐漸在資本主義下物質欲望的欠乏與實現(消費)間,混淆了自由、混淆了行動的意義。正是透過思考「哲學思考」,思考永遠欠乏的思考,看似停滯不前,卻又指向改變世界的可能方向。事實上,我們都是天生的哲學家,如何不去哲學思考?

2021/5/11

5會員
523內容數
哲學博士生/建築系畢/證照:高考公務員、工地主任、古蹟工地負責人/前地方文資薦任公務員(建築工程職系)/研究領域:建築哲學、文化資產哲學。由「哲學性」、「反思性」角度,評論文學、建築、哲學、時事、影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音樂藝術、文化資產、公職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