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夠好的工作》心得:一窺人生與工作的關係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位商人在小漁村,看到一位漁夫帶著魚貨走過去,魚的品質讓商人印象深刻,於是詢問漁夫花了多久時間捕到這些魚。

「喔,一下子而已。」漁夫回答。

「你怎麼不多待一會兒,多捕些魚呢?」

「因為我只需要這些。」

「那你平常都在做些什麼呢?」

「早上睡到自然醒,捕幾條魚,陪孩子玩,和老婆小睡片刻,然後和朋友喝點酒、彈吉他。」


商人很震驚,他告訴漁夫可以幫助拓展生意。

「你可以買一艘更大的船。」


「然後呢?」

「然後你可以搬到市區,開一個配送中心。」

「然後呢?」

「然後你可以把生意擴展到國際,會變成非常有錢。」

「然後呢?」

「然後你就可以退休,搬到一個小村莊,早上睡到自然醒,捕幾條魚,陪孩子玩,和老婆小睡片刻,然後和朋友喝點酒、彈吉他。」

以上的小故事出現在《夠好的工作》一書的開頭(因文長有稍微改編縮短)。


「你很成功耶!能夠擁有這樣的事業。」

跟朋友閒聊時,當談到成功時,通常上面這句話很常出現。找到自己有熱情的工作,為了這個目標奮鬥,並在上面獲得成就。曾經我也用這樣的方式去面對工作,當我期望工作能幫助實現自我時,結果不如預期,我感到很失敗。

工作不如預期=人生不完美

我在工作上遇到挫折時,往往會陷入負面情緒中,賦予工作一個意義很重要,但當它成為人生唯一的重要事,可能會有點風險。自己的工作是業務,出遊玩時,還是會優先處理工作,彷彿工作比起其他事情,是第一重要的,因此容易陷入煩躁,也總想著出來玩,要抽空來處理公事,或是學習跟工作有關的新知識,才沒有虛度光陰,然而都忘記自己正在度假,無法享受美好的假期。


看了《夠好的工作》,終於讓我對於什麼是「工作」,有不一樣的看法。這本書收集真實世界中不同主角的親身經歷,描述他們對於工作態度的轉變。這些人在工作上獲得的成就,都非常出色,其中幾位,因為意外而失去工作時,他們開始迷惘,不知道自己是誰。

書裡提到若找到對自己來說,多種不同的意義來源,能比較不被工作所影響。看到這邊我開始了實驗,現在除了工作上業務的角色以外,偶爾會寫文章,或是研究書籍,練練瑜珈,有了這些不同的意義來源後,發現工作上就算遇到困難,也比較不會陷入情緒中,能好好解決問題。

要找出多種不同意義,我自己會多問問自己:「假如我今天不用上班,我想做什麼?」然後將自己的工作,調整為不佔滿全部時間,漸漸的,有了體驗其他興趣的機會就出現。

 

在我的生活環境,對成功的定義,通常跟金錢或是工作扯上關係。

書裡提到一個概念「地位遊戲」,導致大家對成功的定義,變成像是電玩遊戲中得分、打敗魔王、贏得勝利,或是你為公司和自己賺取多少錢,來衡量成功。

這種地位遊戲的價值量化工具,像是越有錢越成功、在社群媒體上擁有更多的讚、原本智慧手錶是幫助改善健康,後來沉迷於追求更多的步數,漸漸地大家對成功的想法,都像是累積成就一樣,收集越多越成功。

定義自己的成功,在過程中,需要長期的反覆思考,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與之前介紹的文章提到的「當你心有所感、有什麼想法從內心深處湧現時,千萬不能有一絲敷衍。一定要想清楚,自己在什麼情況下、對什麼事情、有什麼感覺。」非常相近!

(詳情請參考 一本影響宮崎駿一生的書,從《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思考真正的自己。)。


我自己對這部分有深刻的經驗,之前做某套瑜珈時,一開始希望自己得到精神上的喜悅,因為聽說練越多次越有效果,後來改為一天做兩次,漸漸變成一種集點任務。每次做瑜珈的時候,滿腦子都是「趕快完成!趕快完成!」,卻無法體驗瑜珈的過程,而那過程反而才是讓精神喜悅的關鍵。有時候比較忙,一天無法練到兩次時,還會變得很焦慮,後來發現越練習壓力越大,才開始重新專注在瑜珈本身,而不是完成多少次數。

 

看到這邊或許會疑惑,找到自己想要的成功後,如果專注自己在這些興趣,可能因為生存而煩惱,但太過於專注賺錢,又可能失去當初對興趣的初心,那到底該怎麼做呢?

書中說找到何謂對自己工作上的「夠好」,是重要的關鍵,認清工作的本質,工作最重要的本質是帶來足夠的金錢過生活。

知道「夠好」,就能知道自己工作到什麼程度就該停止, 在工作時間內盡力學習,盡力處理公事,過了工作時間,盡力做其它喜歡的事情。

 

以上是對於這本書的一點點心得,歡迎大家留言,聊聊你的看法~


raw-image




 

夜深人靜時,享受著一個人的閱讀時光,從書中寫下的心得,與你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建構好的日子才能創造自由事先擬定具備彈性的計畫,讓大腦得以釋出空間,跳脫預設模式,讓我們更專注有效的運用時間。
Thumbnail
avatar
朱健豪醫師
2024-03-19
如何「少點工作,多點生活」?讓《夠好的工作》逐一擊破人們對工作的迷思《夠好的工作》是作者史托佐夫訪談了一百多位不同型態的工作者,讀者如果只能從本書帶走一個重點,他希望是「降低工作重要性的另一面,是優先考慮生活」。他認為無論是個人或社會,往往都缺乏一種想像力,亦即如何讓生活不那麼以工作為中心。
Thumbnail
avatar
尚恩的讀字旅行
2024-03-02
【建構好的判斷力】( 2/38)「我們將擁有一種比我們所有人都聰明的智能,而我們對發生了什麼毫不知情。」
avatar
泥泥
2024-02-24
足夠好的日常:毛奇的365日提案 作者毛奇說她有個毛病是好像只要能吃的,都覺得可以放到嘴裡試試看,而我雖然與毛奇相反,是個很害怕嘗試新奇食物的人,但我卻對於別人勇於嘗試又記錄下來這件事有十足的興趣,也因此我拿起這本捧在手心會感到飽滿,且指尖快速翻頁時會嗅到木質香味的質感好書時,心裡除了有一股踏實感,還忍不住想一窺究竟。 這本書
Thumbnail
avatar
射手媽咪婷婷
2024-01-19
夠好的工作充足是一種情境體驗,明白「一切夠用」的認知。
Thumbnail
avatar
S.O.H
2023-12-18
《夠好的工作》 每年的最後一個月,我和同在外商工作的好朋友,會找一天老外老闆都休假的午後出來吃飯。日子一久,變成了我們獨有的儀式,慶祝彼此又在轉瞬無常的詭譎情勢中,存活下來,多長了心眼,心腸彷彿也跟著變硬了一些。
Thumbnail
avatar
職場裡的人類圖
2023-12-03
一本還沒看完就急著分享的好書《夠好的工作》六個吸引我入手的原因我抱著姑且翻翻的心情買了電子書,沒想到卻一發不可收拾差點熬夜看完。這本書有什麼地方吸引我呢?這篇文章會分享六個這本書吸引我的理由。
Thumbnail
avatar
小孩子大姐
2023-11-30
不夠好的不是你,是你當時遭遇的事心理師周慕姿在《羞辱創傷》書中提及,這個社會普遍習慣用「羞辱」的方式教養孩子,「你怎麼這麼笨?」、「你不比別人好,所以我羞辱你,希望你知道羞恥,才會努力進步。」類似的話語不經意的從父母口中說出。 甚至是隱藏在「為你好」下的羞辱創傷,更難以辨識。種種都可能成為孩子一輩子難以言喻的傷痛。
Thumbnail
avatar
馭心坊° 文字✍️ | 閱讀 📚 | 生活實踐👣
2023-05-06
不夠好的信念是從哪裡來的呢?|自由書寫計畫 第 28 天:比較如果覺得贏過別人值得沾沾自喜,那勢必會因為輸了而沮喪哭泣。踩著別人意味著有一天也會被踩。
Thumbnail
avatar
喬安納
2022-10-21
夠好的媽媽,不必完美的母親這個孩子太早來了,她的人生清單還沒有完成。 即使如此不完美又怎樣,我已經是夠好的媽媽了。
Thumbnail
avatar
娜塔莉亞
2022-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