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孤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孤獨的人,難道是一開始就孤獨的麼?顯然不是。

 

喜歡獨處,和孤獨的人又有不同。喜歡自己一個,當然沒有問題——因為獨處解決不來的,他們懂得尋找別人幫助,能適時調節就可以。然而,孤獨的人是「執迷」於獨處,幾乎不和人溝通,這是獨處和孤獨的不同。

 

有些人天生文靜,沒有問題。文靜,不代表沒有朋友,世上不知有多少文人雅士很文靜,但又經常來往。但文靜到過火了,幾乎「不近人煙」,事事都埋在心裡,就是問題。

 

世衛說,孤獨是「健康威脅」,「致死效果如同每日吸食十五支香煙」。這樣一來,孤獨和任何「都市病症」都能相提並論。可是,病症總有病原體、徵兆,再到發病的週期。孤獨的週期又將如何?依我所見,應當如下:

 

第一步,自命孤獨。這個時期的病人並不全然孤獨,反而可能有人陪伴。然而,他們因為種種原因,完全無法感受別人的憐愛,結果有朋友等於沒有,精神上處於孤獨狀態。

 

例如,A君身邊滿是朋友,然而朋友在旁,他卻常說:「我很孤獨。」朋友都不理解他的說話,因為明明A君已有許多朋友了。

 

這個情況的病原體,多數是因為A君的性格問題——比如說,A君不喜歡敞開心扉,不願相信朋友,不把心底話告訴別人,因此無人明白其心意,自然是「精神上」的孤獨。

 

自身的性格問題,未必是內在因素,可能受外在事件影響:家庭背景、本身社區,都影響其性格。對我而言,性格問題是表象,真正的元兇可能另有其人——但受苦的卻是病人。

 

可能有人說,有些人生來就很少朋友——可是,真的是「生來」就如此麼?還是,他們以前有不好的經歷,讓他們抗拒社交場合,情願孑然一身,放棄人際關係?這種「自暴自棄」,就是孤獨週期的第二步。

 

第二步,自認孤獨。病原體可以有許多種,但最終的結果,不過就是讓病人相信一件事——「我不適合社交」。

 

精神狀態的孤獨,讓病人認為有朋友等於沒有,那就不如不見——他們會更傾向自己「解決」自己的心事。又以A君為例:他常自詡孤獨,到了無人肯聽的地步,朋友開始遠離。

 

於是,以下的惡性循環就會出現——A君的朋友出外遊玩,沒有邀請A君;A君慨嘆自己沒有知己,因而也遠離這班朋友;漸漸地,A君不再和這班朋友作伴;然後,A君的朋友再次出外遊玩,也沒有邀請A君……

 

惡性循環多重複幾遍,A君就會徹底同意一點——「我真的和別人合不來」。「孤獨病」的人,許多都不知道病原體就在自己身上,結果越發自暴自棄,更將自己置於人際網絡之外。

 

第三步,孤獨。如此邏輯有如「吸引力法則」:一個人太相信一件事,他就會變成那件事。

 

孤獨病的病人,本身的性格未必真的那麼孤獨。然而,經歷這個週期後,病人就會陷入真正的孤獨。一開頭,他們會覺得「孤獨」是件美事,自己一人非常好,不必顧慮。

 

然而,孤獨到某個位置,他們會發現好像需要別人陪伴,這等同於泥沼中的掙扎——到了此地步,A君就算想逃出生天,往往會重蹈惡性循環,然後泥足深陷,愈加難救。

 

如此就是真正的孤獨。病人想逃,但逃不出;最後束手無策,向邪惡的現實妥協,看似放任自己孤獨,其實是無奈之舉。

 

誠然,人必須學會獨處。但獨處之外,更重要是平衡獨處和群居:群居容易快樂,但未必理智;獨處或許理智,但不盡快活。若然二者平衡,A君自然打從心底裡舒暢——自然就不是病了。

 

獨處和孤獨,確實是一線之差。那條線,就取決於好不好受。好受的是獨處,不必掙扎,那叫逍遙自在;不好受的是孤獨,掙扎也沒有用,那叫苦不堪言。

 

你以為我歧視孤獨病人麼?不,我告訴你,那個A君就是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Unnamed 無名氏的沙龍
5會員
35內容數
仍舊在探索創作旅途。
2024/12/22
當你記起當年往事 你又會如何 ——張國榮《明星》   一年又快完結。這一年來,不知閣下留下過多少遺憾?   但其實,人生本難無憾。My Way就是要Regrets, I’ve had a few,才是My Way。有遺憾不是甚麼稀奇事,重點是but then again, too few
2024/12/22
當你記起當年往事 你又會如何 ——張國榮《明星》   一年又快完結。這一年來,不知閣下留下過多少遺憾?   但其實,人生本難無憾。My Way就是要Regrets, I’ve had a few,才是My Way。有遺憾不是甚麼稀奇事,重點是but then again, too few
2024/12/08
2024/12/08
2024/11/24
致十一月的自己:   給自己的情書這個主意,並不是來自王菲的《給自己的情書》。本學期我略讀過一本自傳,書中主人翁因患癌而記下人生點滴,其中一種模式就是寫信一篇,細說近況。如此想來,寫信給自己也是和自己對話的好方法。   可是,那個自傳課只剩下周二最後一課了;說時遲那時快,學期又將完結。……
2024/11/24
致十一月的自己:   給自己的情書這個主意,並不是來自王菲的《給自己的情書》。本學期我略讀過一本自傳,書中主人翁因患癌而記下人生點滴,其中一種模式就是寫信一篇,細說近況。如此想來,寫信給自己也是和自己對話的好方法。   可是,那個自傳課只剩下周二最後一課了;說時遲那時快,學期又將完結。……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曾經,我感受過孤單。那時的孤單,我感覺到自己內心的弱小。那時的孤單,是一種負面情緒。 ​ 現在,我偶爾察覺到孤單。現在的孤單,我卻感到是一種自由。現在的孤單,我不會再與負面情緒連接,並且已經開始享受。 ​ ​
Thumbnail
曾經,我感受過孤單。那時的孤單,我感覺到自己內心的弱小。那時的孤單,是一種負面情緒。 ​ 現在,我偶爾察覺到孤單。現在的孤單,我卻感到是一種自由。現在的孤單,我不會再與負面情緒連接,並且已經開始享受。 ​ ​
Thumbnail
《TON618》由黃麗蓉、邱鉦淯製演,再次於台南不存在劇場演出,演出簡介首句寫道:「TON618是目前宇宙所知最大黑洞的名字」,一齣以日常切片談論孤獨、情緒的戲,它營造讓觀者進出黑洞的迴圈路徑,會被吞噬,但在停止之後,你還可以逃脫,卻也還是存在下一次的吞噬。
Thumbnail
《TON618》由黃麗蓉、邱鉦淯製演,再次於台南不存在劇場演出,演出簡介首句寫道:「TON618是目前宇宙所知最大黑洞的名字」,一齣以日常切片談論孤獨、情緒的戲,它營造讓觀者進出黑洞的迴圈路徑,會被吞噬,但在停止之後,你還可以逃脫,卻也還是存在下一次的吞噬。
Thumbnail
今天原本預計要去練習開車,順便到處逛逛,也把昨天沒寫完的《元素方程式》無雷影評寫完,但是看到誠品電影院有《南方,寂寞鐵道》的導演出席場,我馬上就改變計畫衝來台北,看完覺得這一趟真的值得了 說到南迴鐵路,不知各位對他的印象是什麼,我看電影前也覺得這只是一條行駛時間非常長的一段鐵路,以前從高雄坐到花蓮的
Thumbnail
今天原本預計要去練習開車,順便到處逛逛,也把昨天沒寫完的《元素方程式》無雷影評寫完,但是看到誠品電影院有《南方,寂寞鐵道》的導演出席場,我馬上就改變計畫衝來台北,看完覺得這一趟真的值得了 說到南迴鐵路,不知各位對他的印象是什麼,我看電影前也覺得這只是一條行駛時間非常長的一段鐵路,以前從高雄坐到花蓮的
Thumbnail
陰陽是中華文化的一種古老哲學思想,指自然世界中的任何事物都在互相對立又互相依存的兩個方面,而這種思想也影響了中醫對健康的理解,中醫理論認為人體中的物質屬陰,而生理功能活動屬陽,而疾病其實是人體陰陽的失調。儘管中醫已存在千年以上,但其中的許多理論都不被現代西醫認可,但陰陽學說真的只是偽科學嗎?
Thumbnail
陰陽是中華文化的一種古老哲學思想,指自然世界中的任何事物都在互相對立又互相依存的兩個方面,而這種思想也影響了中醫對健康的理解,中醫理論認為人體中的物質屬陰,而生理功能活動屬陽,而疾病其實是人體陰陽的失調。儘管中醫已存在千年以上,但其中的許多理論都不被現代西醫認可,但陰陽學說真的只是偽科學嗎?
Thumbnail
關於自由意志,其實我在之前的文章裡已經大概把我要表達的的講完了 (1、2、3),不過前幾天太太跟我聊了一下她最近讀經的想法,提到上帝「事先」知不知道亞當他們會犯罪這件事情,還有蛇會亂來這件事情上帝知不知道。 是說,應該知道對吧?那為何還讓事情發生? 當然,之前我解釋過以全知全能的角度,上帝是如何「使
Thumbnail
關於自由意志,其實我在之前的文章裡已經大概把我要表達的的講完了 (1、2、3),不過前幾天太太跟我聊了一下她最近讀經的想法,提到上帝「事先」知不知道亞當他們會犯罪這件事情,還有蛇會亂來這件事情上帝知不知道。 是說,應該知道對吧?那為何還讓事情發生? 當然,之前我解釋過以全知全能的角度,上帝是如何「使
Thumbnail
在《如果我們無法以光速前進》這本小說集裡,卻讓人看到了遙遠未來可能的另一種面貌,那個時空的人們或智慧生命體(外星人)和現在的我們一樣會思念、會孤獨、會感到難受,且仍然必須仰賴著「愛」才能得到幸福。這本小說集收錄了韓國作家金草葉七篇短篇科幻小說,從理想世界、未來和宇宙等發展出一個個細緻且動人的故事
Thumbnail
在《如果我們無法以光速前進》這本小說集裡,卻讓人看到了遙遠未來可能的另一種面貌,那個時空的人們或智慧生命體(外星人)和現在的我們一樣會思念、會孤獨、會感到難受,且仍然必須仰賴著「愛」才能得到幸福。這本小說集收錄了韓國作家金草葉七篇短篇科幻小說,從理想世界、未來和宇宙等發展出一個個細緻且動人的故事
Thumbnail
向薄伽丘經典名著《十日談》致敬的29篇小品,來自世界各地疫情下的現況。受限於語言、文化的理解限制,也許你和我一樣,不見得喜歡、或對全部29個故事都有共鳴,但夠多了。總會有幾個吸引自己的故事的。
Thumbnail
向薄伽丘經典名著《十日談》致敬的29篇小品,來自世界各地疫情下的現況。受限於語言、文化的理解限制,也許你和我一樣,不見得喜歡、或對全部29個故事都有共鳴,但夠多了。總會有幾個吸引自己的故事的。
Thumbnail
現在請你給「魔鬼」著色,你會給它穿上什麼顏色的衣服? 一定是黑色。可以塗白色嗎?不對吧,白色是用來畫「天使」的。當思考固定,就變成一種反應。反應是單向的,思考是多面的。反應沒有時間思考,長時間下來,反應就形成偏見... -追蹤、訂閱《郝廣才日日談》來閱讀全文,每天為你說一個故事。
Thumbnail
現在請你給「魔鬼」著色,你會給它穿上什麼顏色的衣服? 一定是黑色。可以塗白色嗎?不對吧,白色是用來畫「天使」的。當思考固定,就變成一種反應。反應是單向的,思考是多面的。反應沒有時間思考,長時間下來,反應就形成偏見... -追蹤、訂閱《郝廣才日日談》來閱讀全文,每天為你說一個故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