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績放榜了,然後呢?」我們要如何決定自己的下一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走在人聲鼎沸的大學裡,兩旁有各式各樣不同的科系攤位,這時一位學姐遞了一張傳單過來,「你未來想讀什麼科系?」
看著一張張接到手中的傳單,標題的粗體字清晰地影印在紙上,每一個字都是如此明瞭,湊在一起卻讓人迷惘,答案彷彿被朦朧的隱藏在霧裡,腦海中一直循環撥放著:「我們想要的究竟是什麼?到底該如何選擇?」

如何在茫茫選擇中遇見正確的道路?

「選擇」這個課題,從國中開始一直在我們身邊揮之不去。
好不容易在國三時,在高中、高職中做出了艱難的二選一;到了高中,選擇普高的學生,升高二的時候又得再次面對「類組選擇」的這個難題,選項更是從兩個增加到四個;高三時,所有學生更是要在五花八門的科系中挑選出自己所愛,這對於涉世未深、經歷尚淺的學生們來說可謂「一個頭兩個大」。
我們到底該如何從茫茫迷霧中,尋找到那個適合自己的科系?
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看自己的興趣是什麼」,但是根據調查顯示,49%的人對於選科系的把握度只有1~3分(滿分5分)。
其中「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是什麼」、「不清楚科系具體在做些什麼」以及「不清楚科系的出路跟展望」是最多人認為迷茫的原因,當我們跟著學校的進度讀書、寫報告,看似充實,實則只是為了應付學校每天大大小小的考試跟作業。
在每天被課業堆滿的日子裡,我們忽略了自己的興趣,也忽略了探索,最後只好跟著分數、社會潮流做選擇,到了大學發現根本待不下去,而面臨轉系的困境,這的確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當你看到這裡的時候,肯定也意識到自己可能過著看似充實,卻虛無飄渺的日子,那勢必要為自己做出一些改變!

決定要改變了,但該如何下手?

我們從對選科系的把握度4~5分的學生中,統計到了「查詢網站」、「性向測驗」和「保持探索」是他們最常使用的管道,像是Collego、IOH等網站上都有很多資源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不同科系,多搜尋相關文章可以讓你看到不同人對於同個科系的看法和見解,還有可以多去參加大學舉辦的活動、營隊,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另外,學校也有專設的管道,那就是「輔導室」。
可是給我們的回覆中,卻意外的有65%的學生選擇不會優先使用,有一部分的人是因為不想和不了解自己的人討論,而最多學生則是認為老師們受理的學生太多,協助太過於統一,無法深入了解每位學生的狀況,導致學生得到的回應大多偏向「多探索」,而得不到屬於個人的建議。
但是在網路上一搜「選科系」相關的關鍵字,大部分幫助學生探索科系的文章中都會出現「多探索」、「多嘗試」的字眼,甚至大學的學長姐們給的建議中也經常出現類似的詞彙。
這說明「多探索」並不是只是官方回答,而是必要!
雖然輔導老師的回答看似是一套公式的套用,但卻是最快速、最簡便的公式,當然簡潔的公式,需要懂得其中的原理才能完美運用它。
「多探索」意味著不要去拒絕任何學習機會,不要去排除任何領域的知識,坦然開闊的去接受事物,並且不斷保持與自己的對話,思索動機與想法 。

求廣、求深,再求透

這是從「啟夢教育」中得知的,許匡毅老師曾經因為不了解,而選錯了科系,讀了大學才發現與想像有極大的落差,於是轉戰教育界,致力解決「選錯科系」的現象。
老師表示,多數高三生選系的困難來自於對科系的了解與體驗不足。以光電系為例,表面上光電看起來是政府重點投資的產業,未來工作、薪資待遇也不差。但事實是,就業機會並不高,因為這領域所需要的大多都得有碩士甚至以上的學歷,若有學科被當,也會擋修,暑假高機率得回學校上課。原本有打算光電的我在聽完後也遲疑了,原來事實並非如想像中那般美好。
他對於探索研發了系統性的三個方向:求廣、求深、求透。首先,「求廣」就是拓寬對大學科系的認識,有一些冷門科系其實都是有資料的,只是學生們沒有大範圍的搜尋,其次,「求深」,當我們有初步認識後,就可以開始往課程、發展這些方向去詢問、查詢,最後,「求透」就是了解自己是否適合,照著這些步驟實行,更能有系統性的探索。
此外,啟夢的理念就是「系統化」,十分值得我們學習,其中,他也有談到「學習歷程與反思」,我們經常在活動上發生什麼體悟很深的,到家後全忘了,所以學會如何寫學習歷程檔案不只可以讓你完整的紀錄下你所學,更能從中發現自己的許多特質,同時這也是108課綱所希望呈現的精神之一。
與許匡毅老師線上訪談

選錯科系怎麼辦

這是很多人會很擔心的問題,但是在《山羊、老鷹,還有我的帕加尼》這本書中小男孩的外公說了一句話:「生命就像是河流,你不曉得帶來的是意外,還是一堆寶藏」,暗示讀者當意外來臨時,不要急著放棄,也許背後帶著無限的寶藏。
「每個過程都是生命中的養分」,我們永遠沒辦法知道自己做的選擇是好是壞,但是就算不適合自己,過程中也一定會有收穫,所以不必害怕或擔憂,只需讓自己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人生的路還很長,一時的成敗或迷茫都是我們走向自己心裡的道路,面對困難和挑戰時盡自己的全力,坦然接受一切結果。
還是那句話「多嘗試」

一切還是要回歸到自己

對人生茫然是正常的!沒有誰可以給我們確切的答案,只有不斷思考自我的能力適合什麼?我未來想要什麼生活?有哪些達成目標的可能方案?才能慢慢找到自己的方向。跨出舒適圈,可以更快地找到自己的方向,記得隨時隨地都不要忘記探索,學習思考,找出那個最適合你的選擇!
記得持續保持探索!
【高一亮孩記者: 林瑀庭林逸銘李宇澤、樊佳瑄 研究報導】

*亮孩是專欄作家,更是暢銷書作家,看看我們的「暢銷好書」!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3會員
2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亮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到底為甚麼即使我們已經對學校的策略煩悶不已了,校園霸凌還是這麼普遍? 到最終,即使學校已經試著用那煩悶無效的問卷解決這個問題,反霸凌的關鍵其實藏在校園中的每一個人。
台灣學生認為尋求心理諮商協助是件正常的事情,觀念正確,但真正遇到困難時尋求協助的學生卻寥寥無幾。造成這樣的原因是什麼呢?
是不是太美麗的生命總是轉瞬即逝?如同《玫瑰少年》裡說的,「哪種美麗會換來妒忌?」或許是不合時宜的,深埋在靈魂裡的美麗。 談到這個問題,就不得不提起耳熟能詳的葉永鋕。 相信大家對他的死因並不陌生,都知道他是因為「小便之後急著要回到教室,步下台階時卻遇地板濕滑而重心失衡,引發迷走神經性昏厥並倒地,頭
我一直想問,面對一個又冷漠又孤傲又全身帶刺的「青少年」,為什麼她仍選擇了溫柔?為什麼她仍選擇默默吞下所有 的委屈,用她的方式為我「祈福」? 這篇「青春散文」獻給每一個像我媽這樣的大人。你們的心疼,我們看 得懂。正如我們的倔強,你們看的透。謝謝文學,讓這些說不出口的溫度都能被聽見。
當紅偶像團體風靡全球,許多人花大錢買周邊或演唱會門票,只為見心中的偶像一面。為雖然不被外人理解,但這些卻是能夠讓他們感覺離偶像更進一步,就好像穆斯林一生一定要去麥加朝拜般的重要儀式。 透過跨世代的訪談,一窺追星族真正的內心世界!
在面對繁忙生活、與壓力共存的同時,紓解負面情緒成為不可或缺的能力。透過繪畫、音樂紓壓的研究近年來廣為流傳,然而,很多人不知道要如何運用這個管道紓解——像是我們,背負著課業壓力的學生。希望透過本文對藝術紓壓的介紹,讓更多人知曉這個管道,甚至因此被幫助。
到底為甚麼即使我們已經對學校的策略煩悶不已了,校園霸凌還是這麼普遍? 到最終,即使學校已經試著用那煩悶無效的問卷解決這個問題,反霸凌的關鍵其實藏在校園中的每一個人。
台灣學生認為尋求心理諮商協助是件正常的事情,觀念正確,但真正遇到困難時尋求協助的學生卻寥寥無幾。造成這樣的原因是什麼呢?
是不是太美麗的生命總是轉瞬即逝?如同《玫瑰少年》裡說的,「哪種美麗會換來妒忌?」或許是不合時宜的,深埋在靈魂裡的美麗。 談到這個問題,就不得不提起耳熟能詳的葉永鋕。 相信大家對他的死因並不陌生,都知道他是因為「小便之後急著要回到教室,步下台階時卻遇地板濕滑而重心失衡,引發迷走神經性昏厥並倒地,頭
我一直想問,面對一個又冷漠又孤傲又全身帶刺的「青少年」,為什麼她仍選擇了溫柔?為什麼她仍選擇默默吞下所有 的委屈,用她的方式為我「祈福」? 這篇「青春散文」獻給每一個像我媽這樣的大人。你們的心疼,我們看 得懂。正如我們的倔強,你們看的透。謝謝文學,讓這些說不出口的溫度都能被聽見。
當紅偶像團體風靡全球,許多人花大錢買周邊或演唱會門票,只為見心中的偶像一面。為雖然不被外人理解,但這些卻是能夠讓他們感覺離偶像更進一步,就好像穆斯林一生一定要去麥加朝拜般的重要儀式。 透過跨世代的訪談,一窺追星族真正的內心世界!
在面對繁忙生活、與壓力共存的同時,紓解負面情緒成為不可或缺的能力。透過繪畫、音樂紓壓的研究近年來廣為流傳,然而,很多人不知道要如何運用這個管道紓解——像是我們,背負著課業壓力的學生。希望透過本文對藝術紓壓的介紹,讓更多人知曉這個管道,甚至因此被幫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在升上高中後,應該如何探索興趣、確立志向?透過ColleGo! 系統,高中生可以了解大學各學系的學習內容和適合自己的校系特質。此外,台大開放式課程(OCW)更提供多學群課程,幫助學生探索興趣、提前接觸大學教學模式、並記錄學習成果,進行生涯規劃。
Thumbnail
念哪間大學、跟哪個對象交往、是否要結婚,從小到大我們必須做出許多選擇。但卻很少有人或課程系統性的跟我們討論怎麼做選擇才好。今天上午的營隊就要用經濟學的角度,帶著學生一起思考與討論影響一個人很重要的「選擇」問題。 課程先從「你有選擇困難嗎?」提問開始。 在座多數同學都舉起了手。選擇困難不一定是壞處
Thumbnail
在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選擇一條合適的職業方向成為了許多人共同面臨的難題。無論是學生在選擇專業、職場新人尋找第一份工作,還是經驗豐富的職場人考慮轉職或創業,迷茫與焦慮時常伴隨而來。你是否正為選系、就業、轉職或創業感到迷惘?你是否在尋找一份既能激發熱情又能發揮才能的工作?如果這些問題正困擾著你,《發現你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為莘莘學子及父母所製作的,以心理學研究及觀點寫成,請參考!對生涯規劃的思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是讀完《大人學選擇》這本書的心得。我們無時無刻都在面臨選擇,尤其在大學畢業之後,例如選擇職涯方向、轉職、創業、理財、人際關係、感情等等,面對這些人生問題都沒有標準答案,因此常常感到不安、徬徨。該如何做抉擇,或許可以閱讀這本《大人學選擇》,幫助自己增加思維的廣度,做出好選擇。
Thumbnail
我常常在懷疑,是否做出一個錯誤的選擇,就會影響到之後的成就:當大多數的人都告訴你,你讀的這個科系未來找工作會很難找,系上的老師也會告訴你,連在上課時,課程也傾向於考公職這條路:我思考了很久最終還是沒有選擇加入這條路,你永遠都有選擇權,你知道如何做決定,這句話使我徹底的醒悟。 每天我們都要面臨大大小
當我們在念高中時,對於文理組的選擇總是讓人感到徬徨。有些人天生理解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但是有些人則不溫不火,不確定自己擅長的是否喜歡,不確定自己喜歡的是否擅長,應該說人有百百種,選擇什麼路線或者說法對自己比較有利,那就會自然去做其中的選擇。 最常見的理科diss文科的說法叫做「不就是因為念不下去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談論大學選擇科系的話題,認為沒有人能夠鐵口直斷,未來什麼科系就一定最吃香,因為世界變化是非常快的,你以為現在最紅最夯的科系,可能30年後就退流行了,那該如何選擇科系呢?首先是看孩子本身的興趣,其次是通用的比專業的還有彈性,也呼籲家長與時俱進。
Thumbnail
大學「選校vs.選系」一直是台灣高中生的一大難題,這篇文章想從一位大四學姊的角度與今年學測準備放榜的高三生聊聊「選校、選系」這件事,希望每個高三生都能進入屬於自己的理想校系!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在升上高中後,應該如何探索興趣、確立志向?透過ColleGo! 系統,高中生可以了解大學各學系的學習內容和適合自己的校系特質。此外,台大開放式課程(OCW)更提供多學群課程,幫助學生探索興趣、提前接觸大學教學模式、並記錄學習成果,進行生涯規劃。
Thumbnail
念哪間大學、跟哪個對象交往、是否要結婚,從小到大我們必須做出許多選擇。但卻很少有人或課程系統性的跟我們討論怎麼做選擇才好。今天上午的營隊就要用經濟學的角度,帶著學生一起思考與討論影響一個人很重要的「選擇」問題。 課程先從「你有選擇困難嗎?」提問開始。 在座多數同學都舉起了手。選擇困難不一定是壞處
Thumbnail
在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選擇一條合適的職業方向成為了許多人共同面臨的難題。無論是學生在選擇專業、職場新人尋找第一份工作,還是經驗豐富的職場人考慮轉職或創業,迷茫與焦慮時常伴隨而來。你是否正為選系、就業、轉職或創業感到迷惘?你是否在尋找一份既能激發熱情又能發揮才能的工作?如果這些問題正困擾著你,《發現你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為莘莘學子及父母所製作的,以心理學研究及觀點寫成,請參考!對生涯規劃的思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是讀完《大人學選擇》這本書的心得。我們無時無刻都在面臨選擇,尤其在大學畢業之後,例如選擇職涯方向、轉職、創業、理財、人際關係、感情等等,面對這些人生問題都沒有標準答案,因此常常感到不安、徬徨。該如何做抉擇,或許可以閱讀這本《大人學選擇》,幫助自己增加思維的廣度,做出好選擇。
Thumbnail
我常常在懷疑,是否做出一個錯誤的選擇,就會影響到之後的成就:當大多數的人都告訴你,你讀的這個科系未來找工作會很難找,系上的老師也會告訴你,連在上課時,課程也傾向於考公職這條路:我思考了很久最終還是沒有選擇加入這條路,你永遠都有選擇權,你知道如何做決定,這句話使我徹底的醒悟。 每天我們都要面臨大大小
當我們在念高中時,對於文理組的選擇總是讓人感到徬徨。有些人天生理解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但是有些人則不溫不火,不確定自己擅長的是否喜歡,不確定自己喜歡的是否擅長,應該說人有百百種,選擇什麼路線或者說法對自己比較有利,那就會自然去做其中的選擇。 最常見的理科diss文科的說法叫做「不就是因為念不下去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談論大學選擇科系的話題,認為沒有人能夠鐵口直斷,未來什麼科系就一定最吃香,因為世界變化是非常快的,你以為現在最紅最夯的科系,可能30年後就退流行了,那該如何選擇科系呢?首先是看孩子本身的興趣,其次是通用的比專業的還有彈性,也呼籲家長與時俱進。
Thumbnail
大學「選校vs.選系」一直是台灣高中生的一大難題,這篇文章想從一位大四學姊的角度與今年學測準備放榜的高三生聊聊「選校、選系」這件事,希望每個高三生都能進入屬於自己的理想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