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羨慕具有「好品味」的人嗎?覺得自己天生沒有美感、沒有創意、寫提案做企劃總是沒有靈感?那你一定要讀這本書!
許多人對自己的品味沒有自信,無法做出好的決定,無論是工作上的需求、或者個人的需求諸如挑衣服、家具、生活用品、室內設計......等;他們常常將這種心態歸因於天生缺乏美感,所以沒有好的品味。但是,真的是如此嗎?
業績、營業額等數字都可以量化,但是品味則無法以數據衡量。我們或許可以蒐集「最暢銷的服裝」的資料,但不代表穿上這些衣服,就會讓一個人變得「有品味」,就像我們都知道,穿名牌≠有品味。所謂的「有品味」,是指理解這些無法量化的狀態的優劣後,將其最佳化的能力。
品味不是少數人受上天眷顧的天賦,品味就像人的生理能力一樣,我們都能跑能跳,跑得快、跳得遠的差別,在於身體訓練的頻率與強度。也就是說,品味是可以透過練習來培養的。
💡透過觀察、溝通、聆聽,累積知識,並加以衡量、消化、思考,最終轉化成有品味的產出。
在便利商店工作的人,工作的價值是提供顧客「便利性」,因此需要了解「何謂便利」;打掃馬路的人,價值是提供「乾淨的道路」,因此需要了解「何謂乾淨」。「便利性」與「乾淨」有多少價值?如何維持價值?來自於知識的累積。
💡知識像紙張,品味像畫作;紙張越大,創作空間越大。你能夠創造多少價值,決定了你工作的報酬。
Photo by Samantha Gades on Unsplash
作者認為品味並非那麼神祕,也沒有遙不可及,更不是少數人靠天分才做得到,而是靠著日積月累的經驗與知識堆疊、以及深刻的觀察能力,透過不斷的訓練來提升自我的品味。以下條列幾個關於累積知識、培養品味的方式:
想要提升品味,就必須先了解什麼是普通。普通像是一把尺,一旦知道什麼是普通,就能製造出很多東西;比普通好的東西、比普通好很多的東西...。
例如瑞士刀裡的小刀,稱得上是堪用的刀,但是和菜刀比起來,菜刀當然比較好切;但是擁有一把瑞士刀,提供了"不管任何狀況都能應用"的安心感,了解普通就是這樣的概念。
💡了解「普通」,評估不同目標族群的喜好也會變得更加容易,代表我們擁有更多可能性、可以製造更多事物。
累積「每個人都看過的東西」的知識,才是做出暢銷企劃的第一步。
「前所未見,卻暢銷的企劃」其實不多,真正暢銷的企劃,多數都是「不令人感到驚訝」,也就是建立於大眾的熟悉感。
作者這裡舉了很有趣的例子,例如習慣使用打字機或市內電話的人,看到手機或電腦的反應會產生「哦!」的領會,然而如果給一個江戶時代的人手機,他的反應反而會是困惑、甚至恐懼,對於未知事物的恐懼;因為,遭遇全新的事物產生疑慮,想再三確認的心態,是人類面對危機的本能。
因此「不令人驚訝的創新」,也就是從A到A'、A'到B、B到B'這種進程,往往才能造就受歡迎的企劃,而非從A突然躍進到X,因為接觸新事物時,與過去的事物對照思考,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接觸新事物時,與過去的事物對照思考,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追求創新的同時,也要對過去保有敬意。
先入為主的成見是阻礙品味提升最大的敵人,我們往往受到過去的經驗影響,在選擇事物時無法跳脫框架。
作者建議,可以從改變生活小習慣著手,例如翻翻平常不會看的雜誌、和平常不會交談的上司或同事聊天、通勤的時候稍微改變路線......等,改變周遭的環境,有助於跳脫自我的框架,品味也能夠更多元。
💡培養品味時,請以「客觀資訊」取代「個人喜好」來判斷事情。
避免使用「感覺比較好」這類的字眼,既然品味是知識的累積,那麼任何設計都應該有所本、可以用知識或經驗的根據解釋,而不是依靠個人的感覺,這才是高精準度的產出。
感覺是知識的集合,感覺「好美」的背後,其實代表了過去各種讓人覺得美的事物的美感經驗累積,掌握這些知識,才得以提升品味,創造出暢銷的商品。
💡隨時問自己:「這種感覺從何而來?」確認每一項設計的背後,都有可解釋的知識脈絡與具體根據,而非個人抽象的「感覺」。
▸ 推薦度:5 / 5 (認真覺得每個人都該擁有一本!)
▸ 易讀性:5 / 5
▸ 書名:品味,從知識開始:日本設計天王打造百億暢銷品牌的美學思考術 (センスは知識からはじまる)
▸ 作者:水野學
▸ 出版社:時報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22/02/15
喜歡以上的心得分享嗎?歡迎透過以下連結購書,同時支持我繼續創作:樂天kobo、讀冊TAAZE 、金石堂、讀墨Readm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