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關於禱告,與異教徒的共同語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非基督徒可能需信奉其他宗教,他們的世界觀會跟我們不同。以多神論為例。《 牛津哲學辭典》把多神論定義為:「相信或禮拜多個神明。定義什麼是神明並不容易,因此一個看似多神論的宗教,例如印度教,是否真正多神論,或者可見的諸禮拜對象是否被視為一個神明的顯現,往往並不明顯。多神論文化容易接納其他不同神明,與現有的神明沒有互相排斥。」(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Philosophy 2nd ed. (Oxford: OUP, 2005) , s.v. “Polytheism.”)其他宗教信徒不像我們唯獨信仰三一上帝,他們不相信祂是唯一的造物主,也不認為祂唯一的禱告對象,這是他們與我們不同的世界觀。假如我們的福音對象是多神論者,禮拜眾多神明,基於他們的世界觀,我們向他們介紹「何謂(基督教所理解的)禱告?」的時候,不宜首先引用聖經。以世界宗教議會的窘況為戒,善意地安排各宗教信徒一同唸誦主禱文,的確有「在地如同在天」的合一榮美感,但換來的可能是一句「你的天父不是我的天父」。

 

因此,我們可以先從宗教學的角度,定義禱告:「禱告是對神聖力量說話,實際行為包括為了滿足個人願望的儀式,以及默想中與神聖力量忘我的溝通。基督宗教當中的天主教會和東正教會,認可向聖母、天使、聖徒這些代求者禱告;新教則把禱告對象限於上帝。印度教徒可以向任何神明或至高神聖力量禱告,實際行動包括用梵語唱誦經文,以及發出「Om」、「Aum」等神聖的聲音。」(The Hutchinson Dictionary of World Religions (Oxford: Helicon Publishing, 2005) , s.v. “Prayer.”)作為基督徒,我們必須承認世界上有各種不同宗教和各種不同禱告的觀念和實踐。在多元和差異當中,我們可以向異教徒說「禱告是對神聖力量說話」作為共同語言。這句話當中的「神聖力量」不是我們禱告的對象,我們的禱告(說話)對象是有位格的上帝,而非一股力量。雖然如此,我們仍然能夠以「禱告是對神聖力量說話」作為與異教徒溝通的共同語言。

 

首先,我們可以開啟關於禱告的對談,更多聆聽他們對禱告的看法和實際的禱告經驗。假設我們想向印度教徒分享福音,我們可以請他們分享對禱告的看法和經驗。例如邀請他們示範用梵語來禱告的發音、印度教禱告特有的姿勢;或者了解他們有沒有向象徵智慧和財富的象神禱告(共同語言當中作為禱告對象的「神聖力量」)。接著,雙方以對等的姿態和地位,描述和分享各自禱告行為背後的信仰內容和世界觀。例如可以請他們分享印度教諸神明的不同性情、喜惡、特質;我們則可以分享聖經所記載三一上帝的屬性;更理想的是,大家描述各自多神論和一神論的信仰和世界觀。最後,尋求對雙方信仰的相似和差異之處,有一致的評價。在相似之處,雙方可以坦承禱告的動機和人性需求,例如人的有限、生命的不確定、對外在更強大者的仰賴等;彼此體諒大家對於「救恩」的需求,即渴望人生困局能夠得到解決。在差異之處,我們可以認識他們如何理解印度教諸神明作為「神聖力量」,與基督信仰有位格的三一上帝有什麼分別;探問為什麼印度教徒把基督信仰的上帝納入他們多神論的信仰體系,往往比改信基督信仰的一神論容易。

 

基督徒在絕大多數華人社會或群體中屬少數,佛、道教徒和信奉民間信仰占多數。我們在日常生活也能夠體會,假如家人、同事、朋友信別的宗教,向他們說明基督徒的禱告、釐清雙方的信仰內容和世界觀,甚至邀請他們歸信基督,是困難且漫長的過程。雖然如此困難漫長,但對方畢竟對超自然、非物質的神明保持一定信仰(儘管不是三一上帝),甚至會真誠地向他們的神明禱告(把禱告視為真實地與神明溝通的現象,如第()章慕道友阿明的例子)。我們作為有神論者的基督徒,跟這些異教徒總算比較有可能建立關於禱告的共同語言,甚至進一步分享福音。真正的挑戰是,向無神論福音對象介紹「何謂禱告?」,而後續分享福音的難度更不用說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KK傳道神學社科通識課
54會員
133內容數
社會科學經典原著讀,人類學方法切入,基督教神學對話。用民族誌的手法,討論台灣宗教、社會、人文現象。
2025/04/28
我們可以參考傅士德的建議,在居所為自己設計一個獨處與安靜的角落,也許是房間掛了聖經經文的一面牆,或者是放著聖經和十字架的書桌,定時在那裡禱告、讀經、安靜。我們也可以規畫定期退修,例如像傅士德建議一年四次,用上半天的時間,在主面前安靜,省察自己生命景況,尋求上帝的引領,校正人生方向。
Thumbnail
2025/04/28
我們可以參考傅士德的建議,在居所為自己設計一個獨處與安靜的角落,也許是房間掛了聖經經文的一面牆,或者是放著聖經和十字架的書桌,定時在那裡禱告、讀經、安靜。我們也可以規畫定期退修,例如像傅士德建議一年四次,用上半天的時間,在主面前安靜,省察自己生命景況,尋求上帝的引領,校正人生方向。
Thumbnail
2025/04/21
我們可以參考以上馬可福音所記載耶穌獨處與安靜的典範。當我們處於別人給我們的期待、壓力之下,也許就是我們抽身出來、獨處與安靜之時。在此期間,我們可以透過禱告,察驗自己現在的學業、事業、家庭,以及教會生活,正落在天國事工藍圖的哪一個位置上,正處於基督徒成聖旅途的哪一個階段中。
Thumbnail
2025/04/21
我們可以參考以上馬可福音所記載耶穌獨處與安靜的典範。當我們處於別人給我們的期待、壓力之下,也許就是我們抽身出來、獨處與安靜之時。在此期間,我們可以透過禱告,察驗自己現在的學業、事業、家庭,以及教會生活,正落在天國事工藍圖的哪一個位置上,正處於基督徒成聖旅途的哪一個階段中。
Thumbnail
2025/04/14
尤蘭諾與丈夫在書中提醒我們,主耶穌親身示範如何順服上帝的旨意(而不是己意)、與恐懼共存(而不是逃避)。我們能夠做的是禱告,讓己意趨近上帝的旨意,把恐懼交託予祂。
Thumbnail
2025/04/14
尤蘭諾與丈夫在書中提醒我們,主耶穌親身示範如何順服上帝的旨意(而不是己意)、與恐懼共存(而不是逃避)。我們能夠做的是禱告,讓己意趨近上帝的旨意,把恐懼交託予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一八九三年,美國芝加哥發生一件史無前例的宗教大事:基督新教、天主教、猶太教、一位論(unitarian)印度教、耆那教、佛教、神道教、瑣羅亞斯德教(Zoroastrian)的宗教代表聚集,參加為期三週的世界宗教議會(World's Parliament of Religions)。
Thumbnail
一八九三年,美國芝加哥發生一件史無前例的宗教大事:基督新教、天主教、猶太教、一位論(unitarian)印度教、耆那教、佛教、神道教、瑣羅亞斯德教(Zoroastrian)的宗教代表聚集,參加為期三週的世界宗教議會(World's Parliament of Religions)。
Thumbnail
《公禱書》在教會生活層面,塑造普世聖公宗基督徒的崇拜生活,讓不同年紀、種族、文化、神學知識、屬靈成熟度的會友,藉著穩定一致、非個人化(有公共意味)的禱文、禮儀、詩篇等,靈命漸漸成長。
Thumbnail
《公禱書》在教會生活層面,塑造普世聖公宗基督徒的崇拜生活,讓不同年紀、種族、文化、神學知識、屬靈成熟度的會友,藉著穩定一致、非個人化(有公共意味)的禱文、禮儀、詩篇等,靈命漸漸成長。
Thumbnail
諸天表明他的公義; 萬民看見他的榮耀。 願一切事奉雕刻的偶像、 靠虛無之神自誇的,都蒙羞愧。 萬神哪,你們都當拜他。—‭‭詩篇‬ ‭97‬:‭6‬-‭7‬ 有一位神,不是因為我們知道看見了祂,而是透過看見祂所造的受造物,便無可推諉地說:「有一位神!」
Thumbnail
諸天表明他的公義; 萬民看見他的榮耀。 願一切事奉雕刻的偶像、 靠虛無之神自誇的,都蒙羞愧。 萬神哪,你們都當拜他。—‭‭詩篇‬ ‭97‬:‭6‬-‭7‬ 有一位神,不是因為我們知道看見了祂,而是透過看見祂所造的受造物,便無可推諉地說:「有一位神!」
Thumbnail
上帝的恩典不能交換 要知道,人類對於神明之間的各種交換行為,可以構成一串請購單,比方說念某種經108遍可以怎樣、循著哪條路邊走邊拜可以怎樣、捐多少錢可以點個燈然後換平安之類有的沒的鬼東西。 偏偏很多教會也跟著這樣講,畢竟這的確是「宗教斂財」的核心話術,要知道,五百年前宗教改革就是掀了贖罪券的底,
Thumbnail
上帝的恩典不能交換 要知道,人類對於神明之間的各種交換行為,可以構成一串請購單,比方說念某種經108遍可以怎樣、循著哪條路邊走邊拜可以怎樣、捐多少錢可以點個燈然後換平安之類有的沒的鬼東西。 偏偏很多教會也跟著這樣講,畢竟這的確是「宗教斂財」的核心話術,要知道,五百年前宗教改革就是掀了贖罪券的底,
Thumbnail
我在基督教中看到的是:有些教會謹慎地避開敏感議題,有些則公開支持特定政黨,有明確的政治立場...
Thumbnail
我在基督教中看到的是:有些教會謹慎地避開敏感議題,有些則公開支持特定政黨,有明確的政治立場...
Thumbnail
每一個人的信仰,都不是憑空而信。基督徒總是因著前人福傳的善果,而加入天主的大家庭,成為在主內日新又新的基督徒。
Thumbnail
每一個人的信仰,都不是憑空而信。基督徒總是因著前人福傳的善果,而加入天主的大家庭,成為在主內日新又新的基督徒。
Thumbnail
至從我大學開始,因為沒有特定的宗教信仰,只相信祂若保佑我,我就相信祂,故像去教會、廟宇,甚至神祕宗教,都會去參一腳,看看裡面運作是什麼狀況,而下面的故事,是一個友人非常認真的告訴我這些話,讓後來的我,也因為這些話改變了我後面拜拜的狀態。
Thumbnail
至從我大學開始,因為沒有特定的宗教信仰,只相信祂若保佑我,我就相信祂,故像去教會、廟宇,甚至神祕宗教,都會去參一腳,看看裡面運作是什麼狀況,而下面的故事,是一個友人非常認真的告訴我這些話,讓後來的我,也因為這些話改變了我後面拜拜的狀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