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BCG問題解決力:
一生受用的策略顧問思考法
作者: 徐瑞廷
類型:商管
推薦指數(滿分5星):★★★★★
推薦讀者:希望增進問題解決能力的工作者
希望具有分析思維能力的人
對策略顧問工作好奇的人
書本購買連結:誠品線上
BCG(The Boston Consulting Group)中文為波士頓顧問公司,是世界頂尖前三大的策略顧問公司。作者徐瑞廷為BCG董事總經理,透過淺顯流暢的文字,將策略顧問的幾個核心思考脈絡與方法,化繁為簡於這本書中說明,讓無緣、尚未踏入管顧界的讀者,也可以透過同樣方法,透過書中所教的思考脈絡與問題解決三大支柱:批判思考、邏輯思考、假說思考,掌握問題20%的關鍵,一一拆解並解決至少80%的問題!
整本書讀來易讀易懂,除了歸功於作者在商業上有成就外,也多虧作者於2013年起於台大管理學院教授策略顧問課程。融合作者多年實務經驗與授課反饋,作者將其統合而成這本策略顧問思考入門書,透過有系統的編排,讓讀者自學也能一窺管顧的問題解決方法與經驗!除此之外也有篇幅分享顧問在找到insight後,如何透過簡報呈現的方式,快速並精準的傳達給客戶或主管。
如果說管理顧問(策略顧問)的世界讓人覺得很高深、很遙遠,那麼這就是一本淺顯易懂的書籍,非常好的將一些基本的顧問思維方式帶出,看完後也很容易可以應用到工作的面向上,甚至日常生活與長輩互動所會碰到的問題,也都可以使用上書中所教學的。
顧名思義,本書最重要的核心是教讀者如何解決問題。以下將書中學習到的心法與步驟,吸收後整理如下:
在實際職場所遇到的狀況中,常常光理解現況就有很多難度,而策略顧問的一大價值便是看清問題的本質,找出根本原因(root cause)、關鍵驅動因素(key driver)、關鍵槓桿(key lever)。在一堆問題之中,要找到根因、釐清可能互有關聯的問題,就必須要釐清因果關係,透過表層的問題(果),找到進一步深層的問題(因)。
這我認為是這本書帶給我前三大有收穫的方法,在每次碰到問題時依序問自己:
然後透過對根因的分析與假設,找出實際的根因,也就是我們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
書中提到問題解決的三大支柱是批判思考、邏輯思考、假說思考,前兩者大家應該已耳熟能詳,而對於假說思考書中有很好的說明,透過設定好的假說,也更能夠快速的迭代、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而什麼是好的假說?
BCG是使用「假說導向式」的問題解決方法。在專案開始的第一天,專案團隊可能會花幾個小時閱讀資料,然後立刻就腦力激盪出一些假說,這些假說雖然可能只有20%的正確率,但卻能幫助團隊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專案的切入角度。
以假說為導向的問題解決方式,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將資源集中在真正關鍵的問題點上,而不是花一堆時間像無頭蒼蠅似地大海撈針。
在遇到問題時,先連問這個問題三個why。舉例來說,若有人發燒,
先問第一個why發燒? => 感冒
why感冒? => 在沙發睡覺忘記蓋被
why沙發睡覺忘記蓋被? => 深夜看電視看太晚
透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找到夠深入,且具備可解性的問題根源。作者提到,你可能會想需要一直窮盡去思考why嗎? 答案是不用,因為基於現實層面的可解性,若一直深挖下去,最深層的根因可能會是一個企業的價值觀或是一些根深蒂固較不容易改動的事情,這樣可以採行的action就會非常有限,也對於解決問題沒有幫助。
什麼是insight? 這個很常在分析、策略建議中提到的詞,在BCG內部有簡單但明確的判斷標準:
1. 是否有客戶不知道的「突破性」
2. 是否有針對客戶獨特需求的「針對性」
所謂「突破性」,如果從反面來說,所謂「沒有突破性」,就像是告訴客戶一件他自己早已知道的事;所謂有「針對性」,簡言之事只要提出的策略裡沒有主詞,意即無論把主詞換成哪家公司,都可以成立,這就是沒有針對性,沒有insight的建議。
有一種資訊是客戶過去不知道、卻沒有針對性的,作者將這類資訊統稱為「教科書資訊」,這也不是能稱的上的insight的建議。作者書中甚至提到,如果有人提出客戶需要「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建議,這甚至可說是「客戶早就知道,又沒有針對性的廢話」。
以這樣的標準來看,很多公司做分析提出的insight,都僅僅算得上是建議或是發現。而真正有價值的insight,也不是一眼看到的資料趨勢,或是拆解成沒有針對性的公式去說明業務而已。
自己過往工作的經驗,很常把這樣的insight高標準放在心中,然後看到公司要求要提交insight就很緊張,總希望做出不是廢話又有針對性的insight。而這樣其實也會給自己過多的壓力,畢竟,不是每個公司每個長官對於insight的標準都如此嚴苛。只能說在自我高標與壓力之下還是要取得平衡,才能走得更長久(好跳脫的結論?)。
在花費許多心力找到insight後,最後一哩路便是呈現給客戶或高階主管,其中重要的除了投影片外,書中也提到口語表達與個人風格、時間安排與掌控也是非常重要的。
預計30分鐘的簡報時間可能的安排如下:
1張執行摘要(簡短包含情境、問題、解答、下一步) 1*1 = 1分鐘+
8張關鍵訊息 2*8 = 16分鐘 +
6張簡單帶過的資訊 0.5*6 = 3分鐘 +
預留作為問答與現場反應的 10分鐘
而書中提到的BCG策略顧問風格的投影片製作方式,其中關鍵訊息的呈現方式是特別有收穫的部份。透過每張投影片一個關鍵訊息的傳達,且將標題由常見的標籤式調整為重點訊息,更能夠高效率的傳遞資訊,吸引閱聽的高階主管注意。
(關鍵訊息)投影片的基本元素:
策略顧問式的投影片與一般人慣用的「下標題」方式,最大的不同點在於一般標題幾乎都是「標籤類」的標題,例如「簡介」、「營運概況」等等。而策略顧問式的標題,最重要的是能夠傳達一個具有策略意義的訊息,例如:「日本X產業市場已飽和」、「Y公司需增加研發投資」等等。
書中除了上述提到的部分,還有介紹策略顧問如何透過訪談、分析數字找到真相、驗證假說的部份,這部份就留給對於好奇策略顧問如何執行的人自行翻閱囉。
過去看過許多簡報相關書籍,也據此調整了一些簡報呈現,但這次重新閱讀本書後才發現,在過去這篇文章中提到的新的簡報呈現:閱讀筆記:《Google必修的圖表簡報術》用圖表說出好故事,做出以溝通為目標的優秀簡報,其實是當時也融合參考了這本書提到的關鍵訊息的標題呈現方式。也因此領悟到,相關類型的書籍一次多讀幾本,吸收各書中的精華並可以適時變化應用,更能夠體驗閱讀的價值~
文末感謝各位讀者的閱讀,希望能讓你覺得有點收穫!也希望各位能順手點愛心、收藏,或是追蹤,也歡迎留言或是朋友們私訊我給我建議或交流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