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別塔學院》踩到中國紅線的小說

更新於 2024/06/27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小說的背景是十九世紀的英國,當時英國是世界的霸權,殖民地遍及整個世界,號稱日不落國,主角羅賓則是來自中國廣州,書的一開頭,他的全家人就都死於瘟疫,他在彌留之際被一個英國教授拯救,病好了之後,就被教授帶到英國牛津,成為巴別塔學院的學生,巴別塔學院是個翻譯學院,網羅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才,在小說的奇幻世界中,語言是是有魔法的,而正是這魔法撐起了大英帝國。


銀工魔法

銀工魔法是在白銀做成的銀條上面寫上兩種語言同一個意義的代表字,然而因為翻譯很難百分之百的把一個語言的完整意思轉換成另一種語言,那些失落的含意就會被銀條補捉下來並展現出力量,舉例來講,英語的 idiot 是笨蛋,但在希臘語中除了笨蛋之意,它還多了「缺乏知識」之意,所以銀條就達到刪除知識的效果,這樣的銀條可以用在敵方間諜上,讓他忘記剛剛偷取的有用資訊,或者英語裡面甜甜的糖漿 treacle,在字根古希臘語裡面多了「解毒劑」的意思,這樣的銀條就有解毒的功能。

但是銀條的魔法不是那麼輕易就可以召喚出來,使用的人必需精通該語言,他必須能像呼吸一樣自然的使用那門語言,理解那門語言,不能只是硬記兩個單字唸出來,這樣召喚不出魔法,並且必須使用活的語言,能夠傳達出說話者的想法,因此自創語言行不通。所有巴別塔的教授學生都精通拉丁文與希臘文,這兩種語言是很多歐陸語言的起源,他們仔細閱讀語言的變革,好找出哪些字有共同的源頭,而哪些含意在經年累月之下產生變化,例如古希臘語的「船」不只代表船,還代表了海洋生物,但近代的歐陸語言只剩下「船」的含意,這樣做成的銀條就有補捉海洋生物的功能,對漁船很有用。不過現代的歐陸語言越來越像,很多新的字常常就直接使用外來語,越來越難讓銀條補捉到有用的力量,所以巴別塔學院開始向歐洲以外的人招生,因為如果語言起源不同,兩個語言就比較容易存在翻譯不出來的落差,例如中文的「道」,可以指道路,也可以指道理,意義大不相同,如果翻譯成其他語言,就會對應到不同的單字,語言的落差越大,銀條能補捉到的力量也越多可能性,越有用。比起後天學習的語言,我們最擅長的的一定是自己的母語,這也正是羅賓被教授看中的原因,羅賓從小長在中國,中文就是他的母語,羅賓的同學也來自世界各地,有的來自印度,有的來自海地,羅賓發現他們的共同點就是:他們全來自英國的殖民地。


殖民地

製造作銀條的材料是白銀,白銀的比例越高,銀料的魔力越強越持久,但白銀是很貴的材料,因此雖然歐洲大陸很早就發現白銀存在魔法,卻無法大規模的使用,也沒有發現其威力,直到他們殖民了美洲與非洲,在這兩塊大陸上藏有大量的白銀,這讓白銀魔法的研究達到顛峰,英國人終於發現語言可以把白銀的魔法徹底展現,巴別塔的學者找出各種有用的詞組來達到目標效果,大英帝國深深依賴銀工魔法,它們利用銀條來維持社會的運作,像是讓污水道的水變乾淨,讓橋變堅固,它們也把銀條用在國防上,讓槍射得更準,砲彈更有威力,軍艦跑得更快,反正他們有來自殖民地源源不絕的白銀,殖民地的奴隸沒日沒夜的開採白銀來餵養大英帝國的需求,只要付得起錢買銀條,銀工魔法也為有錢人服務,使用銀條可以讓你的工廠機器轉得更快,貨車載得更重,賺更多錢,有錢人甚至買銀條來讓家裡的花園整年花朵盛開。

當羅賓越了解銀工魔法的厲害之處,就越覺得矛盾。如果銀工魔法這麼厲害,為什麼不把銀條使用在更有用的地方呢? 比起讓有錢人家的花園漂亮,不如多醫治幾個病人。羅賓回想起英國教授曾在他身上使用過魔法,讓他撿回一命,那麼為什麼教授不順道救他的媽媽呢? 在他長大以後,羅賓才明白教授不是偶然出現在廣州,教授是他的爸爸,他一直都知道羅賓的存在,這就讓他更疑惑,為什麼他不救媽媽呢?媽媽是他的情人,他們在一起,才生下羅賓的不是嗎? 然而事實卻是殘酷的,英國教授很早就察覺到亞洲語言在銀工魔法上的潛力,所以他努力學習中文,同時間他也有刻意培養會講中文的小孩,羅賓不是他第一個中國小孩,羅賓還有一個哥哥,但是教授太早把哥哥帶去英國,讓哥哥忘了自己的母語,沒有能力掌握銀工魔法,於是教授又做了第二個實驗,也就是羅賓,他刻意把羅賓留在中國,遠遠的監視他,所以教授對母親沒有感情,母親只是他用來製造實驗品的工具而已,難怪他沒有想過要救媽媽,他對羅賓其實也沒有愛,教授只是要榨取羅賓的中文能力,為大英帝國服務。

當大英帝國對白銀的依賴越來越深,白銀就消耗得越來越快,該怎麼辦?當然是要找下一個殖民地了,此時大英帝國的目標是中國,大英帝國打算用鴉片撬開中國的大門,用鴉片買賣賺白銀,這次的談判也帶上了羅賓當口譯人員。羅賓小時後在廣州街頭看多了抽鴉片成癮的人,他的家族也是因為舅舅抽鴉片的關係被家產敗光,落得全家只是住到貧民窟。鴉片不是好東西,英國商人自己也知道,但他們堅稱這是自由貿易,中國必須同意,羅賓覺得非常諷刺 ,大英帝國先把殖民地印度變成製造毒品的地方,再把這些毒品塞到中國來,一切都是為了更多的白銀,而他和同學卻在用自己的母語讓銀條魔法更有威力,讓大英帝國更有能力宰制他們的母國。雖然羅賓已經避免翻譯很多英國商人歧視的言語來讓談判和平進行,但羅賓心裡清楚,這些英國商人存心讓談判破局,他們要找理由跟中國開戰,好掠奪中國的白銀。


抗爭

白銀所帶來的戰爭不只在中國,其實英國國內也有很多問題。當銀條魔法讓機器可以轉得更快,機器取代了大部份的人力,使得大批工人失業,當失業工人來巴別塔學院抗議他們助紂為虐的時候,教授說那都是工人自己不思進取,機器發明取代工人,工廠老闆沒有義務要照顧工人,就像英國擅用銀條的魔法,因此殖民那些不會使用銀條,落後的國家是理所當然的事,不是英國的問題,這些論述聽起來都很合理,但羅賓總覺得怪怪的。這真的是個公平的賽場嗎?英國是靠聰明,勤勞獲勝的嗎? 而獲勝的人就有權利榨取輸家的一切嗎?當羅賓在巴別塔學院裡看著抗議工人時,他是得勝的一方,是掌握力量的一方,但當他換一個角色,是中國的羅賓時,他就成了被英國榨取的一方,羅賓開始明白沒有什麼人,什麼國家高人一等,理所當然應該得到一切,他開始想要抗爭,他不打算繼續助紂為虐。

然而面對像大英帝國這樣的巨獸,羅賓憑什麼覺得他有力量對抗呢?就算起身抗爭了,一定也不會有效果吧? 我想很多弱勢的人在想要抗爭的時候一定都曾這麼猶豫過,想著不會有用,就放棄了,看到別人起來抗爭,還會第一個笑他癡人說夢,白白浪費力氣。當羅賓一開始幫著外面的抗爭組織偷巴別塔學院的資料時,我想的不是:「幹得好!」,反而是替他著急,他好不容易脫離貧民窟,可以吃飽睡好,幹嘛要抗爭? 這就是革命困難的地方,社會上明明掌握權力的都是少數人,被壓迫的大部份人只要團結起來,一定能夠革命成功,但就是因為被壓迫的人數眾多,所以團結不易,每個人的狀況都不一樣,有的人沒有餘裕,根本顧不了抗爭,有一點餘裕的人卻會擔心失去他現在所擁有的,不願意出來抗爭,然而所有的抗爭都需要有一點籌碼,才有機會成功。就像羅賓起來抗爭就會比失業工人抗爭更有力量,因為他了解銀工魔法,他可以自由進出巴別塔學院,他有機會從內部破壞,因此革命非常需要有餘裕的人加入,他們才有力量,這裡的「餘裕」泛指有專業能力,有社會地位,有錢,有時間等等,就是有比別人多一點點的東西,就能機會為革命注入能量,但那些有餘裕的人也常常是最容易打退堂鼓的人,他們不是一無所有,所以失去會很痛苦,他們不是一無所知,所以看得更清楚要對抗的體制有多頑固,這場革命有多困難,歷史上許多抗爭就是失敗在第一步:起身。

好不容易,終於有些足夠勇敢的人團結起來,起身抗爭了,接下來又是第二個難關:持續。幾乎所有的抗爭都是持久戰,能夠在經歷一次又一次失敗之後,還是持續堅持下去,恐怕比第一關起身還要困難數倍。在小說裡也出現了不同的路線,一種是同歸於盡,成為烈士,一種是活下去,想辦法再找機會。過去很多時候我們都會歌頌烈士的犧牲,但我現在越來越覺得選擇忍辱負重活下去的人更了不起,這是一條困難的路,它難在願意隱忍,難在一直保持初衷。相較之下,成為烈士,似乎是選擇了一條比較簡單的路,它可能不會帶來真正的改變,卻把所有革命改革的能量消耗殆盡,之後抗爭的人也許要花很久時間才能再次起身。我沒想到書中講革命的篇章帶給我這麼多感想,一定是看到最近抗爭有感吧。


感想

去年的雨果獎在中國成都舉辦,《巴別塔學院》作為熱門的暢銷書,卻意外的連入圍都沒有,主辦方給了一個莫名的理由「不符合資格」,什麼資格呢?主辦方說作品需要符合「當地法規及規範」,至於這本書是踩了哪一條中國的紅線呢?沒有人知道。我在看書的時候,也一直在想,是哪一部份讓中國不開心呢?我想應該就是最後抗爭的篇章吧,大英帝國看起來龐大無比,堅不可摧,這的確嚇阻了很多人起身抗爭,然而一旦真的起身抗爭了,就會發現原來這樣的帝國有非常脆弱的一面,如果能準確打擊,是有機會摧毀帝國的,傳達這樣訊息的作品恐怕是中國所不樂見的。


avatar-img
18會員
77內容數
喜歡看書,也喜歡把好書分享給更多人,主持 Podcast「MINEBOOK掘冊」 合作聯繫:info@minebook.tw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INEBOOK掘冊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本書介紹了許多睡眠障礙,睡眠障礙的成因往往很複雜,可能源自於大腦神經,也可能與心理壓力有關,相較於其他器官,我們對大腦的所知有限,治療方法也相當受限,神經的損傷也常常是不可逆的,所以睡眠障礙常常無法根治,只能想辦法減輕或者與之共存。
故事的主角是在英國出版社裝訂廠工作的女工佩姬,戰爭開打以後,許多男人都被徵召上戰場,由於人手短缺,過去由男性負責的工作,開始有女人加入,戰爭打破了過去的既有制序,佩姬的人生也開始有了變化。
這本書的英文書名是是《Think again》,重新思考,為什麼要重新思考呢?因為我們的大腦思考有慣性,喜歡用舒服的方式思考,很少挑戰固有的信念,長久下來,就會讓我們越來越來僵化,看不到其他想法的可能性。
《獸靈之詩》為大家展開了一個有獸靈與模仿師存在的奇幻世界
我們的大腦擅長的是思考與創造,而不是記憶,因此我們用第二大腦來儲存資訊,並且用系統化的方式整理這些資訊,有了第二大腦,就可以讓我們工作與創造的過程更加順利。作者提出CODE四個步驟來建立數位大腦,分別是獲取(Capture)、組織(Organize)、萃取(Distill)、表達(Express)。
主角山姆森與莎蒂,兩人因為遊戲而深深結緣,他們小時候一起玩遊戲,長大一起開發遊戲,吵架漸行漸遠後,又因為遊戲而慢慢和好,他們一起度過長長的二十幾年的時間,有快樂,有離別,有埋怨,也有原諒。
這本書介紹了許多睡眠障礙,睡眠障礙的成因往往很複雜,可能源自於大腦神經,也可能與心理壓力有關,相較於其他器官,我們對大腦的所知有限,治療方法也相當受限,神經的損傷也常常是不可逆的,所以睡眠障礙常常無法根治,只能想辦法減輕或者與之共存。
故事的主角是在英國出版社裝訂廠工作的女工佩姬,戰爭開打以後,許多男人都被徵召上戰場,由於人手短缺,過去由男性負責的工作,開始有女人加入,戰爭打破了過去的既有制序,佩姬的人生也開始有了變化。
這本書的英文書名是是《Think again》,重新思考,為什麼要重新思考呢?因為我們的大腦思考有慣性,喜歡用舒服的方式思考,很少挑戰固有的信念,長久下來,就會讓我們越來越來僵化,看不到其他想法的可能性。
《獸靈之詩》為大家展開了一個有獸靈與模仿師存在的奇幻世界
我們的大腦擅長的是思考與創造,而不是記憶,因此我們用第二大腦來儲存資訊,並且用系統化的方式整理這些資訊,有了第二大腦,就可以讓我們工作與創造的過程更加順利。作者提出CODE四個步驟來建立數位大腦,分別是獲取(Capture)、組織(Organize)、萃取(Distill)、表達(Express)。
主角山姆森與莎蒂,兩人因為遊戲而深深結緣,他們小時候一起玩遊戲,長大一起開發遊戲,吵架漸行漸遠後,又因為遊戲而慢慢和好,他們一起度過長長的二十幾年的時間,有快樂,有離別,有埋怨,也有原諒。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羅賓是一名貧苦的中國男孩,他被帶往英國高級學院就讀。一個平穩順遂的未來,似乎就此在他眼前逐漸展開。直到一日,他遇見反抗帝國的地下組織,並開始嘗試瞭解資本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種族主義等問題。故事也由此逐步展開探問:知識分子與國家、社會以及勞動大眾之間,究竟存在著什麼樣的關係?
Thumbnail
作品非得掛上「政治正確」的招牌, 才能叫好叫座? 「我」非得擁有「妳」的黃色臉孔, 才能寫出感動萬千讀者的故事? *全球最大閱讀社群Goodreads網站讀者票選「年度最佳小說」 *繼《巴別塔學院》連續兩年奪得英國圖書獎「年度最佳小說」 *作者榮登《時代雜誌》The Time Next 100
Thumbnail
原初之時人類都說相同的語言,後來地上的王想要修築一座直達天上的巴別塔,上帝見此情形,於是打亂了人類的語言,並把人們分散到各地,使得人們不再知曉彼此的話語。
Thumbnail
「翻譯」這個動詞在每種語言中的和略有不同。嚴格來說,沒有任何兩種語言的「翻譯」意思是完全相同的。
Thumbnail
科學家研究各種科學,文學研究的是人,從文學中挖掘、研究古今中外的人性樣貌。光是靠著書頁上文字就能建構萬千世界、描繪出活生生不受時空限制的各種人性樣貌,文學正是將語言運用揮灑的淋漓盡致啊。
Thumbnail
玩這遊戲就一句話──極度燒腦! 其實若玩家原本就懂得遊戲中的語言,那就沒有所謂的「謎題」。機關旁有操作提示、地點門口有招牌、甚至路人還會告訴你去哪裡可以得到幫助。而《巴別塔聖歌》就只是把溝通媒介替換成5種玩家看不懂的文字,我們就與遊戲角色產生了隔閡。
Thumbnail
巴別塔學院 – 那文字之間無法言表的沈默,才是意義的所在 By 匡靈秀 R.F. Kuang 楊睿珊、楊詠翔 譯   好久沒這麼入迷的讀完一本書了 雖然快六百頁 卻可以很順暢的看完 中間大概有一小段稍微覺得節奏有點拖沓 (有幾段想講的事重複) 然後就一路衝到結局了
Thumbnail
《巴別塔學院》是匡靈秀R.F. Kuang長年一心想寫的主題,出版當週即空降《紐約時報》排行榜冠軍、英國《週日泰晤士報》排行榜第二名,奇幻X歷史X語言X文化,大概是這本書的元素,閱讀過程中下意識以為是哪個哈利波特外傳,但因著放入鴉片戰爭、廢奴法案等歷史作為小說基底,讓虛構與現實融合為一。
Thumbnail
先談批評的部份,以下是跟情節無關的。 首先,書中每章都有不少的備註。這點跟《英倫魔法師》非常相似。 在《英倫魔法師》中所補上的是劇情以外的時代背景故事,為的是氣氛的營造。但《巴別塔學院》中的備註實際上有很多是對劇情有幫助的內容。當看到備註時要特意去查閱,令閱讀很不順暢。 其次,書中頻繁地為字詞
Thumbnail
現實中我們往往認為不同語言的文化權力位階差異,是跟隨國家權力強弱產生的結果,例如目前英語通行世界,是因為英國和美國相繼成為世界強權,才導致這個語言如此佔有優勢;但是今年橫掃英美各大獎項的奇幻小說《#巴別塔學院》反而大膽地假設:如果語言本身就是強權國家征服世界的工具、而非結果,那麼世界的樣貌會由此產生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羅賓是一名貧苦的中國男孩,他被帶往英國高級學院就讀。一個平穩順遂的未來,似乎就此在他眼前逐漸展開。直到一日,他遇見反抗帝國的地下組織,並開始嘗試瞭解資本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種族主義等問題。故事也由此逐步展開探問:知識分子與國家、社會以及勞動大眾之間,究竟存在著什麼樣的關係?
Thumbnail
作品非得掛上「政治正確」的招牌, 才能叫好叫座? 「我」非得擁有「妳」的黃色臉孔, 才能寫出感動萬千讀者的故事? *全球最大閱讀社群Goodreads網站讀者票選「年度最佳小說」 *繼《巴別塔學院》連續兩年奪得英國圖書獎「年度最佳小說」 *作者榮登《時代雜誌》The Time Next 100
Thumbnail
原初之時人類都說相同的語言,後來地上的王想要修築一座直達天上的巴別塔,上帝見此情形,於是打亂了人類的語言,並把人們分散到各地,使得人們不再知曉彼此的話語。
Thumbnail
「翻譯」這個動詞在每種語言中的和略有不同。嚴格來說,沒有任何兩種語言的「翻譯」意思是完全相同的。
Thumbnail
科學家研究各種科學,文學研究的是人,從文學中挖掘、研究古今中外的人性樣貌。光是靠著書頁上文字就能建構萬千世界、描繪出活生生不受時空限制的各種人性樣貌,文學正是將語言運用揮灑的淋漓盡致啊。
Thumbnail
玩這遊戲就一句話──極度燒腦! 其實若玩家原本就懂得遊戲中的語言,那就沒有所謂的「謎題」。機關旁有操作提示、地點門口有招牌、甚至路人還會告訴你去哪裡可以得到幫助。而《巴別塔聖歌》就只是把溝通媒介替換成5種玩家看不懂的文字,我們就與遊戲角色產生了隔閡。
Thumbnail
巴別塔學院 – 那文字之間無法言表的沈默,才是意義的所在 By 匡靈秀 R.F. Kuang 楊睿珊、楊詠翔 譯   好久沒這麼入迷的讀完一本書了 雖然快六百頁 卻可以很順暢的看完 中間大概有一小段稍微覺得節奏有點拖沓 (有幾段想講的事重複) 然後就一路衝到結局了
Thumbnail
《巴別塔學院》是匡靈秀R.F. Kuang長年一心想寫的主題,出版當週即空降《紐約時報》排行榜冠軍、英國《週日泰晤士報》排行榜第二名,奇幻X歷史X語言X文化,大概是這本書的元素,閱讀過程中下意識以為是哪個哈利波特外傳,但因著放入鴉片戰爭、廢奴法案等歷史作為小說基底,讓虛構與現實融合為一。
Thumbnail
先談批評的部份,以下是跟情節無關的。 首先,書中每章都有不少的備註。這點跟《英倫魔法師》非常相似。 在《英倫魔法師》中所補上的是劇情以外的時代背景故事,為的是氣氛的營造。但《巴別塔學院》中的備註實際上有很多是對劇情有幫助的內容。當看到備註時要特意去查閱,令閱讀很不順暢。 其次,書中頻繁地為字詞
Thumbnail
現實中我們往往認為不同語言的文化權力位階差異,是跟隨國家權力強弱產生的結果,例如目前英語通行世界,是因為英國和美國相繼成為世界強權,才導致這個語言如此佔有優勢;但是今年橫掃英美各大獎項的奇幻小說《#巴別塔學院》反而大膽地假設:如果語言本身就是強權國家征服世界的工具、而非結果,那麼世界的樣貌會由此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