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軟體工程師對於Dcard裁員的一些看法
方格精選

作為軟體工程師對於Dcard裁員的一些看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本週(2024/06)知名社群平台「Dcard」爆出裁員。

我們不是業內人士,但對於背後的原因感到好奇,因此做了以下的推敲,僅供參考。


1.產業面的威脅-競爭壓力與市場威脅


Dcard 作為本土社群平台,競爭對手不僅限於台灣市場,還包括全球性巨頭如抖音、小紅書、YouTube、Threads,以及 X(前 Twitter)。每一款應用程式都在爭奪使用者的時間與注意力,這對任何社群平台都是極大的挑戰。


此外,AI 時代的快速發展更進一步加劇了這種競爭。舉例來說,Meta 執行長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近日宣布,將斥資近 90 億美元投資 AI 晶片與基礎設施,並訓練下一代語言模型 Llama 3。此舉旨在進一步優化旗下產品(如 Facebook、Instagram、Threads)的推薦系統,幫助平台更精準地抓住使用者的喜好。


對比之下,Dcard 作為本土平台,資金與技術實力無法與國際巨頭匹敵,因此只能專注於本地市場。然而,如何提升用戶黏著度、打造差異化優勢,依然是重要課題。


Dcard作為一個本土軟體公司,資金難以跟國際大廠抗衡,因此只能將目標放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台灣論壇」。


2.服務面的差異與不足


Dcard v.s. PTT

Dcard最大的特色算是「匿名發文」。


Dcard 的匿名發文功能為其一大特色,讓用戶能自在分享。然而,匿名性也帶來問題,最直接的例子即是平台上過多幻想文(唬爛文?),可能引發用戶的不信任與反感。


舉例來說,學生瀏覽 Dcard 的科技或股票版時,可能會被過度誇大薪資或投資成功案例誤導,從而對現實產生不切實際的期望。


相較之下,PTT 雖然面臨流量下降、用戶老化的問題,但仍有不少高品質文章產生,為其保留了一定的忠實用戶群。


Dcard v.s. Threads

Threads強項就是演算法很強,不斷推薦文章,讓用戶一篇接一篇滑下去。對創作者來說,即使原本追蹤數不多,只要文案夠好,也有機會獲得大量的曝光。


而 Dcard 採用傳統的分類看版設計,細緻的分類雖有助於內容組織,但可能限制了文章的曝光機會,對創作者的吸引力相對較低。


因此相對於Thread的精準推薦,Dcard難免讓人覺得較單調。順帶一提,方格子的文章雖然也有許多高品質的文章,但推薦文章的系統還需多多加油!


3.技術面的改變-AI工具對科技業的影響


AI 工具的快速進步正在重新塑造科技產業。舉例來說,過去培養一位成熟的後端工程師可能需要 1 至 3 年時間,但現在一位初級前端工程師借助 AI 工具(如 ChatGPT)就能迅速掌握後端技術。這使得部分初級工程師的工作被優化甚至取代。


對 Dcard 而言,裁員或許與此趨勢相關。在 AI 的輔助下,可能僅需較少的工程師即可完成相同的工作量。舉例來說,過去需要 2 名資深工程師加 3 名初級工程師的團隊,如今可能縮減為 2 名資深工程師和 1 名初級工程師。


未來科技業的趨勢是「初階的Coding工作會漸漸被AI取代」。


個人反思:AI 的機遇與挑戰


AI 的出現不僅改變了科技業,也提醒我們需積極應對這場變革。


作為現代工作者,我們的機會點是比過去能夠快速獲取資訊,應將 AI 視為助力而非威脅,透過 AI 工具持續學習新技術、提升自我價值,專注於更具創造性與挑戰性的工作!


畢竟人生是一場無限賽局,共勉之,謝謝大家。

avatar-img
EMO先生的沙龍
158會員
64內容數
本專題主要放一些投資理財方面的個人研究,投資理念偏向價值投資,習慣從產業的角度、產品營收佔比分析公司體質,近期研究的主題著重於: (1)半導體產業鏈:IC設計、IC製造、CoWos (2)重電產業鏈:台電強韌電網、智慧電網計畫 (3)營建股追蹤:隆大、新美齊、憶聲、順達、名軒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EMO先生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選擇工作時,不僅要關注薪水的高低,還要考量工作環境和自身技能的匹配程度。文章探討了知識、技能和環境對於職業選擇的重要性,並強調了稀缺性和成長性的工作對於未來職涯發展的影響。這篇文章旨在幫助求職者從多方面思考,做出更明智的職業選擇。
本書由精神科醫生樺澤紫苑撰寫,介紹最新的科學研究成果,提供延長健康壽命的方法。內容涵蓋改善睡眠質量、運動的種類及其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心理彈性以面對壓力。作者強調,良好的生活習慣,如適量運動和足夠睡眠,對於促進身心健康至關重要。透過這些方法,每個人都能有效提升生活品質,得到更健康的生活。
科技業工作者在高壓環境下,易受自律神經失調影響。文章介紹了自律神經的作用,長期緊張的影響,以及避免自律神經失調的方法。提醒讀者關注自身身心狀態,並給予改善建議。
在選擇工作時,不僅要關注薪水的高低,還要考量工作環境和自身技能的匹配程度。文章探討了知識、技能和環境對於職業選擇的重要性,並強調了稀缺性和成長性的工作對於未來職涯發展的影響。這篇文章旨在幫助求職者從多方面思考,做出更明智的職業選擇。
本書由精神科醫生樺澤紫苑撰寫,介紹最新的科學研究成果,提供延長健康壽命的方法。內容涵蓋改善睡眠質量、運動的種類及其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心理彈性以面對壓力。作者強調,良好的生活習慣,如適量運動和足夠睡眠,對於促進身心健康至關重要。透過這些方法,每個人都能有效提升生活品質,得到更健康的生活。
科技業工作者在高壓環境下,易受自律神經失調影響。文章介紹了自律神經的作用,長期緊張的影響,以及避免自律神經失調的方法。提醒讀者關注自身身心狀態,並給予改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