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012|為什麼「こだわり」不能簡單翻譯為「拘泥」或「堅持」?

J012|為什麼「こだわり」不能簡單翻譯為「拘泥」或「堅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紀錄「自己的審美(こだわり)」吧!」


「看劇的時候,紀錄與收集符合自己審美(こだわり)的點吧!」


這兩句話,節錄自日本作家井上新八[1]的著書,


《「やりたいこと」も「やるべきこと」も全部できる! 続ける思考》[2]的第218頁。


こだわり這個日文字,


有「拘泥」的意思,也更有「對事物的堅持」,


表達一種專注追求理想,品質,價值的精神 [3]。


我理解那種追求卓越,


或者說追求自己心中理想的那個形象的堅持,


但我一直覺得こだわり翻譯成「拘泥」或者「堅持」都不是那麼貼切。


而今天讀到井上新八寫到的「紀錄「自己的(こだわり)」吧!」時,


我獲得了如何翻譯こだわり的啟發:


こだわり,其實指的就是「你對事物的審美」。


我們都喜歡美的東西,


而現實的事情不夠美,我們會試著去改變,


試著讓事情往你心中覺得的美去靠近。


這是一種堅持,也是一種拘泥,


兩者在追求的,其實就是「審美」。


而每個人的審美不同:


一個人覺得很好聽的歌曲,另一個人覺得很吵很刺耳;


一個人覺得很好吃的餐點,另一個人覺得乏味無味。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審美,都有自己覺得好的事情。


而書上建議你可以把「符合自己審美的東西記錄下來」,


這些紀錄,不只能幫助你更認識自己,


還可以去推廣你的審美,讓更多人看見,


如此你有更多機會遇見遇你有相同審美的人,


甚至進一步形成社群。


把你的こだわり記錄下來,


接著在網路社群媒體上分享吧!


Reference

[1] https://note.com/shimpachi88/

[2] https://www.kinokuniya.co.jp/f/dsg-08-EK-1607198

[3] https://www.facebook.com/wangcolaneko/posts/2487163271315984/

avatar-img
王啟樺的沙龍
558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分支與合併 Branching and Merging[1] 。 這裡提供一個很有趣的說法, 就是理解「分支 Branching」最好的方式, 就是把它理解成「上下文 Context」。
社群媒體上, 常常會看到有些人說「我也是這麼想的」, 「你說的大概就是我想的那樣」。 一開始還會覺得, 這些人是來馬後砲,是想不懂裝懂, 看了 Scott 這兩句話後, 我才發現, 可能真的大部分的人,都不會有自己的意見。 而且大部分的人沒有自己的意見以外, 有些人還會站隊站出優越感。
目前,「AI代理人 AI Agent」這個字, 大概就是指人類如何與「大語言模型 (Large Language Model; LLM)」互動。 而在Micheal Lanham 的著書,《AI Agents in Action》的第一章[1],提到了四種人類與大語言模型互動的方式:
我現在感覺到台灣人天生有個盲點, 就是不會引用資訊來源。 2024年6月24日。 我開始使用新設計的「寫作日曆 Writing Calendar」, 來記錄每天產出的短文。 目前採用的短文良品標準, 是內文在300-600個中文字的長度, 並且內文中提到的觀
「01 需求方是誰? 02 需求方想要什麼? 03 滿足對方欲求的供給方是誰? 04 供給方有什麼先入為主的觀念? 05 新概念是什麼? 06 新概念能提供的價值本質是什麼? 07 因為這個新概念,需求方與供給方達到的新的理想關係是什麼? 08 理想的新業態是什麼?」
之前我會想完成每天寫下的工作目標, 但最近不再堅持完成, 而是把工作目標當作一個啟動的方向, 而具體進展如何, 就用筆記記錄就好, 不用真的每一個都完成。 有記錄的話, 未來要重看重整都有個依據, 有記錄的話, 自己每天的知識產能, 都能夠有很具體的度量。
分支與合併 Branching and Merging[1] 。 這裡提供一個很有趣的說法, 就是理解「分支 Branching」最好的方式, 就是把它理解成「上下文 Context」。
社群媒體上, 常常會看到有些人說「我也是這麼想的」, 「你說的大概就是我想的那樣」。 一開始還會覺得, 這些人是來馬後砲,是想不懂裝懂, 看了 Scott 這兩句話後, 我才發現, 可能真的大部分的人,都不會有自己的意見。 而且大部分的人沒有自己的意見以外, 有些人還會站隊站出優越感。
目前,「AI代理人 AI Agent」這個字, 大概就是指人類如何與「大語言模型 (Large Language Model; LLM)」互動。 而在Micheal Lanham 的著書,《AI Agents in Action》的第一章[1],提到了四種人類與大語言模型互動的方式:
我現在感覺到台灣人天生有個盲點, 就是不會引用資訊來源。 2024年6月24日。 我開始使用新設計的「寫作日曆 Writing Calendar」, 來記錄每天產出的短文。 目前採用的短文良品標準, 是內文在300-600個中文字的長度, 並且內文中提到的觀
「01 需求方是誰? 02 需求方想要什麼? 03 滿足對方欲求的供給方是誰? 04 供給方有什麼先入為主的觀念? 05 新概念是什麼? 06 新概念能提供的價值本質是什麼? 07 因為這個新概念,需求方與供給方達到的新的理想關係是什麼? 08 理想的新業態是什麼?」
之前我會想完成每天寫下的工作目標, 但最近不再堅持完成, 而是把工作目標當作一個啟動的方向, 而具體進展如何, 就用筆記記錄就好, 不用真的每一個都完成。 有記錄的話, 未來要重看重整都有個依據, 有記錄的話, 自己每天的知識產能, 都能夠有很具體的度量。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這是帶有惡意的詛咒信性質虛構怪談。 這是虛構的創作故事,大家看看就好噢~原故事為知名怪談「昔田舎で起こったこと」 (完整故事如下‼️) 這是第一次跟人講這件事,如果有空的人就看看吧。 先說好,文章很長,文筆也可能很爛,沒有任何情色內容。 而且我大概不會回覆,我真的沒有太多時間。
在古道具展看到一顆像哆啦A夢一樣可愛的鈴鐺,當下覺得「啊這也太可愛了吧」,毫不猶豫就買回家。 誰知道,自從它來到我家,夜裡有時候就會聽見鈴聲響起……像是從那天起,就有什麼東西悄悄跟著我了。 這次我乾脆把這顆詭異的鈴鐺,做成哆啦A夢風的項鍊,自己都越來越有感情。 結果在家裡戴著走廊上走來走去
東京一棟45年歷史公寓的房東將租金調漲近三倍,引發住戶不滿。新房東A公司為一家疑似空殼公司,似乎想以高租金驅逐住戶。文章探討了日本租賃法律對房客的保護,以及房東不合理漲價的案例,並提及該地區的都市再開發計畫。
這是帶有惡意的詛咒信性質虛構怪談。 這是虛構的創作故事,大家看看就好噢~原故事為知名怪談「昔田舎で起こったこと」 (完整故事如下‼️) 這是第一次跟人講這件事,如果有空的人就看看吧。 先說好,文章很長,文筆也可能很爛,沒有任何情色內容。 而且我大概不會回覆,我真的沒有太多時間。
在古道具展看到一顆像哆啦A夢一樣可愛的鈴鐺,當下覺得「啊這也太可愛了吧」,毫不猶豫就買回家。 誰知道,自從它來到我家,夜裡有時候就會聽見鈴聲響起……像是從那天起,就有什麼東西悄悄跟著我了。 這次我乾脆把這顆詭異的鈴鐺,做成哆啦A夢風的項鍊,自己都越來越有感情。 結果在家裡戴著走廊上走來走去
東京一棟45年歷史公寓的房東將租金調漲近三倍,引發住戶不滿。新房東A公司為一家疑似空殼公司,似乎想以高租金驅逐住戶。文章探討了日本租賃法律對房客的保護,以及房東不合理漲價的案例,並提及該地區的都市再開發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