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大家好!我是阿牛哥!臺派的很多人說,臺灣是一個獨立的民主政體,但至今無法成為一個正常的國家。究其原因是中華民國,或者是說中華民國憲法跟臺灣,實際上有著不可磨滅的鴻溝。也因為這樣,我們賴總統,才會在總統候選人辯論裡面說,「中華民國憲法對臺灣是災難」,雖然他還是當選了,我們中華民國總統就是了(彩條)。
臺灣無論是修憲,或是立憲的相關討論,基本上都指向了,對我們中華民國的存在產生質疑,是凸顯了他們對臺灣身份的渴望。而以此建黨的民進黨,他們的黨綱就明確寫上,「建立主權獨立自主的臺灣共和國」、「臺灣本應就此主權獨立之事實制憲建國」。雖然後續有臺灣前途決議文,並且因應輿論,暫時凍結了臺獨黨綱。所以臺灣國際地位正常化,依然受到中華民國憲法,一中原則的影響,那麼問題就來啦!如今是我們的賴總統執政,那他會不會推動修憲,把這個他認為是災難的憲法,重新給修正過來呢?
但要講這個問題,我們就必須從,我們號稱「臺獨金孫」的立場來講,所以也是從所謂「臺派」的思考脈絡,這樣才能最好的去推論他的想法,我們就從臺灣跟中華民國的糾纏開始說起。
要說到臺灣跟中華民國的糾纏,可能要先講一下社會人文學科,不得不讀的一個經典《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就如同作者安德森所指出的,民族之所以是想像的,是因為即使在最小的民族的成員,也從來不認識他們的大多數同胞,並和他們相遇,甚至聽說過他們。不過他們相互連結的意象,卻活在他們的心中。共同體的成員可能永遠不會面對面,認識每一個其他成員。
他們卻可能因為相似的利益,或者認同他們自己為相同民族的一份子。民族成員在他們心中,存在親密的心理意象:最簡單的例子,當你的「想像共同體」參與,參加奧運之類的比賽,成功奪牌之後,你會與你其他認同中華台北的人,分享同一民族的感覺,一起以這個民族為榮耀。 最後,民族是一個共同體,是因為儘管在每個民族內部,可能存在普遍的不平等及剝削,民族總是被想像成一個深刻的、平等的同志情誼。最終,正是這種友愛關係,在過去兩個世紀裡面,驅使數以百萬計的人們,甘願為民族去屠殺或從容赴死。
那我們先知道了這些,就可以來討論一下,為什麼臺灣至今,無法成為一個正常的國家,是不是臺灣人,不知道自身的民族、國家的歷史,而產生了民族、國家認同混淆。所以要講臺灣跟中華民國的關係,還是要回到歷史脈絡當中梳理才是。
中華民國是1912年,在中國大陸誕生的,當時日本統治臺灣進入了第13年,而臺灣人民從上到下,反抗殖民統治的武力抵抗,也還持續在進行著。中華民國的誕生,對殖民地的臺灣而言,或許會有種虛幻的民族主義情感,或有對建立共和國的自由、民主思潮的嚮往。
但不可否認的,在日本時代的後期,臺灣人接受現代化的洗禮。日本對臺灣的經營建設,讓臺灣具備了現代化國家的模型,這也對日後臺灣的經濟發展,打下了根基。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投降。10月25日,中國戰區蔣司令的代表陳儀,接受臺灣總督安藤的投降,臺灣暫時由中國托管,這是臺灣人第一次見識到,中國人的真實面貌。在二二八事件以後,部份臺灣人對祖國的情愫,由幻滅轉成徹底絕望。他們認為臺灣已經淪為,一個逃亡政權的殖民地了,而殖民政權殘酷的鎮壓手段,在臺灣史學家的筆下也躍然於紙上。
1949年10月1日,中國共產黨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布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滅亡。蔣介石一路逃到臺灣,國民政府軍隊佔領臺灣。蔣介石發表聲明,中華民國遷都臺北。蔣介石的中華民國,失去了大陸,佔領臺澎、保有金馬,施行獨裁高壓統治,隨著蔣經國的過世而告結束,但中華民國的體制,並沒有因此而終止。
在臺灣獨立、以及黨外人士的努力抗爭下,結束了兩蔣時代的高壓統治。之後經歷了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四位民選總統、三次的政黨輪替,臺灣也實現了高度民主化。中華民國也一直存在至今。但是臺灣的主權,究竟應該歸屬誰呢?是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終結兩蔣高壓統治的臺灣人?還是遷都臺北的中華民國政權呢?
「中華民國」(Republic of China)的英文直譯,就是「中國的共和國」,1996年以前,只有「共和」的名,沒有「共和」的事實;準確的說,是國民黨的「黨國」;1996之後,是有「中國」的名,但沒有「中國」的事實,因為實際的疆域只有臺澎金馬。所以這就讓臺灣地位未定論,至今仍然爭論不斷。
中華民國在國際上,現在只有12個邦交國。臺灣國際地位未定論,讓我們沒辦法以「臺灣」的身分,來參加各種國際組織、以臺灣的名義,跟其他國家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雖然就算我們想,可能也做不到就是了(彩條)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投降,臺灣暫時由盟軍中國戰區接管。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表示:「在對日和約簽定之前,臺灣仍屬於盟軍總部」。這是美國官方,第一次公開表明臺灣地位未定。
1952年,舊金山合約生效,日本放棄對臺灣的一切權利。但日本並沒有把臺灣割讓給中華民國,中日和約的簽訂,也承認了這一點。日本認為,有關臺灣歸屬的問題,應該是由同盟國決定才是。
1954年10月,美國國務卿杜勒斯,在給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報告中說:「日本從未把福爾摩沙,以及澎湖的主權割讓給中國。日本放棄了主權,但讓未來的主權處於未定狀態。因此美國作為日本的主要戰勝國,對這些先前的日本島嶼,有尚未處理之權益。
1954年12月3日,中華民國政府跟美國政府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的國際條約;1980年,美國國會通過《臺灣關係法》,來取代《中美共同防禦條約》。2024年美國更通過了,《2024國安補充撥款法案》,其中有19億美元指定美國國防部,用於協助臺灣及區域夥伴國家。為軍援臺灣以及強化美國,在印太區域維持和平穩定,挹注了關鍵的財政資源。最近還有跨黨派議員,提出新的挺臺法案,將推動訂定《臺灣安全法》。但講了這麼多外在的因素,現在讓我們看回臺灣的部份吧!
無庸置疑,臺灣主權應該歸屬於臺灣人民,即使臺灣地位未定,臺灣的人民一樣享有,國際人權公約所賦予的「自決權」,決定臺灣的政治地位。當然你怎麼想是你怎麼想,別人怎麼想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彩條)
1996年到現在,臺灣多次舉行總統選舉,兩次實現政黨輪替。這在所謂的「臺派」解讀之下,每一次總統大選、每一張選票,其實都是臺灣人民,在實踐跟捍衛,「臺灣獨立」的現狀。
而這些「臺派」人士認為,中華民國憲法在「一中架構」之下,這部憲法對臺灣,只會造成毀滅性的災難,更甚至會讓臺灣,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因為這些極有可能,陷入中共「一中原則」的陷阱,讓臺灣變為中國的內政問題,給中共提供名為「統一」,實為併吞臺灣的國際法依據。
1955年的一江山島戰役、1958年的八二三砲戰、2022年的環臺軍事演練,從毛澤東、鄧小平到現在的習近平,併吞臺灣一直是中共的目標。習近平甚至把併吞臺灣,作為尋求歷史定位,一個復興中華民族的小目標。
在這個過程裡面,「臺派」認為真正的「護國神山」,不是「中華民國憲法」,而是《中美共同防禦條約》,以及後來的《臺灣關係法》。
以上這些,不會因為不同政黨執政就改變。而賴清德作為總統候選人、作為總統就不得不考慮。所以賴清德執政期間,會推動修改憲法嗎?如果可能的話,那答案是肯定的!接下來就讓我們來聊聊賴桑吧!
讓我們看看年輕時的德哥,這張照片是1997年,7月22日舉行的國民大會上,賴清德用異體字高舉,臺灣獨立萬歲的手舉牌。即使到了2014年,賴清德在臺南市長的任內,訪問上海時也大談臺獨的主張。說固然臺獨是民進黨的主張,可是在程序上,完全尊重臺灣人民的主張。2017年在臺南市議會,提出「親中愛臺」。不只是愛臺灣,也是向中國伸出友誼的小手手,透過交流來增進瞭解、理解、諒解、和解跟和平發展。但德哥的善意沒有得到回應。面對中共近年咄咄逼人的態勢,「親中愛臺」也變成了「抗中保臺」。
德哥毫不掩飾自己,是臺獨的政治工作者,也是務實的臺獨主義者。多次公開宣稱,臺灣已經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了,它的名字叫中華民國,跟中國互不隸屬,不必另外宣布臺獨。他還表示:臺灣前途由2300萬人民決定。在宣佈參選總統以後,德哥「抗中保臺」的主張,也轉向「和平保臺」,以期待能得到更多臺灣人民的支持。
德哥剛從政就高舉,臺灣獨立萬歲的使命,再從「親中愛臺」、「抗中保臺」,到作為總統候選人提出的「和平保臺」,這些主張看似有所改變,但是在這當中,臺灣主權獨立的立場卻沒變。「不必另外宣布臺灣獨立」是務實,「臺灣前途由2300萬人民決定」,這則是在等待時機。那講完了德哥的立場,現在我們來講一下,在他執政期間會不會修憲吧!
所以在德哥執政的期間,他會修改憲法嗎?他肯定是想!但他不會這樣做!因為時機還沒到。而且再說根據臺灣要修憲的門檻,可能非常的難啊!
修憲派希望通過,「修憲、正名、獨立」,在憲法層面上跟中國徹底脫鉤,反對跟中國在政治上合併。最後透過公投達成,法律上的臺灣獨立,並申請加入聯合國。這樣的主張,獲得民主進步黨、時代力量、綠黨、基進黨部分人支持。而民調也顯示,支持這種主張逐年增加。
2013年10月,TVBS公布的統獨立場民調顯示,應維持現狀的有64%;傾向獨立的占24%;傾向統一的只占7%。
2021年10月,聯合報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顯示,盡快獨立占18%;維持現況再獨立占16%;永遠維持現狀占51%;維持現狀再統一占6%;盡快統一占4%;無意見占3%。統獨之間都有激化的狀態。
而不同時期的民調,其實也有所差異,但從1990年代,修憲跟總統直選以後,支持臺灣獨立的比例緩步微升、而且通常穩定高於支持統一的比例;同時低於支持維持現狀的比例。所以我們的德哥,正在等待一個時機,時機成熟才會發起修憲,或者制憲的選項,讓2300萬的臺灣人,決定臺灣的前途。但在德哥的任內,我看時機應該是很難成熟就是了。
好了!這集的賴清德會修憲嗎就講到這裡了。如果你喜歡這集節目的話,歡迎幫我們按下訂閱並且分享出去,如果有能力的朋友,也可以加入我們的會員,或是按下超級感謝啊!另外我們的DC群已經開放囉!歡迎大家一起進來聊天就是了。我的學習筆記,我們下次見囉,Bye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