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在美國當面試官還真麻煩:與工作無關的通通不能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網路上滿山滿谷都是教人如何應對工作面試的教戰手冊,但很少看到教人如何面試別人、做一個專業又「合法」的面試官──面試官還有什麼地方能「不合法」的?當然有,這在美國不是小事,弄不好公司可能會被告。因為國情和文化的不同,這種訓練對來自亞洲國家的工作者而言格外重要,卻也往往更匱乏。

我不太喜歡「面試官」這個中文字眼,因為面試你的人並不是什麼「官」, 那給人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這種想法顯得挺有奴性的。面試是互相審核,誰也沒有比誰大。如果一定要談官階,面試者可能比面試官還要高。但礙於多數人習慣此一中文用語,我們就姑且把面試別人的稱為面試官,把應徵者稱為面試者。

raw-image

這個話題太枯燥,我不想插一些枯燥的照片,所以照片與主題無關,全部是火車。

一句常見社交用語也可能被告?

我第一次在美國當菜鳥面試官時還是職場新鮮人,只知道怎麼應對面試,沒學過「面試別人」的技巧。當時不了解美國文化,也不了解這方面的忌諱。那個時代台灣還公然限制性別、籍貫、年紀及婚姻狀態,雙方文化差異極大。到了美國基本常識我也有,不能問的不會丟人現眼,但最後卻在聽起來完全無害的社交對話中失守。 

當時我們招聘工程師,我跟老闆一起面試應徵者,過程也還算專業。結束後送他出去,在大門口握手道別,我順口說了一句:「我來自台灣,你呢?」我聽得出他的口音不是在美國土生土長,當時純粹只是想活絡氣氛,心想面談結束總該社交一下。對方還沒回答,旁邊的經理立刻糾正我:「對不起這個你不能問」,並對應試者說可以不要回答。

那人很客氣地說「沒問題,我來自伊朗。」我很懊惱, 沒想到這個也不能問,一路只想小心翼翼做好面試官的角色,最後仍是陰溝裡翻船。此後再當面試官,我內心總比面試者還緊張。我代表公司形象,一個小小的無心之言,都可能讓一切毁於一旦。 

「你來自哪裡?」 這句話在台灣面談不會有問題,在美國卻是大忌。那還是 30 多年前。今天法律限制更嚴謹,有些話如果問了不但不得體,還可能違法。面試者要在這方面見縫插針非常容易,美國有一大堆靠「職場歧視」生存的律師無時無刻不歡心鼓舞地等著生意上門。

raw-image

在這個大熔爐裡,「來自哪裡」這句社交用語在生活面很平常,但是這個「平常」卻不能介入面試,因為那可能扯上歧視。上述那個例子面試者來自伊朗──那是跟美國有深仇大恨的國家,這些都可能成為面試官的心理負擔。

到底還有哪些問不得? 

還有哪些是不能問的?公司的訓練課程談到面試有哪些人身隱私與特徵不能列入考量,當然也不能問,算起來共列舉了近 20 項,其中大部分都不合法,小部分是内規;有些是人盡皆知,也有些即便在職場混了這麼久還是令人不免吃驚。

人盡皆知的包括:年紀、膚色、人種、宗教、 性別 (外觀上或自我認定上)、性傾向、政治傾向、是否懷孕……這些在美國都是家喻戶曉的普通常識,絕對不能問。

可能會令你吃驚的則包括:來自哪個國家、祖籍、身體健康狀況、是否有殘疾、身體特徵(比方身高體重)、婚姻狀況、家庭狀況、未來生育計劃、兵役狀況以及目前薪水。也許你下巴已經掉了一半:來自哪、當兵沒以及薪水都不能問?是的,如果問了可能觸法帶來大麻煩。

這背後的精神非常簡單:可能會誘導對方曝露遭受歧視的資訊,面試官都無權知道。同樣的問題在不同的文化可能只是隨口一問,甚至有點和善,但在美國面識這些都極度敏感,就跟上面伊朗人的例子一樣,連寒暄用語都受限制。比方「家住哪」法律雖未明確規定,但公司内規卻限制。

raw-image

住址背後透露的訊息 

在台灣你問面試者住哪裡, 對方回答新莊或淡水,通常不會有正面或負面的影響,也不至於成為忌諱。同樣的問題在美國就可能暗藏玄機──美國好區、壞區、富區、窮區、黑人區、白人區,壁壘分明。只要說出住哪一個城市,背後立刻顯示出一堆影響公平的資訊。

如果兩位應徵者其他條件相同,一位住好區,另外一位住高犯罪區,請問哪一位處於比較有利的地位?我們可能嘴巴說那對選人沒有影響,但下意識還是選了那位「比較安全」的應徵者。這偏差也許只是一瞬間,也永遠不會有人知道──但正因為沒有人知道,那瞬間的決定就更容易趨於草率,所以最保險的做法就是不要知道。

此外矽谷很多人住在兩個小時車程以外,如果問了住哪最後沒有雇用,他是否可以合理懷疑是因為家住太遠,怕通勤影響到工作?居住在哪裡和工作本身不應有關聯,通勤是個人選擇,不應該跟工作內容綁在一起,更不應該由雇主來擔憂……這就好像擔憂女性將來生了孩子不能專心工作怎麼辦?那不關你的事,那份擔憂不僅透露歧視,更嚴重違法。雇主最多只能提醒,這份工作必須親自到辦公室上班,其他廢話就不能多說。

為了表示專業,面試者也無須透露家住哪裡──奉勸如果履歷上有住址不如移除,那是多餘而且突顯不專業。這年頭約面試都用 Email 或手機,沒有必要知道住址──那是隱私不必提供。 

raw-image


那些「關你屁事」的問題也通通不合法

那麼為什麼薪水也不能問?雇主用這項資訊決定給你加幾趴不是很方便嗎?薪資史在加州之所以不合法,背後的精神是:薪資應該跟市場價值及能力相關,跟目前賺多少無關這條法律是保障薪資起步低的人能公平競爭,不至一輩子吃悶虧不得翻身。加州甚至規定職缺必須公布薪資範圍,就像商品必須標價一樣,不能有「面議」這種有耍詐嫌疑的行為──​​​​​​​這跟商品不標價沒兩樣。

至於是否當過兵、服役時在哪個單位之類的問題,也是美國獨特的禁忌。美國動不動就出兵參戰,在世界上到處留下戰爭遺跡,偏偏它又是大熔爐,任何宗教、人種都可能碰上。如果應徵者曾參與兩伊戰爭,而面試官是對美參戰兩伊不滿的伊斯蘭教徒,這背後也可能產生不公平待遇。這一切都是為了保護應徵者,哪怕他來自敵國。

至於結婚沒有、配偶在哪裡工作、家裡有些什麼人、有幾個小孩、有沒有長者需要照顧、將來打算生幾個小孩之類聽起來像是關懷的假話,在美國都是嚴重違法。若不小心問了又沒有錄用,公司可能很快就會收到對方律師通知。面試官真問了這些,肯定也會被公司開除。

raw-image

阿拉斯加的鐵道開路先鋒 - 鏟雪火車頭

真實問錯話的代價

下面是不久前聽到周邊朋友親身碰到的真實例子。

醫院徵求護理師,一共有 4 位面試者,大家都選中最強的那位。後來發現有一位面試官在面試排名第二的人選時,問了一句:「面對這樣的衝突,你要如何在工作與家庭之間取得平衡?」這句話本身以美國的標準已經不妥,更大的是問題出在引發這句話的前題是:應試者強調家中有一個身心障礙的幼童需要長期照顧,她善於護理,有足夠的經驗與信心面對工作需求。這是她自己主動透露的情況,卻成為引發面試官合理追問的無心陷阱。

經過討論,人事部門說別無選擇,必須雇用那位排名第二的,不然可能有法律風險。這樣一個合情合理的無心對話回應,卻造成這麼重大的衝擊,也造成那位原本應該被錄取的成為池魚之殃。所以身為面試官,如果碰到對方主動透露一些不應該知道的情節,最好的方法就是避開話題不要追問。反過來說,如果面試官問了不該問的問題,面試者也沒有必要翻臉,對方可能只是個不了解美國文化的菜鳥。最好的方法就是禮貌地回答 : 我覺得那跟我的工作能力沒有關係──把難堪還給他。

raw-image

從這些枝微末節中也不難看出,身為面試官必須多麼步步為營才能保持專業而不觸法,在美國職場做一個稱職的面試官可能比你想像的要難。

此外我也聽說過台灣有企業要求員工入職前提供健康檢查證明,在美國,健康屬於絕對的個人隱私,雇主不能知道,更不能作為雇用的依據;2018 年起,加州雇主甚至不得詢問應徵者是否有犯罪前科

不問年紀,只問能力

最後要談到在美國最忌諱,但在很多亞洲國家卻公開談論的職場隱私:年紀。

在美國用年紀決定一個人的資格,無論是聯邦或是地方,都是嚴重的歧視。進入工作崗位之後,主管也不能打聽年紀,公司更不能規定到了「若干歲數」就必須退休。

不久前跟台灣知名外商公司的朋友聊天,提到他們規定 65 歲就一定要退休,我問公司怎麼知道誰滿了 65 歲?朋友很天經地義地回答,這些不都是公開的資訊嗎?就連《勞基法》也規定年滿 65 歲可「強制退休」, 這還包含未滿 65 歲,但出現身心障礙而不能勝任工作者。

在美國這已經觸犯了幾項法條:第一,年紀是受保護的個資,公司必須加以保密,除非職務必須沒有任何人有權知道,包括主管;第二,年紀不能做為雇用或去留的考量;第三,這叫歧視身心障礙。

raw-image

徵才廣告不能「暗示」年齡要求

曾經在新創公司的網路徵才文案中,看到一句很輕鬆但不合法的話──「我們徵求年輕有幹勁的工作夥伴」,這種徵才條件在台灣新創界想必很正常。我寫了 Email 請他們解釋「年輕」的定義是多少歲,立刻就收到人資主管回文道歉說完全是筆誤,他們的意思是心智上的年輕,絕對沒有年齡的限制,回頭再看廣告已經移除。這就是美國職場對於年齡的敏感度。如果當時把廣告截圖送到加州勞工局,他們麻煩就大了。這是 20 年前的事,今天只可能更嚴重。

美國人不只是在法規上保護年齡,實質上也不在乎年齡而在乎能力跟經驗有些知名科技公司把年齡當資產,裡面到處可見白髮蒼蒼的老工程師。著名電視台主播超過 70 歲一樣穩坐寶座,不會一到年紀就換上年輕漂亮的新主播。這都是以經驗掛帥,而不以年紀定生死。

有人或許會問:公司總會有人知道你的年紀吧?當然,但那並不代表主管可以知道,也不代表可以成為公開資訊,更不代表可以成為管理的武器。員工的個資受到《個資法》保護,不會因為官階大就有權知道。

raw-image

去年聖誕節,大老闆自己掏腰包買禮物寄給團隊每一個人,為了這一點他還請我們私下提供住址。如果是公發文件,一切都得經過人資部門處理,主管仍舊看不到個人住址。那位裁員時掌管生殺大權的主管,連團隊的住址都不知道,也不能跟人事部門索取。這很公平,公司賦予這麼大的權力,當然不能提供不必要的資訊造成執行上的偏差。

這也造成主管跟底下的「年長員工」聊天都得特別小心,不能在話語間談到年紀,不然哪天裁員的時候就很可能被告。

不知年紀如何「汰舊換新」?

當然從實務面來說,任何公司都必須有一套汰舊換新的機制,不然豈不都成了養老院?這套機制就是用「薪資和職位之間的平衡」決定是否汰換,而不是靠年紀。公司砍了資深員工,你可以說是因為年紀大,但也可以說因為薪水高過職位所需。只要有本事,一路做到 70 並不稀奇,只要公司還重用,要不要退休是個人選擇。企業不把年紀當障礙,而當作資產──​​​​​​​直到薪水超過資產價值為止。這很勢利,也很合理。

raw-image

不能高唱平權,卻又縱容職場歧視

職場面試反映出不同文化對於基本人權的實踐。要尊重基本人權,就不能高喊著平權,卻縱容職場歧視與僱傭偏見,剝奪勞工權益。平權是條艱辛漫長的路,沒有捷徑,今天不爭取,明天就得繼續接受歧視。

美國對職場的法律限制這麼多,而且還越來越嚴,為的就是給予每一個人平等機會,以真實能力競爭──這不就叫做「人盡其才」嗎? 幾十年來他們沒有歌頌這美麗的名詞,卻早已根深蒂固地執行著。美國真正的文明並不在於科技,而在它近乎挑剔地去追求最微小的平等。如果沒有這樣根深蒂固的公平機制,我們這些來自海外的學生,又有幾個能夠通過有偏見的面試?

如果沒有這樣根深蒂固的公平機制,今天的 Google、微軟與 IBM 又哪輪得到印度人當 CEO?

raw-image



原文出自我的換日線專欄


avatar-img
6.9K會員
202內容數
全世界都是向 Google 看,向臉書看,沒有人往矽谷的另一邊看。所以我要帶你看矽谷很少有人知道的另一面。矽谷不是你想的那樣。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鱸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時候三個字母就是一場戰爭,戰敗的人也許戰勝了。
毒品、針頭、糞便、房價早就讓很多人想找藉口逃離舊金山⋯⋯終於,遠端工作壓垮了這隻駱駝。傳統的美國夢現在意外出現了2.0版本:你可以住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繼續淘矽谷的金。
在家工作四個月之後,工作與休息的界線越來越模糊,我也開始感到疲憊。我們彷彿過著永遠都是黃昏的日子。
微軟的視窗系統曾經改變了40億人的科技文明,但比爾蓋茲決定要用馬桶去繼續改變 26 億被視窗遺忘的人。
去年臉書的聖誕趴花了一百八十萬美金。矽谷一年比一年誇張的聖誕趴已經成為企業在社群媒體大量傳播的「免費廣告」,科技公司也已經變成了下一個好萊塢。
「說話」是我們從來沒有學過的生存技巧。如果你只憑技術成功走完矽谷路的上半場,很好──但也很糟。糟的是下半場全部重新洗牌,而且後面都是你不會、也不敢的。過去你太乖了,所以才會成功。如果未來走不下去,也是因為太乖了。 下半場也許你該開始學壞了。
有時候三個字母就是一場戰爭,戰敗的人也許戰勝了。
毒品、針頭、糞便、房價早就讓很多人想找藉口逃離舊金山⋯⋯終於,遠端工作壓垮了這隻駱駝。傳統的美國夢現在意外出現了2.0版本:你可以住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繼續淘矽谷的金。
在家工作四個月之後,工作與休息的界線越來越模糊,我也開始感到疲憊。我們彷彿過著永遠都是黃昏的日子。
微軟的視窗系統曾經改變了40億人的科技文明,但比爾蓋茲決定要用馬桶去繼續改變 26 億被視窗遺忘的人。
去年臉書的聖誕趴花了一百八十萬美金。矽谷一年比一年誇張的聖誕趴已經成為企業在社群媒體大量傳播的「免費廣告」,科技公司也已經變成了下一個好萊塢。
「說話」是我們從來沒有學過的生存技巧。如果你只憑技術成功走完矽谷路的上半場,很好──但也很糟。糟的是下半場全部重新洗牌,而且後面都是你不會、也不敢的。過去你太乖了,所以才會成功。如果未來走不下去,也是因為太乖了。 下半場也許你該開始學壞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網路上琳琅滿目的面試準備技巧,其中不乏許多常見的表達架構,但是在面試的現場,臨陣磨槍的背誦架構,幫助大嗎? 面試的本質在於雙方了解、面試官的職責在於判斷你與公司以及職務的合適程度,因此在保持禮貌和尊重的前提下,對於自身現況盡量坦誠以告、真實反應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台灣找工作的困難和荒謬的面試經驗。作者分享了自己因為政策調整而找工作的轉機,以及面對不瞭解狀況的公司而遭遇的特別的面試經驗。文章通過生動的敘述,揭示了在台灣求職的真實困難,以及作者的堅持和幽默。文章充滿趣味和笑點,對於站在求職路上的讀者來說,將是一篇易懂且具有共鳴的文章。
Thumbnail
面試,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道門檻。這扇門的後面,或許是你夢寐以求的職位,亦或是一次新的挑戰。但在面試過程中,常常會面對一些既令人緊張又無從下手的問題。接下來,我們來談談如何應對這些常見問題,讓你在面試中從容不迫,遊刃有餘。
Thumbnail
哈嘍,大家好!今天我們要來討論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為什麼大家都不自己解決問題?」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其實背後有很多層次可以探討。 前幾天,我和朋友聚餐時,他提到了一個讓他困惑的情況。他最近在找工作,終於有家公司邀請他去面試。面試官發了一封電子郵件給他,問他什麼時候可以來面試...
Thumbnail
分享畢業時為兩場英文線上面試所準備的36道英文題目及參考答案。
Thumbnail
在面試時,應該要留意主管是否有事先篩選面試者,以及公司的真實狀況。另外,在選擇公司時,除了薪水和年終外,也應該關注彈性上下班、福利等項目。這些可以從天眼通、面試趣和Google評論中獲取信息。
應徵資訊主管時,面談可能是各家公司主試人員最頭痛的問題,要怎麼問才能問出應徵者的真才實學或真正的個性呢? 看履歷資料,似乎個個本領高強,只看證照的話,又會漏失那些真正有本事的IT人。 而更重要的是,怎麼面談才能找到對的人來幫公司呢? 文中所提任何人名及公司名,及故事情節,純屬虛構。
Thumbnail
面試時遇到一些不舒服的問題,有些公司的面試官讓人感覺很不舒服,如何適當應對這些問題,並保護自己的隱私。
Thumbnail
曾經有學生跟我分享他在準備Google的英文面試的時候, 最後面試完面試官問我學生有沒有甚麼問題想問他 ...我來詳細整理四種可以問面試官的問題類型: 👉 關於工作細節 👉 關於職務挑戰&合適度 👉 關於公司文化&願景 👉 問面試官在公司的工作經驗 有深度的問題跟普通問題都有喔~ 😆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網路上琳琅滿目的面試準備技巧,其中不乏許多常見的表達架構,但是在面試的現場,臨陣磨槍的背誦架構,幫助大嗎? 面試的本質在於雙方了解、面試官的職責在於判斷你與公司以及職務的合適程度,因此在保持禮貌和尊重的前提下,對於自身現況盡量坦誠以告、真實反應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台灣找工作的困難和荒謬的面試經驗。作者分享了自己因為政策調整而找工作的轉機,以及面對不瞭解狀況的公司而遭遇的特別的面試經驗。文章通過生動的敘述,揭示了在台灣求職的真實困難,以及作者的堅持和幽默。文章充滿趣味和笑點,對於站在求職路上的讀者來說,將是一篇易懂且具有共鳴的文章。
Thumbnail
面試,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道門檻。這扇門的後面,或許是你夢寐以求的職位,亦或是一次新的挑戰。但在面試過程中,常常會面對一些既令人緊張又無從下手的問題。接下來,我們來談談如何應對這些常見問題,讓你在面試中從容不迫,遊刃有餘。
Thumbnail
哈嘍,大家好!今天我們要來討論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為什麼大家都不自己解決問題?」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其實背後有很多層次可以探討。 前幾天,我和朋友聚餐時,他提到了一個讓他困惑的情況。他最近在找工作,終於有家公司邀請他去面試。面試官發了一封電子郵件給他,問他什麼時候可以來面試...
Thumbnail
分享畢業時為兩場英文線上面試所準備的36道英文題目及參考答案。
Thumbnail
在面試時,應該要留意主管是否有事先篩選面試者,以及公司的真實狀況。另外,在選擇公司時,除了薪水和年終外,也應該關注彈性上下班、福利等項目。這些可以從天眼通、面試趣和Google評論中獲取信息。
應徵資訊主管時,面談可能是各家公司主試人員最頭痛的問題,要怎麼問才能問出應徵者的真才實學或真正的個性呢? 看履歷資料,似乎個個本領高強,只看證照的話,又會漏失那些真正有本事的IT人。 而更重要的是,怎麼面談才能找到對的人來幫公司呢? 文中所提任何人名及公司名,及故事情節,純屬虛構。
Thumbnail
面試時遇到一些不舒服的問題,有些公司的面試官讓人感覺很不舒服,如何適當應對這些問題,並保護自己的隱私。
Thumbnail
曾經有學生跟我分享他在準備Google的英文面試的時候, 最後面試完面試官問我學生有沒有甚麼問題想問他 ...我來詳細整理四種可以問面試官的問題類型: 👉 關於工作細節 👉 關於職務挑戰&合適度 👉 關於公司文化&願景 👉 問面試官在公司的工作經驗 有深度的問題跟普通問題都有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