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轉職到新職場,入職時人資有詢問:「要不要自提勞退6%?」
不過,人資除了問你是否要自提,其實不會詳盡解釋自提的優、缺點。除了我妹曾經問過我這個問題,跟同事聊天時,我也發現很多人到了30多歲,都還搞不清楚勞退自提是怎麼一回事,更遑論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首先,先簡單的跟大家解釋台灣勞工的退休金制度。如果你是在職的勞工,雇主每個月要幫你繳三筆錢:健保、勞保和勞退。
勞保和勞退這兩筆錢,都和你退休後可以領到的錢有關,但兩者的性質不同。
勞保是一種「綜合保險」,包含生育、傷病、失能、死亡、職災等多種不同的保障。在職期間繳勞保的保費,退休後可以領勞保老年年金。可以理解為,勞保其實就是一種政府開辦的年金保險,現在繳保費,到一定年齡後可以領年金。
勞退則是一個政府幫你開辦的「退休金帳戶」,可以想像成,雇主和你每個月各自投入一些錢,由政府委託的專家幫你定期定額投資,但這筆錢要等你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才能領,不像自己證券戶裡的錢可以隨時賣掉花用。
這可能是很多人不敢自提勞退的疑慮。
但需要釐清的是如前所述,「勞保」是一種保險,其運作機制是由一群還在職場上的勞工繳錢,聚集成一個大水庫,用以支付已經退休者的老年年金。可以想見以台灣現在高齡、少子的趨勢,未來職場上的勞動人口會愈來愈少,但需要領老年年金的退休者卻愈來愈多,勞保這個水庫也會愈來愈小。因此,要說勞保有破產危機並不為過。
但「勞退」則不同,它是一種專屬於你個人的投資帳戶,只有賺多賺少的差別。基本上,除非負責操作的經理人投資績效實在太差,差到虧光本金(這不太可能發生),否則勞退沒有「破產」的問題。
台灣職場低薪問題存在已久,對許多人而言,要從原本就不高的薪水當中再撥出6%,是一筆很痛的支出。不過,關於這個問題,我覺得可以有幾個思考點:
根據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的資料,2023年勞退新制基金的投資報酬率是12.60%。
在108~112年這5年之間,勞退新制之平均收益率是6.55%。如果時間拉長到10年則是4.76%。
2023-2024年間的股市大熱,培養了很多人對於投資的自信。不過,股市起起伏伏,壞年份更考驗投資人的功力。不妨將自己的投資績效和前述數據相比,如果本身對投資沒有概念,或者投資績效並未優於前述勞退基金的數據,自提勞退讓專家幫你操作就是一個可以考慮的選擇。
自提勞退有強制儲蓄的效果,每個月薪水進到你的帳戶之前,就會先被扣掉、撥入勞退新制帳戶之中。因此,若你是無法強迫自己儲蓄、薪水容易月光的人,自提可以為你日後的退休金多設下一道保障。
剛入職場的新鮮人或許沒有這問題,但如果你是薪資所得高,有節稅考量的人,自提勞退的那筆薪水,在收入當年度不會被計入綜合所得,因此可少繳一些税(但是等到了領退休金的年紀,勞退這筆退休金還是會被計入應課稅所得,實際上是否會需要繳稅,視個人所得總額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