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
7月初中國<新京報>揭露大型國企「中儲糧」、民間企業「匯福糧油集團」的油罐車,竟同時運送食用油和煤油等化工產品,且多數情況下不清洗罐體,此現象已成業界常態。報導指出,因近年運輸業競爭激烈,油罐車為避免空車回程虧損,常在回程時設法多運一趟油,卻忽略食用油與工業用油的區別,甚至省略清洗費用,直接購買洗艙證明了事。
※ 揭露此事的記者-韓福濤現為失聯狀態,願他平安~
※ 事件詳情見端傳媒、轉角國際報導
試想幾個情境:
(影響口味的交叉汙染)
(誘發過敏的交叉汙染)
(導致終身健康併發症甚至死亡的交叉汙染)
在食品、藥品中為了降低交叉汙染,我們可以採用經過清潔確效(clean validation)的清洗方式,確保這些「監控物質」被清潔乾淨,包含讓餐盤的油汙、食品產線殘留的特定過敏原、藥品產線殘留的不純物總量降低到特定含量以下。
要求洗碗做確效 是有點過頭了
但相較於飯店要求酒杯不得殘留水漬這點,若不嚴謹執行清潔SOP的話是辦不到的! (嚴格來說也算是種清潔確效)
然而工業用原料本來就不能食用
對人體造成各式各樣的急性/中長期毒性、生殖毒性、致癌性危害不用說
其中雜質、重金屬種類更是數以萬計,不可能洗得乾淨!
〝就像即使馬桶被清洗過,你也不會從馬桶裡喝水〞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全球衛生高級研究員黃嚴忠
食用油必須專車運送、不得混運,更不該存在「非食品原料」交叉汙染
在中國,無論具有法律效力的「中華民國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糧食流通管理條例」
或不具強制性的國家標準「GB/T 30354-2013 食用植物油散裝運輸規範」
都要求不得將食品與有毒、有害物品一起儲存或混裝。
呃 那為什麼還照樣混運?
在食安法中要求食品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的運輸都必須防止交叉汙染。
相較之下,台灣早期其實也只仰賴政府抽驗、為食品安全把關。
然而經過歷年食安事件衝擊,大幅提高了對食品業者的要求,
業者必須以風險管控為基礎,進行自主管理、主動通報、登錄、驗證、追蹤追溯等等;
尤其自2019年食品業者開始登錄「追蹤追溯系統」後,食品上下游廠商的來源和流向陸續變得更加透明。
反觀中國,混運食用油的下游廠商無從追溯,甚至連民間「發貨幫」App的追蹤貨車軌跡功能都被暫停。現在這種狀況下要進入中國,恐怕真的連食用油都得自備了。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很實用,請幫我按右下角愛心、追蹤我的沙龍,並且把它分享給你覺得需要的朋友吧!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