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飲食|《肉品與油品—膏梁之變,足生大疔》

2023/09/29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膏梁之變,足生大疔

--《黃帝內經‧生氣通天論》

        中醫學,常見勸戒人們忌食「膏梁厚味」,飲食過於豐厚,酒類、油膩、肉品過食,容易使脾胃濕熱,積聚內熱,導致熱毒易從虛處發生。例如:關節炎紅腫熱痛、痛風、糖尿病常見的併發症、癰疽等等。

        秋分,是陰陽相半、晝夜均、寒暑平之節氣,過了秋分,涼燥的氣候便越來越明顯,秋冬季節,更是一年當中大眾喜愛進補的時期。

        秋日,相應五行“金”,在人體臟腑則是肺、大腸。保養人體的大腸,與平日的飲食息息相關。這一篇,我們來簡單瞭解中醫學如何看待與「膏梁厚味」有關係的肉品與油品。

肉類在中醫學的陰陽、五味

肉類在中醫學的陰陽、五味

肉品

        其實,肉品的運用,也是中醫補虛療病的食補。其中,羊、牛、雞類屬陽,豬、魚類屬陰。五畜中,羊肉性苦、牛肉性甘、雞肉性辛、豬肉性鹹。

        中文字常寓涵一些知識、律則在內,如先前談的養生的五件要事:吃、喝、拉、撒、睡當中,除了睡眠休息之外,其他代表〝吃、喝〞的〝水(飲)、米(食)〞,經過人體吸收消化,最後便化成〝尿、屎〞排出體外,這就說明了人體以「通暢」為養生之本。另外,〝蔬〞食除去了艸字頭,便說明〝疏〞通之意;〝葷〞食吃多了,便〝暈〞了。亦是養生的通則。

油品

        在油類的方面,自古動物油脂便為「補虛」用,例如:專入脾、肺、大腸經的豬油,便有在內滋肺陰,在外滎肌膚毛髮的功效。

        動物性油脂,富含飽和脂肪酸,食用過多,容易造成人體的負擔,也是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的主因,在常溫下一般多凝結為固體狀。相對的,植物油多為植物種子榨出,在常溫下一般多為液體狀,潤腸通便的效果好,也較無負擔。        植物油中的芝麻油,自古為中醫藥常用,因其解毒、消腫、消炎效果好,飲食魚蝦肉類中毒、腸道熱盛引起排便不暢、跌打損傷 ...等等,芝麻油都常被運用在內服、或製成藥油藥膏外敷中。 


Botree
Botree
■出發 
在生活中,透過淺顯易懂的方式,點滴認識與實踐中醫,是一系列「生活中醫」筆落的初衷。 ■關於 筆者,曾任職加州中醫診所。 為美國執照中醫師(CALE), 並通過自然醫學、針灸、中藥、復健等美國國家考試(NCCA)。 並且涉略瑜伽、芳香療法、阿育吠陀 ...... 等自然療法領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