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博士生在研究所中取得巨大成功的三個秘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1. 全面理解研究工作的不同階段:

- 研究工作通常可以分為八個主要階段:A. 問題提起(思考等級),B. 探檢(經驗等級),C. 觀察(經驗等級),D. 發想(思考等級),E. 採取假說,推論(思考等級),F. 實驗計畫(經驗等級),G. 觀察(經驗等級),H. 檢證(思考等級)。每個階段都有其特定的任務和目標。例如,問題提起階段需要你提出具有挑戰性和新穎性的研究問題,而發想階段則需要創造性地思考可能的解決方案。理解和掌握這些階段,可以幫助你在研究的每一步都能找到正確的方向,提高整體的研究效率和質量。


2. 明確不同科學類型的研究方法:

- 不同的科學研究領域有其特定的研究方法。例如,野外科學通常涉及問題提起、探檢、觀察和發想(A->B->C->D)。這些研究多發生在自然環境中,需要對自然現象進行詳盡的觀察和記錄。實驗科學則主要包括假說推論、實驗計畫、觀察和檢證(E->F->G->H),這些研究在實驗室環境中進行,通過控制變量來驗證假說。書房科學則是從問題提起到發想,再到假說推論和檢證(A->D->E->H),多依賴於已有的文獻和數據進行理論分析和推演。了解這些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讓你在各類研究中游刃有餘,並選擇最適合自己研究問題的方法。


3. 平衡理論和實驗:

- 在統計學或其他理論性強的學科中,理論研究固然重要,但實驗驗證同樣不可忽視。理論研究能夠提供對現象的深刻理解和解釋,幫助你提出具體的假說和模型。例如,我在統計機器學習的研究中,使用「高維度機率」和「高維度統計」的理論工具來分析和預測數據,這屬於書房科學。然而,為了證明理論的有效性,我還需要根據理論假設進行模擬實驗,這屬於實驗科學。這些實驗不僅能夠檢驗理論的正確性,還能發現理論的不足和改進之處。只有理論和實驗兼顧,才能在研究中取得實質性進展,並將研究成果應用於實際問題中。


這些秘訣能夠幫助你在研究生涯中更加成功。你還有什麼其他建議嗎?

avatar-img
532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獲得書籍的成本其實很低,獲得各種資訊的成本在現代其實都不高, 但真正的成本,是需要花費的時間,以及你因為讀書而喪失的機會成本。 而本山裕輔的這個公式很有意思, 當你還沒什麼價值,你花在讀書的機會成本其實就很低, 因為其實你也沒有更有生產力的選項可以做。
“你能看到的格局,總是隱藏著某種暗局;如果你看不到暗局,你看到的世界或許是一個騙局。”這句話節錄自吳伯凡老師的講透道德經50講課程的第二講。吳伯凡老師的課,是我在得到上非常喜歡的課程。每次聽吳老師的課,都有種拓展了認知維度的感覺。 ▋認識格局 在大學一年級時,我有幸在台大數學系學習大一微
1. 收集過多相關書籍卻無法專心讀完一本: - 這類學生常常分心,喜歡收集各種講同一主題的書籍,並花費大量時間去比較這些書之間的異同。但這樣做反而使他們無法專心深入地閱讀完一本書,導致知識的掌握變得片面和零散。 - 解決方法:專注於選擇一本優質的教科書,並深入閱讀和理解其內容,將精力集中在這本書
2024年7月21日,早上跟朱騏聊到許多創作者偷文章的現象, 引發了我們對小偷的深入思考,在此記錄一下。 「傑出的藝術家模仿,偉大的藝術家盜竊。」, 我想這句話你一定耳熟能詳,說明了創作或多或少都是在講就偷東西的藝術。 與朱騏的討論中,我們發現有一些「怪盜創作者」還是蠻不錯,
在現代學術研究中,閱讀大量文獻是一個必要且繁重的任務。然而,通過將學術閱讀流程標準化,能顯著提升效率,使閱讀變得更加有條理。最近,我實踐了兩個已經標準化的動作,每個動作都進行了50次以上的測試,效果顯著。 ▋動作一:將文獻內容轉為資訊塊 這個動作的目的是將閱讀材料中的重要內容轉換為小而具
1) 使用反思來推動行動: - 「思考,不是為了找到‘我是誰’,而是為了促進行動,並歸納反饋的經驗。」這句話摘錄自陳海賢老師的自我轉變50講課程,強調思考應該用來促進行動,並從中歸納出有價值的經驗。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我們可以定期進行自我反思,分析自己的行為和結果,從中找出哪些是有效的,哪些需要改
獲得書籍的成本其實很低,獲得各種資訊的成本在現代其實都不高, 但真正的成本,是需要花費的時間,以及你因為讀書而喪失的機會成本。 而本山裕輔的這個公式很有意思, 當你還沒什麼價值,你花在讀書的機會成本其實就很低, 因為其實你也沒有更有生產力的選項可以做。
“你能看到的格局,總是隱藏著某種暗局;如果你看不到暗局,你看到的世界或許是一個騙局。”這句話節錄自吳伯凡老師的講透道德經50講課程的第二講。吳伯凡老師的課,是我在得到上非常喜歡的課程。每次聽吳老師的課,都有種拓展了認知維度的感覺。 ▋認識格局 在大學一年級時,我有幸在台大數學系學習大一微
1. 收集過多相關書籍卻無法專心讀完一本: - 這類學生常常分心,喜歡收集各種講同一主題的書籍,並花費大量時間去比較這些書之間的異同。但這樣做反而使他們無法專心深入地閱讀完一本書,導致知識的掌握變得片面和零散。 - 解決方法:專注於選擇一本優質的教科書,並深入閱讀和理解其內容,將精力集中在這本書
2024年7月21日,早上跟朱騏聊到許多創作者偷文章的現象, 引發了我們對小偷的深入思考,在此記錄一下。 「傑出的藝術家模仿,偉大的藝術家盜竊。」, 我想這句話你一定耳熟能詳,說明了創作或多或少都是在講就偷東西的藝術。 與朱騏的討論中,我們發現有一些「怪盜創作者」還是蠻不錯,
在現代學術研究中,閱讀大量文獻是一個必要且繁重的任務。然而,通過將學術閱讀流程標準化,能顯著提升效率,使閱讀變得更加有條理。最近,我實踐了兩個已經標準化的動作,每個動作都進行了50次以上的測試,效果顯著。 ▋動作一:將文獻內容轉為資訊塊 這個動作的目的是將閱讀材料中的重要內容轉換為小而具
1) 使用反思來推動行動: - 「思考,不是為了找到‘我是誰’,而是為了促進行動,並歸納反饋的經驗。」這句話摘錄自陳海賢老師的自我轉變50講課程,強調思考應該用來促進行動,並從中歸納出有價值的經驗。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我們可以定期進行自我反思,分析自己的行為和結果,從中找出哪些是有效的,哪些需要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先選擇有興趣的主題慢慢聚焦(研究動機) 回答論文題目關鍵詞語擇定的理由(研究動機、文獻探討) 參考、比較類似主題論文研究方法(文獻探討、研究方法) 研究題目背景資料(研究動機、文獻探討) 相關概念形成歷程(研究動機、文獻探討) 找到類似的碩博士論文參考篇章架構 擬定小標題(目錄) 避開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Thumbnail
在職碩士班的學生選擇與工作相關的研究題目具有優勢,然而從職場經驗中挖掘研究問題也面臨挑戰。本文提供了六種方法幫助學生確定研究問題,並提供了確定研究品質的特徵。
Thumbnail
記錄一下近兩個月準備碩士論文計畫書的過程。 到了碩二下,離開了全職工作後,終於能全心投入時間來書寫了。所謂的碩論計畫書就是指論文的前三章,在兩年的在職專班課程中,分別有一年級的研究方法論、進階生物統計學,以及二年級的論文寫作課,為碩士論文寫作做各方面的預備。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對研究所學習的心得與看法,以及在實驗室生活的經驗和觀察。文章中提到了研究所學習的能力、學術圈的黑暗面、研究能力的活用與轉化等內容,是一篇分享研究所求學和生活的寶貴經驗的文章。
Thumbnail
論文到底要怎麼讀?本文介紹論文三步驟,幫助研究生快速理解論文內容。第一步是快速掃描論文結構,第二步是瞭解整個研究的流程圖、證明等細節,第三步是換位思考,思考如何能更好地呈現論文內容。透過這種方法可以幫助研究者更全面地理解論文內容。
Thumbnail
  自2019年碩士畢業已屆兩年,期間沒有中斷學習哲學與發表論文,本篇想分享的便是,如何平衡研究與工作、如何找到研究方向並獨力完成、及思考研究之於我的意義。 如何平衡研究與工作   學校老師利用課餘時間從事研究,同樣的,我也是利用下班後的時間從事研究。不同的是,老師研究是為了升等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先選擇有興趣的主題慢慢聚焦(研究動機) 回答論文題目關鍵詞語擇定的理由(研究動機、文獻探討) 參考、比較類似主題論文研究方法(文獻探討、研究方法) 研究題目背景資料(研究動機、文獻探討) 相關概念形成歷程(研究動機、文獻探討) 找到類似的碩博士論文參考篇章架構 擬定小標題(目錄) 避開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Thumbnail
在職碩士班的學生選擇與工作相關的研究題目具有優勢,然而從職場經驗中挖掘研究問題也面臨挑戰。本文提供了六種方法幫助學生確定研究問題,並提供了確定研究品質的特徵。
Thumbnail
記錄一下近兩個月準備碩士論文計畫書的過程。 到了碩二下,離開了全職工作後,終於能全心投入時間來書寫了。所謂的碩論計畫書就是指論文的前三章,在兩年的在職專班課程中,分別有一年級的研究方法論、進階生物統計學,以及二年級的論文寫作課,為碩士論文寫作做各方面的預備。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對研究所學習的心得與看法,以及在實驗室生活的經驗和觀察。文章中提到了研究所學習的能力、學術圈的黑暗面、研究能力的活用與轉化等內容,是一篇分享研究所求學和生活的寶貴經驗的文章。
Thumbnail
論文到底要怎麼讀?本文介紹論文三步驟,幫助研究生快速理解論文內容。第一步是快速掃描論文結構,第二步是瞭解整個研究的流程圖、證明等細節,第三步是換位思考,思考如何能更好地呈現論文內容。透過這種方法可以幫助研究者更全面地理解論文內容。
Thumbnail
  自2019年碩士畢業已屆兩年,期間沒有中斷學習哲學與發表論文,本篇想分享的便是,如何平衡研究與工作、如何找到研究方向並獨力完成、及思考研究之於我的意義。 如何平衡研究與工作   學校老師利用課餘時間從事研究,同樣的,我也是利用下班後的時間從事研究。不同的是,老師研究是為了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