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030|為什麼「內化」才是後GPT時代的硬功夫?

J030|為什麼「內化」才是後GPT時代的硬功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智慧"能夠拷貝,"經驗"能夠拷貝,"品味"也能夠拷貝。」


「“智慧”只是“知識量”與“推論能力”。」


「“經驗”也只是“Know-How“。」


「”品味“也只要是嘗試得多,就能提升。」


「這些都是 GPT 可以做到的!」


這段有趣的論點,摘錄自日本作者伊藤羊一[1]與尾原和啟[2]於2024年5月22日出版的著書,


《努力革命 ラクをするから成果が出る! アフターGPTの成長術》[3]的第2,3,4章,


引發我對使用ChatGPT更多的思考。


在獲取知識方面,我還是比較傳統,都是透過書籍與論文來獲取知識,


因為我本身是很喜歡掌握知識的系統,利用系統來幫助我想事情。


而以累積智慧的角度,我感覺的確我還沒活用ChatGPT。


伊藤羊一與尾原和啟強調的,是ChatGPT可以不斷生成你有興趣的資訊,


對於不知道的 What,GPT可以生成,這其實也就是「智慧」。


對於不知道的 How ,GPT也可以生成,這其實也就是「經驗」。


對於不知道的 Why,GPT也可以生成,這其實就是在累積「品味」。


而你需要做的,僅僅只是持續與GPT交談,與GPT分享你察覺的問題,


讓GPT給你資訊,給你建議,給你模板,


你就能花更多時間在實踐,在思考,在寫作上,


去把GPT分享的智慧,經驗,品味,進一步內化。


在這個資訊豐饒的時代,「內化」其實才是硬功伕。


Reference

[1] https://www.youichi-itou.net/

[2] https://obarakazuhiro.jp/

[3] https://www.amazon.co.jp/dp/4344042409/

avatar-img
王啟樺的沙龍
558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年輕時,我對數學的熱愛是無可救藥的,就像藥物一樣,它治癒了我對真理的渴望。數學是那樣確定、精確,讓我深深著迷。這種高濃縮的人類智慧結晶,吞下去就是精彩的啟發和刺激的思考,成為我這個鄉下少年的精神良藥。 ▋藥與毒的轉變 「天然成分被濃縮起來,就變成了藥。」這句話啟發了我重新思考藥與毒的關係
1. 過度依賴網際網路資訊: - 雖然網際網路上充滿了各種資訊,但這些資訊往往是破碎的,缺乏系統性。學生容易陷入資訊過載的陷阱,無法有效地組織和整合資訊。過度依賴網路資訊而不進行深入的學術研究,可能導致知識基礎不穩固。這類學生常常收集到大量的資料,但卻無法形成完整的理解,容易在研究過程中迷失
將Obsidian筆記庫類比成森林, 則每一則筆記就像是種下一個種子, 而有獲得發展的筆記串, 就會經過發芽,出土,茁壯,成樹的過程。 而萬老師提到的,複雜世界不可控制,也不應該被控制, 提醒了我做筆記時的正確心態。
自2017年7月來到美國讀博士, 今年2024年已經是在美國的第七年了。 2017-2022這五年, 我在美國印第安納州西拉法葉的普渡大學統計系攻讀博士學位。 當時的研究課題是線上機器學習(Online Machine Learning)以及強盜演算法(Bandit Algo
1. 誤以為可以「選擇」業界或學界: - 當博士生時,很多人認為自己有能力選擇未來的職涯方向,無論是業界還是學界。然而,事實上,你每天如何利用時間,如何安排學習與研究活動,已經在無形中決定了你的職涯走向。每個半小時的利用方式,累積下來會塑造你的技能和經驗,進而決定你「適合」哪個領域。很多人不了解這
今天接續昨天的討論,看看怎麼更好理解創作者偷文章的現象。 昨天我們提到,「怪盜創作者」是蠻不錯,東西偷得都很有藝術。 但也有一群模仿怪盜創作者的「扒手創作者」, 就只有模仿到人家的排版方式,文章內容就很貧瘠。 而我進一步與ChatGPT4o討論, 一個「扒手創作者」要如
年輕時,我對數學的熱愛是無可救藥的,就像藥物一樣,它治癒了我對真理的渴望。數學是那樣確定、精確,讓我深深著迷。這種高濃縮的人類智慧結晶,吞下去就是精彩的啟發和刺激的思考,成為我這個鄉下少年的精神良藥。 ▋藥與毒的轉變 「天然成分被濃縮起來,就變成了藥。」這句話啟發了我重新思考藥與毒的關係
1. 過度依賴網際網路資訊: - 雖然網際網路上充滿了各種資訊,但這些資訊往往是破碎的,缺乏系統性。學生容易陷入資訊過載的陷阱,無法有效地組織和整合資訊。過度依賴網路資訊而不進行深入的學術研究,可能導致知識基礎不穩固。這類學生常常收集到大量的資料,但卻無法形成完整的理解,容易在研究過程中迷失
將Obsidian筆記庫類比成森林, 則每一則筆記就像是種下一個種子, 而有獲得發展的筆記串, 就會經過發芽,出土,茁壯,成樹的過程。 而萬老師提到的,複雜世界不可控制,也不應該被控制, 提醒了我做筆記時的正確心態。
自2017年7月來到美國讀博士, 今年2024年已經是在美國的第七年了。 2017-2022這五年, 我在美國印第安納州西拉法葉的普渡大學統計系攻讀博士學位。 當時的研究課題是線上機器學習(Online Machine Learning)以及強盜演算法(Bandit Algo
1. 誤以為可以「選擇」業界或學界: - 當博士生時,很多人認為自己有能力選擇未來的職涯方向,無論是業界還是學界。然而,事實上,你每天如何利用時間,如何安排學習與研究活動,已經在無形中決定了你的職涯走向。每個半小時的利用方式,累積下來會塑造你的技能和經驗,進而決定你「適合」哪個領域。很多人不了解這
今天接續昨天的討論,看看怎麼更好理解創作者偷文章的現象。 昨天我們提到,「怪盜創作者」是蠻不錯,東西偷得都很有藝術。 但也有一群模仿怪盜創作者的「扒手創作者」, 就只有模仿到人家的排版方式,文章內容就很貧瘠。 而我進一步與ChatGPT4o討論, 一個「扒手創作者」要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