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研究所失敗,日常工作低效率碩博士生,都有其中某個特徵: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1. 忽視體能管理的重要性,力不從心:

- 體能管理包括健康狀況、飲食選擇、運動習慣和睡眠品質,這是支撐你精力的基礎。很多人可能在飲食和睡眠上做得不錯,但忽略了運動的重要性,未能養成穩定的運動習慣,導致精力無法達到最佳狀態。


2. 情緒管理不足,心浮氣躁:

- 情緒管理直接影響你的記憶力、認知力和決策力。雖然掌握了研究的能力和知識,但如果情緒不穩定,無法有效應對壓力或與他人比較時產生的負面情緒,這會削弱你的研究效率和專注力。


3. 未能有效管理注意力,心猿意馬:

- 注意力管理是確保你能專注於重要任務,創造有效結果的關鍵。例如,雖然已經掌握了如Obsidian等工具來記錄和整理資訊,但如果沒有一個明確的每日任務計劃或工作方法,可能會浪費寶貴的注意力資源,導致工作效率低下。


4. 缺乏意義感的驅動力,行屍走肉:

- 意義感是驅動你不斷前進的動力來源,沒有找到讓你充滿熱情的研究方向或目標,可能會讓你感到迷失,無法全力投入學術研究或創新工作。與優秀的團隊合作,致力於對人類有意義的研究,能夠為你提供持久的動力和方向感。


你在研究所時期的精力管理中,還遇過什麼其他錯誤?

367會員
1.2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記憶有兩種:Memory 是記住的,Recall是記住的也能回想起來的。」 這句話是我在吳伯凡老師的認知方法論課程[1]中遇到, 引發我對Obsidian筆記庫與第二大腦的思考。 你是否聽過第二大腦這個說法呢? 現在的Mackbook,iPad,iPhone很方便,
1. 錯誤地將「Idea」簡單化為「靈感」: - 許多碩博士生在研究初期,常常將「Idea」僅僅理解為靈感或創意點子,這導致他們忽視了「溯因推理」(Abduction)這一重要的研究思維方式。「溯因推理」是指根據觀察到的事實,推測可能的原因,從而提出有潛力的假說。當學生將「Idea」簡化為靈
我開始大量閱讀,是從高中時期開始的。那時,我就讀於屏東高中的數理資優班,並受到國文老師李靜妤的深刻影響。她在高中的第一堂國文課上說了一句話,至今仍然銘記於心: 「高中生要多去書店,了解書店裡有什麼書。每一本書都是作者對他遇到問題的詳細解答,你現在或許還沒遇到那些問題,但先去了解哪些問題有哪些答
「Idea誕生的場所,並不是書房或是研究室。」 「歐陽修的“三上”理論,也就是馬上,枕上,廁上,在現代也是正確的, 只是現代變成了“散步中”,“洗澡中”,"床上"。」 這段討論,出自於日本經濟學家與作家的野口悠紀雄[1], 於2023年9月27日出版的"「超」創造法 生成AI
1. 忽視了不同對話類型的重要性: - 許多碩博士生在學術環境中習慣於參與務實對話(Practical Conversation),這種對話以分析具體狀況和決策為核心,著重於提出證據和邏輯推理。然而,他們往往忽略了感性對話(Emotional Conversation)和社交對話(Socia
在學校教育中,我們往往學習各種概念知識和完成無數練習,但這些經驗卻無法完全準備我們應對真實世界的壓力和挑戰。美國作者Matt Beane在他的書《The Skill Code: How to Save Human Ability in an Age of Intelligent Machines》中
「記憶有兩種:Memory 是記住的,Recall是記住的也能回想起來的。」 這句話是我在吳伯凡老師的認知方法論課程[1]中遇到, 引發我對Obsidian筆記庫與第二大腦的思考。 你是否聽過第二大腦這個說法呢? 現在的Mackbook,iPad,iPhone很方便,
1. 錯誤地將「Idea」簡單化為「靈感」: - 許多碩博士生在研究初期,常常將「Idea」僅僅理解為靈感或創意點子,這導致他們忽視了「溯因推理」(Abduction)這一重要的研究思維方式。「溯因推理」是指根據觀察到的事實,推測可能的原因,從而提出有潛力的假說。當學生將「Idea」簡化為靈
我開始大量閱讀,是從高中時期開始的。那時,我就讀於屏東高中的數理資優班,並受到國文老師李靜妤的深刻影響。她在高中的第一堂國文課上說了一句話,至今仍然銘記於心: 「高中生要多去書店,了解書店裡有什麼書。每一本書都是作者對他遇到問題的詳細解答,你現在或許還沒遇到那些問題,但先去了解哪些問題有哪些答
「Idea誕生的場所,並不是書房或是研究室。」 「歐陽修的“三上”理論,也就是馬上,枕上,廁上,在現代也是正確的, 只是現代變成了“散步中”,“洗澡中”,"床上"。」 這段討論,出自於日本經濟學家與作家的野口悠紀雄[1], 於2023年9月27日出版的"「超」創造法 生成AI
1. 忽視了不同對話類型的重要性: - 許多碩博士生在學術環境中習慣於參與務實對話(Practical Conversation),這種對話以分析具體狀況和決策為核心,著重於提出證據和邏輯推理。然而,他們往往忽略了感性對話(Emotional Conversation)和社交對話(Socia
在學校教育中,我們往往學習各種概念知識和完成無數練習,但這些經驗卻無法完全準備我們應對真實世界的壓力和挑戰。美國作者Matt Beane在他的書《The Skill Code: How to Save Human Ability in an Age of Intelligent Machines》中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人們在對待健康問題上常見的誤區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人常常忽視健康,過度勞累、熬夜、飲食不規律、缺乏運動等,不斷地消耗著自己的身體。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很多人在工作中、生活中感到疲憊和失去動力。這篇文章探討了身心低能量的情況,並提出了一些方法,例如自我效能、工作中的成就感、睡眠和新挑戰等,幫助讀者更好地管理自我效能水準並提高活力。
1. 紀錄工作過程但不記錄知識產出: - 許多人在寫工作日誌時,只記錄工作的內容,而忽略了製作出來的筆記的檔案名稱。這樣的紀錄方式無法清楚展示自己的知識產出,導致自己無法直觀地了解精力的投入方向。建議在日誌中詳細記錄每個筆記的檔案名稱,這樣不僅能更好地跟蹤自己的學習和研究進展,還能在未來重溫
Thumbnail
市面上的生產力書籍大多專注於專案規劃和時間管理,但忽略了能量有限這一點。本書討論了工作品質的重要性大於工作時間長度,並介紹如何透過間歇性心流獲得好好休息。
Thumbnail
情緒與健康的互相影響 在追求健康生活的道路上,我們往往將焦點集中在身體運動、合理飲食和定期體檢上,卻容易忽略一個至關重要的面向—— 心理健康。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如何在生活中培養習慣以提升效率,但隨著時間推移,這些習慣可能帶來過度的壓力和反效果。文章建議定期審視背景、選擇合適的參照對象、適時調整進度、看長期效果、避免短期目標後無所適從。最後作者透過放鬆步調、調整習慣,減少壓力,逐漸找回平衡。每個人的極限不同,應根據自身情況調整,必要時慢下腳步。
1. 維持良好的體能: - 你的健康狀況、飲食選擇、運動習慣和睡眠品質都會影響你的體能。體能是精力管理的基礎,張遇升老師在他的課堂中強調,體能是金字塔的底層,應該被優先管理。研究所學生常常面臨繁重的學業壓力,維持良好的體能能夠幫助你更好地應對挑戰。我目前飲食選擇和睡眠品質都不錯,但運動習慣還需要加
Thumbnail
離職後賦閒在家,我觀察到一件奇怪的事。明明每天都能想睡多久就睡多久,早上起床時也常感覺精力充沛,但沒做幾件事情(甚至還不到中午喔),就又覺得全身疲倦、動不起來。這是什麼身體設計? 昨天,我發現了一個可能原因:不論什麼狀態,我們肩膀上總扛著太多「應該」與「不應該」
Thumbnail
職涯必須保持學習,不過現實上卻是很多工作下班就累癱了,可能好好吃飯睡覺都有難度,更別說難得的周末空檔很需要一些能夠自我放鬆的行為,例如追追劇打電動這些,比較正面的就是得去健身運動,或是得好好陪伴家人等,今天就比較想從個人經驗來分享,一些不同的學習方式跟心得。 #首先還是要有學習的認知
在從原本固定規律的工作模式,轉變成要可以較為自由掌控的模式,而且再也不用每年去體檢、體能檢測,因為如此在健康層面上就需要更多自我要求!能夠健康三要素(飲食、睡眠、適度鍛煉)去努力,去成就在好的狀態中,而要如何去維持良好的生活管理就是一門值得省思的課題。畢竟不管從事什麼職業的人生目標...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人們在對待健康問題上常見的誤區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人常常忽視健康,過度勞累、熬夜、飲食不規律、缺乏運動等,不斷地消耗著自己的身體。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很多人在工作中、生活中感到疲憊和失去動力。這篇文章探討了身心低能量的情況,並提出了一些方法,例如自我效能、工作中的成就感、睡眠和新挑戰等,幫助讀者更好地管理自我效能水準並提高活力。
1. 紀錄工作過程但不記錄知識產出: - 許多人在寫工作日誌時,只記錄工作的內容,而忽略了製作出來的筆記的檔案名稱。這樣的紀錄方式無法清楚展示自己的知識產出,導致自己無法直觀地了解精力的投入方向。建議在日誌中詳細記錄每個筆記的檔案名稱,這樣不僅能更好地跟蹤自己的學習和研究進展,還能在未來重溫
Thumbnail
市面上的生產力書籍大多專注於專案規劃和時間管理,但忽略了能量有限這一點。本書討論了工作品質的重要性大於工作時間長度,並介紹如何透過間歇性心流獲得好好休息。
Thumbnail
情緒與健康的互相影響 在追求健康生活的道路上,我們往往將焦點集中在身體運動、合理飲食和定期體檢上,卻容易忽略一個至關重要的面向—— 心理健康。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如何在生活中培養習慣以提升效率,但隨著時間推移,這些習慣可能帶來過度的壓力和反效果。文章建議定期審視背景、選擇合適的參照對象、適時調整進度、看長期效果、避免短期目標後無所適從。最後作者透過放鬆步調、調整習慣,減少壓力,逐漸找回平衡。每個人的極限不同,應根據自身情況調整,必要時慢下腳步。
1. 維持良好的體能: - 你的健康狀況、飲食選擇、運動習慣和睡眠品質都會影響你的體能。體能是精力管理的基礎,張遇升老師在他的課堂中強調,體能是金字塔的底層,應該被優先管理。研究所學生常常面臨繁重的學業壓力,維持良好的體能能夠幫助你更好地應對挑戰。我目前飲食選擇和睡眠品質都不錯,但運動習慣還需要加
Thumbnail
離職後賦閒在家,我觀察到一件奇怪的事。明明每天都能想睡多久就睡多久,早上起床時也常感覺精力充沛,但沒做幾件事情(甚至還不到中午喔),就又覺得全身疲倦、動不起來。這是什麼身體設計? 昨天,我發現了一個可能原因:不論什麼狀態,我們肩膀上總扛著太多「應該」與「不應該」
Thumbnail
職涯必須保持學習,不過現實上卻是很多工作下班就累癱了,可能好好吃飯睡覺都有難度,更別說難得的周末空檔很需要一些能夠自我放鬆的行為,例如追追劇打電動這些,比較正面的就是得去健身運動,或是得好好陪伴家人等,今天就比較想從個人經驗來分享,一些不同的學習方式跟心得。 #首先還是要有學習的認知
在從原本固定規律的工作模式,轉變成要可以較為自由掌控的模式,而且再也不用每年去體檢、體能檢測,因為如此在健康層面上就需要更多自我要求!能夠健康三要素(飲食、睡眠、適度鍛煉)去努力,去成就在好的狀態中,而要如何去維持良好的生活管理就是一門值得省思的課題。畢竟不管從事什麼職業的人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