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布農的山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身分上也是白浪,工作上開始有與原住民族相關的事務,於是為了更深入了解原住民族,加上群友推薦,決定從這本紀實入手瞭解起,增加一點對原住民族的認識。

對原住民族的想像,停留在各種祭儀,生態觀、世界觀以及生活習慣等都流於刻板印象,並不真的區分得清楚,也不真的對不同族群有什麼樣的印象。這本書綜合了自然踏查與原住民族文化經驗,敘寫了追逐黑熊概況的路上,點點滴滴累積的對布農族的認識,也帶著讀者走進山裡,認識動植物、認識古道、認識關於山裡的一切。

原住民族對於山上的動植物有著揉合傳說的想像,世界觀並不全然等同於自然科學或社會科學乃至於人類學等學科,更多的是在文化、生活、語言中的傳承。耆老們、前輩們在交流中所傳遞的訊息,多的是基於觀察的經驗累積,可能和自然科學乃至於生態調查取徑不同,但忠實的反映親身經歷,用生命經歷來記錄山裡的各種變化,雖然沒有系統的調查研究,卻也自成系統的流傳了下來。

觀察野生動植物的經驗不同於一般登山者,會在山上停留更多的時間,同條路線也會來回不斷的走動。植物或許不會移動,但等待動物和各種的偶遇,著實是令人期待的經驗。人的氣息、動作都可能驚擾動物,要近距離觀察動物,可說是相當需要技巧的工作,屏息、等待和追逐動物的足跡、排遺,試著了解動物的生存規則,揉合不濃的經驗,讓自然觀察研究與人類學扣合,閱讀起來也不會很有壓力。

關於生火和狩獵的紀錄,是讀起來最有感的。野外生火這檔事,不比中秋節烤肉就噴燈搞定,得尋覓合適的柴火,按照大小分類之後,才容易順利。遇到天氣陰濕,更是考驗技術。起火的時候引火的材料跟後來延續火苗的柴薪不可同日而語,關於生火的描述和比喻,就是一個山上的經驗與其他經驗兩相對照,如何讓整個流程一氣呵成,是練習、經驗累積也是傳承。小小的營火所帶出來的,是日常山中經驗的映照,說明了這些看似小事內涵的生活智慧。至於狩獵過程中的自然搏鬥,也是一個特別的經驗。手持獵槍射出子彈到把獵得的獵物進行一番處理,那種生命而自然的食物鏈,正在眼前發生所產生的感受,自然和單純吃肉不同。再與過去日治時期留下的紀錄對比,就又顯現出山中歲月竟是多年如一日,維持且保存得如此完好。

書中還有不少與布農獵人互動的紀錄,入山儀式用米酒與山靈互動,那些圍著談天說地講故事的輪杯,都是融入布農生活的印記。從山下到山上,從想著下山到享受山中時空概念都不一樣的經驗,走進布農也走進山裡,邊讀書也邊想著自己下次登山時還可以有什麼值得細品的地方。

推薦給也喜歡登山、也想認識布農的朋友,不同的山林經驗紀錄可以從閱讀經驗裡重新綜整自己和山的互動。那些原住民族的經驗,也是真摯與山、動植物互動的經驗,或許下次登山時,帶著這些想法,也可以有不同的體驗。

92會員
468內容數
講幹話是生活必須,除了拇指搭配我就爛微笑之外,還可以從新的角度,看待挫折,以及那些僥倖成功的人嘴裡吐出來的毒雞湯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老蔡書評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學步是一件令人興奮但也帶有挫折的一件事,依稀彷彿能做點什麼,但豐滿的理想遇上骨感的現實,總在似乎能做點什麼,和做什麼都不特別順利中度過。在這過程中,幾件重要的事,大概整理一下,供大家參考。 信心的建立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 是未見之事的確據。總不清楚事情會怎麼發展,經常性的事務有例可循,但每次
總是把沒事掛在嘴邊,畢竟處理事情已經夠複雜,不需要再加入其他元素,攪亂原本就不平靜的一池春水。急事緩辦,即使波濤洶湧,也得彷彿平靜風海的耶穌,度過每一次的不平靜。 修羅場的心態調整 觀察著同事彷彿走進地獄門的心情面對這一年的行政實習,個人倒覺得只是修練的修羅場,精神時光屋中,不習慣的事物偶爾會讓
先選擇有興趣的主題慢慢聚焦(研究動機) 回答論文題目關鍵詞語擇定的理由(研究動機、文獻探討) 參考、比較類似主題論文研究方法(文獻探討、研究方法) 研究題目背景資料(研究動機、文獻探討) 相關概念形成歷程(研究動機、文獻探討) 找到類似的碩博士論文參考篇章架構 擬定小標題(目錄) 避開
牛角尖探險家 症狀:分不清事情輕重緩急,急急忙忙栽入其中一件,忙了老半天以後才發現,還有其他不排隊、等著追殺自己的事兒隨之而來,於是慌了手腳,挫折感、焦慮感徒生。 解方:每天分時段檢視自己的待辦事項,排出優先順序之後再處理。技巧是,彙整資料、需要高層決策的先辦,因為都花時間,也不掌握在自己手中;
為了工作讀的一本書,想說也該認識認識這個負責的業務,於是從公共圖書館借來,增加了原先對桃園貧乏的認識,也看見這個原住民、客家人、閩南人都不少的城市,多元文化並存且歷史文物頗豐的一面,不再印象停留在慈湖和豆乾,其他一無所悉的小白狀態。 地方學儼然成為顯學的當代,可惜的是遲遲沒有發展出好的模式來推廣。
經濟學是一門人和社會互動的學問,許多經濟學上的預測,都因為人性而失了準。身為一個挺上流階級出身的經濟學家,關心的卻是福祉經濟學,這本回憶錄說明了人確實是經驗的動物,而在經驗中,開出人性的花朵。 跟著讀書會,分二次把這本其實有點厚度的書讀完,大致算是通順好讀的。從他的成長背景開始說起,非常流暢的說明
學步是一件令人興奮但也帶有挫折的一件事,依稀彷彿能做點什麼,但豐滿的理想遇上骨感的現實,總在似乎能做點什麼,和做什麼都不特別順利中度過。在這過程中,幾件重要的事,大概整理一下,供大家參考。 信心的建立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 是未見之事的確據。總不清楚事情會怎麼發展,經常性的事務有例可循,但每次
總是把沒事掛在嘴邊,畢竟處理事情已經夠複雜,不需要再加入其他元素,攪亂原本就不平靜的一池春水。急事緩辦,即使波濤洶湧,也得彷彿平靜風海的耶穌,度過每一次的不平靜。 修羅場的心態調整 觀察著同事彷彿走進地獄門的心情面對這一年的行政實習,個人倒覺得只是修練的修羅場,精神時光屋中,不習慣的事物偶爾會讓
先選擇有興趣的主題慢慢聚焦(研究動機) 回答論文題目關鍵詞語擇定的理由(研究動機、文獻探討) 參考、比較類似主題論文研究方法(文獻探討、研究方法) 研究題目背景資料(研究動機、文獻探討) 相關概念形成歷程(研究動機、文獻探討) 找到類似的碩博士論文參考篇章架構 擬定小標題(目錄) 避開
牛角尖探險家 症狀:分不清事情輕重緩急,急急忙忙栽入其中一件,忙了老半天以後才發現,還有其他不排隊、等著追殺自己的事兒隨之而來,於是慌了手腳,挫折感、焦慮感徒生。 解方:每天分時段檢視自己的待辦事項,排出優先順序之後再處理。技巧是,彙整資料、需要高層決策的先辦,因為都花時間,也不掌握在自己手中;
為了工作讀的一本書,想說也該認識認識這個負責的業務,於是從公共圖書館借來,增加了原先對桃園貧乏的認識,也看見這個原住民、客家人、閩南人都不少的城市,多元文化並存且歷史文物頗豐的一面,不再印象停留在慈湖和豆乾,其他一無所悉的小白狀態。 地方學儼然成為顯學的當代,可惜的是遲遲沒有發展出好的模式來推廣。
經濟學是一門人和社會互動的學問,許多經濟學上的預測,都因為人性而失了準。身為一個挺上流階級出身的經濟學家,關心的卻是福祉經濟學,這本回憶錄說明了人確實是經驗的動物,而在經驗中,開出人性的花朵。 跟著讀書會,分二次把這本其實有點厚度的書讀完,大致算是通順好讀的。從他的成長背景開始說起,非常流暢的說明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以全世界來說 每個人都是原住民 以全人類來說 各族文化都是母語 白血球也許盲目 但總是奮盡所能 紅血球或許渺小 從不曾忘記本色 人都會笨也都會壞 知識跟智慧能療癒 關於包容 我還太淺
Thumbnail
在一個坐落於青翠山丘和流水之間的偏遠村莊裡,珍是一位備受尊敬的民族歷史學家。她花了多年時間穿越茂密的森林和廣闊的平原,與原住民社區聯繫,學習他們的語言,理解他們的生活方式。她的使命是保存這些豐富的口述傳統和文化遺產。
Thumbnail
書名: 熊族與知識分子 作者: basso 出版社:尖端 <圖片來源:尖端網路書店>
Thumbnail
我想分享最近開始接觸的「人類圖」,啟發對自己的探索,畢竟剛接觸,還是個新手小白。 先了解各個分層都在講些什麼,知道自己在面臨事件時為何反應,像我本人「薦骨」沒有亮,就很難聽到別人給我們訊息馬上回應,畢竟我們在接受訊息時,其實內在已經在分析訊息,比較沒有多餘精力來即使回應,這些都發生在「薦骨」沒
Thumbnail
移地教學-將軍村 在古色古香的紅磚牆旁搜尋寫作元素,真有感。 在真正有歷史的地方上在地文化,真有感。 在充滿知識資訊的生物型態博物館裡做中學、學中做,找出可以學習的養分。
Thumbnail
1.農村生活的美食魅力: 鄰近產地,食材新鮮且便宜 豐富多樣的地方特色美食 2.農村文化的獨特性: 傳統節慶活動,如客家義民祭 宗教活動,如媽祖遶境和王爺出巡 多元文化交流(客家、原住民、眷村、新住民等) 3.農村生活的挑戰: 人口外流和老齡化問題 基礎設施相對落後(交通、教育資源等)
Thumbnail
每個原住民都有族名。 高山原住民有族名,平地原住民也有族名。 這些族名是怎麼來的呢? 很多年前,我在台北聽人類學家陳奇祿演講。 演講內容,我幾乎都忘光了,只記住一件事。 當時,陳奇祿說,原住民的族名是來自“人”字。 在日據時代,替原住民取族名,就看原住民語“人”字怎麼唸。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各族群都有很多關於起源的故事,關於我們從哪裡來,同一個故事在不同部落的版本也可能不太一樣。例如鄒族有天神撒種子長出人的故事、泰雅族有巨石生人的故事、阿美族有大洪水的故事。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以全世界來說 每個人都是原住民 以全人類來說 各族文化都是母語 白血球也許盲目 但總是奮盡所能 紅血球或許渺小 從不曾忘記本色 人都會笨也都會壞 知識跟智慧能療癒 關於包容 我還太淺
Thumbnail
在一個坐落於青翠山丘和流水之間的偏遠村莊裡,珍是一位備受尊敬的民族歷史學家。她花了多年時間穿越茂密的森林和廣闊的平原,與原住民社區聯繫,學習他們的語言,理解他們的生活方式。她的使命是保存這些豐富的口述傳統和文化遺產。
Thumbnail
書名: 熊族與知識分子 作者: basso 出版社:尖端 <圖片來源:尖端網路書店>
Thumbnail
我想分享最近開始接觸的「人類圖」,啟發對自己的探索,畢竟剛接觸,還是個新手小白。 先了解各個分層都在講些什麼,知道自己在面臨事件時為何反應,像我本人「薦骨」沒有亮,就很難聽到別人給我們訊息馬上回應,畢竟我們在接受訊息時,其實內在已經在分析訊息,比較沒有多餘精力來即使回應,這些都發生在「薦骨」沒
Thumbnail
移地教學-將軍村 在古色古香的紅磚牆旁搜尋寫作元素,真有感。 在真正有歷史的地方上在地文化,真有感。 在充滿知識資訊的生物型態博物館裡做中學、學中做,找出可以學習的養分。
Thumbnail
1.農村生活的美食魅力: 鄰近產地,食材新鮮且便宜 豐富多樣的地方特色美食 2.農村文化的獨特性: 傳統節慶活動,如客家義民祭 宗教活動,如媽祖遶境和王爺出巡 多元文化交流(客家、原住民、眷村、新住民等) 3.農村生活的挑戰: 人口外流和老齡化問題 基礎設施相對落後(交通、教育資源等)
Thumbnail
每個原住民都有族名。 高山原住民有族名,平地原住民也有族名。 這些族名是怎麼來的呢? 很多年前,我在台北聽人類學家陳奇祿演講。 演講內容,我幾乎都忘光了,只記住一件事。 當時,陳奇祿說,原住民的族名是來自“人”字。 在日據時代,替原住民取族名,就看原住民語“人”字怎麼唸。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各族群都有很多關於起源的故事,關於我們從哪裡來,同一個故事在不同部落的版本也可能不太一樣。例如鄒族有天神撒種子長出人的故事、泰雅族有巨石生人的故事、阿美族有大洪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