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上漲是必然的
「炒房」究竟是什麼? 竟然有網友神回答「出售的房價高於買入房價,就是炒房!」如果這真的是炒房,那麼以20元賣出15元進貨的蘋果,難道也算「炒蘋果」?照這個邏輯,世上恐怕再也沒人敢做生意了。
根據維基百科的定義,「炒作房地產」是房地產市場中的一種交易行為。與一般的房地產投資不同,炒房者「不追求長期投資回報」,而是透過「頻繁的交易」來賺取高額利潤。正因如此,「炒房」常被視為一種投機行為。
而《平均地權條例》對「炒房」的定義則進一步指出,「利用住宅用地、住宅及房屋買賣契約,或以其他方式,顯著炒作該地區房地產價格的行為。」具體來說,炒房行為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類型:
儘管諸多跡象及房市泡沫衡量指標數據顯示,臺灣的房市泡沫已經存在10多年,但近幾年房價是被炒作出來的嗎?
政府近年來在「打炒房」方面不遺餘力,並針對炒房問題祭出了一系列政策。以下是近年重要的打炒房政策彙整,讓大家快速了解其內容:
內政部:實價登錄2.0(2020年7月)
財政部:房地合一2.0與重購退稅(2021年7月)
行政院:平均地權條例(2023年7月)
央行:第五波選擇性信用管制(2023年9月)
央行:升息循環(2024年3月)
央行:第六波選擇性信用管制(2024年6月)
行政院:嚴查新青安違規戶(2024年6月)
更早以前,許多地區的確實是被炒作出來的,但近幾年在政府連續「打炒房」政策的嚴格執行下,已經有效限制了短時間內的「頻繁交易」並加重了短線炒作的課稅負擔。這樣的情況下,房價究竟還能如何被炒作呢?事實上,近幾年房價的上漲是必然的!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或許在檯面下仍存在一些無法公開的炒作行為,但這並非本文的重點。事實上,近幾年,房價即使不依賴炒作,也必然上漲。)
🌾房價不靠炒作也能上漲?
在臺灣,每年大約有6%到8%的家戶參與房屋買賣,這些人其實就是市場參與者,也是房價的真正定價者!那些只是在旁觀的人,無論他們是否有能力購買房屋,若沒有參與市場交易,房價就不會由他們來決定!
房價本質上反映了市場交易的結果,一旦交易完成,這個價格便成為市場的基準。房價的上漲源於有人認可並能夠承擔這個價格,隨著成交價格不斷攀升且持續有買家進場,市場價格自然隨之上揚。
近幾年,由於民眾對通膨預期、物價節節上漲的恐慌,出現了「現在不買就買不到、或以後買不起了」的心理,以及對房價上漲的強烈期待,加上部分區域因產業發展與進駐帶來的效應、優質基礎建設的相繼完成、以及「政府政策衍生效應」等因素,再結合「賣方成本」、「氾濫資金」、「貸款寬鬆」、「供不應求」,以及「資金停泊」的現象,只要市場中仍有充足的流動性並持續有人願意接手,房價不用炒作也必然會上漲!
所以有人說:「天時地利人和,就連阿共仔也嚇不跑買房信心,臺灣人的心臟像練蠱一樣愈練愈大顆。」
接下來,就來深入探討房價必然上漲的過程吧。
(買房最怕別人不買,不買就沒戲唱了!)
🌾主要驅動力
隨著經濟發展,物價不斷上升,民眾普遍擔心貨幣貶值,導致購買力下降。因此,愈來愈多的人將房地產視為對抗通脹的安全資產。在這種心理驅動下,人們認為「現在不買就買不到,或者以後買不起」,於是加速進場購房。這種恐慌心理進一步推動了市場需求的增加,使房價在短時間內出現大幅上漲。
近幾年,房價漲幅明顯且轉手獲利可觀,許多買家相信,只要投資房地產,就能實現資產增值,甚至認為「買了就能躺賺」。這種普遍存在的期待心理進一步激發了購買欲望,使大量需求挾帶大量資金湧入房市,推動了房價的不斷上揚。隨著愈來愈多的人抱著這種期待進場購屋,市場需求被大幅推高,房價也隨之水漲船高。
通膨預期、物價上漲帶來的恐慌心理,以及對未來房價繼續上升的強烈期待,成為了房價上漲的主要驅動力。
🌾資金總得有地方停泊吧
「臺灣錢淹到天花板!」在僅有2,300多萬人口的臺灣,2023年貿易順差突破1,000億美元,全年貿易金額在全球排名第17。臺灣人熱愛儲蓄,2023年存款餘額達58.6兆元,活期性存款24.2兆元,超額儲蓄達4.21兆元。
此外,還有從「中國」回流的資金、「貸款寬鬆」釋出的便宜資金、「股市賺到的資金」,都需要尋找停泊的地方。
在一個經濟體生產力增長的過程中,必然會產生多餘的資金。而這些資金需要一個安全的地方來保護並停泊所有者的辛勞成果。傳統上,房地產、股票、債券、珠寶、古董乃至藝術品,都是許多人選擇來停泊資金的常見途徑。
另外,講到「資金」,不可忽視的是「錢」的特性,「錢」是最敏感的,「錢」總是流向「能產生高回報」及「需要足夠大的容量來承載」的領域。
結合這些特性,房地產自然成為承載大量資金的理想標的,同時因其具備「保值」、「增值」、「現金流」的獨特優勢,更因其能夠吸引大量資金進駐。如此一來,大量資金湧入並停泊,房價豈能不漲呢?
尚未看過氾濫「資金」追逐房子,房價能不漲嗎?,或是印象已模糊,可點擊連結前往。
🌾「台積電帶來區段繁榮,也推動了房價上漲」
觀察2020年至2024年七都中古屋房價增幅最大的前五個行政區,會發現其中四個行政區與「台積電」息息相關。其中,高雄的楠梓區受惠於台積電的大力投資,中古屋單價在近五年內漲幅超過95%,從2020年的12.7萬元/坪飆升至2024年的24.9萬元/坪,幾乎翻了一倍。
台積電設廠背後蘊藏著龐大的半導體產業鏈,帶來了先進製程與封裝技術的產能,同時吸引眾多上下游供應商和設備商的進駐,推動當地經濟蓬勃發展。隨著大量工程師遷入,當地的消費力和購房需求顯著提升。每個台積電廠區的員工數量達數千人,這些工程師在當地安居樂業,進一步促進了新建案的發展。
另外,相較於臺北,楠梓、竹科、中科等地的房價更具吸引力,讓工程師不僅能購買到更大更好的房子,甚至還能多置產一間。
人口來了!資金來了!需求來了!房價能不漲上來嗎?
(後續輝達NVIDIA、超微AMD接連設設廠,這些科技巨頭的進駐將進一步推動所落腳區域的發展,並帶動房價的持續攀升!)
🌾跟著莊家(政府)走,不敗公式
任何人都不可能在沒有優質基礎設施的支撐下憑空炒作房價。即便是內華達沙漠中拉斯維加斯,也是搞好交通、水電基礎供應後,靠賭場、各種藝術、情色表演與便宜飯店來吸引大量人潮商機,才真正在沙漠中創造高房價。
近幾年,許多地方政府為了招商引資和吸引人口流入,不僅在產業建設、大眾運輸、商場開發等方面積極投入,還提升了社會福利、生活品質、生活機能和工作機會。這些舉措讓建商大為受益,他們也紛紛支持市政建設、舊建物改建和聯合開發。政府局處若有經費或物資需求,建商們都願意積極贊助,出錢出力成為常態。
當政府帶頭,並與民間攜手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後,自然吸引人潮湧入,房價隨之飆升,也就不足為奇了。以新北林口、桃園青埔、竹北市等區為例,這些地區的房價在前期雖有題材加持,但真正讓高房價站穩的,還是優質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
🌾政府恐怕也沒想到會變這樣
近年來,政府在「打炒房」方面下足了功夫,推出了一系列遏制炒房的政策。同時,為了幫助無自有住宅的青年購置「自住」房屋,也推出了「新青安房貸」政策。然而,當這些政策公布實施時,政府恐怕也沒想到,這些措施不僅沒能壓抑房價,反而讓房價一路飆升,漲得令人咋舌!
「房地合一2.0」:緊縮短期持有定義、加重短線炒作的稅負
雖然房地合一2.0確實抑制了短期的頻繁交易,但也讓屋主為了「避重稅」而延長持有房屋的時間。至少持有6年才能享有400萬元免稅額,持有10年才可適用最低稅率,這使得新古屋和中古屋市場出現了「重稅閉鎖期」效應,二手屋供給量減少。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成屋價格自然節節攀升。房價上漲讓屋主更加期待後續的漲幅,從而更加不願出售,結果想買房的人只能加價搶購,或被迫轉向預售市場。
「平均地權條例」:限制預售屋換約、轉售。
《平均地權條例》對預售屋轉售的禁令,讓預售市場出現了「鎖籌碼」效應。建商與投資客的競價消失,建商成為唯一供給方,掌控盤面和定價權,房價猶如失速列車般不斷攀升。市場上充斥著建商狂加價、買方毫不手軟的場景,只要有人願意出價,就成了新的市場行情!
「新青安房貸」確實讓許多人實現了買房夢,但也吸引了不少「硬上車」或「越級打怪」的買家,這些有資格申請新青安房貸的買家提前入市。他們利用政府政策下的「貸款寬鬆」取得的低利資金,懷抱著房價必漲的期待蜂擁而入。許多人心裡盤算著,即便五年寬限期過後無法負擔房貸,也能靠賣房大賺一筆。結果是,房價又一次飛漲!
政府施行政策時,恐怕沒想到結果會變成這樣吧。
(這些利用「新青安房貸」硬上車或越級打怪的買家,真心建議他們在這五年間積極累積實力。同時,希望當初已做好避險和配套措施。五年後無論房價漲跌,若真的想賣,也要確保有人願意接手當時的價格。如果無人接手,自己也要有足夠的能力撐下去,避免陷入困境。)
🌾結構性因素推動房價上漲
近幾年,儘管政府祭出了一系列打擊炒房的政策,但臺灣的房價上漲並不只以上分享內容所驅動。實際上,市場上的「供需關係」、「賣方成本」和「貸款條件寬鬆」等多種結構性因素,也共同推動了房價的上升。
「供需關係」方面,當市場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時,買家往往會為了搶購有限的住房而願意支付更高的價格,這自然推升了房價。「賣方成本」的上升,包括土地價格、建築成本、勞動力成本和稅務成本,最終會反映在房價上,成為價格上升的推動力。此外,「貸款條件寬鬆」讓更多人能夠獲得購屋資金,增加了市場上的潛在買家數量,進一步推高需求。
綜合以上分享說明因素,只要市場中仍有充足的流動性,並持續有買家願意接手,房價就不用炒作也必然會上漲。即便沒有過度的投機行為,這些結構性因素已足以支持房價的穩步上升。
近幾年房價不是被炒作出來的。房價上漲是必然的!
尚未看過超負荷的「高房價」原因剖析(上),或是印象已模糊,可點擊連結前往。
(以上部分文字參考網路資料及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