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反應的練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其實我本不會拿起這本書,但是我偏偏自投羅網的,掉進書店的陳列密技大招沒察覺,於是,最近不小心都在讀日本僧侶作家的書,阿彌陀佛。

因為日本僧侶是以入世的姿態傳道,因此總是能看見以佛法代入眾生苦相最常見的職場煩惱、人際煩惱等,原本抱持一絲質疑,越讀越後面,真的有被佛法洗滌的清新感,而對其中談到的一些修行實踐躍躍欲試!

作者草薙龍瞬因為畢業於東京大學法學院,因此有「東大名僧」美名,並在歷經各種工作職業後於三十五歲出家,並在印度經營社會改善的非政府與教育組織。

從這本書也可以看到草薙龍瞬將佛法轉化成為「改善生活的方法」,我自己有幾個衝擊的感受:

一,接受煩惱與痛苦的確存在,不是放下

「放下執著」很常聽見,總讓我不太理解如何放下,若不是假裝沒事,就是忍耐當作沒事,而執著就是「我所在意的價值」,要人放下,不就是否定了自己相信的事物嗎?

但他是這麼說的:

在「執著」之前,就有產生煩惱的因素存在,那就是「心的反應」。「反應」正是煩惱的真正原因,合理的思考解決痛苦的方法,就是不要「做無謂的反應」。

意思是說,當反應產生之前,先對反應有正確的理解,是因為哪些追求而產生的喜悅、悲傷、失望與憤怒。人心,永遠都在追逐與索求各種慾望,必須先理解這個事實,才能再去思考所有反應所對應的人生七慾望。

七慾望:生存慾、睡眠慾、食慾、性慾、怠惰慾、感官享樂慾、認同慾。這個部分因為佛法提出的說法甚多,在此先視作草薙龍瞬對佛陀經典所理解的分類。

而現代人最常遇到的,是渴望被認同的慾望。

而這份渴望來自哪個真正不滿的狀態,先找出真正煩惱的原因,才能找到正確的方式解決,離苦得樂。

二,消除妄想的方法,是將意識轉移到身體

妄想是想像、思考、回憶時,頭腦中模糊或正在思考的狀態。人類最擅長最喜愛整天反覆進行的最大煩惱。

找出自己煩惱的根源來自哪種不滿狀態之後,接下來,就是進行正確的反應,減低過度而無謂的判斷。

什麼是正確的反應?

簡單來說,目之所及、身體感受之所及的當下,是正確存在的反應,而只存在於腦海裡的過去或未來,都是妄想。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將意識的判斷拉回身體覺察之中,最簡單純粹的例子,就是走路。

我很喜歡他提到日本天台宗有所謂的「千日回峰行」的修行,以七年時間,每天行走三十至八十公里來修行。

「擺脫自我否定的散步」也是一種修行,改稱練習或實踐也無妨。至於要走多長的時間,並沒有一定的答案,但只要持續散步,直到否定自我的判斷消失為止。
在人生中,沒有比擺脫痛苦更重要的事,所以應該下定決心,走到內心恢復自由為止。

我讀到這裡,本書必考五顆星的重點金句就畫在這一句,開始默默決定,開闢走路的練習,走到思緒清明為止。

三,不做過度的判斷

判斷,也是一種妄想的結果,例如覺得自己就是爛,是一種判斷;覺得別人過得比較爽,是一種判斷;覺得大家都是笨蛋,是一種判斷。做出判斷的十之八九當下,內心其實因而產生更多不滿的心情,工作是否有意義、人生是否有價值這些想法,判斷的標準其實莫衷一是,而生活卻總被判斷所束縛住。

佛陀說,我們沒有資格去論斷好壞,而卻在判斷的過程中失卻了自己的本心。

判斷像是內心認為他人非如此不可的定論,或者是對自己錯誤理解的自滿、傲慢心,為了滿足自我的認同慾望,所做出的過度判斷,往往為難自己也為難別人,而為何要做出損人不利己的蠢蛋行為,那是因為你以為你這樣很快樂。你以為你罵得很爽,你以為你不給人台階下很爽,你以為你擺出官威很爽,當你認為你是對的時候,你已經錯得很離譜了,這時就是「慢」(自傲自大)。

相信自己是對的判斷,就是執著,就是妄想,就是產生「慢」以及追隨而來的痛苦,因次要時時提醒自己:不要過度相信自己的判斷,不要過度判斷。

如何不判斷?不要執著。

不讓情緒控制你,也就是整本書一直在傳遞的:不反應的練習。

四,人家餵你的你不要吃啊!

有個佛教小故事很有意思,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婆羅門信徒怒氣沖沖地當著所有信徒弟子面前怒罵佛陀,佛陀不動聲色,緩緩的說:向責罵的人回以責罵,向憤怒的人回以憤怒,向爭執的人回以爭執,等於是接受對方的食物,吃了下去。佛陀對著怒罵的婆羅門說:「我不接受你給我的東西,你的話屬於你自己,請拿回去吧。」你潑的糞也是你自己的,真是罵人不帶一個髒啊!

讓我想到正港分局有一個好好笑的對話:

王:你為什麼不吃屎啊!

許:我為什麼要吃你啊!

大概異曲同工之妙~

總結:從走路開始練習吧

工作也好,自己的生活也好,要以改善的心情進行正確的努力:

並不是為了他人的肯定或為了獲得等外在事情為目標,開始之後建立內在的動機來努力,重視集中注意力與充實等內心的「快」,持續專注。

這是我看完本書最大最大的啟發,當我們太專注在頭腦運作,產出的十之八九是沒有意義的甚至有毒的垃圾妄想,否定自己,怨天尤人。

煩惱一定存在,執著與妄想也是,剩下就是實踐練習,不反應不是被當沙包打,而是把不屬於自己本真的通通移除,不小心聯想到了芙莉蓮,她也是不反應的實踐家啊。

  • 正確的理解方式,叫作正見
  • 移除有毒反應,叫作清淨行
  • 希望快樂滿滿,叫作慈悲心
明白自己該做的事情。重新整理內心,並集中精神。完成工作之後,剩下的就是領悟。光是這樣就是暢快的結局。

從這些對自我的誓約之中,依靠著自己,以自己為依歸,你就不再需要依賴任何東西,外在沒有答案,而內心的黑暗,只有靠自己克服。充滿暴戾之氣的心情,在讀完本書之後,心也輕盈了,心境也不太一樣了,分享給你。

真正的自我,是努力的自己減去有弱點的自己之後剩餘的部分,而真正的自己一直存在,無有好壞,誠實而不否定的接受真正的自己,才是正確的作法。不論在任何時候都要「肯定自己」,這種肯定是不需要根據的。

不反應的練習:讓所有煩惱都消失,世界最強、最古老的心理訓練入門

草薙龍瞬|究竟|2024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馬力的沙龍
38會員
161內容數
單純閱讀,馬力的私房景點
馬力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進烤箱的好日子》是李佳穎繼《小碎肉末》十六年後的新作,獲得多項大獎並售出多國版權,探討創作與真實的關係。小說以女主角阿丹的回憶錄創作歷程為主線,用幽默的方式反思創作中真實性的議題。
Thumbnail
2025/04/28
《進烤箱的好日子》是李佳穎繼《小碎肉末》十六年後的新作,獲得多項大獎並售出多國版權,探討創作與真實的關係。小說以女主角阿丹的回憶錄創作歷程為主線,用幽默的方式反思創作中真實性的議題。
Thumbnail
2025/04/15
原來,萎靡是一種後疫情時代的集體無力徵狀。總是覺得怎麼樣都好、沒有熱情、提不起勁、無法集中專注、無法想像理想生活是什麼⋯⋯
2025/04/15
原來,萎靡是一種後疫情時代的集體無力徵狀。總是覺得怎麼樣都好、沒有熱情、提不起勁、無法集中專注、無法想像理想生活是什麼⋯⋯
2024/12/26
免責聲明:我不是村上春樹的書迷。 只是好奇創作不輟的他,遲暮之年想說些什麼故事。
Thumbnail
2024/12/26
免責聲明:我不是村上春樹的書迷。 只是好奇創作不輟的他,遲暮之年想說些什麼故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這本書是一位在家修行人以問答方式回答有關佛陀及佛教的疑問,內容生活化且易懂,適合對佛教感興趣卻不想深入研究的人。書中強調佛教是一種生活態度,讓人覺察當下並用平等心看待事物。
Thumbnail
這本書是一位在家修行人以問答方式回答有關佛陀及佛教的疑問,內容生活化且易懂,適合對佛教感興趣卻不想深入研究的人。書中強調佛教是一種生活態度,讓人覺察當下並用平等心看待事物。
Thumbnail
《佛門簡修法本》為方便利益初機修學佛法的緣眾,因緣整編之簡易修學念誦口袋書,方便人手一冊隨身攜帶受持,俾令十方有緣眾生,懺罪淨業,生發菩提之基石,實為在家居士不可或缺的上妙寶典。
Thumbnail
《佛門簡修法本》為方便利益初機修學佛法的緣眾,因緣整編之簡易修學念誦口袋書,方便人手一冊隨身攜帶受持,俾令十方有緣眾生,懺罪淨業,生發菩提之基石,實為在家居士不可或缺的上妙寶典。
Thumbnail
為了找尋生命的真相,此生願意付出多少呢? 那年,剛從傳統的佛教團體離開,是因為發現將近十年的打坐冥想跟幾本佛學的書,無法使我從一次情傷的苦海裡解脫,那樣的盲點使我開始對外尋找,一條不同的修練道路。
Thumbnail
為了找尋生命的真相,此生願意付出多少呢? 那年,剛從傳統的佛教團體離開,是因為發現將近十年的打坐冥想跟幾本佛學的書,無法使我從一次情傷的苦海裡解脫,那樣的盲點使我開始對外尋找,一條不同的修練道路。
Thumbnail
週末充電,好適合看這本小書。 日本的佛教信仰相當入世,為了將禪思想傳達給世人,透過開酒吧、音樂創作或出書等方式,提供世人心靈修行的思維。 這本一百則小語,在訓練情緒管理方面,給了十足好建議:放下力。 🔖放下力 就是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 盡人事,剩下的就是天命。 🔖盡人事 就是能夠
Thumbnail
週末充電,好適合看這本小書。 日本的佛教信仰相當入世,為了將禪思想傳達給世人,透過開酒吧、音樂創作或出書等方式,提供世人心靈修行的思維。 這本一百則小語,在訓練情緒管理方面,給了十足好建議:放下力。 🔖放下力 就是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 盡人事,剩下的就是天命。 🔖盡人事 就是能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