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戀模範生》:你的警示,我的喜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Q: What is the legacy of But I’m a Cheerleader?
We should all celebrate queer joy, and we should all take the sort of hard trials and tribulations of being gay people and basically make lemonade out of lemons.
And I think also But I’m a Cheerleader is reminding us that gender is a drag, and in the end, it doesn’t matter whether you’re masculine or feminine. We’re all somewhere in this middle ground and the binary is kind of gone.
It’s a celebration of queer joy.
訪問者:《戀戀模範生》的傳承意義會是什麼呢?
詹米·巴比特(Jamie Babbit,導演):我們都應該慶祝酷兒的喜悅,我們也應該面對身為同性戀者所經歷的艱難困境,並試著化苦難為甘甜(當生活給你檸檬時,就把它做成檸檬汁吧)。
此外,我覺得《戀戀模範生》提醒了我們,性別不過是一種扮裝。最終,無論你是陽剛或陰柔,我們都處在光譜之中,性別二元論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戀戀模範生》是對酷兒喜悅的慶祝。
— 引用自《詹米·巴比特談〈戀戀模範生〉:Landmark 戲院經典重映,同志驕傲系列》,Out On Film: 亞特蘭大 LGBTQ 電影節訪談,24 分 34 秒處。(原始標題:Jamie Babbit talks about "But I'm a Cheerleader," part of the Landmark Retro Replay Pride series. Out On Film: Atlanta's LGBTQ Film Festival interview.)
But I'm A Cheerleade 電影海報,沿用自維基百科

But I'm A Cheerleade 電影海報,沿用自維基百科

1999年上映的非主流經典電影(cult classic)《戀戀模範生》(But I'm a Cheerleader)正式邁入25週年。電影描寫一名拉拉隊隊員梅根(Megan )在家人、隊員、男友等人的堅稱與迫使下,不得不進入性向轉向學校(sexual redirection school),接受「異性戀養成教育」的過程。

酷兒喜悅(Queer Joy)和內化恐同( Internalized Homophobia )

進入學校以前,梅根未曾想過自己是同志。她只是不太熱衷於和男友接吻、只是偶爾會想起隊友練習口號的畫面、只是剛好在房裡有張梅麗莎·伊瑟麗姬(Melissa Etheridge)的海報。電影的喜劇色彩也從此展開,梅根在色彩單調的異性戀世界裡被異性戀們「預設」為同志,進入繽紛多彩的轉向學校,和一群同是在異性戀世界裡「長成」的酷兒(queer)同學們,接受「前」同志,教練麥可(Mike,RuPaul飾演)、學校創辦人瑪麗(Mary ,Cathy Moriarty 飾演)的「異性戀再教育」。

初聽見親友的「指控」,梅根先是面帶笑意地說出:

I can’t believe this.
我真不敢相信。

之後才在反覆地被指正與「負面化」後,對新認識的「同志身份」產生恐懼和厭惡,在酷兒同學面前悲苦、驚訝、又哭又笑(幾乎只有哭)地說出:

I’m a homosexual!
I’m a homo ——
我是同性戀!
我是同志——

至此,娜塔莎·雷昂(Natasha Lyonne)對梅根的詮釋,彷彿揭示了新生酷兒從原生的「酷兒喜悅」到受箝制而起的「內化恐同」過程。

酷兒喜悅一詞簡單來說,是能完全自在地接受自己的性別、性向認同,感受到情緒層度因人而異的「和平喜悅」。

請試著這麼想像:當您第一次意識到自己是異性戀,或許是在您第一次暗戀鄰座的同學、同事等等,而不因為「暗戀」進行自我譴責,真正覺得,這是非常自然、合理的表現。這,且讓我們稱之為「異性戀喜悅」。

「酷兒喜悅」所追求的不過如此。

內化恐同則是當您身為酷兒族群一員,卻深刻厭惡自己的性別、性向認同等。「我是異性戀,但異性戀真的很糟糕,我為此厭惡自己」——就像這樣。

喜劇的基礎:或許悲劇的生活

The world is a comedy to those that think; a tragedy to those that feel– a solution of why Democritus laughed and Heraclitus wept.
― Horace Walpole, Letter to Lady Anne, Countess of Ossory, (15 August 1776)
世界對於那些思考的人來說是喜劇,對於那些感受的人來說是悲劇——這解釋了為什麼德謨克利特(Democritus)能一笑置之,而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卻黯然落淚。
— 霍勒斯·沃波爾(Horace Walpole),致奧索里伯爵夫人安妮的信,1776年8月15日。

同樣描寫性向「轉化」,改編自同名小說,主角同樣被迫使進入轉向學校的《她的錯誤教育》(The Miseducation of Cameron Post, 2018)是寫實、全然的悲劇。但《戀戀模範生》透過風格化、幽默的表演,以及非寫實、幾乎像「營造夢幻夢境」的場面調度,將轉化教育的荒謬性表露無遺,喜劇由此而生。

幾場教育生理女性學員清潔、照顧幼兒,生理男性學員修車、砍柴的場景,對觀者而言,每格畫面配合上演員即興喜劇式的肢體語言,都像笑料百出的彆腳家家酒。觀眾不需深入思考內容,因為創作者博君一笑的意圖非常明顯;但若觀者決定設身處境,效法赫拉克利特的精神,感同身受自己正身處於轉向學校,想起世界的許多角落,至今依然存在對酷兒們的疾病化看法——《戀戀模範生》則會是一場對「同性戀者所經歷的艱難困境」的赤裸描寫,是貨真價實的「悲劇」。

你的警示,我的喜劇

當然,《戀戀模範生》有著圓滿結局,並未落入任何讓酷兒角色和觀眾一同心碎的俗套。梅根最終克服內在的恐同聲音。不只為自己,也為情人格雷漢姆(Graham,Clea DuVall飾演)成功找回酷兒喜悅,攜手邁向幸福未來。

《戀戀模範生》的幸福結局一直都是詹米·巴比特對酷兒們「不再心碎」的保證和創作初衷,多次在訪談中表示,在同志社群依舊受疾病烏雲籠罩的當年,自己希望能拍出一齣喜劇,讓女同志們能有機會相愛,有真正幸福的結局。(引用自NBC新聞訪談,標題:〈同志經典電影《戀戀模範生》導演想拍出同志版本的《獨領風騷》〉(Director of queer classic 'But I'm a Cheerleader' wanted to 'make a gay "Clueless"'))

也因此,儘管電影中的敘事、角色成長或許不符合邏輯或略顯單薄,對我來說這並不是一部適合供作學術分析、拆解元素、判讀隱喻的電影。為當年悲傷的同志群體提供「歡笑」,是《戀戀模範生》的首要、大部分目的。

但歡笑絕不是指「嘲笑酷兒」,而是嘲笑電影內外,異性戀世界對酷兒的荒謬與刻板態度。警示的原因在此,歡樂的同時,觀眾依然應該反思自己發笑的原因為何。

性別作為扮裝、酷兒生活/酷兒戲劇

最終,詹米·巴比特所提到的「性別不過是一種扮裝」,並不表示將任何形式的性別認同棄之敝屣。完全相反地,扮裝是對性別溫柔呵護,同時灌溉自信的態度。《戀戀模範生》傳遞出對性別的多元包容,以及對自我認識的尊重。

凱特伯恩斯坦(Kate Bornstein)在其著作性別是條毛毛蟲(Gender outlaw)如此形容酷兒戲劇,我想,也正好完美的總結了《戀戀模範生》:

就算酷兒戲劇別無長處,它至少也能博人一笑——它公然蔑視所謂正常的異性戀敘事。酷兒戲劇的反諷讓異性戀的求偶儀式顯得滑稽,因為剝光了偽裝,它那金玉其外,敗絮其內的本質也就暴露無遺。在酷兒戲劇中,男男相互勾引,方才襯托出勾引本身的下流;女女自得其樂,男人全無用武之處,這讓異性戀制度怒不可遏。
引用自新星出版社,廖愛晚翻譯版本,頁191。

《戀戀模範生》是一場不再埋葬酷兒,發人省思的輕鬆喜劇。無關性向,願我們都能在自我認識的道路上尋得喜悅,不再恐懼自我。

(備註:觀眾可以在合法免費串流平台The Archive觀賞《戀戀模範生》導演剪輯版全片。)

相關連接

  1. Jamie Babbit talks about "But I'm a Cheerleader," part of the Landmark Retro Replay Pride series
  1. But I'm a Cheerleader全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i Chen的沙龍
5會員
33內容數
Yi Chen的沙龍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健全人要如何了解身障者的性(sexuality)?對於作為健全人同時又是女性的我,女性主義是否提供介入的可能性?剛接觸《傴僂》,對這本小說僅有包括贏得芥川獎的初步認識時,我帶著這些疑問翻開了它。
Thumbnail
健全人要如何了解身障者的性(sexuality)?對於作為健全人同時又是女性的我,女性主義是否提供介入的可能性?剛接觸《傴僂》,對這本小說僅有包括贏得芥川獎的初步認識時,我帶著這些疑問翻開了它。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由少女漫畫《可以不可以》改編而成的劇集,以及主角在劇中的生活轉變。此外,劇中的重點人物和劇情簡介也得到了介紹。這篇文章著重於人物角色的個人價值觀,以及與以愛為包裝的「情緒勒索」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由少女漫畫《可以不可以》改編而成的劇集,以及主角在劇中的生活轉變。此外,劇中的重點人物和劇情簡介也得到了介紹。這篇文章著重於人物角色的個人價值觀,以及與以愛為包裝的「情緒勒索」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自認直男異性戀的我,生平第一次接觸的同志文學,是白先勇的《孽子》。在剛解嚴的時代偷偷讀這本書,其實是很掙扎的:一個就讀男校的高中生,萬一被人發現在讀這種「娘娘腔」的東西,一定會被直男同學們覇凌的。但是《孽子》所描寫的同志世界實在迷人,在台北新公園的夏夜裏揮汗尋覓真心的過程,在社會的異樣眼光下奮力求生
Thumbnail
自認直男異性戀的我,生平第一次接觸的同志文學,是白先勇的《孽子》。在剛解嚴的時代偷偷讀這本書,其實是很掙扎的:一個就讀男校的高中生,萬一被人發現在讀這種「娘娘腔」的東西,一定會被直男同學們覇凌的。但是《孽子》所描寫的同志世界實在迷人,在台北新公園的夏夜裏揮汗尋覓真心的過程,在社會的異樣眼光下奮力求生
Thumbnail
喜劇調性不時噴灑之下,偷情被美化,男女主角身體力行頌揚性愛自主。可是這也不是一部很典型浪漫的愛情電影,譬如雙方天雷勾動地火之時,女主角會先摔到扭傷腳;又譬如在男生驚喜下跪的片刻,女主角手上還戴著很難拔的洗碗手套。莫妮雅修克黎自編自導的劇本很幽默......
Thumbnail
喜劇調性不時噴灑之下,偷情被美化,男女主角身體力行頌揚性愛自主。可是這也不是一部很典型浪漫的愛情電影,譬如雙方天雷勾動地火之時,女主角會先摔到扭傷腳;又譬如在男生驚喜下跪的片刻,女主角手上還戴著很難拔的洗碗手套。莫妮雅修克黎自編自導的劇本很幽默......
Thumbnail
如同這部劇的重點台詞-「你的意識決定了你存在的宇宙」,你的觀點也決定了你對這部作品和人物的看法
Thumbnail
如同這部劇的重點台詞-「你的意識決定了你存在的宇宙」,你的觀點也決定了你對這部作品和人物的看法
Thumbnail
我們從簡慶芬和Rebecca身上看見,她們可能是受過羞辱創傷後長大的小孩。她們其實身上都握著一個對自己人生的核心信念,深深影響了她們後來的選擇和應對方式。 最近熱門剛完結的台劇,《不夠善良的我們》,剛開始連載的時候我就開始追了,但一直到第5集左右開始,網路上的討論終於正式發酵。
Thumbnail
我們從簡慶芬和Rebecca身上看見,她們可能是受過羞辱創傷後長大的小孩。她們其實身上都握著一個對自己人生的核心信念,深深影響了她們後來的選擇和應對方式。 最近熱門剛完結的台劇,《不夠善良的我們》,剛開始連載的時候我就開始追了,但一直到第5集左右開始,網路上的討論終於正式發酵。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的性別平等下,我們真的秉棄所有偏見與歧視?或者在性別平等的現狀下是大眾理所當然?觀察身邊從親戚到明星,原來性別偏見無處不在。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的性別平等下,我們真的秉棄所有偏見與歧視?或者在性別平等的現狀下是大眾理所當然?觀察身邊從親戚到明星,原來性別偏見無處不在。
Thumbnail
正向思考成為主流,打破框架亦是各位現代獨立女性之必需。蛤?你不同意《芭比》?蛤?你說Metoo運動已白熱化至女人使用「有毒的」陽剛氣質?!你是不是為父權說話? 女性主義崛起,健身網紅變成「正能量」的化身 :我們要愛自己,認識自己,相信自己本來就值得,相信自己是最美好的存在。
Thumbnail
正向思考成為主流,打破框架亦是各位現代獨立女性之必需。蛤?你不同意《芭比》?蛤?你說Metoo運動已白熱化至女人使用「有毒的」陽剛氣質?!你是不是為父權說話? 女性主義崛起,健身網紅變成「正能量」的化身 :我們要愛自己,認識自己,相信自己本來就值得,相信自己是最美好的存在。
Thumbnail
生活無法迴避「政治」的介入,電影《藍色的你》所處的年代正是如此。1988年因著保守派柴契爾夫人宣布的28條款,校園內禁止宣揚同性戀,讓未公開出櫃的女同志體育老師珍備感壓力,她甚至得聽著錄音帶的步驟才能安穩入睡。事實上,正如她女友薇薇對當時社會的認知,她們生活的每個細節都與「政治」劃上等號,一如電視上
Thumbnail
生活無法迴避「政治」的介入,電影《藍色的你》所處的年代正是如此。1988年因著保守派柴契爾夫人宣布的28條款,校園內禁止宣揚同性戀,讓未公開出櫃的女同志體育老師珍備感壓力,她甚至得聽著錄音帶的步驟才能安穩入睡。事實上,正如她女友薇薇對當時社會的認知,她們生活的每個細節都與「政治」劃上等號,一如電視上
Thumbnail
一個人可能「既是無性別、又是流性別、多元性別、自成一個性別」~這大概就是我體會到的酷兒精神吧?
Thumbnail
一個人可能「既是無性別、又是流性別、多元性別、自成一個性別」~這大概就是我體會到的酷兒精神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