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要精準(上) 井底之蛙

楓喬-avatar-img
發佈於直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們以客觀來說生活在同一個物質世界裡,不過以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經歷,價值觀,又或者很殘酷的社會位階反映出不同的生活狀態,看到的世界與體悟截然不同,世界帶給我們感受與認知差異甚遠

 

比如說早餐店工作人員和公務人員,兩者的生活型態就是如此不同,公家機關8:00上班,可能6:30起床,取決於上班距離,那討海人,提供早市豬隻的供應商,凌晨就要開始工作,有人才正要睡覺,他們卻已經要起床工作

 

我們根據生活上該物質的需要程度,來做判斷分析是否對我們重要,也因此我們用很狹隘的眼界在理解這個世界,向之前有說的大猩猩實驗,我們的感知是有限度的,我們沒有自己想像中聰明,我們大腦傾向會將它做簡化,降低複雜程度,以方便我們去了解任何事情,問題是當過於簡化,反而會造成誤判,做出錯誤的決策

 

書中以汽車來舉例,在一切發展順利,正常狀況下,我們不需要知道汽車內部的複雜機械裝置,只要知道車子可以成功運轉,能夠上路就行,然而當出現狀況時,我們才會忽然意識到車子的複雜性

 

更糟糕的是:當這事情簡化被我們理解,卻發生突發狀況時,我們以為我們自己知道,但事實的真相是:我們一無所知,或者一知半解,所面臨的混亂,便會使我們茫然無助,迷失方向

 

出乎意料的事態出現後,我們才會被迫意識到之所以可以順利執行,前置作業有這麼多

 

我們很少深入思考,事情的原因與潛伏在表象之後的真相,輕易的未經思考的,靠本能再行動,也因為這樣,容易犯下衝動性的錯誤,如果我們有在多加思考一下,或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踩的雷

 

不去思考事情背後的原因,就很難有屬於自己的想法,就像飄塗在水上的浮萍,風往哪裡吹,就往哪裡飄,而這狀態是我們想要的嗎?

 

沒有建立自己的思考脈絡,嘗試認真的檢視自己是如何看待這個世界,就好像活在虛幻的世界中,沒有基石作為基底,遲早會跌落谷底,我們必須透過實際的行動來深刻體悟書中或長輩交給我們的道理,要不然這些終究只是別人的想法,資訊只是資訊,現實與你的認知是對不上的,內外的不一致性,這才是真正可怕的地方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楓喬的沙龍
0會員
11內容數
透過文章內容,提供你不同的視角看待這個世界,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一百個人,有一百種不同人生,透過我楓喬的內容,也許其中有你不曾有過的體驗或思維,希望進而啟發你去思考,畢竟人生這條路,只有你能自己走完
楓喬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13
從選擇中帶來力量,駕馭情緒,從客觀角度看待事物,才能撥開迷霧,看清本質。本文探討觀點對我們影響,學習斯多葛哲學的客觀思維,並引用柴契爾夫人名言,說明思想、言語、行動與命運的關係。最終,鼓勵男人們在真實生活中,接受挑戰,創造價值,活出精彩人生。
Thumbnail
2025/02/13
從選擇中帶來力量,駕馭情緒,從客觀角度看待事物,才能撥開迷霧,看清本質。本文探討觀點對我們影響,學習斯多葛哲學的客觀思維,並引用柴契爾夫人名言,說明思想、言語、行動與命運的關係。最終,鼓勵男人們在真實生活中,接受挑戰,創造價值,活出精彩人生。
Thumbnail
2025/02/06
本文探討駕馭情緒的重要性,說明情緒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和決策。文章引用《快思慢想》的系統一和系統二概念,解釋人們常以本能反應處理事情,導致情緒起伏不定。作者建議透過理性思考、練習和預設各種情況,提升駕馭情緒的能力,並提出向自己提問以聚焦方向的方法,最終強調在混沌中保持秩序,持續學習適應變化。
Thumbnail
2025/02/06
本文探討駕馭情緒的重要性,說明情緒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和決策。文章引用《快思慢想》的系統一和系統二概念,解釋人們常以本能反應處理事情,導致情緒起伏不定。作者建議透過理性思考、練習和預設各種情況,提升駕馭情緒的能力,並提出向自己提問以聚焦方向的方法,最終強調在混沌中保持秩序,持續學習適應變化。
Thumbnail
2024/09/15
在面對主管要求分配一項不受歡迎的工作時,員工常常會陷入道德與職場考量的賽局困境中。本篇文章探討了這種情境及其賽局結構,分析了個人與同事的可能選擇,並利用賽局理論中的奈許均衡提出有效的策略建議。我們將討論如何透過誘之以利和懼之以害兩種方法,改變同事的決策,有效應對不利的工作局勢。
Thumbnail
2024/09/15
在面對主管要求分配一項不受歡迎的工作時,員工常常會陷入道德與職場考量的賽局困境中。本篇文章探討了這種情境及其賽局結構,分析了個人與同事的可能選擇,並利用賽局理論中的奈許均衡提出有效的策略建議。我們將討論如何透過誘之以利和懼之以害兩種方法,改變同事的決策,有效應對不利的工作局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只靠工作獲得情緒滋養並不是長久之道,當裁員失業、退休離開職場後,還是得面對人與人之間還是需要有一定程度的依附關係的事實。 雖然工作帶來機會,有可能滿足我們的情感需求,但工作關係主要是交易關係,親密關係則遠遠更為深入,更能包容我們的脆弱,不能全部仰賴工作。
Thumbnail
只靠工作獲得情緒滋養並不是長久之道,當裁員失業、退休離開職場後,還是得面對人與人之間還是需要有一定程度的依附關係的事實。 雖然工作帶來機會,有可能滿足我們的情感需求,但工作關係主要是交易關係,親密關係則遠遠更為深入,更能包容我們的脆弱,不能全部仰賴工作。
Thumbnail
上午整理資料時,發現許久之前寫下的十七條工作思維,這些思維是在創業初期,領導團隊時總結出的觀點。 當時,我與一些同事在工作上的觀點並不一致,因此寫下需要溝通的工作思維,並與團隊建立了共識。 透過這些思維,我們的合作變得更加緊密和高效。 最後,我還分享了一句話: 「成長來自於工作上的痛苦,
Thumbnail
上午整理資料時,發現許久之前寫下的十七條工作思維,這些思維是在創業初期,領導團隊時總結出的觀點。 當時,我與一些同事在工作上的觀點並不一致,因此寫下需要溝通的工作思維,並與團隊建立了共識。 透過這些思維,我們的合作變得更加緊密和高效。 最後,我還分享了一句話: 「成長來自於工作上的痛苦,
Thumbnail
常常在不同場合,不同團體,碰到來自不同工作領域的朋友,他們常會問說:「我只是一個平凡的上班族(或家庭主婦或學生,或做工的人),力量很微弱,能夠幫得上什麼忙嗎?」   的確,我們知道社會上有太多不公不義的事,也有太多的人陷於巨大的困境等待改變,甚至我們也知道,整個世界在我們這個世代也有許多太過艱難的
Thumbnail
常常在不同場合,不同團體,碰到來自不同工作領域的朋友,他們常會問說:「我只是一個平凡的上班族(或家庭主婦或學生,或做工的人),力量很微弱,能夠幫得上什麼忙嗎?」   的確,我們知道社會上有太多不公不義的事,也有太多的人陷於巨大的困境等待改變,甚至我們也知道,整個世界在我們這個世代也有許多太過艱難的
Thumbnail
在職場走跳,獲得情報非常重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Thumbnail
在職場走跳,獲得情報非常重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Thumbnail
本文分享作者在工作遇到迷茫感後透過改變心態,尋找不同的成就感來源,跳出單一評價體系,重新活得自信與勇敢。若你也在職場感到困住,或許可以從多元的成就感來源中尋找答案。
Thumbnail
本文分享作者在工作遇到迷茫感後透過改變心態,尋找不同的成就感來源,跳出單一評價體系,重新活得自信與勇敢。若你也在職場感到困住,或許可以從多元的成就感來源中尋找答案。
Thumbnail
其實當然都知道,現在社會強調多元共融、也強調要表達自己的權益,但職場畢竟還是職場,是一個封閉的小社會,還有各個企業屬於自己的職場文化。 但在這個世代所培育出來的年輕人,早已不是過去那種的苦幹實幹型,懂得強調自己的聲音及主張,不僅企業在因應不同聲音,同時也在調整新的相處模式。但,有些基礎的職場素養,
Thumbnail
其實當然都知道,現在社會強調多元共融、也強調要表達自己的權益,但職場畢竟還是職場,是一個封閉的小社會,還有各個企業屬於自己的職場文化。 但在這個世代所培育出來的年輕人,早已不是過去那種的苦幹實幹型,懂得強調自己的聲音及主張,不僅企業在因應不同聲音,同時也在調整新的相處模式。但,有些基礎的職場素養,
Thumbnail
承接上週語錄,這週也要繼續跟大家分享職場生存的心得與經驗。上篇文章已經分享了五則語錄,這篇文章也會分享五則語錄,為了有連貫性,語錄編號會承接上篇文章,從第六則語錄開始。   (六)我選擇當一個善良但也有界線的人,不去陷害別人, 但同時也看懂人情世故,適時
Thumbnail
承接上週語錄,這週也要繼續跟大家分享職場生存的心得與經驗。上篇文章已經分享了五則語錄,這篇文章也會分享五則語錄,為了有連貫性,語錄編號會承接上篇文章,從第六則語錄開始。   (六)我選擇當一個善良但也有界線的人,不去陷害別人, 但同時也看懂人情世故,適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