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在某個時間點,我認識到了「系統思考」,覺得這種能整體思考很厲害,很想學習更多,但就好像又不知道從哪裡切入。
後來認識了丹席格才更清楚知道那樣的思考是怎麼回事。
以我們大腦的思考來說,大概是有三種路線:
一、線性邏輯思考
二、直覺性思考
三、系統整合性思考
線性邏輯思考是主要是由左腦主導運作,而由左腦主導的思維還包括社會期待跟社會認同。這是什麼意思呢?
因為我的工作,需要大量地跟父母進行對話。父母們會拿著他們的問題來問我,然後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地追問,花了好多時間討論,但結果似乎又回到一開始的問題上。我就會覺得好挫敗,怎麼講半天都還是同一個問題,感覺自己好像是被帶著一直在繞圈圈。
經由丹席格說明我們大腦的運作模式之後,才發現原來自己在那個情況是進入了左腦主導模式,不自覺地想要回應社會(他人)的期待,就一直順著對方的提問在回應,但其實對方所提的問題,可能不是真正的問題。
就像是一個人生病了去找醫生,他不知道生病的原因,只知道自己有哪些症狀,於是就會一直問要如何解除症狀。而醫生如果要協助病人恢復健康,就不能抓著症狀一直在處理,因為你解除了A症狀,可能會繼續出現B症狀,解除了B症狀就可能會出現C症狀。要恢復健康,就得先找出生命真正的原因,從源頭處理才行啊。
而第二種直覺性思考就是由右腦在主導運作的。這裡的「直覺」跟我們一般說的「直覺」有點接近又不太一樣,它比較像是你身體的感受所產生的判斷。這種思考模式是由右腦跟下層腦一起合作,根據過去的經驗,產生情緒感受。所以在聽到一句話或者看到一件事的發生,右腦會升起情緒感受,然後根據這個情緒感受去做決策,就像是我們說的「感情用事」。廣告行銷就很常運用這種思考模式在刺激消費者去做出購買的行為,例如加上「有機」兩個字,可能就會促使某些類型的消費者特別願意去採購那個商品(我就是其中之一!)。
而第三種系統整合性思考,就是... ㄟ,不是,不是第一種跟第二種加起來這麼簡單。這種思考模式,在《道德部落》這本書裡面有非常詳細又細緻地討論。也有一本書叫《快慢思考》在講這個。我沒看過《快慢思考》這本書(聽說翻譯做得不好),但丹席格有用這本書裡面的概念來說明。他說,直覺性思考就是一種「快思考」,這種思考是身體的反射反應動作,例如看到「有機」就覺得是好東西。那只是一種身體的感覺。但要光靠這種感覺來做決策,不見得每次都能得到更好的決策,畢竟那個商品只是包裝上寫著「有機」,跟實際上產品如何可能完全沒有相關。
在《道德部落》中也有提到,在討論很多公共議題(像是能不能墮胎,或者要不要同意同志結婚)時,也很容易會掉進第二種直覺性思考,也就是身體不自覺地認定「這樣就是不行!」「這樣就是不對!」如果踩著這種立場在討論,那基本上就是不可能去理解他人了。而還有一些人是內心明明就是直覺性在思考(這樣就是不行),但為了不讓別人說服自己,也不想要讓別人說自己是感情用事,於是就會去找各種相干或不相干,甚至是前後矛盾的論述來證明自己的立場是對的。總之,那個直覺感受太強烈,所以立場是不可以動搖的。
第三種系統整合性思考則是上下左右腦整合的思考。整合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保有各自的差異,又能互相協力合作,也就是得要能清楚意識到自己的內在在經歷什麼。當自己意識到直覺性思考快速地出現,先踩煞車,喊暫停,再進入慢思考,以好奇開放的心態,去分析思考眼前所發生的事情是怎麼回事。或許跟過去所經歷的很相像,但或許有些許不一樣,或許自己需要收集更多資訊再去做判斷,做決策(直覺性思考是不管,類似的就通通一視同仁地用同樣的反應去回應)。也就是丹席格說的,當我們可以在那個情緒感受(身體直覺)出現的當下,可以喊暫停,然後讓中央前額葉可以主導,結合右腦的脈絡,與左腦的邏輯分析,最後再根據當下情境做出「更好」的決策。
永遠都只有「更好」的決策,而沒有「最好」的決策。因為每個當下都不一樣,沒有辦法決定什麼叫做「最好」。
理解了大腦的運作與思考的模式之後,我開始明白為什麼以前常常在談話中被人牽著繞圈圈了。於是開始在談話的時候,盡量帶著意識,不要讓自己掉進去那個左右腦分裂的思考模式。左腦關乎規則/規範。規則跟規範只有對跟不對,符合就是對,不符合就是不對。如果我跟著在那樣的思考模式中,就會陷入是非對錯的爭論。而那樣的討論就會很難看見真正的問題。如果我掉進去右腦主導模式,那可能就會卡在某個情緒感受上,也就是帶著某種偏光眼鏡在做判斷,而無法帶著好奇與開放的心態,看見當下情境的實際樣貌,做出更好的決策。
思考判斷這件事,真的沒有想像中容易。最近不約而同有幾個人跟我說,他們過去從父母身上所接收到的訊息是:「你都不會想一下喔!」但或許小孩不是沒有「想」,而是落入了第一種或第二種的思考模式。孩子跟照顧者之間的互動所形成的依附關係模式,會形塑孩子的大腦神經元結構,形成特定某種思考模式(*註:請參考《從陪伴開始的全腦教養》一書)。像是迴避型依附關係模式的小孩比較容易偏向線性邏輯思考模式,而矛盾型依附關係模式的小孩則是容易偏向第二種的直覺性思考模式。
真正要能相對完整地系統性思考,則是需要跟孩子建立安全依附關係模式,協助孩子的上下左右腦進行整合,讓中央前額葉變強大(實際的物理結構就是厚大的喔!),這樣等孩子長大,在面對困難複雜的人生時,就比較能夠知道自己要如何思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