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身心健康、家庭美滿、事業有成、事主有力的時候,在講台上見證,侃侃而談「即或不然」(但三18)、「應允與否兩皆可」是容易的 ,但這看來不是大部分人或人生大部分時候的經驗。
我們重度憂鬱,多次自殺不果,輕生意念再次來襲,於是求主保守我們的心懷意念、保護我們的生命。我們的家人遭遇車禍垂危,在手術室搶救中,於是我們求主醫治拯救他。我們教會的領袖犯下大罪卻執迷不悟,甚至導致基督的身體分裂,於是我們求主感化他悔改回轉。以上禱告是否蒙應允,絕非無傷大雅、可有可無,乃是影響禍福、攸關生死。
我們都有可能為著影響禍福、攸關生死的事情而禱告,這是生命難以避免的遭遇,也是禱告生活的真相。因此,「禱告是否蒙應允?」是個重要的問題。
二十世紀重要文學家兼護教家魯益師(C. S. Lewis)在人生最後十年認識志趣相投的伴侶,可惜才結婚沒有多久,妻子就因病離世。魯益師在《卿卿如晤》(A Grief Observed)透露喪偶的衝擊,讓他反思苦難的問題,甚至向上帝提出一些前所未有的質疑。
「唯有在信仰的真偽攸關生死的時候,你才開始認識自己的信心實際有多大。假如你用繩子來綁住一個箱子,你可以輕鬆地說你相信這條繩子堅實良好。可是假如你必須用這條繩子把自己吊在懸崖上,你大概這時候才發現自己實在有多信任它吧?」(HarperOne, 2001,頁22~23)
「過去我以標籤著『疾病』、『痛苦』、『死亡』、『孤獨』等無害的籌碼來過想像出來的信仰生活。過去這條繩子是否禁得起我的重量與我的生死無關,我以為自己信任這條繩子。但現在它攸關我的生死,我才發覺自己過去其實不信任它。」(頁37)
「玩橋牌的人告訴我,一定要押上一些錢來玩,『不然大家都不會當作是一回事』。這個事實顯而易見。你打賭──上帝存在或不存在,上帝是良善的或是宇宙的虐待狂,有永恆的生命或虛無── 假如押注不多你是不會認真看待的。直到押注大得不行,直到你知道自己不是以籌碼或銅板押注,而是你在世上所擁有的分毫,你才會發現這個打賭有多重要。唯有這種打賭才會撼動人,尤其促使像我這類人不再純粹語言式思考、抱持概念式信仰。人必須經歷當頭棒喝,才會回過神來。唯有苦難會帶來真相,人唯有在苦難中才會發現真相。」(頁37~38)
魯益師經歷喪妻而得的信仰反思,也許啟發我們的禱告生活:唯有在為著影響禍福、攸關生死的事情而禱告的時候,我們才會真正在意「禱告是否蒙應允?」,這樣我們才算誠懇認真地過禱告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