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牛津教授在荒島上的禱告宣言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基督徒可以如何面對宗教經驗在實證上難以證實這個致命傷?費魯(Antony Flew,1923~2010)的故事也許會給我們莫大啟發。這位英國哲學家年輕時在魯益師面前為無神論辯護,才思出眾,在學術界一鳴驚人。這個哲學界的佳話發生在牛津大學的蘇格拉底社(Socratic Club)。蘇格拉底社是由校牧和學生組成的社團,邀請不同立場的學者在聚會中發表對宗教,尤其是基督教的看法;讓基督徒更多了解自己的信仰在護教學方面的破綻,謙卑地向不同信仰的人學習。一九五零年,魯益師在蘇格拉底社的聚會擔任主持,費魯是與會講員之一。後者發表題為「神學與否證」(Theology and Falsification)的短文,指出所有提及上帝的講話(utterances)都是無意義的,因為都無法以證據來否證。費魯在之後超過半個世紀發表論文,寫作暢銷書,在學術界和社會大眾當中提倡無神論,是道金斯(Richard Dawkins)等新無神論者的前輩。可是,他年逾八十時做了一件轟動世界的事,讓無神論者訝異,讓基督徒「阿們」──公開宣布自己從無神論者改變為有神論者。

費魯在《有一位神:世上惡名至極的無神論者如何改變主意》(There Is a God: How the World’s Most Notorious Atheist Changed His Mind,暫譯)情理兼具,揭露自己信仰改變的心路歷程。他在書中創作一個關於原住民部落的寓言,既抒發「今是而昨非」的人生感嘆,也間接鼓勵現在的基督徒,不要因實證上難以證實禱告作為宗教經驗的真實性而感到挫敗。

從前有一個荒涼小島,島上住著一個與科技文明隔絕的原住民部落。有一天,一個防水衛星電話被沖到小島的海灘上。原住民把這個從海洋漂來、黑色、堅硬的小盒子拾起來,按下盒子上不同按鍵,經過多次嘗試,發現特定的按鍵順序,會讓它發出類似人說話的聲音,但這些話不是當地原住民的語言。這個奇妙的小盒子引發島上轟動,成為部落老少最喜愛的玩意兒。部落中好觀察、有學問的「科學家」認為,小盒子所發出類似人的聲音,不過是他們按下特定鍵的結果,純粹歸因於這個會發聲的盒子。部落一位年長的智者卻不認同這看法,於是召集「科學家」到他家裡開會。智者對他們說:「我費盡思量,最後認為從小盒子發出類似人的聲音,應該真的來自活生生的人類,不過他們並不說我們的語言。你們不應該把那些聲音純粹歸因於這個會發聲的盒子,反而應該探究是否有可能透過它神祕地與別的人類溝通。你們順著這些線索追本溯源,也許能夠更多認識這小島以外的世界。」在場其中一位「科學家」聽過智者的話,露出不屑的笑容,把小盒子狠狠地摔在堅硬的岩石上,然後回答智者:「看吧,我們把小盒子毀壞,就不再有聲音發出來。因此,那些類似人的聲音,真的只是特定按鍵順序的結果,純粹來自這個會發聲的盒子而已。」(There Is A God, p.85-86)

這個寓言也許反映今天會禱告的基督徒所面對的實況。自然主義者認為科學方法所偵測到的物質世界(大自然)就是現實的全部。換句話說,他們相信只有涉及物理現實的感官經驗是真實的,否定宗教經驗的真實性。寓言中的「科學家」固執自己的理論,認定衛星電話傳來人的聲音,不過是特定按鍵順序的結果,把聲音歸因於發聲的電話,抹煞部落智者所提出另一種因果關係的可能(聲音既是來自發聲的電話,也可能是來自小島以外與他們通電話的人),不願意探究智者版本的因果關係是否屬實。與這個寓言相呼應,自然主義者只仰賴物理現實因果關係的知識,視感官經驗為真,認定禱告不過是舒緩焦慮、增強自尊的心理機制,批評「上帝垂聽禱告而影響事情的發生」這信念是不符科學的穿鑿附會。自然主義者抹煞上帝垂聽禱告,使用心理機制讓人舒緩焦慮、增強自尊的可能;也抹煞上帝垂聽禱告而以超自然方式介入物理現實,影響事情發生的可能。

本章的目的是探討如何向非信徒、慕道友解釋禱告作為宗教經驗的真實性。歷史學、心理學、科學哲學能夠印證這真實性,我們更能從物理學知識和觀察大自然獲得超驗的訊號,但這些都似乎無法抵消宗教經驗在實證上難以證實這個缺陷。以物理現實因果(任意)關係來解釋感官經驗,雖有持續一致、實證層面的公共意義等優點,但也有一定限制,就是只足以應用於感官經驗,無法觸及超驗現實,也無法解釋宗教經驗。自然主義者獨尊這種解釋經驗的方式,會讓他們難以理解和接受禱告作為宗教經驗的真實性。我們能夠做的事,大概就是繼續實踐禱告,記錄禱告經驗,察驗上帝在其中作工的證據,並積極與非信徒、慕道友分享。我們可以假設自己就是寓言中部落的智者:幫助「科學家」放下偏見,願意探索發聲的盒子所傳來那不可見、難以想像,卻無比真實的世界。

社會科學經典原著讀,人類學方法切入,基督教神學對話。用民族誌的手法,討論台灣宗教、社會、人文現象。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十八世紀偉大哲學家休謨(David Hume)以實證主義(empiricism)和懷疑主義(scepticism)的創建聞名於世。他更可謂「經驗大師」。
華德(Keith Ward,1938~)是英國聖公會牧師,曾任牛津大學神學欽定教授(Regius Professor ),長年從事神學教育,並時常透過演講、寫作讓社會民眾認識基督信仰。華德提出具體的方法,來印證宗教經驗是真實的。我們應該用什麼準則來衡量宗教經驗是否真實?
宗教在人類歷史上的角色、宗教作為普遍心理現象,以及超驗現實與物理現實的關係,皆印證宗教經驗的真實性。除此之外,物理學和大自然提供超驗的訊號(signals of transcendence),把我們導向超驗現實(亦即宗教經驗)的領域,讓我們能夠透過科學常識和審美眼光,探索宗教經驗的真實性。
宗教經驗屬實的第二個印證是作為普遍心理現象。談到心理學,許多基督徒聞之色變,並會擺出防衛姿態。這可能是因為翻開今天的心理學教科書,我們會發現書中所引用的心理學大師,不乏以人為中心而非以神為中心的人文主義者;所闡述的心理學理論大多基於演化論,甚至是排除上帝存在的自然主義世界觀。
可是,基督徒見證、相信禱告的真實性是一回事,我們如何向非信徒、慕道友解釋禱告的真實性,就是另一回事。後者需要說明禱告作為一種宗教經驗是真實的。
華人教會最普遍的佈道口號大概是「信耶穌得永生」,在教會外牆、文宣單張上看得到,在福音園遊會、佈道會活動期間聽得到。但對我而言最「有感」的基督教口號是「信耶穌便當會少了雞腿」。這是我讀中學的時候流傳在同學之間的都市傳說,更大程度是對基督徒開的玩笑。
十八世紀偉大哲學家休謨(David Hume)以實證主義(empiricism)和懷疑主義(scepticism)的創建聞名於世。他更可謂「經驗大師」。
華德(Keith Ward,1938~)是英國聖公會牧師,曾任牛津大學神學欽定教授(Regius Professor ),長年從事神學教育,並時常透過演講、寫作讓社會民眾認識基督信仰。華德提出具體的方法,來印證宗教經驗是真實的。我們應該用什麼準則來衡量宗教經驗是否真實?
宗教在人類歷史上的角色、宗教作為普遍心理現象,以及超驗現實與物理現實的關係,皆印證宗教經驗的真實性。除此之外,物理學和大自然提供超驗的訊號(signals of transcendence),把我們導向超驗現實(亦即宗教經驗)的領域,讓我們能夠透過科學常識和審美眼光,探索宗教經驗的真實性。
宗教經驗屬實的第二個印證是作為普遍心理現象。談到心理學,許多基督徒聞之色變,並會擺出防衛姿態。這可能是因為翻開今天的心理學教科書,我們會發現書中所引用的心理學大師,不乏以人為中心而非以神為中心的人文主義者;所闡述的心理學理論大多基於演化論,甚至是排除上帝存在的自然主義世界觀。
可是,基督徒見證、相信禱告的真實性是一回事,我們如何向非信徒、慕道友解釋禱告的真實性,就是另一回事。後者需要說明禱告作為一種宗教經驗是真實的。
華人教會最普遍的佈道口號大概是「信耶穌得永生」,在教會外牆、文宣單張上看得到,在福音園遊會、佈道會活動期間聽得到。但對我而言最「有感」的基督教口號是「信耶穌便當會少了雞腿」。這是我讀中學的時候流傳在同學之間的都市傳說,更大程度是對基督徒開的玩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本文主要介紹了在面對困難時,要擁有積極的人生觀及目標,並分享了作者的經歷和目標。文章中提到了西方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幽默故事和作者的學習與成長計劃,以及對未來孩子的期許。作者也引用了亞馬遜總裁貝佐斯的名言,鼓勵大家保持正向的態度。
24/03/16 我今天該該的老清教徒,留存 這那個耶嚕大學教授說的 老清教徒24歲從劍橋碩士畢業之後 所有人都以為老清教徒會跑去當英國國教的教士 很合理因為這就是17世紀劍橋碩士出來做的事 彌爾頓:謝謝我不需要工作,我在家讀書就好 他居然在家啃老啃了
Thumbnail
作者朴贊國是首爾大學哲學系教授,對佛洛姆的認識和研究非常全面,深入淺出地寫下這本書,非常適合作為了解佛洛姆哲學思想的起點。在看完這本書後,如果佛洛姆的任何想法引起了讀者的共鳴,作者也在最後建議了各種後續的閱讀方向,引領讀者更深入地探索佛洛姆的哲學世界。
果瓜成佛記第三十九願:沒有拜物主義,沒有玩物思想。這一章是說阿彌陀佛認錯,他讓佛弟子生活沒有目標,給他們想衣得衣,想食得食的生活,吃喝玩樂,荒廢人生。西田修也要認錯,他不是一個日本人,也不是一個中國人,他是大馬人。如果大家覺得西田修用漢字書寫不是很適合,同樣的道理,西田修用日文書寫,一樣能夠寫出自己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講述了經濟學家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在泰國森林展開17年的出家生活的故事,並分享了他從中汲取到的智慧。這本書不是宗教書籍,而是要幫助讀者活得更愉快、更自由,以清晰明智的方式與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連結。
Thumbnail
在雅典的一個寧靜午後,蘇格拉底和他的弟子們坐在一棵古老的橄欖樹下。微風輕拂,陽光透過樹葉灑在他們身上。弟子們圍坐在蘇格拉底身邊,眼中充滿了求知的渴望。 一位弟子問道:“老師,您能告訴我們什麼是觀察者、經驗者和解釋者嗎?” 蘇格拉底微笑著點頭,說:“讓我們來一起探索這些概念。首先,告訴我,你們
Thumbnail
同學們記住,什麼是意義? 一句話,理解之同情。 From哲學與人生 04. 神話與悲劇 授課教師:哲學系 傅佩榮教授 NTU OpenCourseWare  YT. (YT未提供留言功能,故寫在這裡) 感謝! 我也想東施效顰。 意義對我來說,若用一句話來概括,使命之給予。 對「意義」本身
有位哲學教授這樣說過:三十五歲以前學儒家、以後看道家、六十以後讀佛家。分析教授的意思,人生漸次要學會的是:入世、釋懐、解脫。 三十五歲之前,上養老、下養小,是職場工作的奠基期。如何與人為善?如何𣎴走歪道!學儒家經典是有幫助的,但是別學成了腐儒?是叫你自己去學,而不是要求別人跟你一樣!職場有職場自
Thumbnail
傅佩榮:「很多教授或研究員就一輩子關在研究室裡做學問,拿個『院士』當護身符,然後就不動了。這不是知識分子應該做的事。」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本文主要介紹了在面對困難時,要擁有積極的人生觀及目標,並分享了作者的經歷和目標。文章中提到了西方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幽默故事和作者的學習與成長計劃,以及對未來孩子的期許。作者也引用了亞馬遜總裁貝佐斯的名言,鼓勵大家保持正向的態度。
24/03/16 我今天該該的老清教徒,留存 這那個耶嚕大學教授說的 老清教徒24歲從劍橋碩士畢業之後 所有人都以為老清教徒會跑去當英國國教的教士 很合理因為這就是17世紀劍橋碩士出來做的事 彌爾頓:謝謝我不需要工作,我在家讀書就好 他居然在家啃老啃了
Thumbnail
作者朴贊國是首爾大學哲學系教授,對佛洛姆的認識和研究非常全面,深入淺出地寫下這本書,非常適合作為了解佛洛姆哲學思想的起點。在看完這本書後,如果佛洛姆的任何想法引起了讀者的共鳴,作者也在最後建議了各種後續的閱讀方向,引領讀者更深入地探索佛洛姆的哲學世界。
果瓜成佛記第三十九願:沒有拜物主義,沒有玩物思想。這一章是說阿彌陀佛認錯,他讓佛弟子生活沒有目標,給他們想衣得衣,想食得食的生活,吃喝玩樂,荒廢人生。西田修也要認錯,他不是一個日本人,也不是一個中國人,他是大馬人。如果大家覺得西田修用漢字書寫不是很適合,同樣的道理,西田修用日文書寫,一樣能夠寫出自己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講述了經濟學家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在泰國森林展開17年的出家生活的故事,並分享了他從中汲取到的智慧。這本書不是宗教書籍,而是要幫助讀者活得更愉快、更自由,以清晰明智的方式與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連結。
Thumbnail
在雅典的一個寧靜午後,蘇格拉底和他的弟子們坐在一棵古老的橄欖樹下。微風輕拂,陽光透過樹葉灑在他們身上。弟子們圍坐在蘇格拉底身邊,眼中充滿了求知的渴望。 一位弟子問道:“老師,您能告訴我們什麼是觀察者、經驗者和解釋者嗎?” 蘇格拉底微笑著點頭,說:“讓我們來一起探索這些概念。首先,告訴我,你們
Thumbnail
同學們記住,什麼是意義? 一句話,理解之同情。 From哲學與人生 04. 神話與悲劇 授課教師:哲學系 傅佩榮教授 NTU OpenCourseWare  YT. (YT未提供留言功能,故寫在這裡) 感謝! 我也想東施效顰。 意義對我來說,若用一句話來概括,使命之給予。 對「意義」本身
有位哲學教授這樣說過:三十五歲以前學儒家、以後看道家、六十以後讀佛家。分析教授的意思,人生漸次要學會的是:入世、釋懐、解脫。 三十五歲之前,上養老、下養小,是職場工作的奠基期。如何與人為善?如何𣎴走歪道!學儒家經典是有幫助的,但是別學成了腐儒?是叫你自己去學,而不是要求別人跟你一樣!職場有職場自
Thumbnail
傅佩榮:「很多教授或研究員就一輩子關在研究室裡做學問,拿個『院士』當護身符,然後就不動了。這不是知識分子應該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