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漫讀(111):子行三軍,則誰與?—子路是孔子的開路先鋒

論語漫讀(111):子行三軍,則誰與?—子路是孔子的開路先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電子書:《論語漫讀》


顏回是孔子最喜歡的學生,孔子對他全是表揚的話;第二喜歡的學生是子路,卻批評多表揚少。兩位弟子時常陪伴在孔子身邊,一個與孔子切磋道德學問,教學相長;一個鞍前馬後為孔子打理各種事務。

 

前面一段,孔子曾問他們各自的志向。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公冶長第五)這一段孔子則感歎只有顏回才是他推行仁政和做學問的得力助手。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述而第七)。

raw-image


 暴,徒手搏擊;(píng),徒步涉水。,指孔子宣揚推行的仁道仁政。

 

孔子對顏回說:『如果有哪個諸侯國採用我這套仁道仁政的理念和方法,唯有我和你一起來實施才會大行其道。沒有諸侯採用,也只有我倆一起才能將之保藏下來』。

 

舊解將『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理解為只有孔子和顏回才能做到,是兩人分別的行為。將『與』解釋為『和』,沒有在一起做事的意思。這就與後面兩個『與』的意思不一致,後面兩個『與』很明顯是在一起做事的意思。

 

『藏』這裡不是隱藏,遁世的意思。如果這樣,那就跟孔子積極入世的理想相抵觸了。而是保藏的意思,意謂通過著書教學而將自己的學問保存流傳下去。不能立功就立言。

 

孔子認為顏回在施政和做學問方面都是他的得力助手,很是贊許。同時又有感歎其它學生在這方面不得力的意思。子路聽後就不了然了,自告奮勇地說,『老師您行軍打仗,帶誰呢?』言下之意,這是我的強項,您應該讓我來協助您。雖然施政做學問我趕不上顏回,但行軍打仗這事,我比顏回和其它弟子都強吧!

 

孔子不喜歡子路爭強好勝,愛出風頭,一點也不謙虛,於是就打擊他說,『徒手和老虎搏鬥,徒步過河,不珍惜性命,死不後悔的人,我是不會與他一起做事的。跟我做事的人,必須是遇事謹慎,喜好謀劃而成事的人』。

 

話雖這麼說,但遇到比較危險的事,需要體力和勇武的事,比如探路、尋糧、安保這類粗活,孔子還是多派子路去幹,在這方面對子路還是很認可的。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公冶長第五)。子路算是孔子這個師生團體周遊列國途中的開路先鋒。

 

2020年6月16日

 

 

avatar-img
江上小堂的沙龍
95會員
333內容數
從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多維度對中國社會透視研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江上小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述而第七)。  這段話也很難理順,怎麼解釋都有說不太通的地方。勉為其難吧! 先建立時間線。互鄉這個地方有個年輕人來見孔子,然後孔子與他對談了一番,弟子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述而第七)。 孔子又一次哀歎世道衰落,見不到聖人和善人了,能見到君子和有恆者就不錯了。腹中空空卻自視甚高,內心空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述而第七)。  孔子多次用『二三子』稱呼弟子們。『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先進第十一);『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陽貨第十七)。儀封人也如此稱,『二三子,何患於喪乎?』 (八佾第三)。
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述而第七)。  這段話也很難理順,怎麼解釋都有說不太通的地方。勉為其難吧! 先建立時間線。互鄉這個地方有個年輕人來見孔子,然後孔子與他對談了一番,弟子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述而第七)。 孔子又一次哀歎世道衰落,見不到聖人和善人了,能見到君子和有恆者就不錯了。腹中空空卻自視甚高,內心空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述而第七)。  孔子多次用『二三子』稱呼弟子們。『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先進第十一);『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陽貨第十七)。儀封人也如此稱,『二三子,何患於喪乎?』 (八佾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