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在台灣的工作都是仿照電信公司的吃到飽方案.
其實我這十幾年的工作都是以國外業務開發為主,開發客戶拿到新案件已經是很平常的作業模式,但是台灣電子零組件產業跟國外客戶溝通的部分,許多公司基本上都會比較依賴國外業務的溝通協助;很多長官們都說: 你們多幫忙一下,同事就是要互相幫忙啊! 你的英文好比較不會出錯~
但是大家的本能反應就是: 我又不是 品保, 研發, 採購, 安規認證, 生產流程, 工廠稽核.....的專業,懂英文就是要幫忙翻譯溝通嗎? 我又沒有領他們的薪水,要不他們的薪水分一些給我啊!
其實這也是我投入社會工作後多年的心聲,可是之後我發現一件事,跟客戶的產品需求相關的要求條件都是有非常緊密的關係的而且每一個環節都有相對應的成本與價值;所以我從開案討論到產品量產的文件,基本上每一份文件我都會看過至少一次, 久而久之,我發現每次我想偷懶不想看的時候,那個環節就一定會出問題; 所以工作就越包越多, 到最後要離職的時候,跟我交接的人都要排隊.(因為許多在台灣的工作都是仿照電信公司的吃到飽方案 )
並不是因為公司的系統與規範的不夠嚴謹, 因為大部分的人都是依照交辦的工作做事,這一定是沒有問題, 做事嚴謹,有條理,能溝通,高效率,大家覺得就是專業; 但是要一直搶到品牌客戶的訂單就要表現得優秀,從專業的產品設計生產的中心點向外延伸, 模擬產品運作會出現的問題是一定要做的, 但是有沒有人去問客戶以前的產品最常發現的品質問題是甚麼? 哪一個國家最多?考量到政策規範,貿易稅率, 包裝運輸, 生產維修, 材料遠用, 供應鏈配套....等等的因素, 才會讓凸顯專業變成優秀的特質,客戶也願意以開放的角度談下一代產品的需求.像是產品設計的研發人員也需要考量到原材料的選用,使用環境.還有安全規範.
很多台灣公司都希望招募到非常優秀的業務銷售,但另一方面如果品牌優勢再加上好的產品就像某個水果品牌的手機,我們有聽過他們提及誰是第一名的超級業務員嗎? 當全世界成千的優秀人才聚在一起變成一個團隊的時候,需 要的就不是超級業務,而是行銷體系去收集用戶體驗與持續改善. 這也是我一直轉職的其中一個原因:持續改善, 跟優秀的人一起工作,也會變得比較優秀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