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愛立界限》:擺脫依賴共生,放手過生活!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如果說依賴共生以關懷為名的控制,那麼良好的邊界就是以限制為手段的關愛

 

《如何為愛立界限》這本書的書名可能會讓人感到困惑,因為我們通常認為愛是全心付出、不應該有邊界的。然而,作者梅洛迪·貝蒂在書中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觀點:缺乏邊界感的愛可能會對自己和他人造成傷害。這本書探討了「依賴共生」這個心理現象,並提供了克服這種現象的方法。

 

梅洛迪·貝蒂並非科班出身的心理學家,但她對「依賴共生」這個概念做出了突出的理論貢獻。她的個人經歷非常坎坷,從小生活在一個不幸福的家庭,早年染上了酒癮和藥癮,後來在戒癮過程中找到了人生的轉機。她在治療中心工作,幫助其他成癮者,並結識了她的丈夫。然而,婚後她發現丈夫也有酗酒問題,這讓她的人生再次陷入困境。她在幫助丈夫戒酒的過程中,逐漸意識到自己陷入了「依賴共生」的狀態。

 

《如何為愛立界限》這本書通過探討依賴共生的問題,幫助讀者認識到愛需要有邊界,並提供了實用的方法來克服依賴共生,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

 

作者本身的經歷

 

梅洛迪·貝蒂的個人經歷非常坎坷,這些經歷也成為她提出「依賴共生」概念的重要基礎。她1948年出生於美國明尼蘇達州,原生家庭並不幸福。她的母親過著混亂的生活,經常酗酒,家裡的廚房水槽下常年存放著大瓶的烈酒。從12歲起,貝蒂就開始偷偷喝酒,並在13歲時染上了嚴重的酒癮。

 

儘管生活困難,貝蒂在學校裡的表現非常優異,從小學到中學,她在所有科目上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然而,她的優異表現並沒有換來母親的關愛和同學的友誼,她在孤獨和空虛中度過了童年。

 

18歲時,貝蒂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她沒有上大學,而是和同齡人一起過著放縱的生活,染上了藥癮。24歲那年,她被送上法庭,法官勒令她進入醫院,開始強制戒癮。這段經歷成為她人生的轉機,她在戒癮期間逐漸找回了生活的希望,並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復健治療中。

 

經過8個月的治療,貝蒂徹底擺脫了癮症,並進入治療中心工作,幫助其他成癮者。在工作期間,她結識了一位同事並結婚,兩人有了一雙子女。然而,幾年後,她發現丈夫也有酗酒問題,這讓她的人生再次陷入困境

 

貝蒂在幫助丈夫戒酒的過程中,逐漸意識到自己陷入了「依賴共生」的狀態。她將照顧丈夫作為自己生活的重心,似乎丈夫的酗酒問題是決定她生活幸福與否的唯一變數。她執著於掌控丈夫的行為,承擔起丈夫監護人的角色,以至於完全忽視了自我。這種情況讓她的人生再次陷入困境。

 

最終,貝蒂在成癮者互助會上找到了答案。她意識到自己和其他成癮者一樣,用一種類似於酒精和藥品的東西麻痺了自己,而這種東西居然是她對丈夫的愛和責任。她逐漸擺脫了這段耗盡她心力的婚姻,並將自己的經歷寫成了暢銷書《放手》,或譯為《不再依賴共生》。

 

依賴共生是什麼?

 

依賴共生是一種心理現象,指的是一個人過度依賴他人的行為來獲得自我價值感,並執著於掌控他人的行為。這種現象通常發生在親密關係中,依賴共生者會將自己的幸福和生活意義寄託在他人身上,從而忽視了自我。

 

以梅洛迪·貝蒂的經歷為例,她在幫助丈夫戒酒的過程中,逐漸陷入了依賴共生的狀態。她將照顧丈夫作為自己生活的重心,似乎丈夫的酗酒問題是決定她生活幸福與否的唯一變數。她執著於掌控丈夫的行為,承擔起丈夫監護人的角色,以至於完全忽視了自我。

 

通過貝蒂的經歷,我們可以看到依賴共生如何讓人陷入對他人的過度關注和控制,最終忽視了自我,並對自己和他人造成沉重的負擔。這種心理現象的本質是自我價值感的缺乏,依賴共生者只有在照顧他人時才能感到自己是被需要的,從而獲得生命的意義感。

 

依賴共生的危害

 

1. 自我價值感的缺失:依賴共生者往往將自己的價值感寄託在他人身上,這使得他們在沒有他人依賴時感到空虛和無助。他們的自我認同完全依賴於他人的需求和行為,這導致他們難以建立穩定的自我價值感。

 

2. 過度控制他人:依賴共生者會試圖掌控他人的行為,以確保自己感到被需要和有價值。然而,這種過度控制往往會引發對方的反感和抵觸,進而導致關係的緊張和破裂。

 

3. 忽視自我需求:在過度關注他人的過程中,依賴共生者往往忽視了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他們可能會犧牲自己的幸福和健康來滿足他人的需求,最終導致身心俱疲。

 

4. 關係的失衡:依賴共生者與他人的關係往往是不平等的。他們過度付出,而對方則可能習慣於接受這種付出,甚至對依賴共生者提出更多的要求。這種失衡的關係會讓依賴共生者感到被利用和不滿。

 

以梅洛迪·貝蒂的經歷為例,她在幫助丈夫戒酒的過程中,逐漸陷入了依賴共生的狀態。她將照顧丈夫作為自己生活的重心,忽視了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最終導致身心俱疲。她的過度控制和關注並沒有改善丈夫的酗酒問題,反而讓她自己陷入了困境。這種情況讓她的人生再次陷入困境,直到她意識到自己需要擺脫這種依賴共生的狀態,重新找回自我。

 

如何克服「依賴共生」

 

克服「依賴共生」需要一個系統化的過程,這個過程包括自我接納、放下掌控、專注於內心活動以及劃定健康的邊界。以下是一些具體的方法:

 

1. 自我接納:首先,依賴共生者需要學會接納自己,認識到自己人格中的優秀特質。這包括承認自己的優點和能力,並理解自己在長期照顧他人的過程中所獲得的韌性和抗壓性。

 

2. 放下掌控:理解「掌控」本身是一種錯覺,學會放下對掌控生活的執著。依賴共生者需要意識到,過度控制他人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讓關係變得更加緊張。

 

3. 專注活動:透過冥想、散步、記錄日記等活動,幫助自己回歸內心,重建與自我的連接。這些活動可以幫助依賴共生者重新感受到自己的情緒和需求,並學會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

 

4. 劃定邊界:學會清楚表達自己的邊界,並尊重他人的邊界。這包括明確告訴他人哪些行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可以接受的,並在他人試探邊界時堅持自己的立場。劃定邊界的關鍵在於行動,而不僅僅是口頭表達。

 

5. 尋求支持:參加互助會或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與其他有相似經歷的人交流,從中獲得支持和理解。這可以幫助依賴共生者更好地面對自己的問題,並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法。

 

6. 自我照顧:學會關注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並給自己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來放鬆和恢復。這包括設定規律的空閒時間,進行自己喜歡的活動,並學會說「不」

 

透過這些方法,依賴共生者可以逐漸擺脫對他人的過度依賴,建立健康的自我價值感和人際關係。這是一個需要時間和耐心的過程,但只要堅持下去,就能看到積極的變化。

 

結語

 

我們不是來掌控生活的,而是來生活的。」這句話提醒我們,生活的本質在於體驗和感受,而不是試圖控制每一個細節。當我們放下對掌控的執著,學會接受生活中的不確定性和變化,我們才能真正享受每一刻的美好。生活中充滿了挑戰和機遇,只有當我們以開放的心態面對,並尊重自己和他人的邊界,我們才能找到內心的平衡與和諧。讓我們學會放手,專注於當下,珍惜每一個瞬間,這樣才能過上真正充實而有意義的生活。

 

歡迎您加入 艾螽斯的幸福沙龍,瀏覽人生相關文章,歡迎留言寫下您的感想。

https://vocus.cc/salon/ai_jones

 

avatar-img
131會員
83內容數
圍繞“幸福”這個主題,分享相關好書,一起學習成長。 --於七夕更名為 幸福沙龍 --於8/24將沙龍分成5個區 --於9/17中秋將沙龍改為不定期更新文章 --於11/23關閉廣告 🔵職場區 🔴情感區 🟡自我成長區 🟢健康區 🟣討論區 歡迎瀏覽、留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艾螽斯的幸福沙龍 的其他內容
犯人不會學習如何成為監獄看守,而是學習如何成為犯人。 《教養的迷思》這本書的書名之所以叫做《教養的迷思》,是因為它挑戰了我們對於父母教養方式的傳統認知。最大的迷思在於,許多人認為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孩子的人格發展有決定性的影響。然而,作者朱迪絲‧哈里斯在書中提出,這種觀點其實是錯誤的。
所謂陪伴,就是我們:善於精打細算的人類,用我們最珍貴的資源:生命,和你愛的人,一起度過不求回報的時間。 《愛的起源》這本書的書名之所以叫做《愛的起源》,是因為它從生物演化和腦科學的角度,探討了愛這種情感的起源和發展。書中的核心論點是,愛並不是一種虛無縹緲、難以捉摸的情感,而是有其科學根據。
《伴你老去的勇氣》是由日本作家岸見一郎所著,探討子女如何陪伴和照顧日漸老去的父母。書中以作者的親身經歷和阿德勒心理學觀點,提供心態調整和應對策略,幫助讀者理解老年父母的價值與存在的意義。岸見一郎強調接納父母老去,珍惜與父母的相處時光,並提倡用「加分法」看待父母的能力,讓子女在照顧過程中擁有心理平衡。
當我們學會順其自然,懂得隨遇而安時,愛情就會在不經意間來到我們身邊。 《好好戀愛》是一本由英國著名婚戀專家安德魯·馬歇爾所著的書,於2023年1月出版。這本書的封面是粉紅色的,標題「好好戀愛」四個大字金光閃閃,給人一種溫暖和希望的感覺。書中共分為八章,涵蓋了從做好戀愛準備、脫單到經營戀情。
本書金句: 只有兩個人共同擁有一些私人的、相對秘密的資訊,他們的關係才稱得上是親密。。 【內容重點】 1. 親密關係是什麼:只有兩個人共同擁有一些私人的、相對秘密的資訊,他們的關係才稱得上是親密關係。 2. 為什麼我們需要親密關係:親密關係滿足了我們的歸屬需求,對身心健康有重要影響
本書金句: 真正的安慰來自於我們的善意和共情,而不是我們提供的解決方案。 【內容重點】 善意和共情:安慰他人時,善意和共情比具體的技巧更重要。要用心去感受對方的痛苦,並以平等的態度對待他們。 有效的安慰方式:包括共情式傾聽、有效回應和保持後續跟進。
犯人不會學習如何成為監獄看守,而是學習如何成為犯人。 《教養的迷思》這本書的書名之所以叫做《教養的迷思》,是因為它挑戰了我們對於父母教養方式的傳統認知。最大的迷思在於,許多人認為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孩子的人格發展有決定性的影響。然而,作者朱迪絲‧哈里斯在書中提出,這種觀點其實是錯誤的。
所謂陪伴,就是我們:善於精打細算的人類,用我們最珍貴的資源:生命,和你愛的人,一起度過不求回報的時間。 《愛的起源》這本書的書名之所以叫做《愛的起源》,是因為它從生物演化和腦科學的角度,探討了愛這種情感的起源和發展。書中的核心論點是,愛並不是一種虛無縹緲、難以捉摸的情感,而是有其科學根據。
《伴你老去的勇氣》是由日本作家岸見一郎所著,探討子女如何陪伴和照顧日漸老去的父母。書中以作者的親身經歷和阿德勒心理學觀點,提供心態調整和應對策略,幫助讀者理解老年父母的價值與存在的意義。岸見一郎強調接納父母老去,珍惜與父母的相處時光,並提倡用「加分法」看待父母的能力,讓子女在照顧過程中擁有心理平衡。
當我們學會順其自然,懂得隨遇而安時,愛情就會在不經意間來到我們身邊。 《好好戀愛》是一本由英國著名婚戀專家安德魯·馬歇爾所著的書,於2023年1月出版。這本書的封面是粉紅色的,標題「好好戀愛」四個大字金光閃閃,給人一種溫暖和希望的感覺。書中共分為八章,涵蓋了從做好戀愛準備、脫單到經營戀情。
本書金句: 只有兩個人共同擁有一些私人的、相對秘密的資訊,他們的關係才稱得上是親密。。 【內容重點】 1. 親密關係是什麼:只有兩個人共同擁有一些私人的、相對秘密的資訊,他們的關係才稱得上是親密關係。 2. 為什麼我們需要親密關係:親密關係滿足了我們的歸屬需求,對身心健康有重要影響
本書金句: 真正的安慰來自於我們的善意和共情,而不是我們提供的解決方案。 【內容重點】 善意和共情:安慰他人時,善意和共情比具體的技巧更重要。要用心去感受對方的痛苦,並以平等的態度對待他們。 有效的安慰方式:包括共情式傾聽、有效回應和保持後續跟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本文探討情感依賴與獨立的定義、影響及關係中的平衡方法,並提供實際建議來幫助伴侶們建立更和諧的關係。
Thumbnail
這本書集結了各種關於愛的故事,此處的愛,並不僅限於傳統上兩性間的愛,還包含了親情、友情、多元性別等議題,甚至是陌生人間,萍水相逢的情緣。各種形式的愛,各種相遇,都很寶貴。 不受制於狀況的無限的愛,可以延伸到每一個人身上,耶穌從來沒提過同性戀,他的宇宙觀沒有信條、罪惡、輕視,他的重點是要去愛被邊緣化
Thumbnail
而要讓療育發生,「自己」也要列在生命中的重要項目裡― ―不是以自我中心的方式顯現,而是我們愛著所愛的人,同時也願意愛著自己。
Thumbnail
在一段關係裡可能其中一方會因為太愛對方,內心害怕失去對方而要求彼此分享一切,但是就有可能變成了對另一方的控制。當然也有時候並不是因為愛對方,而是純粹本身的控制慾強,覺得跟自己在一起就是自己的一部份,要跟著自己的意思去做事。
Thumbnail
愛人或被愛,其實是同一件事情。因為在心靈上來說,只有本質,沒有方向。   我舉一個例子,可能跟本篇原文所說的不是很相似,也跟我上一段寫的意思不一樣。我看到有的女人,自己很辛苦,很累,經濟也不寬裕,卻不斷去「做好事」,當好人,幫助別人,照顧別人,我看到的是:她沒有「被愛」,既然要不到愛,就拚命去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作者對情感依賴的反思。透過回顧過去與自我對話,瞭解到自己在情感上是極度依賴的人,需要學會支持自己、陪伴自己、肯定自己、愛自己。文章強調個人在情感上的責任,而不是一直依賴和索求他人的支持和愛。
Thumbnail
真正的愛,是允許對方用自己的方式存在。   有多少時候,你面對應該愛你的父母、另一半、兄弟姊妹、孩子,他們說他們愛你、為你好,可是對你說的話、做出的行為, 只是讓你覺得自己很差、 只是讓你覺得虧欠他們、 只是讓你覺得無法成全所有人的期待、 只是讓你覺得被無止盡的索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段不被社會認同的感情故事,表達了作者的觀點和感受。在面對這樣的情況下,作者以自己特立獨行的方式處理,並反思了愛的本質。文章中融入了作者的個人感情和心境,並且在結尾呼籲讀者對愛的思考。
Thumbnail
愛的真諦是一個深奧且個人化的概念,它可以根據不同的文化、哲學、宗教和個人經歷有不同的解釋。愛的多個層面,包括無條件的接受、奉獻和承諾、同理心和理解、成長和發展、信任和安全感等,愛情的真諦是多面且主觀的。
Thumbnail
其實,人在我現在能感受到愛的是只有一個人,也因為他我覺得人變深刻了。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本文探討情感依賴與獨立的定義、影響及關係中的平衡方法,並提供實際建議來幫助伴侶們建立更和諧的關係。
Thumbnail
這本書集結了各種關於愛的故事,此處的愛,並不僅限於傳統上兩性間的愛,還包含了親情、友情、多元性別等議題,甚至是陌生人間,萍水相逢的情緣。各種形式的愛,各種相遇,都很寶貴。 不受制於狀況的無限的愛,可以延伸到每一個人身上,耶穌從來沒提過同性戀,他的宇宙觀沒有信條、罪惡、輕視,他的重點是要去愛被邊緣化
Thumbnail
而要讓療育發生,「自己」也要列在生命中的重要項目裡― ―不是以自我中心的方式顯現,而是我們愛著所愛的人,同時也願意愛著自己。
Thumbnail
在一段關係裡可能其中一方會因為太愛對方,內心害怕失去對方而要求彼此分享一切,但是就有可能變成了對另一方的控制。當然也有時候並不是因為愛對方,而是純粹本身的控制慾強,覺得跟自己在一起就是自己的一部份,要跟著自己的意思去做事。
Thumbnail
愛人或被愛,其實是同一件事情。因為在心靈上來說,只有本質,沒有方向。   我舉一個例子,可能跟本篇原文所說的不是很相似,也跟我上一段寫的意思不一樣。我看到有的女人,自己很辛苦,很累,經濟也不寬裕,卻不斷去「做好事」,當好人,幫助別人,照顧別人,我看到的是:她沒有「被愛」,既然要不到愛,就拚命去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作者對情感依賴的反思。透過回顧過去與自我對話,瞭解到自己在情感上是極度依賴的人,需要學會支持自己、陪伴自己、肯定自己、愛自己。文章強調個人在情感上的責任,而不是一直依賴和索求他人的支持和愛。
Thumbnail
真正的愛,是允許對方用自己的方式存在。   有多少時候,你面對應該愛你的父母、另一半、兄弟姊妹、孩子,他們說他們愛你、為你好,可是對你說的話、做出的行為, 只是讓你覺得自己很差、 只是讓你覺得虧欠他們、 只是讓你覺得無法成全所有人的期待、 只是讓你覺得被無止盡的索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段不被社會認同的感情故事,表達了作者的觀點和感受。在面對這樣的情況下,作者以自己特立獨行的方式處理,並反思了愛的本質。文章中融入了作者的個人感情和心境,並且在結尾呼籲讀者對愛的思考。
Thumbnail
愛的真諦是一個深奧且個人化的概念,它可以根據不同的文化、哲學、宗教和個人經歷有不同的解釋。愛的多個層面,包括無條件的接受、奉獻和承諾、同理心和理解、成長和發展、信任和安全感等,愛情的真諦是多面且主觀的。
Thumbnail
其實,人在我現在能感受到愛的是只有一個人,也因為他我覺得人變深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