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位同學在上完我的課程後(我猜的,畢竟他所描寫的內容跟寫出「數位資產」,會同步講這兩句話的,應該只有我在提),提出了一個非常實際的問題:他依照課堂上的步驟,設定了營業額目標,扣除了成本與利潤後,推算出每月至少需要投入5萬元的廣告預算。但這個同學卡住了,因為他擔心廣告費投入後無法確保有回報,萬一虧損該怎麼辦?他最後選擇以口碑行銷為主,因為即便短期內沒有產生成效,也可以當作一種數位資產,累積品牌信任感。
那麼,廣告預算該怎麼抓?執行的心態又該如何調整?這是很多新手行銷人常遇到的困惑。
實際上,做生意就是一場賭博,不管是實體還是網路都一樣。我們無法保證每次的投入都能帶來相應的回報,但是網路廣告預算的投入跟實體房租裝潢的投入最大的差別就是:我們可以用變動成本的觀念來從小規模開始測試,逐步擴大預算,而不是一次性的固定成本投入更看不到未來。在這篇文章裡,我將深入解釋如何面對行銷預算的制定與執行心態,並分享一些切實可行的策略來幫助你更好地做出投資決策。
這位同學的疑問很有代表性,尤其對於剛開始接觸數位行銷和廣告投放的業者來說,廣告預算的使用與效果往往讓人感到不確定、不安定。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其實也直白明瞭——「能夠保證花了廣告費就賺回來的產品,請記得跟我說一下。」這句話背後其實揭示了一個現實:做生意本身就是帶著風險的決策,不論是實體還是網路。
做生意從來都不是完全沒有風險的,無論是在網路還是實體世界,都是一場「賭局」。而對於廣告預算的運用,這更像是一種「風險投資」。你投入的廣告費用,不可能百分之百保證每一分錢都能立即帶來回報,但是,你也無法不投入就期待業績從天而降。
對於這位同學提出的問題,我想先從心態上做個調整:
你不能期待每次投入都百分百有效,這是現實。即使你很清楚地計算出這個月的流量需求、客單價以及營業目標,廣告費的回報並不一定是完全線性或即時的。五萬元的廣告預算,其實是一個「試探的終點」,你需要先看看部分庫存能不能先轉現金,然後逐步增加預算,譬如剛開始一天先投資個 500、600 元,觀察每一步的效果。如果真的有轉單了,那我的廣告預算就能持續的追加跟放大,如果真的沒有轉單,你也可以隨時先暫停,針對廣告素材或是頁面的調整。相比起實體店一開始就要付的房租、裝潢等大額支出,網路廣告其實給了你一個「循序漸進」的機會。
在網路世界裡,前期幾乎無流量是很常見的現象,除非你本身已經是個擁有龐大粉絲群的網紅,能一呼百應,否則,流量就是得靠買廣告來累積。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會感到卡住、不敢投資廣告。這裡有一個重要的觀念:「不做廣告,你永遠不會知道你的產品和策略是否需要調整。」流量是用來測試你的市場、策略、文案是否正確的工具,沒有流量進來,你就沒辦法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這位同學提到他轉而選擇「口碑行銷」來累積信任感,這是一個穩健的策略,尤其當你的廣告預算有限時。但要記住,這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看到具體回報。雖然廣告可能短期內看不到明顯的效果,但它可以為你帶來急需的流量,並開始培育潛在顧客。而口碑行銷的作用是在長期內累積品牌資產,兩者其實並不矛盾,可以搭配使用。譬如說:把口碑行銷的「素材」當作廣告素材來投放呢?試看看,我自己很喜歡用這招的。
沒有人一開始就能找到「最完美」的廣告策略,廣告投放其實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在執行行銷企劃時,廣告預算的投入應該被視為一種學習過程,透過投放廣告,收集數據,判斷哪些文案、哪些廣告組合、哪些受眾的反應最好,再進行調整,逐步優化你的策略。
如果你選擇「卡著不做」,那麼你就會一直停留在沒流量、沒業績、庫存積壓的死循環中。你可以選擇不買廣告,但你必須找到其他流量來源,不然,業績不會奇蹟般地自己出現。廣告預算的運用和投資,不僅僅是「賭博」,它更是一個精準的數據決策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你會逐漸發現哪些方法有效、哪些策略需要調整。最重要的是,行動起來,千萬不要因為害怕失敗而不去做。最終,成功的品牌都是那些願意在試探與修正中成長的人。
廣告預算的規劃就像是看醫生診斷,數字和策略都已經擺在眼前,就像醫生給你開了藥,但如果你還猶豫不決,不敢行動,只會抱怨業績沒有起色,那真正的問題可能不是策略或預算,而是你沒踏出第一步。行銷的世界沒有一成不變的答案,唯一確定的是,不開始嘗試,你永遠不會知道結果。所以,現在就是最佳時機,別再等了,趕快動起來,投入你的廣告,測試你的市場,逐步累積流量與數據,才能讓你的品牌真正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