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人人都是自己的個人品牌、都能成為自媒體也人人都需要為推銷自己才有機會的時代,如何擁有企劃力就成為每個人都必須學習的一個技能。
事實上,現在不只有創作者、自媒體要努力推銷自己,就算是一般工作求職,如何得到心儀的職位與薪資,如何讓公司主管看到你的能力跟優秀之處,怎麼樣經營良好的人際關係等等,也都可以透過亮眼的企劃來展現。
當然我認定的企劃並非只是廣告業或是向業主提案的那種制式企劃,而是生活上的口才、表現也都可以運用上,因此這本書對我而言並非只是單純的企劃能力,而是可以嘗試在生活、求職各方面上使用。
當我們面對一個難題需要解決時,透過不斷詢問為什麼,進而瞭解這個難題的核心,才能讓我們在尋求解決方法時,少走一點冤枉路。
書中便舉例許多人在工作上的困境也能利用詢問為什麼來找到答案,尤其最多人會面臨到選擇某項工作或是轉換跑道的困境,而這時候就可以透過不斷詢問自己為什麼來找到答案,探究自己內心之所以會對這個改變感到猶豫的原因為何,是新工作的薪資不好、還是對未來的恐懼,又或者是缺乏自信心、捨不得和家人分開等等。
如果是運用到所謂的提案企劃上,也能利用為什麼來得到答案,像是舉辦這個活動的目的是什麼,主辦方想要達到什麼效果等等,藉此來掌握活動核心,並以此來製作一個切合業主所需的好企劃。
在確認目的、釐清問題後,就可以開始進行發想,而這時候有幾個方向可以思考;
1.找亮點
任何人事物都一定有其獨到之處,重點是誰能辨識出。
2.創造連結
網路時代的溝通方式能讓不論多麽冷門的興趣,也能在網路上找到同好,所以得讓企劃的商品或主題和這些同好、客群擁有連結。
3.先別管技術問題
切忌以技術性問題否決任何提案,這些問題包括「那人很難約」、「場租很貴」、「沒有人成功過」等等。
4.保持彈性
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出現變數,因此得記得保持彈性。
在想出企劃點子以後,必須透過幾個評估標準,才能確定這是否是個可以執行的企劃;
1.是否符合目的
不符合目的就無法解決問題。
2.是否有別人在做類似的事
這是為了能在自己跟他人(競爭者)之中,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優勢,否則產出和別人一樣的內容並不算是解方。
3.是否促成行動
這裡作者舉了一個和創作者想要將自己的文章集結出版的例子,我覺得很值得自己反思,因此特別記錄下來。
當有創作者在想該找出版社好,還是自費出版就好時,作者認為這個問題一開始就問錯了,如果要出書它就是溝通的媒介,第一個該問的問題是:讀者為什麼要買這本書?出書並不是最終目的,最終目的是有讀者願意讀。所以出版的書必須要能促成行動,也就是有足夠的讀者願意掏錢買回家。
而成立自媒體、辦活動、開一間店這些也都是一樣的,並不是我們孤芳自賞即可,如果不能促成行動(吸引粉絲、客人上門),那肯定是有些事沒做對。
4.是否足夠有趣引起傳播
在推出方案前,先試問:這個案子有吸引轉發、分享的魅力嗎?
扣除掉有關實際運用面上的技巧(書內談很多這邊簡單節錄而已),作者還有提到很多軟性的內容讓我很有感觸,像是作者聽詹宏志先生多年前的演講,他曾提到,每一段時期,他心裡會有幾個關心的題目,不同時期可能題目有些變化,但他心裡始終有幾個特別關心的議題,而這其實就是企劃人的特質。
除了了解企劃人的特質外,要成為好的企劃人,更需要具備企劃意識。
所謂的企劃意識是;好奇心+學習的企圖+應用的能力。
這點不論是創作者、廣告企劃、業務又或者是一般人在面對工作與生活時,都可以抱持著的一種意識。
像是創作者,有好奇心才能為自己的作品內添加各式各樣的元素,有學習的企圖才會不斷增進自己的能力,並且想辦法將它運用在上面。
我自己雖然只是個沒沒無聞的小創作者,也不是很積極在經營自媒體,分享這個好像不具說服力,但是我覺得故意在簡介中埋下一些伏筆,讓讀者想要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而點開我的作品這點很有用。
像是《她離開了之後》讓讀者想知道婚姻幸福美滿的何美美為什麼會突然自殺、《城市天光》中的許青青處心積慮幫助政治素人登上市長大位,背後隱瞞著什麼心思、《圈套》則是為什麼和張心瑤感情良好的丈夫會突然失手殺害自己。
老實說現在網路小說實在是太多,任何人只要願意都可以在網路上發表自己的創作,也因此不僅故事簡介非常重要,第一章是否具有吸引力也很重要,如果第一章沒有爆點就很難吸引讀者留下來,這也成為現在創作者不得不學習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