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本篇有雷!
2024年9月23日,我前往台北京站威秀觀看《小孩不笨3》。
《小孩不笨》首部曲2002年上映,第二集則是2006年推出。
想不到多年後,還能見證Singlish經典續集,也是感到非常瘋癲與讚讚讚!
與時俱進,第三集也反映了當前教育現況。
劇情中,有一part是學生用AI生成作文,直接複製貼上繳交作業,結果理所當然被老師抓包。
老師訓斥這是種「作弊」行為,教導學生們「這不是自己的東西、不是自己的想法、沒有忠實呈現自身內涵」之類的觀點。
看到這段,內心頗有感觸。因為自己本身從事編輯相關行業,對於現今許多人說「AI即將取代寫作」這件事難免有些murmur。
而過去大學就讀傳播科系的我,也想起一位老師在教新聞時的一段話:「做新聞,記得要有觀點。不是藍綠鬥爭的那種立場,我說的是觀點。」
當時大一的我似懂非懂,但在後來更多sense養成、踏入業界工作以及環境受到AI衝擊之後,我也更能明瞭老師所表達的「觀點」意涵了。
AI科技確實很方便,把電影宣傳詞、音樂專輯介紹丟到ChatGPT,就能幫你文情並茂地產出一篇嶄新社群宣傳貼文,多好,省力又提高效率!
但,這真的是閱聽眾該看的嗎?
在當前資訊量完全爆量,媒體、自媒體產量爆表的世代,訊息繁雜,反而讓許多人失去接收資訊的熱情。
而在AI加入戰場的環境中,讓我覺得勢必要給予現代人不同於機器能做到的事——那就是「觀點」。
觀點,是一個人看待或思考事物的方式,從一個人的敘事語境中,更能體現其對於文本理解。
白話來說,或許可說是一個內容能夠給予你哪些「價值」。如同一篇社群貼文能帶給你哪些思考、能帶來哪些影響(像是讓人覺得有些事物的切角很酷、有哪些延伸議題之類的)。
而看待事物的切角,與執筆者的歷練及背景息息相關,且依附的情感更為重要。
我總覺得,若是在一篇文章裡,能多少投注觀點的呈現,那麼或許對於讀者才會是有所助益的內容(but我很廢,也不太敢篤定,但這確實是我目前的想法)。
總之,電影中提到AI寫作業這件事情,讓我不禁想起以前大學老師說的話,真的是train for young。在今晚看完如此勵志的電影後,真的是哭了,還是得要提醒自己要努力一點,別再蹉跎時間且無所事事了。
勉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