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可能總是對的

前圖紙-avatar-img
發佈於公民社會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不可能總是對的〉2023-07-19


  在入學的第一天,院長照例和所有人發表演說,談到那支價格高昂且由他的老師傳承給他的太空筆。藍丘疑惑又帶有挑戰意圖地問到:如果原子筆在無重力環境沒辦法書寫,為什麼不用鉛筆就好?院長頓時啞口無言。他是《三個傻瓜》故事裡最聰明也最自由的學生,老師們不喜歡他,卻也拿他沒轍。


  就像我們熟悉的,朱自清在〈背影〉中描繪的那樣,我們總是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在一些時候,我們相信大人古板守舊、覺得自己好像更對一些。這有一部分是事實,尤其在網路時代,我們有好多接觸資訊的方式,我們有比過去時代的人更好的機會學習新知與接觸不同的觀點。我們確實懂一些新時代的事情,也有一些更靈活的想法。


  在一些時候,我們過份地仰仗自己的判斷力和那些不夠有證據的信心,我們總以為自己可以讓事情迎刃而解。也許你經常是對的,但那不意味著你能夠處理出錯時的狀況。成年人的行為和判斷有時保守了一點,但那往往是基於他們走過的路、他們接觸到的經驗。有一些想法可能他們也不完全了解,他們不見得嚴謹地審視過如此相信的理由,因此無法清楚說明,但那並不意味著那些想法沒有道理。有些時候你會是錯的,而那些錯誤有時候會造成你不想或無法承擔的後果。



  我們總是相信自己的行為是基於判斷,我們總是相信自己的判斷有其依據。但我們的視野是有限的,年輕與靈活的另一面是經驗的空洞。我們從來不可能窮盡一切能被認識到的相關知識。我們永遠在黑暗中摸索,每次碰壁就點一盞燈,但永遠不會知道哪裡還可能再出現問題。


  在此基礎之上,我們的生活總是與風險共存。而伴隨著風險的是責任。我們的一切行為都有種種可能的後果,但我們時常沒有準備好承擔那些最壞的情況。我們去相信那些情況不會發生,這並不全然是基於理由與判斷,更多的是基於我們的天真、以及我們的「寧可事情不是那樣」。



  當故事接近尾聲,院長對著因犯錯而準備離開校園的藍丘解釋了在無重力狀態中鉛筆芯可能飛進太空人的眼睛、可能飛進儀器等種種風險。他告訴藍丘「你是錯的,你不可能總是對的」一邊說著,一邊把這支最貴重的,要傳承給最優秀的學生的筆夾在他的衣領。要他回去學習、考完試再離開。



  你可以是優秀的,你可以不必因為幾次(即便特別重大的)錯誤就去相信自己糟糕或一事無成。你可以聰明且自由自在,但你必須知道,有時候你是錯的。犯錯的時候不必自怨自艾,但犯錯就要改正,去虛心地處理那些你一直以來未處理好的問題、去糾正你行為之中的隱憂、去意識自己在不舒適的狀態下出現的情緒,想想你應該怎麼做,並負起責任。


  我們總是希望自己在明天變成一個更好的人、我們總是願意在下一次把事情做得更好。但今天呢?現在呢?這一次呢?你不可能永遠不犯錯、不可能從今以後再也不犯錯,但你願不願意在這一次與之後每一次犯錯的當下立即承擔、當下立即改正?這決定了這一刻的你是誰,也正是從這一點上,開展了一個你更具主動性與人格性的人生。





延伸閱讀:

〈「去說出你自己錯在哪裡」:一種抽象的「非教育」〉

〈「擴展的風險理解」與人的整體生活〉

〈費曼的困惑與人文學的價值(二):困難的詞彙〉

〈你可以不必失敗〉

〈過度自信與一錯再錯〉

〈反事實遺憾最小化:一種AI面對不確定性的方法〉


avatar-img
86會員
752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圖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些時候這樣敏感的體察讓你更難受,但你也可以試著相信那是一種特別美好的天賦。就像在某個圍成圈圈的場合,你和另一個人四目相對,你們知道你們之間有一種非語言的交流,你們就這樣地與對方更親近,渾然天成。
  當時,櫻井政博打算透過支援杜比技術,提升遊戲內音樂與音效的立體感。但最終他捨棄了這個想法,因為他得知,如果使用了該技術,就必須在開遊戲的環節出現超過一秒的「杜比實驗室Logo」。他認為這樣會讓玩家每次玩這款遊戲就要多等一秒,這是熱愛遊戲、講求效率且重視玩家體驗的櫻井政博不想容忍的。
  最前沿的科技經常背負著更高效率的目標,然而,這是與人的創造與遊戲的本性背道而馳的。我們之所以需要那些工具去幫助我們更有效率地去完成某些事,是為了讓我們能更無效率地去沉浸地體會生命與我們真正熱愛的活動。自動戰鬥與自動巡路的網遊和手遊之荒謬就在於:它明白地展示了自己非遊戲的本性,它是一份痛苦的勞動。
  ”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對假裝你對世界沒有感覺、去假裝你對一切沒有意見,去假裝你就是一只行屍走肉,直到你成功為止,學會敷衍身邊的人、學會敷衍世界、學會敷衍你自己。「假裝多好」歌詞的前一句是:「我只想不被打擾」。
  社群另一個對我來說重要的作用是:它或許能給予更多有想說些什麼的人討論的空間。譬如在前面的文章裡面,曾有人和我提過文章段落長度的問題,無論是用手機還是電腦,在社群軟體上閱讀長文還是有很多讓人難以舒適的基本版面限制。所以每一段的行數最好有所控制,雖然我並未硬性去限制,但有在那之後做一定程度的調整。
  在認真去思考這些關於MeToo運動的意義之後,大學時在性別課上聽到的「個人即政治」的口號重新迴響起來。這一本來屬於個人的寫作計畫也對我而言具有明確的公共性。一方面我會希望更多地去談論人們(還是會包括我自己)關注的問題,另一方面,也會希望更多會關注這些問題的人可以看到並共同參與這些思考。
  有些時候這樣敏感的體察讓你更難受,但你也可以試著相信那是一種特別美好的天賦。就像在某個圍成圈圈的場合,你和另一個人四目相對,你們知道你們之間有一種非語言的交流,你們就這樣地與對方更親近,渾然天成。
  當時,櫻井政博打算透過支援杜比技術,提升遊戲內音樂與音效的立體感。但最終他捨棄了這個想法,因為他得知,如果使用了該技術,就必須在開遊戲的環節出現超過一秒的「杜比實驗室Logo」。他認為這樣會讓玩家每次玩這款遊戲就要多等一秒,這是熱愛遊戲、講求效率且重視玩家體驗的櫻井政博不想容忍的。
  最前沿的科技經常背負著更高效率的目標,然而,這是與人的創造與遊戲的本性背道而馳的。我們之所以需要那些工具去幫助我們更有效率地去完成某些事,是為了讓我們能更無效率地去沉浸地體會生命與我們真正熱愛的活動。自動戰鬥與自動巡路的網遊和手遊之荒謬就在於:它明白地展示了自己非遊戲的本性,它是一份痛苦的勞動。
  ”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對假裝你對世界沒有感覺、去假裝你對一切沒有意見,去假裝你就是一只行屍走肉,直到你成功為止,學會敷衍身邊的人、學會敷衍世界、學會敷衍你自己。「假裝多好」歌詞的前一句是:「我只想不被打擾」。
  社群另一個對我來說重要的作用是:它或許能給予更多有想說些什麼的人討論的空間。譬如在前面的文章裡面,曾有人和我提過文章段落長度的問題,無論是用手機還是電腦,在社群軟體上閱讀長文還是有很多讓人難以舒適的基本版面限制。所以每一段的行數最好有所控制,雖然我並未硬性去限制,但有在那之後做一定程度的調整。
  在認真去思考這些關於MeToo運動的意義之後,大學時在性別課上聽到的「個人即政治」的口號重新迴響起來。這一本來屬於個人的寫作計畫也對我而言具有明確的公共性。一方面我會希望更多地去談論人們(還是會包括我自己)關注的問題,另一方面,也會希望更多會關注這些問題的人可以看到並共同參與這些思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身為一個並不特別富有文采的小孩,我能做的就只有寫下自己的希望,刻劃自己的夢想。 國小時,我遇到了改變我一生的老師。她的教學方式可媲美斯巴達教育,至少當時我剛遇到她時是這麼認為的。 不過,良藥總是苦口,忠言大多逆耳。兩年後,我從小學畢業,回首從前,才發現自己真的
在理想世界與現實世界之間,學院成為最純粹形式的不可能存在。
其實,本來不考慮來補習班的。 但囧於家裡的壓力、以及真正報名看高普考後才感受到的迫在眉睫,書硯到底是乖乖去了。畢竟從小到大,他就沒有違抗過父母什麼,考這公務員,也不過捧鐵飯碗給長輩求個心安。
#3 上學啦!但老師是骨子們~【國語課】 新的學期,新的一天,沒有錯,開學第一天居然要上課!!! 是個人都會崩潰,更何況還要冒著隨時被抹脖的危險。 早上校長就巴拉巴拉的講了一大堆廢話,回到教室時已經十一點了,我也是真沒想到,這個校長耐力不錯啊,講了兩個多小時了居然不口乾舌燥。 唉,這就是要
Thumbnail
『這學校又不考。』 『某教授不是這樣講的。』 『我當年不是這樣學的。』 『這很理想啦,不過吼,可是吼,但是吼。』
Thumbnail
自從國小三年級起,就下定決心收起筆、橡皮擦,不在寫功課,直到國中二年級下 學期。 也許,這就是造就日後我注定「投筆從戎」的結局吧! 其實,我在任何一個學習階段的上課時間,是很認真的,課本上密密麻麻的註記, 可以證明這一切。 唯獨,作業本是新的,學期一開始它本來就是新的,學期末它還是新的!
開始時他朝我鉤鉤手指,「過來讓小爺親一口。」 後來他將我抵在電梯一角,俯身細問:「祖宗,就親一口行不行?」 衆人大跌眼鏡,校霸這是怎麼了? 1 18歲,因爲沒考上理想的大學,我選擇了復讀。 復讀擇校權低,我只能去烏煙瘴氣的四中。 報到第一天就被混混挑釁:「喲,長得這麼好看,可惜是個學霸。
Thumbnail
從小學三年級升到四年級,課程的不一樣尤其數學的除法。我總覺得老師教太快,我在課堂上根本追不上,聽不懂,可是看看周圍的同學,大家似乎都明白。我不好意思舉手發問,只好一直問坐在隔壁的同座。還有馬來文居然有兩張paper!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身為一個並不特別富有文采的小孩,我能做的就只有寫下自己的希望,刻劃自己的夢想。 國小時,我遇到了改變我一生的老師。她的教學方式可媲美斯巴達教育,至少當時我剛遇到她時是這麼認為的。 不過,良藥總是苦口,忠言大多逆耳。兩年後,我從小學畢業,回首從前,才發現自己真的
在理想世界與現實世界之間,學院成為最純粹形式的不可能存在。
其實,本來不考慮來補習班的。 但囧於家裡的壓力、以及真正報名看高普考後才感受到的迫在眉睫,書硯到底是乖乖去了。畢竟從小到大,他就沒有違抗過父母什麼,考這公務員,也不過捧鐵飯碗給長輩求個心安。
#3 上學啦!但老師是骨子們~【國語課】 新的學期,新的一天,沒有錯,開學第一天居然要上課!!! 是個人都會崩潰,更何況還要冒著隨時被抹脖的危險。 早上校長就巴拉巴拉的講了一大堆廢話,回到教室時已經十一點了,我也是真沒想到,這個校長耐力不錯啊,講了兩個多小時了居然不口乾舌燥。 唉,這就是要
Thumbnail
『這學校又不考。』 『某教授不是這樣講的。』 『我當年不是這樣學的。』 『這很理想啦,不過吼,可是吼,但是吼。』
Thumbnail
自從國小三年級起,就下定決心收起筆、橡皮擦,不在寫功課,直到國中二年級下 學期。 也許,這就是造就日後我注定「投筆從戎」的結局吧! 其實,我在任何一個學習階段的上課時間,是很認真的,課本上密密麻麻的註記, 可以證明這一切。 唯獨,作業本是新的,學期一開始它本來就是新的,學期末它還是新的!
開始時他朝我鉤鉤手指,「過來讓小爺親一口。」 後來他將我抵在電梯一角,俯身細問:「祖宗,就親一口行不行?」 衆人大跌眼鏡,校霸這是怎麼了? 1 18歲,因爲沒考上理想的大學,我選擇了復讀。 復讀擇校權低,我只能去烏煙瘴氣的四中。 報到第一天就被混混挑釁:「喲,長得這麼好看,可惜是個學霸。
Thumbnail
從小學三年級升到四年級,課程的不一樣尤其數學的除法。我總覺得老師教太快,我在課堂上根本追不上,聽不懂,可是看看周圍的同學,大家似乎都明白。我不好意思舉手發問,只好一直問坐在隔壁的同座。還有馬來文居然有兩張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