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眾教學,拜網路科技所賜得以存活著!

小眾教學,拜網路科技所賜得以存活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前兩天多了位視訊個人課的學生,是位國中老師,教了十年,嗓子大概講上個兩小時就會沙啞、失聲。問她怎麼知道我的,是因為FB粉專做的廣告嗎?

她說不是,是因為看到有位喜劇演員歐耶老師有篇文在說嗓子出狀況了,有個留言跟歐耶老師建議來上"河西羊的健聲房"的課,所以就尋線找來,找提升發聲能力的課程其實好一段時間了,但之前一直沒機會看到我的教學內容。

raw-image

留言者是我的學生,很感謝她特別去留言,人真好。

我是個網路的受益者,2014年幸運的搭上YT的網路紅利,那時做YT教學影片,其實是為了想出書,但人不夠紅,出版社怕書賣不掉,就請我做社群媒體,最後那家出版社幾年後倒了,我倒是因為YT而在愛盲學院有了公開教學的機會,書也是愛盲出版中心幫我出的。

其實在YT訂閱追踪人數也不多,至高到7000人而已,不過因此來找我上課人倒是不少。

YT訂閱7000人P的里程碑,然後就掉下來了

YT訂閱7000人P的里程碑,然後就掉下來了


也曾經還分潤了一次YT的廣告收益,後來就被取消了收益方案的資格,因為沒有再有新的影片發佈。

唯一一次100美金的YT廣告分潤

唯一一次100美金的YT廣告分潤

在YT的發展也真是趁著網利紅利時期,豬在風口下也會飛般的飛起來,後來訂閱數上不去,實在是我的影片內容還是太"教學"了,做不了嘎老師、江老師那樣娛樂性強的內容;另外,教聲音的方式也與仍為聲音教學主流的"丹田發聲"、"共鳴位置"概念大不相同。比較接近的"聲帶閉合",則是流行歌唱教學的YouTuber談的多,但又因為我有"聲譜分析"這個重要的神主牌,某方面提高了學習的進入障礙。

有人黑我:"一看到我的聲譜分析就翻白眼!"

反正,在網路的世界沒人黑,也紅不太起來,可惜黑我的人也不多。真是變態的生態呀!

聲音教學產業兩大主流方向,教唱歌與教說話的聲語說服力,我的教學都不能歸類某一類,但發聲能力強了,說話的聲語說服力與歌唱的能力也會變強。

除此之外,也不小心跨了些"語言治療師"部份的工作,比例不少的學生是經歷了耳鼻喉科的治療,然後去做了些"語言治療",但成效不佳再來找我的。有個學生最特別,第一次來上我的課時是有"聲帶溝"的問題,聲帶的閉合不全,音色偏假音感重。後來再一次來找我是因為做了聲帶植入物的手術,令聲帶的距離靠近,但有了新的問題就是閉合過度,講話很常會兩片聲帶碰撞在一起。

這是個很成功的教學,她跟我說找遍了許多教聲音的老師,後來又想起我,在我這問題解決了,兩年後再去追踪,她也說沒有聲帶過度閉合的問題了。

學生的回饋

學生的回饋

她還跟我分享其它聲音老師的收費,我是最便宜的,有些名人老師近一小時的課要3000台幣。

我也想呀!但臣妾做不到呀!

可能因為我的YT影片學術氣息比較濃厚,來找我的學生有相當比例都有嗓音上的問題,所以也算是類醫療性的發聲訓練,總覺得把學費提的高些,我自己心裡過不太去。另外,我也沒花太多廣告費宣傳,經營成本低,也不需要把費用調的太高。但這話只是閑談,談到"醫療"兩字就敏感了。

總之,拜網路所賜,能在網路上招生、宣傳,乃至於視訊教學,學生大概24個時區集了差不多,若不是視訊教學根本很難辦到。


📂課程詳情~ https://pse.is/583cx5

或想跟河西羊老師聊聊自己的需要,請私訊,加入後請按下”聊天”哦!

https://lin.ee/vL89jFP

avatar-img
河西羊的養聲坊
32會員
110內容數
一位致力於改善嗓音能力的發聲老師,研究與教學令音色明亮、音量放大、音域寬廣的發聲訓練方法。2016年10月前任職於財富管理、投資理財業10餘年,曾擔任投研主管、理財講師、FC等職務;10月後成為全職的發聲老師,研究人聲科學,提升訓練成效,使學生音域更廣、音量更大、音質更響、嗓子更耐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河西羊的養聲坊 的其他內容
有些人一講話就讓人想多聽幾句,而有些人聲音再大,卻總是讓人聽完就疲憊。很多人以為練聲音就是用丹田、找位置,但其實,那些真正好聽、能傳情達意的聲音背後,都藏著一個更不被注意的秘密——泛音結構。 這篇文章會從「鴨嗓音」說起,帶你理解聲音好聽與否的科學依據,還會聊到市內電話為何常常聽不清楚、混音時等化器
前言 聲音,作為我們與世界連結的重要工具,似乎理所當然地一直存在。然而,當人到七十歲、八十歲時,許多人會發現:自己的聲音變了。不只是說話變慢,連唱歌也不再輕鬆,氣息難以維持,聲音忽高忽低,甚至尾音常帶著氣音。 這些變化,其實在語音科學中有明確的描述與解釋,被統稱為 Presbyphonia(老年
昨天晚上夢到老同事傳Line問我:「欸你怎麼看川普又搞關稅?要大蕭條了嗎?」 我原本想簡單回他一個「川普巨人又開始地鳴啦」,結果這一睡……直接進入奇妙的夢境。 美利堅大地,一聲號角響起。 川普巨人緩緩睜開眼睛,怒髮飛揚、口吐「TARIFF!」,腳步震撼全球。關稅之腳踏過亞洲、橫掃歐洲,供應
有些人一講話就讓人想多聽幾句,而有些人聲音再大,卻總是讓人聽完就疲憊。很多人以為練聲音就是用丹田、找位置,但其實,那些真正好聽、能傳情達意的聲音背後,都藏著一個更不被注意的秘密——泛音結構。 這篇文章會從「鴨嗓音」說起,帶你理解聲音好聽與否的科學依據,還會聊到市內電話為何常常聽不清楚、混音時等化器
前言 聲音,作為我們與世界連結的重要工具,似乎理所當然地一直存在。然而,當人到七十歲、八十歲時,許多人會發現:自己的聲音變了。不只是說話變慢,連唱歌也不再輕鬆,氣息難以維持,聲音忽高忽低,甚至尾音常帶著氣音。 這些變化,其實在語音科學中有明確的描述與解釋,被統稱為 Presbyphonia(老年
昨天晚上夢到老同事傳Line問我:「欸你怎麼看川普又搞關稅?要大蕭條了嗎?」 我原本想簡單回他一個「川普巨人又開始地鳴啦」,結果這一睡……直接進入奇妙的夢境。 美利堅大地,一聲號角響起。 川普巨人緩緩睜開眼睛,怒髮飛揚、口吐「TARIFF!」,腳步震撼全球。關稅之腳踏過亞洲、橫掃歐洲,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