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積極主動』的員工?從定義的歷史脈絡到實際的行為解析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生命的意義不在於環境如何,而在於我們如何回應它。」

本文緣起

在職場上,你一定見過這樣的人:他們總是提前一步,問題還沒冒出來,他們就已經開始想辦法解決了。還有些人總是能讓整個團隊運作更順利,感覺他們就像團隊裡的推進器一樣,永遠在前面帶著大家往前進。關於上述這種行為展現的人,我們常會籠統的說:他們是『積極主動』的人!

定義的歷史脈絡

但你可能不知道,「積極主動」這個名詞其實不是一天之間就變成今天這麼熱門的概念,它背後有著一段頗為有趣的歷史發展脈絡,而且,不同的工作形態對積極主動的要求其實是大不相同的。所以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聊,什麼是積極主動的員工,這個概念是怎麼一步步演變的,還有不同職位上的積極主動又是怎麼體現的。最後,我還會提供一套有七個層次的『行為描述模型』,幫你更清楚地了解什麼才是真正的積極主動。


積極主動的起源:從心理學到職場

積極主動這個詞的嚴謹描述,是從1930年代開始開始出現的。那時候它其實只是個心理學術語,用來描述學習或記憶過程中的一些障礙。聽起來好像也不怎麼樣?不過別急,這個看似枯燥的小概念,後來卻對職場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主動性

真正讓這個詞變得有趣的是在1946年,奧地利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爾(Viktor Frankl)在他的著作《活出意義來》(Man's Search for Meaning) 中,第一次把「主動性」這個詞帶進了大眾的視野。他用這個詞來形容那些在困境中依然能夠掌控自己命運的人~這個理念改變了很多人看待生活和工作的方式。弗蘭克爾的觀點讓我們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與其被動接受,不如主動出擊,這個想法也在後來慢慢滲透到了職場文化中。

積極主動人格

再來到了1990年代,兩位學者Bateman和Crant進一步推動了這個概念。他們提出了「積極主動人格」(proactive personality) 的理論,這個理論是指:有些人天生就會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等事情發生後再應對。聽起來是不是開始接近我們今天對積極主動的理解了?這兩位學者的研究,讓積極主動這個詞不再僅僅停留在心理學領域,而是開始對職場行為產生實質影響。

工作型定義

到了2000年,積極主動的概念又更加具體化了。研究者們將積極主動的特質分成五個主要方面,包括

1.高工作能力、

2.人際效能、

3.組織導向、

4.積極進取的品質、

5.職業操守。

這些特質幾乎涵蓋了一個好員工應該具備的所有品質,這也等於在陳述:積極主動不僅僅是個性上的優勢,它還必須在工作中具體表現出來,才能真正發揮作用。


積極主動在不同『職類』的表現

到這裡你可能會問:「那我怎麼知道自己或同事是不是積極主動的呢?」其實,這還取決於你的工作類型。不同的職位對積極主動的要求和表現方式都有所不同。

研發

假設你是一位技術研發人員,積極主動就表現為你能夠主動學習新技術,預見行業的技術趨勢,並提前做出研究和佈局。這樣的積極主動能幫助公司在技術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舉個例子,一位工程師發現某項技術可能在未來幾個月內導致產品質量問題,儘管問題當下還沒顯現,他主動調查並提出改進方案,結果避免了一場可能影響公司聲譽的大危機。這就是技術研發人員積極主動的典範。

銷售

如果你是一位銷售人員,積極主動則表現為你能主動開發新客戶,提前了解他們的需求,甚至在客戶提問之前,就已經準備好了解決方案。這樣的銷售策略往往能讓你比競爭對手更快贏得客戶的信任。比如說,如果你是一位銷售職的員工,在市場趨勢變化時,能夠提前預見到客戶可能會面臨的新挑戰,並主動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這不僅能鞏固與客戶的關係,還能為公司贏得更大的訂單。

管理

至於企業組織的管理者,積極主動的表現又不太一樣。管理者需要在問題還沒浮現時,就已經開始制定應對方案,並且會主動推動團隊的創新和改善。這樣的管理者不僅能夠避免潛在的風險,還能帶領團隊持續進步。舉個例子,一位部門主管在注意到團隊士氣低落時,主動發起了一系列團建活動,成功地提升了團隊凝聚力和工作效率。這樣的管理風格,不僅解決了眼前的問題,也為長期的團隊穩定性打下了基礎。


上述這些例子告訴我們,積極主動並不是一個單一的標準,而是根據不同的職位和工作內容來具體展現的。但無論是在哪個崗位,積極主動的核心都是一樣的:提前預見問題,主動尋找解決方案。


積極主動的七層行為描述

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積極主動的行為表現可以分為哪幾個層次。我們設定了七個層次,從最基礎的行為到最高級別,逐步揭示員工在職場中如何展現積極主動的特質。這些層次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自己或他人的行為,也可以作為自我提升的指引。

第一層(最高境界):『領導性』主動

這是積極主動的巔峰狀態。這類員工不僅能預見問題,還能夠引領他人,共同推動團隊或整個組織朝著長期目標前進。他們通常是團隊的領導者,不僅自己主動行動,還能激發其他人的主動性。比如,一位專案經理不僅帶領團隊按時完成項目,還能在每個階段提前預見可能出現的問題,並主動提出解決方案,確保項目進展順利。


第二層:主動創新變革

這一層次的員工能夠在工作中識別改進的機會,並且主動推動變革。他們不僅僅是解決問題,而是尋求創造性的解決方案,這些方案往往能夠帶來顯著的業績提升。比如,一位市場行銷專員發現公司的某個產品定位已經不再適應市場需求,於是他主動提出了全新的行銷策略,結果有效提高了產品的市場份額。


第三層:積極進取

指員工能夠預見潛在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並且在問題發生前主動採取行動。他們通常擁有較高的工作效能和自我管理能力,能夠主動與團隊成員有效溝通,確保工作的順利進行。比如,一位行政助理注意到辦公室的文具即將用完,於是她提前訂購,確保工作不會因為缺少文具而受影響。


第四層:主動行動力

這個層次算是對於主動積極的進階要求。期待員工不僅僅完成指示的工作,還會主動尋找提升工作效率的方法。他們願意承擔更多責任,開始展現出更強的自主行動能力,這是從下面基礎層次向上攀升的重要一步。例如,一位人力資源專員在完成招聘工作的同時,也主動優化了現有的招聘流程,使得整個流程更高效、簡潔,節省了公司的人力和時間資源。


第五層:基礎主動性

這是積極主動的起點,屬於最基本的層次。員工能夠在主管或同事的提示下完成工作,會按照指示行動,但還缺乏自發的創造性思考或預見問題的能力。這種層次的主動性通常表現在他們能按部就班地完成交付的任務,但遇到變化或挑戰時,往往需要額外的指導才能順利完成。例如,一名新入職的財務助理在主管的指導下,完成了月度報表的編制,雖然中間出現了一些問題,但在主管的幫助下,最終還是解決了。


第六層:(負面)被動反應

這一層次的員工可能在被明確指示的情況下行動,仍缺乏自我驅動力。他們只會完成最基本的任務,對於問題的出現僅做出被動反應,沒有主動尋求解決方案的意願。例如,一名客服代表只有在客戶投訴時才會處理問題,但通常只是按照既定流程應對,並不會主動想辦法提升客戶體驗。


第七層(負面):破壞性行為

這已經是積極主動的反面,屬於消極的層次。這類員工不僅缺乏主動性,還會對團隊或公司帶來負面影響。他們可能會故意拖延工作、不合作,甚至破壞團隊士氣或工作成果。例如,一位員工在工作中不僅不積極參與,還經常拖慢進度,讓整個團隊的工作變得更加困難和低效。


積極主動有缺點嗎?!

但要特別指出的是:並不是所有企業都對積極主動有相同的期待。有些公司可能希望員工在『既定的框架』內展現主動性即可,而另一些公司則鼓勵員工大膽創新,甚至打破常規。這也意味著,作為員工,你需要了解自己所在企業的文化和管理風格,才能在適當的範圍內展示你的積極主動性。


適度的主動性:如何把握好分寸

不過,有些人可能會問:「積極主動會不會有時候反而帶來麻煩?」答案是,有可能。『過度的主動性』有時可能會導致同事之間的摩擦,甚至引發內部矛盾。舉個例子,一位員工在未經協商的情況下,自作主張地改變了團隊的工作流程,結果引發了其他同事的不滿,導致團隊的協作出現了問題。這告訴我們,積極主動固然重要,但同樣需要考慮到團隊合作和整體目標。適度的主動性應該是與其他成員保持良好的溝通,並考慮整體的協作需求,而不是單打獨鬥。只有這樣,積極主動的行為才能真正為公司和團隊帶來正面的效果。


積極主動的員工是企業的重要資產

綜上所述,積極主動的員工在現代職場中無疑是企業的重要資產。他們不僅能夠幫助企業提前預見並應對挑戰,還能激勵其他員工一起成長,推動整個團隊和公司的進步。

「生命的意義不在於環境如何,而在於我們如何回應它。」這句話,不僅適用於個人生活,也完全適用於職場中的每一個積極主動的員工。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在職場中更好地理解和展現積極主動的特質,無論你處在哪個職位,理解『主動積極』的重要性,都是邁向職場成功的重要一步。

#為你職引_賦能系列

#小週末資點研習平台

https://hrlearning.com.tw/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離職學」這個名詞或許對很多人來說是新鮮的,但在作者佐野創太的筆下,它不僅僅是一個創新的術語,更是一個對職涯輔導領域的新視角。佐野創太在書中深入探討了離職這一過程對個人職業生涯的長期影響,並將其視為一個需要慎重對待的轉折點。
故事 張總是一家服務型新創公司創辦人,他的公司正處在快速成長的關鍵階段,但公司的品牌知名度卻始終未能突破瓶頸。眼看競爭對手的市場份額不斷攀升,張總深感壓力,一直希望能夠找到一位行銷品牌高手來助陣。正當他焦頭爛額時,有朋友介紹了一位「行銷大神」——王小天(化名)給他。
選對人這件事,說來簡單,做起來卻充滿挑戰。企業選才不只是填補職缺的過程,更是為未來找尋合適的夥伴。想像一下,一個適合的人不僅能在工作上達成績效,更能夠融入團隊、推動公司文化,甚至成為企業長期發展的中堅力量。
本文探討了面試中的月暈效應,這種心理偏差常導致面試官在評估應徵者時過度關注外在特質而忽視真實能力。透過結構化面試、多人面試及專業培訓等策略,企業可有效降低月暈效應的影響,提升招聘質量。同時也提供了在績效考核等其他應用場合的應對方法,使企業能更客觀地評估各類人才。學會識別並解決此偏差是企業成功的關鍵。
在當前職場環境中,越來越多年輕世代對於擔任主管的意願降低,形成了所謂的「躺平世代」。本文深入分析年輕人不願意擔任主管的原因,包括個人價值的追求、責任的逃避以及對於工作生活平衡的重視。同時也探討了仍然有不少年輕人追求主管職位的原因,並分析了不同的晉升路徑。成功不僅需專業能力,更需勇氣與承擔責任的心態。
「離職學」這個名詞或許對很多人來說是新鮮的,但在作者佐野創太的筆下,它不僅僅是一個創新的術語,更是一個對職涯輔導領域的新視角。佐野創太在書中深入探討了離職這一過程對個人職業生涯的長期影響,並將其視為一個需要慎重對待的轉折點。
故事 張總是一家服務型新創公司創辦人,他的公司正處在快速成長的關鍵階段,但公司的品牌知名度卻始終未能突破瓶頸。眼看競爭對手的市場份額不斷攀升,張總深感壓力,一直希望能夠找到一位行銷品牌高手來助陣。正當他焦頭爛額時,有朋友介紹了一位「行銷大神」——王小天(化名)給他。
選對人這件事,說來簡單,做起來卻充滿挑戰。企業選才不只是填補職缺的過程,更是為未來找尋合適的夥伴。想像一下,一個適合的人不僅能在工作上達成績效,更能夠融入團隊、推動公司文化,甚至成為企業長期發展的中堅力量。
本文探討了面試中的月暈效應,這種心理偏差常導致面試官在評估應徵者時過度關注外在特質而忽視真實能力。透過結構化面試、多人面試及專業培訓等策略,企業可有效降低月暈效應的影響,提升招聘質量。同時也提供了在績效考核等其他應用場合的應對方法,使企業能更客觀地評估各類人才。學會識別並解決此偏差是企業成功的關鍵。
在當前職場環境中,越來越多年輕世代對於擔任主管的意願降低,形成了所謂的「躺平世代」。本文深入分析年輕人不願意擔任主管的原因,包括個人價值的追求、責任的逃避以及對於工作生活平衡的重視。同時也探討了仍然有不少年輕人追求主管職位的原因,並分析了不同的晉升路徑。成功不僅需專業能力,更需勇氣與承擔責任的心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精選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
Thumbnail
在談工作上的成長時,我們多半會聚焦在各種能力的累積與提升,或是選擇賽道、產業跳轉的判斷,然而比較少談到的是工作習慣的養成。 由於近來在社群上,逐漸看到針對新鮮人工作習慣的建議。在此我想分享一個,不論是工作了多久,都相當適用的習慣養成,那就是:關於回饋,請主動出擊,也是所謂的主動尋求回饋。
Thumbnail
以前的一個下屬跟我聯繫,提到最近在公司看什麼都不順眼,覺得公司什麼資源都不給,卻只要求他們業績,老闆有什麼想法也不先知會他們,不和他們商量就自己決定 他問我有沒有什麼好的建議,我想起自己剛工作時,也一天到晚覺得自己最厲害,老闆們都是傻子 後來工作越久,職位越高,才發現原來當年老闆這麼做是……
Thumbnail
在職場中,有這麼一群人,他們總是能把工作做得比別人好一點,多一點。他們不僅完成分內的工作,還經常主動承擔更多責任,為團隊帶來意想不到的價值。這些人往往被稱為"職場神隊友",他們的秘密是什麼?難道真的是因為他們比別人更聰明或更有天賦嗎?
Thumbnail
在職場中,有許多不同類型的同事,有些人充滿熱情,有些人則安於現狀。 當積極的職場新人面對消極前輩,透過本文分享的策略建立基礎,打造優勢!
Thumbnail
在職場中,每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無論是經營者、領導者、管理者還是一般員工,每個角色都有其獨特的心態和工作價值。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這些角色的心態、他們在工作中獲得的價值,我們還會討論在面臨挫折時,如何轉變心態以應對挑戰。 角色定位、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如何在職場上同時運用外部與內部驅動力。作者引用了“大方向功利主義”策略,即大目標用外部驅動,小事則用內部驅動,幫助在職場中平衡這兩種驅動力,並建議大方向上追求外部激勵,而小事上保持隨意,以提高工作滿足感和職涯成功率。
Thumbnail
資深員工在一個團隊中的角色常常備受爭議。他們擁有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知識,但有時也會因為堅持舊有的工作方式或態度而影響團隊的氣氛和進度。今天,我們要分享一個關於資深員工的小故事,希望能讓大家對這個話題有更深入的理解。
Thumbnail
上午整理資料時,發現許久之前寫下的十七條工作思維,這些思維是在創業初期,領導團隊時總結出的觀點。 當時,我與一些同事在工作上的觀點並不一致,因此寫下需要溝通的工作思維,並與團隊建立了共識。 透過這些思維,我們的合作變得更加緊密和高效。 最後,我還分享了一句話: 「成長來自於工作上的痛苦,
Thumbnail
常因在意他人、不滿公司文化而想離職的職場新鮮人,如何調整心態? 面對官僚文化、雜事、人際關係等挑戰,讓自己從目標出發,主動精進能力,才能在工作中更有主導權和自信。
Thumbnail
看看文章的問題,想想你的答案,並且分享一下我認同的解答。 一.做事情應該盡全力還是留一手呢? 二.主管很機車,你交付的專案一改再改,員工的正確心態應該是? 三.成功學提到的以終為始,有沒有什麼好例子,可以說給孩子聽的懂這個道理? 四.活在當下、體驗生活最好的方式? ...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精選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
Thumbnail
在談工作上的成長時,我們多半會聚焦在各種能力的累積與提升,或是選擇賽道、產業跳轉的判斷,然而比較少談到的是工作習慣的養成。 由於近來在社群上,逐漸看到針對新鮮人工作習慣的建議。在此我想分享一個,不論是工作了多久,都相當適用的習慣養成,那就是:關於回饋,請主動出擊,也是所謂的主動尋求回饋。
Thumbnail
以前的一個下屬跟我聯繫,提到最近在公司看什麼都不順眼,覺得公司什麼資源都不給,卻只要求他們業績,老闆有什麼想法也不先知會他們,不和他們商量就自己決定 他問我有沒有什麼好的建議,我想起自己剛工作時,也一天到晚覺得自己最厲害,老闆們都是傻子 後來工作越久,職位越高,才發現原來當年老闆這麼做是……
Thumbnail
在職場中,有這麼一群人,他們總是能把工作做得比別人好一點,多一點。他們不僅完成分內的工作,還經常主動承擔更多責任,為團隊帶來意想不到的價值。這些人往往被稱為"職場神隊友",他們的秘密是什麼?難道真的是因為他們比別人更聰明或更有天賦嗎?
Thumbnail
在職場中,有許多不同類型的同事,有些人充滿熱情,有些人則安於現狀。 當積極的職場新人面對消極前輩,透過本文分享的策略建立基礎,打造優勢!
Thumbnail
在職場中,每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無論是經營者、領導者、管理者還是一般員工,每個角色都有其獨特的心態和工作價值。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這些角色的心態、他們在工作中獲得的價值,我們還會討論在面臨挫折時,如何轉變心態以應對挑戰。 角色定位、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如何在職場上同時運用外部與內部驅動力。作者引用了“大方向功利主義”策略,即大目標用外部驅動,小事則用內部驅動,幫助在職場中平衡這兩種驅動力,並建議大方向上追求外部激勵,而小事上保持隨意,以提高工作滿足感和職涯成功率。
Thumbnail
資深員工在一個團隊中的角色常常備受爭議。他們擁有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知識,但有時也會因為堅持舊有的工作方式或態度而影響團隊的氣氛和進度。今天,我們要分享一個關於資深員工的小故事,希望能讓大家對這個話題有更深入的理解。
Thumbnail
上午整理資料時,發現許久之前寫下的十七條工作思維,這些思維是在創業初期,領導團隊時總結出的觀點。 當時,我與一些同事在工作上的觀點並不一致,因此寫下需要溝通的工作思維,並與團隊建立了共識。 透過這些思維,我們的合作變得更加緊密和高效。 最後,我還分享了一句話: 「成長來自於工作上的痛苦,
Thumbnail
常因在意他人、不滿公司文化而想離職的職場新鮮人,如何調整心態? 面對官僚文化、雜事、人際關係等挑戰,讓自己從目標出發,主動精進能力,才能在工作中更有主導權和自信。
Thumbnail
看看文章的問題,想想你的答案,並且分享一下我認同的解答。 一.做事情應該盡全力還是留一手呢? 二.主管很機車,你交付的專案一改再改,員工的正確心態應該是? 三.成功學提到的以終為始,有沒有什麼好例子,可以說給孩子聽的懂這個道理? 四.活在當下、體驗生活最好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