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博格—「生化人」或「半機器人」,是有機體與生物機電一體化(Biomechatronic)的生物,又稱「人機融合」。......節錄自維基百科
那是一個有點熱的周末,全家搭捷運前往台博館,準備度過一個難得悠閒逛博物館的上午。捷運出口走出來就可以看到『公園號捐血車』的指標,我心想有一陣子沒捐血了、正好趁此機會捐血。
上了車,一切按照一般捐血流程進行,護理師親切提醒這次會有免費驗血服務,記得幾天後收電子信箱看報告。捐完血、看了展、和家人吃過月餅,一如以往的送走節日氣氛,又回到普通的上班上課日常。
某天我打開email要找一個訊息,瞥見捐血中心寄報告來了,不以為意的打開PDF,看了內容下巴卻差點掉下來:糖化血色素異常,請找醫療機構檢查。這個通知真是晴天霹靂!我的健檢報告空腹血糖一直正常,飲食控制、規律運動都有做到,BMI與體脂率都正常。為什麼會是糖尿病前期???
帶著不安的心,我到住家附近的家醫科診所掛號。掛號之前,我先google了糖化血色素的說明,它代表過去三個月體內血糖濃度的狀況。我不斷回想7~9月做了些甚麼事,暑假期間周末帶小孩外出頻繁,確實飲食比較不規律,這段日子也吃比較多精緻點心(慶生、父親節、中秋節等各種家族聚會)。
但再怎麼鑽牛角尖,除了責備自己外並沒有建設性,反而增加不少心理壓力。看診日到了,醫生幫我再做一次抽血,並增加一些檢驗項目好協助判斷。因為問診下來,從生活型態和inbody量測來看,我當下暫時找不到其他可能影響血糖的因素。
過了幾天回診看報告,醫生認為我問題出在飯後血糖偏高,建議我配戴CGM看血糖變化,再看接下來要怎麼做。我選擇在診所購買(亞培)並請護理師安裝,整個過程很快速也沒有疼痛不適,日常生活也不會有影響,只有暫時不能游泳爾已。
亞培CGM和ios的app配對並登錄成功後,即可以用手機藍芽及時感測並得知當下血糖濃度,回診時醫師也可以直接用系統看到血糖紀錄結果,十分方便。唯一需注意,每天至少要掃描CGM八次,已確保紀錄線圖不中斷。
先生看到我手上的CGM,第一反應說我是生化人。當下我仍被不可置性的情緒淹沒,幾日後逐漸平靜後才覺得我真的變成了人機一體了。過去唯有定期驗血才看的到的指數,如今我只要用手機便能隨時取得資訊,彷彿手臂上開了一個和內分泌交流的窗口。話雖如此,我也是花了好幾天的時間才能用比較抽離的視角看待這件事。
不知道其他戴CGM的人怎麼樣心情。我第一天沒事就掃描,心情也隨著線圖起起伏伏,但只知道過高與過低,其實完全不了解如何理解這些數字。記錄到了第三天出現三次低血糖,這讓我很擔憂,又跑去問醫生這個狀況該怎麼辦。
醫師有耐心的告訴我,血糖只要在綠色範圍內就好,不需要過度擔憂每次測量的絕對值。我的低血糖況狀是可接受的,並沒有到危及生命的程度,有可能是進食不足造成的(的確是沒心情吃飯)。但高起來的狀況的確顯示我的胰島有退化,才會代謝血糖能力變差。
我告訴醫生:「這幾天我不知道怎麼吃飯,我是熱愛烹飪和飲食的人,但這三天吃飯時間卻是我壓力最大的時候,我上網找也不知道哪個資訊適合我。」
醫生笑著說:「網路垃圾訊息很多就別再看了。你不如看看這本書吧!我認為這本書把糖尿病飲食的原則及概念說明得很清楚。」他一邊說一邊把螢幕轉向我,畫面是游能俊醫師的113低醣瘦身餐盤。
我內心的OS:天啊!又一個餐盤。我已經哈佛餐盤、國健署我的餐盤(aka. 211餐盤)吃這麼久了,這樣還不夠嗎?現在回過頭來看,我會跟自己講其實不是哈佛餐盤不正確,只是他不適合現在的我了。
我立刻購買113餐盤電子書仔細閱讀,學習怎麼為自己配置一餐。這本書介紹多道食譜,給予一餐的搭配建議;每款餐盤的前言,都解釋一個低醣、糖尿病、血糖等相關的概念,也教導如何辨識食材及分量。
我沒有甚麼長才,唯一的特技大概是看書很快且過目不忘,看完後馬上去採買食材來練習做血糖照護餐。對我來說煮飯不難,難的是我要怎樣煮出全家都能吃也會願意吃的料理。當初喜愛211餐盤正是它適合各年齡層,我只需依照個別成員的喜好做些微調整就好。(像是愛運動的孩子、身為成年男性的爸爸各有不同的需求),現在又要重新學起了。
游醫師的概念是用充足的膳食纖維、足量的蛋白質與一份非蔬菜醣類,做為減醣餐盤的基本架構。這份餐盤要包含生重300克的蔬菜、大約一手掌(依各人手掌大小調整)的蛋白質,還有一份醣。
甚麼是一份非蔬菜醣呢?這是指五穀雜糧、麵粉製品、水果、乳製品等食物,依不同類型而有不同攝取重量。以米飯舉例,一份醣多種呢?答案是—40g。用數字想必各位一定無法想像有多少分量,請看以下我的某餐一份醣照片。
接下來我不打算詳述我煮了哪些東西,而且醫生的警語:「網路垃圾資訊很多」,讓我警惕自己不應過度敘述操作細節,因為適合我的不一定適合你,而且我現在的理解也未必全盤正確。我只能說,在還沒回去找醫生討論紀錄時,我先依照游醫師的原則為自己規劃。
然後,我把CGM app當成實驗紀錄簿,寫下每餐的食材份量,並且觀察血糖的變化。我的飲食還算單純,而且還是很重視吃多元的原型食物,所以比起吃復合加工食品,截至目前為止、還算容易找出我的身體對哪樣食材血糖反應比較快。
隨著紀錄一筆筆累積,我大概了解哪些食物需要注意份量,發覺其實不用完全禁忌某項東西。這幾天我吃了燕麥片(muesli)、五穀飯、白米飯、麵包(吐司、佛卡夏)、義大利麵、希臘優格、全脂鮮乳、少少幾樣水果(為了簡化判斷我還沒有特別偵測水果)等等非蔬菜醣類,每樣都東西都有各自的安全重量。
這樣會辛苦嗎?對我來說還好,以上已經大概囊括平日常吃的主食了,只剩下麵包還有幾個類型還需要測試,而我都自己做麵包,所以也不害怕有無法掌握的原料。
我必須要提醒諸位一個我從未想到的誤區—調味料。
自兩年前起請營養師指導,便記著少用不透明的醬料,例如番茄醬、醬油膏、蠔油、沙茶醬等,因為其中可能糖或油脂比例偏高,所以我一直以來多半用清醬油、醋、香料(黑胡椒、乾辣椒等香草植物)為料理增加風味。
有一餐我為了煮全家都會吃的蛋白質而照著游醫師的書滷了一鍋棒棒腿:不放糖,只用水、醬油、滷包和一點米酒。吃了第一隻雞腿,餐後我的血糖跑到靈界值臨界值。量完我真的嚇死,馬上戴上帽子外出,恨不得立刻走一萬步把血糖放到肌肉裡。
那次是練習煮照護餐第二天,我的血糖折線還在起起伏伏,所以我還沒抓到原因。過了幾天,我拿出庫存滷雞腿(我學會多準備一些蛋白質簡化備餐,連煎魚也多煎幾條,隔天就可以吃一盤熱量足夠的早餐),飯後一量血糖又跑上去了。
我和前面幾餐的資料比對,內容物大同小異,唯一差別只有這隻雞腿。我一開始懷疑是滷包扯後腿,廠商偷偷加糖我沒發現。我把包裝袋挖出來,看成分表很簡單就是各種香料而已,不禁把目光轉向醬油。
但我吃自己煮的炊飯也有加醬油阿,吃米飯沒事、何以吃雞腿就有問題?(我甚至去查了雞腿的升糖指數)仔細回想後,我想起炊飯和滷雞腿用的是不同醬油!立刻把兩瓶醬油找出來比對,發現同份量滷雞腿用醬油,它所加的糖量是炊飯用醬油的5.4倍!而且炊飯是一大鍋飯加一點點,滷雞腿一倒下去就是十幾倍的用量,一來一往食材吸飽的糖就有很大差異了。
舌頭喜歡糖是騙不了的,難怪覺得雞腿好好吃T_T
自從發現醬油陷阱後,我開始留意營養標示中碳水化合物和糖的欄位了。又過了幾天,我便在超商貨架上看到之前暑假每天的心靈小撫慰,便來詳讀它的營養標示,才發現它真是我的甜蜜陷阱。
為了不要造成商品困擾,我暫且不說這是甚麼,總之是可以調製成飲品的食材,暑假帶小孩很煩躁,我喜歡飯後用氣泡水冰冰涼涼泡上一杯,熱量也很低阿!沒甚麼問題吧!最後,暑假兩個月我喝了很多很多。
詳讀這項商品的標示,驚覺糖份量相當驚人,我根本在等同在喝糖水,早知道我就去喝珍奶了。不瞞您說,我已經有8年沒喝過珍奶或任何含糖飲料,吃到珍珠是和小孩分一口豆花吃到料而已,沒想到自以為小心翼翼卻在這裡中了招。
行筆至此,已經大大超出所有我看到關於網路寫文章長度的建議了,該是住嘴讓讀者休息一下的時候了。下一篇我會寫生活加入運動後血糖變化的觀察,不過我還需要一些時間累積多一點實驗資訊。
再者,數字病這本書提醒吾輩,不要落入數字的陷阱,即使它是如此的直觀好操作,也別輕易簡化詮釋數字的意義。經此血檢異常的事件,我體認到人體的奧妙與平衡,不是我自以為抓了甚麼訣竅後就能控制。
無庸置疑,血糖是一個重要的參考訊號,但我提醒自己不要以為操弄它就能高枕無憂。我能做的是,醫界已經確認高血糖對身體會造成傷害,那麼就不要製造那樣的環境,何苦挖坑給自己跳呢?反而是找到善待自己的方式,與我的身體好好合作、繼續過下去。
各位我們下次見,我又要去煮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