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海人生|關於社群媒體焦慮,慢一點也沒關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關於社群媒體焦慮

一直想來聊聊「社群媒體」,在我即將出版的新書《Z世代:找到突破危機的藍海》提到,我曾經4年時間沒使用社群媒體,這段期間極大的提高了我的「專注力」和「深度思考能力」。

raw-image



直到今年四月下旬,為了增加「自己文字的能見度」重新開始使用社群媒體,然而已經從過去「被動的資訊接收者」,變成「主動的內容發布者」。

從我的個人經歷,以及與其他人的溝通與觀察,發現不管是資訊接收者,還是內容發布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接收者感覺「資訊爆炸、擔心落後」、發布者不斷「追求流量,身心俱疲」。

以下是我對攻克「社群媒體」焦慮情緒的思考與建議:

內容發布者

回歸本質

為什麼社群媒體會引發人的焦慮?

我們在看實體的舞台,不會覺得「焦慮」,而是「享受」,因為我們知道舞台上的人花費了多少的努力,才得以登台。

「實體舞台」不是隨時都有,也不是人人都能有。

然而社群媒體是個「唾手可得」的舞台,動動手指發送,你的「形象、內容、表演」就有機會被看見。

越是簡單的東西,人性就越希望「找到捷徑」。

因此怎樣的內容能「爆火」、怎樣的標題「能吸引注意」,層出不窮。

時間是有限的,過度追求「技巧」的同時,是對「實質內涵」的忽視。

因此過度追求「形式」,只會本末倒置,讓你逐漸變成過度追求關注的「空心人」。

歸根結底,社群媒體只是「反應你生活的一個切片」,而不是全部。

你應該是把「自己的生活」過好了,再藉由「社群媒體」把你對生活的領悟和反思分享出去。


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

我將社群媒體比擬為一個「人人都可以登」的舞台。

既然是舞台,登上舞台之前,勢必會「做充足的準備」。

你看到的東西,都是他人「做足準備發送的東西」

在開始發threads之前,我用了半年時間「閉關」寫作,這才是「短時間內」能「高密度輸出」的原因。

因此想要「持續高能的輸出」,沒有捷徑,只有「持續修練內功」,才可以登得了舞台,當你越來越厲害,才能上的了更大的舞台,匯聚更多人的目光,享受更大的掌聲。

花拳繡腿的「技巧」只能讓你「曇花一現」,實質成長的「內涵」才是「穩定輸出」的關鍵。


資訊接收者

網路與現實世界的差距

網路上也會有一些風向,好像「辭職後」開啟「數位遊牧」的生活,就一定是圓滿的。

不了解「加密貨幣」,離財富自由的日子就遠了。

現在不開始「經營自媒體」,未來就完蛋了。

這些過度強化「因果關係」的綁定,就像學生時代過度強調「好的學歷才有好工作,不然未來就完蛋」一樣。

事實上,你的人生不會因為「缺少某件事」就完蛋;也不會因為「得到某事物」從此就幸福圓滿。

這本身就是一個「行銷手段」,一個「偽命題」,讓正在追求「那件事」的人更有動力。你想想,上述我說的事物,在21世紀之前甚至都尚未出現,那時候的人們也活得好好的,甚至「焦慮更少」。


最重要的「永遠是自己」

信息永遠是為「自己服務的」,而不應該成為「焦慮的來源」。

每個人都需要有「自己相信的東西」,才有每天生活下去的動力。

我發的東西也包含我的「主觀意識」,它也是服務於「願意相信它」的人。

這個世界已經不缺乏「資訊」了,選擇看你「當下需要相信的東西」,讓它成為「更好的生活」的助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黃鼎詒-avatar-img
2024/10/12
好讚!要出書了!
劉懿璇 Eve Liu-avatar-img
發文者
2024/10/12
黃鼎詒 是的~預計兩周後會在各大通路上架,有興趣可以去看看噢✌
格編⭐桑桑-avatar-img
2024/10/15
謝謝 Eve 的文,讓身為社群仔的我總是有很多反思的點!慢一點也沒關係!喜歡這個標題
劉懿璇 Eve Liu-avatar-img
發文者
2024/10/16
格編⭐桑桑 太棒了,很開心有幫助到你😄
黃璧怡-avatar-img
2024/11/08
「持續修練內功」:Eve很有魄力,祝你功力繼續精進、新書好評如潮💪
劉懿璇 Eve Liu-avatar-img
發文者
2024/11/08
黃璧怡 感謝璧怡的祝福!我會持續努力的~
avatar-img
Eve's Salon: 投資自己就是「最好的投資」
245會員
139內容數
恭喜你發現了一個寶藏格主!
2025/04/10
在寫作之前,我是新加坡管理顧問公司的商業分析師,大學和碩士都是讀的「商學院」,我也不曾在成長過程中表現對「寫作」有超乎尋常的熱情。 可以說,2023年之前的我,覺得「寫作」就像是來自「另一個銀河世界」的生物,此生都不會跟我產生任何連結。那麼,寫作為何會找上我?或者說,我為什麼會發現寫作的樂趣呢?
Thumbnail
2025/04/10
在寫作之前,我是新加坡管理顧問公司的商業分析師,大學和碩士都是讀的「商學院」,我也不曾在成長過程中表現對「寫作」有超乎尋常的熱情。 可以說,2023年之前的我,覺得「寫作」就像是來自「另一個銀河世界」的生物,此生都不會跟我產生任何連結。那麼,寫作為何會找上我?或者說,我為什麼會發現寫作的樂趣呢?
Thumbnail
2025/03/27
一般創業之所以失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產品沒人買,而沒人買的兩大原因,其一是「產品不符合需求」、其二是「產品鮮為人知」。先創作後創業,比一般創業風險更低的原因是...
Thumbnail
2025/03/27
一般創業之所以失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產品沒人買,而沒人買的兩大原因,其一是「產品不符合需求」、其二是「產品鮮為人知」。先創作後創業,比一般創業風險更低的原因是...
Thumbnail
2025/01/13
把握時機比努力更重要!本文作者分享自身經驗,說明如何透過掌握優質資訊來源,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搶先一步抓住機會,創造屬於自己的藍海。
Thumbnail
2025/01/13
把握時機比努力更重要!本文作者分享自身經驗,說明如何透過掌握優質資訊來源,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搶先一步抓住機會,創造屬於自己的藍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的注意力也曾經被「社群媒體」切的稀碎。稍微感到「無聊」的時候,我就有強烈的渴望,打開社群媒體,不斷刷新貼文,尋求新的刺激。 因為有源源不斷的「新貼文」,看到前一兩秒鐘看不懂的,我就立馬滑走。我的思考能力逐漸下滑。 我不知道該怎麼拯救自己。
Thumbnail
我的注意力也曾經被「社群媒體」切的稀碎。稍微感到「無聊」的時候,我就有強烈的渴望,打開社群媒體,不斷刷新貼文,尋求新的刺激。 因為有源源不斷的「新貼文」,看到前一兩秒鐘看不懂的,我就立馬滑走。我的思考能力逐漸下滑。 我不知道該怎麼拯救自己。
Thumbnail
社群媒體時代,人們是否常感到焦慮,深怕錯過朋友的精彩動態?這種「錯失恐懼症」(FOMO)其實深深植根於人類對歸屬感的需求。探索其背後的心理機制,包含社會比較、損失厭惡,以及不確定性如何推波助瀾。社群媒體的特性,如精心策劃的形象、即時更新與演算法,更讓 FOMO 如影隨形。
Thumbnail
社群媒體時代,人們是否常感到焦慮,深怕錯過朋友的精彩動態?這種「錯失恐懼症」(FOMO)其實深深植根於人類對歸屬感的需求。探索其背後的心理機制,包含社會比較、損失厭惡,以及不確定性如何推波助瀾。社群媒體的特性,如精心策劃的形象、即時更新與演算法,更讓 FOMO 如影隨形。
Thumbnail
現代人生活充斥社群媒體與短影音,導致焦慮與憂鬱盛行。《失控的焦慮世代》一書指出科技重塑人類大腦,尤其Z世代與α世代深受影響。文中探討社群媒體設計如何讓人成癮,以及體驗阻斷如何影響身心發展。作者提出解決方案:設定使用時間限制、培養實體互動、提升心理韌性,以重拾生活主導權。
Thumbnail
現代人生活充斥社群媒體與短影音,導致焦慮與憂鬱盛行。《失控的焦慮世代》一書指出科技重塑人類大腦,尤其Z世代與α世代深受影響。文中探討社群媒體設計如何讓人成癮,以及體驗阻斷如何影響身心發展。作者提出解決方案:設定使用時間限制、培養實體互動、提升心理韌性,以重拾生活主導權。
Thumbnail
Z世代因網路世界保護不足與實體世界保護過度,成為焦慮世代。社群媒體演算法,以及追求流量的商業模式,讓青少年沉迷其中,影響心理健康。女孩因重視人際關係與外貌,在社群媒體上更容易受到霸凌和容貌焦慮的影響。解決之道並非過度保護,而是培養孩子的反脆弱性,讓人在挑戰中成長。
Thumbnail
Z世代因網路世界保護不足與實體世界保護過度,成為焦慮世代。社群媒體演算法,以及追求流量的商業模式,讓青少年沉迷其中,影響心理健康。女孩因重視人際關係與外貌,在社群媒體上更容易受到霸凌和容貌焦慮的影響。解決之道並非過度保護,而是培養孩子的反脆弱性,讓人在挑戰中成長。
Thumbnail
本文探討在社群媒體盛行的時代,人們容易因比較而產生的焦慮,並建議轉而關注自身需求,設定明確目標,以更穩定的心態生活。文章提及釐清個人對奢華生活的定義,並以此為目標調整努力方向。
Thumbnail
本文探討在社群媒體盛行的時代,人們容易因比較而產生的焦慮,並建議轉而關注自身需求,設定明確目標,以更穩定的心態生活。文章提及釐清個人對奢華生活的定義,並以此為目標調整努力方向。
Thumbnail
最近感覺這世界其實不需要更多聲音 畢竟網路上的資訊已經太多 學習在虛擬世界中過濾資訊、 並在退出手機後,要能讓心靜下來, 已經成了我們在使用社群媒體的同時 必需幫自己備有的能力 否則我們很容易就淹沒在焦慮中。 這陣子在拿捏是否要分享文字的平衡中擺盪 在修習上,也有些困惑和迷失方向
Thumbnail
最近感覺這世界其實不需要更多聲音 畢竟網路上的資訊已經太多 學習在虛擬世界中過濾資訊、 並在退出手機後,要能讓心靜下來, 已經成了我們在使用社群媒體的同時 必需幫自己備有的能力 否則我們很容易就淹沒在焦慮中。 這陣子在拿捏是否要分享文字的平衡中擺盪 在修習上,也有些困惑和迷失方向
Thumbnail
盯著後台數據看個沒完、除了焦慮還是焦慮嗎? (註: 本文限非以自媒體為主要收入的情況,不然好像就不能這麼任性了(笑))
Thumbnail
盯著後台數據看個沒完、除了焦慮還是焦慮嗎? (註: 本文限非以自媒體為主要收入的情況,不然好像就不能這麼任性了(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