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焦慮世代》:社群媒體真的是「焦慮製造機」?|怪獸科技公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保護過度在實體世界普遍存在,在虛擬世界卻是保護不足,這兩個趨勢是導致 1995 年之後出生的孩子成為焦慮世代的主因。
匿名投票

你認為 Z 世代是因為社群而特別焦慮嗎?

  • Yes
  • No
  • 現代社會已進入「注意力轉移經濟」的時代,各種短影音平台將人們的注意力切割得支離破碎。精神病學家與腦科學家不斷警告,短影音引發的手機上癮現象正在對心理健康造成威脅——尤其是對成長於數位浪潮中的 Z 世代而言,他們是第一批全面接受這場「注意力實驗」的一代。

    延伸閱讀:
    如何創造「峰值體驗」?社群、短影音就靠這套組合讓你上癮|怪獸科技公司

    短影音如何將年輕人重塑為焦慮世代?

    幾年前矽谷的科技人曾警告,不要讓孩子過早接觸科技產品或社交媒體,但矽谷人擔心的事情,現在變成了我們每個人都在經歷的現實。Z 世代的青少年長時間留在線上,大幅減少了他們與朋友和家人玩要、交談、碰觸,甚至眼神交流的時間,也因此減少參與對人類身心發展非常重要的實體社交活動。

    raw-image

    社會心理學家 Jonathan Haidt 在《失控的焦慮世代》(2024)提到,社群網站上的活動與行為,更逼著年輕人成為行銷自己這個品牌的經理人,總是提前考慮每張照片、每段影片、每段評論和每個表情符號可能造成的社會後果與影響。每一個行為不一定是「為了行為本身而做」。相反地,每一個公開的行為多少都帶有其他目的與意圖。

    科技與社群媒體的演化

    Z 世代最早的一批人是在 2009 年左右開始進入青春期,當時也出現了幾個科技趨勢:2000 年代高速寬頻快速普及;2007 年 iPhone 問世;猶如超級病毒的社群媒體揭開一個新時代。

    2009 年,社群媒體「按讚」和「轉發」或「分享」的功能揭開最後一個趨勢的序幕,改變了網路世界的社交動態。2009 年以前,社群媒體的最大功能是讓你和朋友保持聯繫,由於即時互動與反饋的功能不多,產生的毒性遠不及我們今日所見。

    沒幾年出現了第 4 個趨勢——上傳自拍照,等智慧型手機多了前置攝影鏡頭(2010 年),以及臉書收購 Instagram(2012 年),愈來愈多青少年上傳精心編修的生活照和影片,不僅讓同齡人和陌生人觀看,也讓他們評頭論足。

    於是,Z 世代擁有接觸最廣大世界的能力,但同時也成為最脆弱的一代。統計數據顯示,從 2010 年代開始,心理健康指標顯著下滑——焦慮症、憂鬱症、自殘率都在增加,而這些問題對女孩的影響尤為嚴重。

    延伸閱讀:
    一個人可以跑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跑更遠!YPT 實現社群共學,讀書不再孤軍奮戰|使用者意見調查 EP5.3.2

    女孩為什麼比男孩更脆弱?

    研究人員發現,男女在成長過程中追求的東西不太一樣有關。男孩大多在意「自主性」,而女孩則重視「共融性」,也就是人際關係的維持和群體認同。所以當社群媒體進入他們的生活時,帶來的影響就完全不一樣了。

    舉個例子,女孩在青春期特別在意外貌。IG 上那種精心修飾、甚至用濾鏡美化過的照片,會讓她們開始焦慮:「我怎麼好像不夠漂亮?不夠完美?」這種不切實際的美麗標準,讓她們陷入一種容貌焦慮的惡性循環。

    再來,大家都覺得男生的攻擊性比較強,好像動不動就打架,但其實女生的攻擊方式也很狠,只是她們更傾向於攻擊人際關係。像是散播流言、破壞友誼,讓對方被孤立。這對青少年的打擊非常大,然而,社群媒體剛好提供了一個完美的平台,讓霸凌者可以躲在匿名帳戶後面,隨時進行攻擊。

    延伸閱讀:
    Pornhub被刪帳號槓上IG,為什麼社群會這麼重要|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EP4.1.1

    另外,情緒方面也很不一樣。研究顯示,當一個女孩有憂鬱傾向時,她的朋友罹患憂鬱的機率會增加一倍以上;加上社群媒體上的 hashtag 和演算法,讓那些已經有情緒困擾的女孩,更容易接收到相關內容,結果越看越覺得自己也有問題,憂鬱感加重。

    最後,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安全問題。以前我們只需要小心身邊的陌生人,但現在社群媒體讓全世界的壞人都可以輕易接觸到孩子,特別是那些喜歡收集「追蹤數」、「按讚數」的女孩,很容易來者不拒,殊不知對方可能就是別有居心的人。

    所以說,這些種種原因加起來,讓女孩在社群媒體的世界裡,面臨的挑戰和傷害比男孩多上不少。那麼,這背後的根源是什麼?我們就得探討社群媒體的商業模式。

    社群媒體的商業模式:是手機的錯嗎?

    聽到這裡,你可能會問,這一切的「兇手」真的是手機和社群媒體嗎?紀錄片《智能社會:進退兩難》(2020)提到:免費從來就不是一種商業模式,廣告才是。

    在靠廣告盈利的商業模式下,每一個公司都在拼命研究怎樣吸引用戶的注意力,好向廣告商賣出更高的價錢。在盈利模式上,Facebook 真正關注的是應用軟體在每個平台中產生的訊息量,然後通過廣告獲利,廣告占其收入比例高達 8 成。

    為了達成這個目的,網路巨頭們不惜研究人類的成癮機制,誘導人們產生依賴。然而,演算法的副作用也隨之顯現——假新聞各處亂竄、政治極化、青少年自殺率激增等等,最終就連開發者本身也深陷演算法的枷鎖而無法逃脫。

    延伸閱讀:
    孤獨,讓我打造出連接世界的超級App:改變10億人生活的內向理工男,微信傳奇張小龍|怪獸科技公司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些科技公司鮮少或根本沒有研究自家產品對兒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也沒有和相關研究人員分享任何數據。當愈來愈多證據顯示,它們的產品對青少年造成傷害時,大多數公司的回應是否認、混淆視聽和發動公關活動。

    犯規最嚴重的,是一些公司利用心理學上的把戲,把年輕人對平台的「參與度」最大化,讓他們持續點擊不停。他們使兒童在脆弱的發育階段就上鉤,此時他們的大腦會因應接收到的刺激不斷快速重塑。其中社群媒體對女孩傷害最大,電玩公司和色情網站則對男孩影響最深,讓他們身陷其中、難以自拔。

    延伸閱讀:
    臉書變了?變的究竟是市場,還是Meta?有關社群你又得知道什麼?|趕快tech我 EP4.2.6

    問題真的出在祖克柏身上嗎?

    我們往往將這些問題歸咎於企業領導者,Meta 或 Facebook 的創始人祖克柏,常因為隱私爭議被描繪成壞人。但如果我們換個角度想,他真的想做壞事嗎?還是這個龐大的系統早已脫離了他的控制?

    這裡提到一個有趣的心理學概念:擬人化效應。我們習慣把系統問題歸因於個人,比如說「祖克柏就是壞人」,但實際上,這些問題可能是系統性的、無法單靠個人解決的。可是有沒有一種可能是,祖克柏比任何人都不希望自己的公司作惡,他只是控制不了局面?如果你經營一個有幾億人的網路社群,你也很難控制局面。

    人們總是不自覺地把系統的作用歸因於個人。人們都說賈伯斯特別有創造力,說賈伯斯發明了 iPhone——但 iPhone 是賈伯斯發明的嗎?iPhone 難道不是蘋果公司無數個工程師一起研發出來的嗎?

    賈伯斯去世後,提姆·庫克(Tim Cook)成為蘋果公司的 CEO,結果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蘋果每次發布新產品都有人說「沒了賈伯斯,蘋果就不行了」。但事實明明是,每一代 iPhone 都比之前的更好。

    延伸閱讀:
    用邏輯改變世界專訪(中)不要強迫自己正向思考!因為正能量...|系統分析師、PM|怪獸科技公司

    反脆弱:挑戰是成長的必需品

    無緣無故冒上受重傷的風險,這是蠢。但是帶上一些風險,是任何英雄旅程都少不了的;何況,就是不肯踏上旅程的話,風險也很多。

    要讓年輕人應對數位浪潮帶來的挑戰,過度保護並非解決之道,反而會讓孩子缺乏面對挫折的能力。相反地,真正的堅韌來自於「反脆弱」,即在挑戰與困難中找到成長的機會——就像免疫系統需要病菌刺激才能強化,孩子也需要失敗與挫折來培養自主性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果我們希望下一代能在數位浪潮中茁壯成長,就必須幫助他們建立面對風險的能力,而非一味屏蔽危險。我們可以選擇成為更好的「園丁」,引導下一代成長,而不是像「木匠」般試圖將他們塑造成某種固定的形狀。挑戰與失敗,正是下一代成長路上不可或缺的養分。

    延伸閱讀:
    反脆弱:讓我們受益最多的,是不斷想傷害我們,但最後無法如願的人|經典書怪讀的@怪獸

    raw-image

    🤖 怪獸科技公司旗下五大版圖

    最懂你的 #科技入門:一起培養在快速變化社會的超強適應力

    🗣️ 節目|怪獸科技公司 Podcast(每週日晚上 9 點各大平台首播)

    ✍️ 專欄|怪獸科技公司 vocus 沙龍

    🎥 影音|怪獸科技公司 YouTube:來賓焦點訪談✖️重點短影音

    🔥 社群|怪獸科技公司 IG:怪獸科技公司/商管人文✖️人生職涯

    📰 電子報|怪獸雙週快報:1 則熱門時事分析✖️ 2 本人生思考書摘

    avatar-img
    22.4K會員
    403內容數
    你是否有想過,為什麼看過這麼多成功的人的例子,聽過這麼多厲害的人他們的分享,有時候自己卻好像只是在原地踏步呢?《怪獸科技公司》第二季將從科技產業的角度切入,透過跨領域的視野,帶你掌握各種必備的自我管理能力與心法,一起用科技去思考你的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有沒有發現,當手機通知燈是紅色時,你總忍不住點進去?這其實就是峰值體驗的運用,本篇文章將解析品牌增長戰略顧問汪志謙在《峰值體驗2》中提到的重要觀念,高熵訊息和高信息增益。讓消費者覺得值了的時刻,就是你該交付的事。消費者要的是交付,而不是服務。
    孤獨是一種高貴的狀態,能讓思想自由而不受羈絆。這句話來自微信之父張小龍,看似抽象,但正是這份對孤獨的熱愛和深度思考,讓他創造出改變 10 億人生活的超級 App 微信。從一位低調的產品經理到中國數位時代的開創者,他是如何將孤獨轉化為產品設計的靈感?
    在AI迅速發展的當下,如何應對這場顛覆成為重要課題。萬維鋼在其著作《拐點:站在 AI 顛覆世界的前夜》中說明AI如何挑戰Google的搜尋霸主地位,並探討生成式AI的限制,以及在這個變革中個人如何利用AI提升決策能力,掌握未來的主導權。人要比AI凶!
    《從 0 到 1》探討開創獨占新事業的重要,但吳軍博士指出,真正的挑戰在於從科學到技術、再到商業成功的完整過程,而非僅僅是一個好點子。本文透過過蘋果、微軟與 Google 的案例,思考使用者體驗與持續改進,以及宏大的變革目標(MTP)如何引導創業者走向成功。
    堅持不懈不見得是最佳選擇,絕對不能不顧現實。而且,現實是會變的。《停損的勝算》(Annie Duke,2024)告訴我們,精準判斷何時放棄,反而能贏更多。該堅持下去,還是果斷放棄?有時候我們會覺得不放棄、拚到底才會成功,但如果方向錯了,堅持反而可能讓事情越走越遠。
    數位轉型加速,執行長的角色是否改變?本文總結出《麥肯錫認證的執行長思維》中的5種思維和3個實際案例,說明如何應用這些思維來強化企業的內部效能和外部適應能力。隨著社會責任和永續意識的抬頭,執行長角色的多樣化也日益重要,瞭解並掌握這些核心思維,有助於企業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4/5麥肯錫認證的執行長思維
    有沒有發現,當手機通知燈是紅色時,你總忍不住點進去?這其實就是峰值體驗的運用,本篇文章將解析品牌增長戰略顧問汪志謙在《峰值體驗2》中提到的重要觀念,高熵訊息和高信息增益。讓消費者覺得值了的時刻,就是你該交付的事。消費者要的是交付,而不是服務。
    孤獨是一種高貴的狀態,能讓思想自由而不受羈絆。這句話來自微信之父張小龍,看似抽象,但正是這份對孤獨的熱愛和深度思考,讓他創造出改變 10 億人生活的超級 App 微信。從一位低調的產品經理到中國數位時代的開創者,他是如何將孤獨轉化為產品設計的靈感?
    在AI迅速發展的當下,如何應對這場顛覆成為重要課題。萬維鋼在其著作《拐點:站在 AI 顛覆世界的前夜》中說明AI如何挑戰Google的搜尋霸主地位,並探討生成式AI的限制,以及在這個變革中個人如何利用AI提升決策能力,掌握未來的主導權。人要比AI凶!
    《從 0 到 1》探討開創獨占新事業的重要,但吳軍博士指出,真正的挑戰在於從科學到技術、再到商業成功的完整過程,而非僅僅是一個好點子。本文透過過蘋果、微軟與 Google 的案例,思考使用者體驗與持續改進,以及宏大的變革目標(MTP)如何引導創業者走向成功。
    堅持不懈不見得是最佳選擇,絕對不能不顧現實。而且,現實是會變的。《停損的勝算》(Annie Duke,2024)告訴我們,精準判斷何時放棄,反而能贏更多。該堅持下去,還是果斷放棄?有時候我們會覺得不放棄、拚到底才會成功,但如果方向錯了,堅持反而可能讓事情越走越遠。
    數位轉型加速,執行長的角色是否改變?本文總結出《麥肯錫認證的執行長思維》中的5種思維和3個實際案例,說明如何應用這些思維來強化企業的內部效能和外部適應能力。隨著社會責任和永續意識的抬頭,執行長角色的多樣化也日益重要,瞭解並掌握這些核心思維,有助於企業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4/5麥肯錫認證的執行長思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抒發一下 在這個數位時代,我越來越感受到一種壓力,這種壓力來自於社交媒體上的演算法和流量競爭。
    Thumbnail
    社群媒體會導致「過濾氣泡」和「同溫層效應」。也就是說,這只會讓用戶只看到符合其既有觀點和興趣的內容,從而錯過多樣化的信息。 如果要做出更妥善的市場判斷,除了需要在即時的數據和長期的品牌價值之間找到平衡,也要提醒大家要及時『抽身』回到真實的世界中,才能避免陷入數據迷戀和演算法偏見。
    摘要問題意識:在今年的1月31日美國科技業的五大社群媒體的ceo被傳喚到美國參議院司法委員會的聽證會,還被連番砲轟。因為他們認為這些老闆使用手法吸引青少年上癮,還危害了他們的心理健康,極因為疏忽導致青少年被詐騙甚至性侵。那我們有要採取什麼樣的措施?和自救?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社交媒體和網路購物已經成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這些便利也伴隨著一些隱藏的危機,我們必須保持警覺和理性來應對各種潛在的風險。 最近我姐姐的經歷讓我深感共鳴。她加入了一個美人社群Line群組,卻因此失去了一筆相當可觀的金額。這並非個案,許多人在社交平台上遇到類似的詐騙
    Thumbnail
    資訊爆炸的時代給人帶來了巨大的衝擊。無論是數位化進程還是社交媒體,資訊過載都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對年輕人來說尤為重要,他們面臨著價值觀變化、迷失方向和享樂主義等挑戰。為了應對這些問題,人們需要學會信息篩選、培養批判性思維、保持專注和平衡生活。
    Thumbnail
    隨著數位科技的迅猛發展,資訊爆炸已成為當今社會的一大現象。從網際網路到社交媒體,從手機應用到網路搜索,我們每天接收到的資訊量遠超過過去任何時代。 這篇文章探討了資訊爆炸對於多元性與挑戰、專注力與分心問題以及心理健康和壓力的影響,並提出了相應的應對策略。
    Thumbnail
    在現今充斥著智慧型手機的世界裡,孩子對手機成癮的風險正在增加。一項臺灣大型研究指出,有近40%的高中生具有手機成癮風險,此問題同樣發生在國中和國小生當中。此外,該研究也發現青少年和兒童成癮者有些共同特徵,當學生出現這些特徵時,家長和教師就要留心了!
    社群,臉書,群組,現代人無法割捨使用網路,現實世界許多爆表壓力和傷痛,包袱,在個體資料的保護機制和虛擬世界中,心靈最脆弱或真實面得已盡情釋放;即時對話反饋和虛擬人設,初期的心裡缺損角落滿足感十足後,方便性和個人化,現代人沉溺網路成為鍵盤手,幾乎是日常與不可逃避的事了。 然而心存善良,沒有評估文字風
    Thumbnail
    二十年前,網路開始盛行,那時便有許多大專院校研究生開始研究青少年網路成癮,研究結論都與同儕影響正相關。二十年過去,網路成癮這個名詞已退流行,取而代之的是直播主、遊戲實況主等等,新興的網路職涯、網路人生。 網路遊戲盛行,青少年假日都沉迷線上遊戲,在網路世界打打殺殺逞威風當英雄,回到真實世界卻是不
    Thumbnail
    社群媒體對人們的負面影響與操縱已成為矽谷巨頭公司前骨幹成員討論的焦點。透過這些平臺,使用者的時間與個人資料被轉化成商品販售給廠商,因此社群媒體平臺為了獲取更多商業利益,不惜一切手段搶佔使用者的注意力。此外,社群媒體的出現導致了青少年的自殺率上升,讓人更脆弱、焦慮、憂鬱。同時,社群媒體還無形中建立同溫層,讓人無法接受外面的世界,更容易被操縱。這些市場行為和效應不僅對個人,甚至可能對國家和世界產生深遠的影響。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抒發一下 在這個數位時代,我越來越感受到一種壓力,這種壓力來自於社交媒體上的演算法和流量競爭。
    Thumbnail
    社群媒體會導致「過濾氣泡」和「同溫層效應」。也就是說,這只會讓用戶只看到符合其既有觀點和興趣的內容,從而錯過多樣化的信息。 如果要做出更妥善的市場判斷,除了需要在即時的數據和長期的品牌價值之間找到平衡,也要提醒大家要及時『抽身』回到真實的世界中,才能避免陷入數據迷戀和演算法偏見。
    摘要問題意識:在今年的1月31日美國科技業的五大社群媒體的ceo被傳喚到美國參議院司法委員會的聽證會,還被連番砲轟。因為他們認為這些老闆使用手法吸引青少年上癮,還危害了他們的心理健康,極因為疏忽導致青少年被詐騙甚至性侵。那我們有要採取什麼樣的措施?和自救?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社交媒體和網路購物已經成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這些便利也伴隨著一些隱藏的危機,我們必須保持警覺和理性來應對各種潛在的風險。 最近我姐姐的經歷讓我深感共鳴。她加入了一個美人社群Line群組,卻因此失去了一筆相當可觀的金額。這並非個案,許多人在社交平台上遇到類似的詐騙
    Thumbnail
    資訊爆炸的時代給人帶來了巨大的衝擊。無論是數位化進程還是社交媒體,資訊過載都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對年輕人來說尤為重要,他們面臨著價值觀變化、迷失方向和享樂主義等挑戰。為了應對這些問題,人們需要學會信息篩選、培養批判性思維、保持專注和平衡生活。
    Thumbnail
    隨著數位科技的迅猛發展,資訊爆炸已成為當今社會的一大現象。從網際網路到社交媒體,從手機應用到網路搜索,我們每天接收到的資訊量遠超過過去任何時代。 這篇文章探討了資訊爆炸對於多元性與挑戰、專注力與分心問題以及心理健康和壓力的影響,並提出了相應的應對策略。
    Thumbnail
    在現今充斥著智慧型手機的世界裡,孩子對手機成癮的風險正在增加。一項臺灣大型研究指出,有近40%的高中生具有手機成癮風險,此問題同樣發生在國中和國小生當中。此外,該研究也發現青少年和兒童成癮者有些共同特徵,當學生出現這些特徵時,家長和教師就要留心了!
    社群,臉書,群組,現代人無法割捨使用網路,現實世界許多爆表壓力和傷痛,包袱,在個體資料的保護機制和虛擬世界中,心靈最脆弱或真實面得已盡情釋放;即時對話反饋和虛擬人設,初期的心裡缺損角落滿足感十足後,方便性和個人化,現代人沉溺網路成為鍵盤手,幾乎是日常與不可逃避的事了。 然而心存善良,沒有評估文字風
    Thumbnail
    二十年前,網路開始盛行,那時便有許多大專院校研究生開始研究青少年網路成癮,研究結論都與同儕影響正相關。二十年過去,網路成癮這個名詞已退流行,取而代之的是直播主、遊戲實況主等等,新興的網路職涯、網路人生。 網路遊戲盛行,青少年假日都沉迷線上遊戲,在網路世界打打殺殺逞威風當英雄,回到真實世界卻是不
    Thumbnail
    社群媒體對人們的負面影響與操縱已成為矽谷巨頭公司前骨幹成員討論的焦點。透過這些平臺,使用者的時間與個人資料被轉化成商品販售給廠商,因此社群媒體平臺為了獲取更多商業利益,不惜一切手段搶佔使用者的注意力。此外,社群媒體的出現導致了青少年的自殺率上升,讓人更脆弱、焦慮、憂鬱。同時,社群媒體還無形中建立同溫層,讓人無法接受外面的世界,更容易被操縱。這些市場行為和效應不僅對個人,甚至可能對國家和世界產生深遠的影響。